子線過粗就會“擋口”嗎?你可能理解錯了,其實這些更關鍵

子線過粗就會“擋口”嗎?你可能理解錯了,其實這些更關鍵

有時候想想,現在釣魚的套路可是比以前多太多了,釣魚人將釣魚研究得太透徹了。舉例來說,現在很多釣友就掛著這樣一個名詞“擋口”,聽起來及其高大上的樣子。那麼擋口是怎麼事呢?所謂的擋口就是由於某些原因導致魚兒在吃餌時遇到意外的阻力,讓魚吸食餌料比較困難。

擋口確實會非常影響漁獲,因為魚兒沒辦法順利的將餌料吸入嘴裡,即使浮漂出現了信號也很難中魚,因為“擋口”的原因魚鉤就不能正常刺魚,很容易脫鉤或空竿。不過關於擋口,還是有比較有爭議的,很多釣友對擋口都有這樣一個認知“子線太粗了會擋口”,但是實際上呢?擋口不止是子線太粗這一個原因,這幾個問題也會造成擋口。所以咱們今天就來擋口的這些事兒,希望能幫新手釣友正確理解擋口。


子線過粗就會“擋口”嗎?你可能理解錯了,其實這些更關鍵


一,子線太粗也不一定會擋口

子線太粗會擋口,這算一種廣泛認知,但是對老釣友來說,子線太粗會擋口,也不是那麼正確。為啥呢?我們都知道,魚有很多種,吃口的習性也有所不同。比如說自然水域的生口魚,以及黑坑中新投放的魚,這兩種魚和黑坑中經過多次釣放的魚就完全不一樣。


生口魚沒有被反覆釣放過,對魚線和餌料的認知基本等於零,即使用在粗的子線也不會讓魚感到恐懼。所以,並不會因為魚線太粗而擋口。而且我們釣魚的時候一般用多粗的線就會搭配多大的鉤,也不會出現2號袖鉤搭配3.0子線的現象。其實很多時候之所以出現擋口,都是因為水裡的魚太小,而魚鉤太大造成的。


子線過粗就會“擋口”嗎?你可能理解錯了,其實這些更關鍵


滑口魚不一樣,經過多次釣放之後對餌料和線組就會產生警惕,可以說是久經風雨的老江湖了。對鉤餌和魚線的識別能力強的超乎想象,警惕性特別強。這時候如果子線太粗出現擋口是很有可能的,它們發現餌料之後會反覆快速的吞吐,讓餌料散落下來,從而專心吃散落的碎屑。


所以,子線的粗細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擋口,但是也要根據魚的狀態來。如果是野釣,基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是釣黑坑的老滑魚,那麼子線太粗了確實會出現擋口現象。


子線過粗就會“擋口”嗎?你可能理解錯了,其實這些更關鍵


二,魚鉤太大容易擋口

要說硬度,魚鉤的硬度要比魚線高太多,而且鉤門的寬度也遠遠大於魚線。如果說魚在吃餌時還有辦法克服子線帶來的障礙,那麼魚鉤對於吸食餌料造成的障礙它們是完全沒辦法的。魚鉤太大了它們根本吞不進去,魚兒就只能含著一小部分餌料到處跑,提竿也沒辦法中魚。所以我們在釣魚的時候鉤門的寬度都不超過魚嘴的三分之一,掌握這這點基本上就不會出現擋口的現象了。


三,調釣不合理會出現擋口

很多新手釣友不知道,調釣不當也會出現擋口的現象。因為調釣的策略不同,子線鉤餌在水底的狀態也不一樣。有的調釣子線是垂直的,有的調釣子線是彎曲的,調釣不一樣,浮漂的剩餘浮力也不一樣。基本規律如下:在調高釣低的時候,子線繃直,浮漂的剩餘浮力較大,魚兒想要吸食餌料就需要較大的力氣,所以容易出現擋口的現象。在調低釣高的時候,子線彎曲,浮漂的剩餘浮力小,魚兒反而更容易將餌料吸入嘴裡,不會出現擋口現象。


不過新手釣友要注意,調釣不合理造成的擋口原因並不是單一的,是由剩餘浮力和子線的彎曲程度共同影響的。不過我倒是認為剩餘浮力是造成擋口的主要因素。


子線過粗就會“擋口”嗎?你可能理解錯了,其實這些更關鍵


四,魚口太輕造成的“擋口”

我們都知道在水溫合適,水裡溶氧量高的時候,魚的活躍度是比較高的。它們吃餌的力度也比平時高很多,即使你用的子線比較粗,調釣不那麼合理,照樣能出現清晰的頓口。但如果天氣溫度比較低,或者水中的溶氧量比較低的時候,魚兒覓食的慾望就比較低了。這時候不僅會因為子線太粗而擋口,調釣上也同樣會造成擋口的現象,甚至魚鉤也會造成擋口。

所以,擋口的原因其實並不是單獨存在的,更不應該一想到擋口就是子線太粗。擋口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具體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儘量讓魚兒吃得舒適一些,這樣中魚率就不用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