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外賣越來越貴了,現在還有很多人用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嗎?

躲在牆角里的人

自從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橫空出世,千千萬萬的白領和大學生歡呼雀躍。他們終於可以不為吃什麼午餐而煩惱,也不用擔心在炎熱的夏日或寒冷的冬季還要跑出去吃飯。最開始,美團和餓了麼等平臺,為了佔領市場,都拿出了大殺器——瘋狂補貼。自從滴滴開始使用大規模補貼,所有的O2O公司都緊隨前後,反正燒的是投資人的錢,大家也不心疼。所以,一開始,點外賣就跟白送一樣,你只需要花幾塊錢或者十幾塊錢,就能享受到價值幾十或者上百塊錢的食物。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因為外賣平臺在燒錢補貼來換用戶。但是,到了今天,你會感覺到外賣平臺上的東西越來越貴。

為什麼外賣平臺越來越貴?

1、外賣平臺停止補貼

很多東西都是相對的,價格也一樣。之所以大家覺得點外賣越來越貴,核心還是因為剛開始補貼太大。起初,各大外賣平臺開始搶用戶、搶市場份額,都在瘋狂補貼。今天你敢送10元給用戶,明天我就敢15元。這個時候,用戶特別高興。反正是白給的,不要白不要。不過,好日子沒過多久。外賣平臺從群雄爭霸,變成了美團和餓了麼兩分天下。兩家也很有默契的減少乃至於停止補貼,大家都知道,燒錢的生意是不能長久的。這個時候,用戶就會覺得不適應了,總覺得越來越貴。其實,可能這就是原價。

2、平臺開始收費

原本,平臺為了進行推廣,對商家基本是不收費的,或者是很低的費用。不過,現在不一樣了。用戶都跑到平臺上來了,外賣平臺開始掌控話語權,商家為了獲取用戶,只能向平臺低頭。於是,平臺開始提高商家的佣金,配送費也變得越來越高,甚至平臺還開始收商家的廣告費。這一切,都加大了商家的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就把成本轉嫁到用戶身上,所以用戶付出的錢明顯變多。

外賣平臺現狀如何?

1、美團背靠騰訊

王興在2010年創辦美團網,當時的主營業務是團購。經歷了殘酷的“千團大戰”以後,美團成為最終的王者。隨後,美團開始發展外賣業務。與大眾點評的合併,成為美團發展歷程上的巨大轉折點。按照媒體的報道,美團點評當時估值達到1200億元。毫無疑問,美團點評成為了全國最大的生活服務平臺。到了2017年底,美團再融40億美金。主要的投資機構包括騰訊、紅杉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老虎基金等知名企業。目前美團估值300億美金,超過1800億人民幣。

2、餓了麼被阿里收購

根據媒體的報道,餓了麼總共進行了九輪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200億元。顯然,餓了麼已經成為了外賣行業的獨角獸。正是因為看到了外賣市場的巨大前景,這幾年來,阿里系一直在擴大對餓了麼的投資。根據媒體的報道,阿里系的總投資金額高達22.5億美元。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系持股比例達到了30%,甚至超過了餓了麼的創始團隊,成為餓了麼最大的股東。當然,這也符合阿里一貫的風格。好的東西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上比較安全,阿里通常情況下都會進行併購。所以,阿里斥資百億美金收購餓了麼也不足為奇。


光榮與夢想1987

為什麼外賣會越來越貴了?一般來說,我們點外賣的訂單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商品本身的價格、包裝費、配送費。跟平臺成長初期相比,這幾個部分的成本都在抬升:

1. 商品價格。

整體物價在上漲,餐飲行業也不例外,不論是餐飲店店面成本還是食材成本都有所上升,而成本的增加必然導致商品本身價格的增加。

2.包裝費。

有的商家不需要包裝費,但大部分商家都會有這一項,每份外賣加1—2元的包裝費,一方面是包裝盒確實佔用成本,另一方面很多商家為了增加整體利潤而加收包裝費。

平臺補貼紅利消失。據創投君的經驗和觀察,還有部分商家為了環保採用了可降解材料的包裝盒,無形之中增加了成本。

3.配送費。

外賣員是一個十分辛苦的職業,不僅要經受風吹雨打、高溫暴曬,有的還要忍受顧客謾罵,為了改善外賣員的整體薪資跟待遇,配送費也是越來越高,少則兩三元,多則五六元,這可算作人力成本的提升。

