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街的传说

鬼市街的传说

德州城的“鬼市街”,几十年前(德州解放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它在任何《史志》中均无记载,属知名而不易记载的范畴。

它所处的大体位置,系现在“方向机厂”大门外迎宾大道的路西一带。几十年前,“方向机厂”大门处是城墙,路西是城外一条通往老虎仓的官道。这条官道的南入口,在原顺城街和米市街的交界处,入口的路东是秦家学堂、路西是颐寿药店,两个高大的宅院加着一条阴深深的小道,让人一走进那个地方就感到恐惧。加之再向前走东是城墙,西是苇子地,夜间几乎没有人通行,故人们就将“鬼市街”设在了这里。

“鬼市”即在夜深人静时,秘密进行物资交易的市场,在封建社会里一般的城市里都设有这样的集市。可德州城小西门外的这个“鬼市”,它确有一段神乎其神的传说故事:

鬼市街的传说

话说,通往老虎仓官道南头的秦家学堂后面,是南头宽约20米、向北延伸了约60米后与城墙相会合的一片三角形的庄稼地。在这个三角形的地里有几个坟墓。另外,因这里有个向西突出城台,原来的振河阁就建在上面,因此产生了一个靶台的直角,这里就变成了德州城的刑场。德州人说的:“推出小西门”斩首,就是指的这里。

话说,大约在清朝末期,小锅市街有个卖包子的小贩,他每天都到大西门外去卖油煎包。他每天去两次,上午十点前他准时出摊,然后回家休息一会。下午四点他又准时出摊,以满足顾客们的晚饭所需。按说天黑前他能赶回家,可他留恋戏园子散场后的好时机,故每天他回家的都较晚。

某天,他又独自一人挑着挑子回家。虽然他每天都走这里,可每走到这里心里都有点害怕,借着小油灯的微弱光亮给自己壮壮胆。可今天灯里没油了,就又给他增加了一份恐惧感。正当他疾步向前走时,就听见身后有个女人喊他:“卖包子的,还有剩下的包子吗?”他一听有人胆子顿时就大了起来,赶忙说:“这位大姐今天还真剩下了几个,你要几个?”说着就撂下挑子。

黑夜中只见一个貌似夫人轮廓的人走到他的挑子前说:“要俩,拿回去给孩子吃。”卖包子的说:“好来!”说着就掀开锅盖拿了两个油煎包,用荷叶将其包好递给了那位夫人。那夫人付了钱后,拿着包子就向南走。卖包子的挑起挑子向北走回了家。

第二天早起,当他穿柜时发现钱箱子里有两张冥币,他立即就想起了昨天晚上的事,吓的他一屁股坐在炕上不说话了。家人前来过问时也看见这两张冥币,就问是怎么回事时,他就将事情细说了一边。正好这时有个年轻人来串门听到了这个故事,他就叫了几个年轻人到那几个坟前去观看。当他们来到那个新坟前,见那两个包子放在这个新坟的墓碑前边。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个因难产而身亡的女人,孩子也死在她肚子了。这事很快就传遍了大街小巷,故人们就将其命名为“鬼市街”了。

鬼市街的传说

实际,德州城的“鬼市”确实就在这个地方,很早以前这里就叫“鬼市街”,鬼市街的名字不是因此而来的,它源于明、兴于清、毁于日伪时期。

何为“鬼市”,即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摸摸做生意的一种特殊市场。一因:它四更开市天萌萌亮就收市,貌似传说中鬼魂来往的时间。鬼市上的老板中有拾破烂的、要饭的、黑道上的。也有败落的大户因怕栽面子,而来此偷偷变卖家私的。故这里的多数物品来路不明;二因:购销双方借着弱光亮进行交易,市场上漆黑一片,远远望去人群聚散却鸦雀无声,灯光时闪时灭犹如鬼火跳跃;

另外,买卖双方均心怀鬼胎,如一些民间古玩收藏爱好者,就经常在鬼市借卖者的弊端,低价收购了不少的古玩佳品等。鬼市街上交易的商品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多数是废旧物品,可也有古玩等比较值钱的物品。

古老的鬼市虽无人管理,但有几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散市后市场上干干净净不留任何痕迹;二是:商贩与商贩之间、买卖双方绝对不相互交流,不问货源出处只谈价格;三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结束后绝对不退货、事后相互都不认账。这才是“鬼市街”的真正渊源。

据说,今日有不少地方又出现了“鬼市”这类的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