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只是逗乐吗?既然把它作为艺术,就得有教育启迪作用?

用户2693844362389


花间词的教育意义在哪?

蒙娜丽沙的教育义在哪?

酒文化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烟文化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性文化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麻将艺术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色情艺术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偷盗艺术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还有那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灰色地带的行为艺术在哪里?

凭什么逗大家乐的相声就得承担教育启迪作用?它隶属于教育部?还是需要写在课本上?或者和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放在一起?

那就是一个谋生的手艺,和木匠、演员、司机,车工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由于要求具备庞大的文艺储备,说得出类拔萃,然后才能有一定几率上升为艺术。可再怎么升,基本就是逗大家开心,非要硬塞进去意义,就相当于正在滚床单呢然后翻出《资本论》来边背诵边耍乐一样!

扯!

如果任何事物都要套上高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话,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纯粹就是扯淡了,我们也不用学那些知识了,每天只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美学就可以了。

比如姜昆和郭德刚,无仇无怨的偏掐在一起,图什么?就是立场不同,阶层不同。姜昆是体制内人员,需要考虑意识形态,需要官方文艺具有存在感,所以反三俗的背后不是反三俗,而是“各为其主”,反过来也一样,郭德刚人情冷暖尝了一个遍,在人家最苦最穷的时候无人伸手,凭一已之力把相声再次弄火,没借任何人的光,自然也不需要承任何人的情。何况当年那些事情有多少是黑手谁也不知道。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一个开饭店的,只要菜做得卫生,做得飘香,就可以了。贴几个歌功颂德的标语就可以,非得要背负一个中国饮食文化传承者的身份,非得要在每个菜里放一个灾民种的土豆,那就是胡闹!


亦有所思


坚决不同意相声就是逗人一乐的艺术,有观众就是好相声的说法。相声作为一种艺术,必定要在公共场合表演,表演者站在舞台上,就是公众人物,他们的表演都要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白毛女》中黄世仁逼死扬白劳,抢走喜儿,明明是一场戏,可是触动了多少观众的心,以至于有战士情不自禁的持枪怒起,要崩了演黄世仁的演员。现代剧目中,演容麽麽的李明启,明明就是个演坏人的演员,结果让多少观众吧她当做坏人骂得狗血喷头。这说明,演员和他们的表演,对社会和观众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演员,表演都是要有原则的,谁也补能随意胡来。至于说有观众就好,更是无稽之谈,观众有很多种,有正人君子,也有下流小人,人们的喜好各不相同,演员的表演,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对艺术的欣赏和需求,还是要满足一些下三滥观众的龌龊心理?到底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还是要追随下三滥的人们进茅坑?有人把能赚钱发财的演艺说成是硬道理,这就更是强词夺理了。开赌场,开窰子,开烟馆都是暴利滚滚,趋者如云,难道都是硬道理吗?相声演员在台上或明或暗地渲染色欲,动作猥琐,虽然赢得了一些人的喝彩和尖叫,难道就是艺术的魅力,就是演员的高水准吗?现在社会上为什么丑恶的现象没人敢管,为什么好人难当,意识形态的堕落就是根源。相声即是一种文化艺术,就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就负有净化社会。劝人向善的责任,因为,你站在了那个位置上。说什么批评者不要道德绑架,说什么尊重民俗,都是胡说八道,难道如今不要道德了吗?难道民俗就是下流庸俗吗?你们也太小看民俗了吧?


用户4956903716549


看到这个题目,联想到京剧《三岔口》,非常经典非常精彩。也特别注重演员的功底,必须是唱念做打样样精通的好演员才能表演到位,这个剧目是国家京剧院出国演出的保留剧目。

可是《三岔口》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呢?打来打去原来都是自己人,灯亮了才恍然大悟:打了半天是自相残杀!

但是就是这个没有多大教育意义的剧目,却经久不衰的受到观众的喜爱。

以此类推,好的相声就是把说学逗唱等十二门儿功课演出给观众欣赏,让观众在业余时间享受到开怀大笑的欢乐,基本上就达到相声演出的目的了!