4.平臺補貼紅利消失,加收佣金。

讓人感覺外賣越來越貴的很重要一個因素就是沒有了平臺補貼,甚至平臺向商家抽取佣金。當美團與餓了麼燒錢大戰時,兩塊錢不僅能買到一份不錯的外賣,還會給用戶送飲料,可是平臺終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前期的燒錢是為後期盈利做鋪墊。

美團外賣2017年就宣佈日完成訂單量超過1200萬,餓了麼也在2017年年初宣佈日訂單量超過900萬,為什麼外賣越來越貴,還有那麼多人在使用呢?主要具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市場需求。外賣app的誕生就是因為存在巨大的市場,有人因為工作忙得沒時間出去吃,有人因為不想單獨出門吃,有的人不願意被日曬雨淋,總之,外賣提供的便利性對白領、單身者、學生等人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是用戶習慣。餓了麼、美團外賣的競爭不僅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更重要的是培養用戶習慣,越來越多的人對外賣app產生了依賴性。

三是選擇性更多。隨著外賣的流行,有部分商家放棄了高租金的實體店,只做外賣,為外賣app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創業投資家

現在外賣的起送價以及配送費越來越高了,點外賣的花費也越來越高。

舉個例子,一家快餐店,起送價是 15 元,而一般想買的食物單價可能達不到 15 元,這時候就需要搭配其他商品湊夠 15 元,然後加上 3 元的配送費,外加 2 塊錢的包裝費,最後總額可能達到 22 元左右,遠遠超出自己吃飯的成本。

那為什麼越來越貴了呢?

第一、外賣平臺停止補貼,轉而收取一定的費用。

起初,各大外賣平臺開始搶用戶、搶市場份額,都在瘋狂補貼。今天你補貼 10 元給用戶,明天我就敢補貼 15 元。但是燒錢的生意是不能長久的,這時平臺停止補貼,也就相對的覺得外賣變貴了。

另外,外賣平臺現在也要收取服務費。

據某調研發現,入駐餓某和美某兩大外賣平臺的商家,日均單量為 28 單,而隨機抽取某商家 15 天的訂單,共 402 筆,平均每單用戶實付 27.09 元,商家實收為 22.13 元。

也就是說,這些外賣平臺平均每單收取近 5 元的服務費,加上每單還要收取 3.47 元配送費,到商家手裡的純利潤少了,那消費者還可能實惠地點到外賣嗎?

第二、商家在外賣平臺的標價往往比在店裡的標價高。

外賣平臺的價格往往比餐館裡的價格要高不少,一些商家線上線下的差價能達到 40% 以上,就算加上外賣平臺的滿減優惠以及紅包,可能相同的食物外賣平臺比堂食還要貴。

第三、配送成本,用人成本的增加。

送外賣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職業,經常要經受風吹雨打、高溫暴曬,辛苦雖辛苦,對應的配送員的薪資跟待遇也在提高,配送費也是越來越高,少則兩三元,多則五六元,本來就十幾塊的飯,加上配送費和打包費基本就 20 多了。

那外賣還有很多人在用嗎?