因此,觉得在相声演出时,基本功还是属于第一位的,当然观众在开怀大笑之后,受到启迪受到教育,那是锦上添花了。



6985mzy007


关于相声,我曾写过一些东西,虽不很多,今后也不想过多去谈论此类话题。但偶然看到了这个问题,浏览了一些回答,总觉得有些想法还是要说一说。

很多作者仅仅把相声等同于逗乐,把教育等同于高大上,听报告,意识形态,甚至上层建筑,怎么看教育都像是出气筒,像颇为冤屈的小媳妇。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首先,教育有很多种,小到家庭教育,中到学校教育,大到社会教育等等,多了去了,它们都在教育范畴。教育可以是教书育人,可以是谈天说地;有板着脸的强行灌输,也有娓娓道来的润物无声;有表演的美感和启迪,有听觉的优美和遐想,亦有静止不动的震憾。其次,艺术门类众多,既是艺和术,总要让人领略到美,欣赏到术,有所开悟。说穿了,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一受教了。一幅漫画,丑态百出,有人哈哈一笑,有人却在一笑间看到静中的动,静中的美,甚至若有所思,有所顿悟。一首交响乐,有人听到就烦,总觉得曲高和寡欣赏不来,但有人却听的津津有味,心情大好,放飞自我,遐想无穷,甚至会觉得音乐使人抛却杂念,洗涤心灵。杂技魔术也是艺术,既能让人欣赏到艺的精美,也能让人感受到术的绝伦,甚至令人感叹世间处处有高人,一招鲜吃遍天。这种感叹,有人感叹了就完,有人感叹了会结合自已想想应该怎么办,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励志的表现?《红楼梦》好看,雅者看到的是美,俗者看到的是遍地污秽。人生各不相同,点点滴滴见真功。

相声也是一门艺术,它和其它艺术一样毫不例外地有教育人的作用。相声能够教育人,不是我说的,但是我认同。老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相声的确有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我之前说的不太明白,可能有些偏激。

当然,相声必须先做到搞笑逗乐,有人看有人听才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谈得上劝人向善开启心智。

同时,也必须指出,任何艺术对人的薰陶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顿悟人生。您大可以单纯娱乐,只为一笑,但我相信您一定会有自已的立场和评判。这种立场和评判,多多少少反映出一个人的“三观"。学养的不同,内涵的多寡,自不知人立见。总之,一句话,相声绝不仅仅是逗乐,而教育绝不仅仅是一本正经的套话空话。


碧水蓝天657


首先,艺术绝不是为教育而产生和存在的。如音乐和舞蹈,大至起源于劳动的自觉和祭祀的规范整理。人面渔纹陶盆上的花纹要么是氏族标记,要么纯粹是为了美。与教育无关。周公制礼乐,乐有了尊卑秩序。教育意义有了。西方文艺复兴,似乎也承担了部分作用。但你问毕加索,凡高,贝多芬,齐白石,杨丽萍,等等,他们作品想教育什么,他们一准给你白眼。艺术的教育如春风,是潜移默化的。你能想象齐白石画个虾,再写几句你要好好做人吗。回到相声,内容讽刺或赞扬当然会赋于潜在教育。而一些中性内容,亦有可观。如张云雷的粉丝练评剧,她们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消磨了时间。总比打麻将,蹦迪泡吧更有益些。这不是教育吗?至于有些屎屁内容,多了不雅,偶一为之亦不过。想教育人,先得把人招来。不然只有伟光正,没有人听,也白搭。人来了,听多了,庸俗的内容听了会腻,相声演员自然要与时俱进的提高。





厚朴堂主卜令军


相声首先必须逗乐必须!必须!必须!知道为什么吗?

如果以后相声不逗乐了!那叫朗诵!读书会!

试想一下,以后舞台上上来1到3人 我给大家表一段思想品德!

我用的着你么?

相声的教育意义体现方式不应是歌颂!而是讽刺!抨击!歪说!

从相声的歪理中能体会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那就是相声的教育意义!

足够了!(非按歪的学那是个人的问题不是相声的问题!)

雅也好,俗也罢,干净也好,脏也罢!

正因为相声从古至今都包含在内所以称之为艺术!只是什么场合表演用什么不同罢了!

你要非说俗的脏的相声就不是艺术!

那照你们这么说 莎士比亚就是教老百姓 不忠 不贞 不伦。

最该反的就是电影!就应该取缔啊!