是的,使用外賣的人數還是非常多。

原因如下。

第一、外賣平臺大戰中,用戶點外賣的習慣被培養起來了,所以,很多用戶吃飯的第一選擇就是點外賣。

第二、外賣非常便捷,比如在下雨天,天氣特別熱或者特別冷的時候,不想下去吃飯,就只有點外賣的選擇了。


stormzhang

對於上班一族而言,每天的固定三餐都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不知道吃什麼,外賣定來定去還是這幾家,不論吃什麼都有一種吃膩的感覺。與此同時,外賣的價格也在不知不覺中不斷提高,現在定一餐外賣,最少也得二十幾元,多則看你具體定的是什麼了。

近兩年隨著外賣市場的興起,大家也似乎對於外賣越來越有依賴性,早已不見前幾年的大的優惠力度,基本上都是在原價的基礎上再加上配送費的實行,配送費自然也隨著市場的蓬勃發展而日益增加,導致大家對於外賣普遍有著不少的怨言,當然外賣價格的上漲也不完全是因為配送費的價格,大家也會漸漸的發現在外面市場已經不是最初的小商小販的市場,各家連鎖餐飲機構也都相繼進入了外賣市場,自然餐品的質量提升,相應的價格也會有所上漲。雖然外賣的價格讓很多人有著越來越貴的感覺,並且確實如果一日三餐外面的情況下,算下來每個月的花銷還是比較大的一比開支,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還是會選擇餓了麼和美團外賣,因為選擇確實不多,當你想要去訂餐的情況下,現在幾乎已經沒有店鋪會選擇自己送餐的情形,所以大家在抱怨價格高的同時也不得不選擇這樣的形式去選定外賣,確實慣性對於人的消費確實存在很大的影響。我們願意為了習慣去進行付費,所以外賣的現狀就是價格在持續上漲,但是仍然有著大量的人會去選擇外賣。


鉛筆道

應該這麼說,越來越多的人在用餓了麼、美團等之類的外賣平臺了,前段時間還看到新聞說某大學開通了食堂送外賣到寢室,日送千單。

外賣平臺最開始便宜是因為那時候用的人還不多,平臺還處於培養用戶習慣、教育用戶的階段,所以平臺的補跌會很多,同時外賣平臺推出之初,接入的商家也遠不是現在這個量級,騎手也少,從供需上看,就很好理解了,供應少,美團等幾家平臺混戰的時候,都是大量的給商家騎手補跌來爭奪市場,而現在用戶初步都培養的差不多了,平臺商家也到了該盈利的時候了,自然補跌就少了,所以外賣就更貴了。

即便是送外賣,對於商家來說也是要考慮很多成本的,接入每個平臺要給平臺費用,同時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服務還要越做越好,外賣的服務就更顯細節,比如最早商家送一碗牛肉粉,可能就是湯粉一塊兒裝到打包盒裡面,送到的時候搞不好湯都灑出來了,客人看到也挺糟心的,但是後來我也有發現有商家會湯粉分開包裝,湯會裝到吸吸凍一樣的包裝袋裡面,粉和配菜也分開包裝,收到餐時自然也會讓消費者更舒心,從而產生重複消費,自然的,細節上的升級就會讓成本增高,所以外賣費變貴了也是自然的事。此外還有各種人力也要考慮進去,商家自己的人力、騎手等費用都是水漲船高。對於現在很多人來說,工作太忙,節奏太快,有了外賣以後省心太多,也許以前外賣費只要2元,現在加成5元,大家也都還能接受。


硅發佈

人性的弱點,卡耐基作。

習慣使然的結果,就是讓你接受現狀,一開始沒有人願意接受外賣這種方式,特別是在菜餚配送過程中,菜餚溫度能否在到達時,還保留著食品應有的美味,這些一旦都不是問題的時候,人們的顧慮也只是剩下錢多錢少的問題了。

但人們會算賬,自己出去浪費時間,叫外賣省了時候,雖然貴是利用金錢換得了時間,很划算,也使習慣叫外賣的人,越來越懶,特別針對網絡銷售大軍來講的,在手機上雖然也可以交易或者售後,但遠沒有在電腦前更習慣些。

所以,所有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貴不是問題,問題是解決了需要送外賣的人群不願意出門的問題。

人的改進和提高就是習慣性的東西,包括思維方面也是一樣的,受誰的影響也會成為一種習慣,就是愛上了誰也慢慢的變為習慣。

習慣是人們最大的敵人也是人們最大的朋友和成功的基石,就看這個習慣是什麼樣的習慣罷了。


張廚匠

外賣越來越貴是一個過程

首先,外賣越來越貴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就我個人感覺,現在外賣屬於一個成熟期;導致外賣越來越貴的因素有這幾點:

1、平臺抽點、配送費

2、商家物料成本高低幅度大

3、地理區域位置

4、商家做活動的定位

5、市場競爭

6、天氣變化

......