耿直的不讲理


笔者认识到:“相声”不但给人们带来欢乐,而且是一门文化艺术,相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给人们带来的启迪。

一.相声不单纯是个搞笑逗乐的喜剧,而且是个传播正能量的工具;

二.著名相声大师郭德纲先生认为,相声应该含有一定实际意义的搞笑剧目,在娱乐中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与真情,郭德纲不愧为是“德艺双馨”的著名大师。

三.让人们听完相声之后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有所思考;

四.相声事业的发展,要靠像郭德纲先生那样-探索与追求:

1.探索出一套突破老框框的,走进创新之路的“新相声”;

2.追求人们所爱好的喜闻乐见的相声模式和特色,观众的满意就是“我”的追求-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新慨念、新说法。

相声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普通观众的一员,也要积极参与相声事业当中,积极提出可实行的好的建议,为共同追求相声的“真善美”与“乐趣逗”而努力!

插图-来自笔者的一组书法。








祥禎


相声本身就是集讽刺与幽默为一体的语言艺术,它是与时代同行,以高超的演绎技巧对现实社会中的不正之风,歪门邪道,不学无术等用语言艺术形式给予抨击或嘲讽,使人们在愚教于乐中心情得到愉悦释放,相声演员也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自我为是的教育家去教育人,说服人。身体健康需要高兴,需要快乐,以增强免疫力,使之健康。杨艺讲话“乐呵乐呵就完了”此话不假,人的心理要健康,别整天不高兴,治这个,整那个,嫉贤妒能或羡慕嫉妒恨,相声就是逗乐的,就是笑的艺术,不笑不乐那叫相声吗!所谓教育启迪;不是用你去专门教育别人,而是人们在心情快乐中汲取所需养分。别把相声看成是万能的,和其它曲种意义都一样,只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个曲艺形式而已。


孫齊信


相声艺术来自于民间,之所以百姓喜欢,是因为他说的斗的都是百姓身边故事,歇后的语言。逗乐的艺术同时也是讽刺艺术,相声的素材都采于广大贫苦百姓中的喜恕悲哀乐,述说百姓的心声。自然,素材中就有对富人的褒貶,对损人利已为的讽刺。生活中人们用笑活呐喊心中的怨气,听相声平息心的不平。他们是底层弱势群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对富人的为富不仁,敢怼敢讽。相声是玫瑰红中有剌,刺寓美中。

笑料段子之所以可笑,述说的都是人们正常生活中的逆向行为。例如,一个人看手机不看路,头撞电线杆,头被撞破;走捷径翻护栏把护栏搬倒,结果把自已压在护拦下边,住进医院,快变成慢。有一次笔者出差,北京上车,拿票对号找坐,三人座坐两人,一胖瘦,一对号我在中间,胖子占二人座,我坐他坐一半,他全坐我没坐。当时全车箱人都乐了。列车员给我一小板橙,解决了问题。所以相声来源于生活,生活反映人的道德行为。

社会的存在决定人们意识,决定人们的价值覌,决定文学艺术的价值走向。

建国以来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的,所它的内容都是歌颂工农兵,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模人物,批评那些不利于国家建设,人民工作和生活中的违反法律法规,违反公德的行为。

就说相声。候宝林,郭启如,刘宝瑞等老艺术家说的传统相声,《化蜡扦》用智慧教训了不孝之子;《假行家》批评讽刺了不懂装懂的人;《游园惊梦》用个别人的可笑的游人举止,教育人们要遵守公德。他们将生活中的经常发生的违公德的事情,用相声艺术浪漫的再現于群众面前,赋予新的内函。教育人民,感动人民,让人民群众天天向上。

在新时代的今天,我们的文学艺术不应当也不可能脱离現实,与新时代要求相背。在我们的生活中的负能量,如“霸座","碰磁",“酒驾"等等,需要用一种艺术行式,批评讽刺教育他们,转变他们。而相声小品则是最好的艺术行式。他们已经做到了。

纯艺术的艺术根本不存,任何一个时代的艺术无不反映该时代人民的生活风貌。


王者孝


这个问题还在讨论,是挺遗憾的。除非是弃船派!否则都希望国家不断地进步下去,发展下去。那么能说真话的就不说假话,更不说屁话。起码说人话。有很多听众观众的人就必须清楚这些最基础的做人原则。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观挂的到处都是。从当官的到老百姓都应该努力学习,有话语权的就应该努力宣传这些道理。讽刺那些两面派及智商固化在四十年前的人,讽刺那些溜须舔腚行贿受贿的人及各种不正之风。这就是说人话。不说那些只能使人更下流的脏话鬼话。不说迎合那些正在寻求低级趣味人的话。中国的问题多数是根植于数千年封建专治破坏了的政治生态土壤。这个不改变,谈什么都很难贯彻执行。不当弃船派就只剩下一条努力改变生态土壤一条路!珍惜你有观众听众的话语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