等等各種因素導致外賣越來越貴,個人感覺外賣這個行業過了高峰期以後,也會同其他行業一樣處於一個下滑或者平穩的階段。

用美團、餓了麼的用戶還多嗎?


勺子老巢

用的人很多啊,越來越多!現在的人越來越懶,不要說在大城市上班的白領,中午飯基本都要靠外賣解決,就連我們這樣的四線城市,也有很多人要靠外賣解決午餐,還有很多人用外賣解決加個菜的問題!

從長遠來看,外賣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這一點去看看年輕人有幾個會做飯就可以知道答案了,人家康師傅都說以後不以方便麵為主了,就是幹不過外賣啊!

外賣會長遠的發展下去,但是外賣的內容不一定就是現在的樣子,說實話,外賣真的很難吃,因為餐具和保溫的問題,送到手裡的時候,都有一股子怪味,我點過幾次夜宵,後來就再也沒有點過,麻煩點自己出去吃,味道怎麼都要好得多!

外賣是個剛需,很多CBD周圍是沒有快餐店的,不要相信電視上那些白領的生活場景,都按照那樣的吃法,一個月的工資未必夠伙食費,外賣才是王道!

以後的半成品配送可能會是個趨勢,現在不是有那種炒菜機器人嗎?像個電飯鍋那種,雖然現在還有很多詬病之處,但是也比什麼都不會做的人做得好,起碼乾淨衛生新鮮!

我個人認為,以後這方面的技術發展起來,半成品配送會是個不錯的方向,商家把半成品配送過去,用戶用烹飪設備簡單加工以後,既新鮮可口,還省時省力,並且一次就可以配送幾天的分量放在冰箱裡,這樣成本就能降低!


凡鐵鑄兵堂

嗯。外賣從來就不是很便宜的,一直就是很貴的。只是以前有美團、餓了麼,這些大型的平臺在給於補助和補貼。為什麼在以前外賣不火?

以前外賣不火,不是說這個市場沒有需要,沒有人去點外賣。而是根本沒有人去送外賣。餐飲老闆是不願意安排服務員,在餐飲高峰期,去派送餐食,除非是顧客在點菜時願意支付外賣配餐費用。但是這個無疑也增加了消費的成本。

自從有了美團。大眾,餓了麼,這些外賣平臺,通過資本的這種博弈和廝殺,大量的燒錢運作,補貼這個缺口,才會覺得點外賣挺便宜。

當這個博弈和廝殺逐漸歸於平息,目前只剩美團和餓了麼這兩個大巨頭在壟斷時。已經沒有博弈和廝殺的必要,也不會再去補貼燒錢,外賣的成本就自然顯現出來。所以說明,以前在市場競爭時,消費者花費別人家的錢點外賣,現在是要花自己的錢,點外賣,自然就覺得貴啦,如果這些平臺依舊在進行補助,永遠在花人家錢,我們作為消費者永遠不會嫌外賣貴的。


只吃不長肉的豬

先說為什麼越來越貴?

我是做快餐的16年有9家店面,17年到現在剩一家,我要調整不是不能做了。我漲價的第一個原因平臺扣點高了(還有細節不提)。第二個原因我的包材貴了(不說細節),第三個原因外賣產品不一樣了(這個受前兩個影響,不改還不行行,細節條件限制)。

你的第二個問題

用平臺的客戶不會少,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營盤已經成型了,客戶就是流水的兵,你不出來了,因為規則變了。還會有有自己原因進來的!為什麼打比喻不正面回答。是因為人人不同細節不同再分析起來長篇大論了,外賣玩好一公里就很牛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