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做夢其實是一種回憶?

魯迅在《吶喊》的序言裡說:“我在年青時候也曾經做過許多夢

,後來大半忘卻了,......而我偏苦於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現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許多作者喜歡在夢境中尋找自己的繆斯女神,有人認為這是浪漫的誇張,但它確實存在科學依據——從某種意義來說,夢境是對過往經歷的回憶。所謂的繆斯女神,其實就是作者從過往經歷中所找到的靈感。

做夢跟清醒狀態有沒有關係?

在古代,存在一種見解,認為夢境源自另一個世界,我們在做夢的時候其實脫離了自己生存的次元,來到一個未知的彼岸,例如趙簡子夢見昊天上帝、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等等。夢似乎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不存在關係,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經驗。所以有些生理學家認為做夢意味著背離了清醒的意識世界,做夢與清醒狀態發生分離。——我們在夢醒後,很快就會遺忘夢境,充分證明了這點。

不過,另一些心理學家主張相反的觀點,認為夢境並不是對彼岸世界的認識,而是對日常經歷的回憶。我們在夢境中所遇見的一般是日常生活裡經歷過的事,

做夢代表著睡眠者通過另一種方式來思考問題。如求賢若渴的武丁夢見傅說,渴望恢復禮制的孔丘夢見周公。夢境與清醒狀態存在密切的關聯,夢境取材於生活。

這兩種相反的觀點,被我們的做夢經歷各自證實。有時候我們確實夢到許多荒誕不羈、看似與現實毫不相干的事物。在夢境裡,我們常常張冠李戴,把現實中的人的身份進行了移位。例如《紅樓夢》中,賈寶玉因在秦可卿的房間裡午睡,所以他把自己的侄媳秦可卿夢成了警幻仙姑的妹妹;《穆赫蘭道》裡,Diane把現實中的競爭對手在夢成了自己要保護的人,在飛機上遇到的陌生人變成了她的姨父母等等。藝術作品集中向我們展現了我們夢境的荒誕性。

但是,心理學家希爾德布朗說過:“無論夢做得多奇特,它其實還是不能脫離現實世界,而其最精深、最滑稽的產物......來自我們在外部或者內心已經經歷之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夢境總是需要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材料,它不是憑空產生的。

弗洛伊德:做夢其實是一種回憶?

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

夢境其實是一種回憶?

夢境基於現實生活,這是因為夢境以現實生活的經歷為材料,這一點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裡就給予了說明。必定是在現實生活中存在過張三和李四,他們為我們所感覺和認識,形成記憶材料,然後我們才在夢境裡對他們進行扭曲式的再現。

夢境的材料有一個特點,它們往往是我們在清醒時不曾注意或者一時記不起來的意識,這也就是夢境的記憶增強功能。《夢的解析》記載,心理學家莫里曾講述一個故事,說有段時間,他在白天經常想到Mussidan一詞,但他只知道那是法國的一個城市的名字,此外一無所知。一天夜裡,他夢到自己跟某個人閒聊,這個人告訴他自己來自Mussidan,而Mussidan位於法國的多爾多涅省。莫里清醒後,立即查證地理詞典,結果真的像夢中人說的那樣,Mussidan在多爾多涅省——似乎人們在夢境中知道的會比清醒時還多。

對於這個夢的解釋其實並不難,莫里在讀到Mussidan這個詞時,可能同時已經看到了關於Mussidan來自法國多爾多涅省的相關信息。但是他在清醒時,淡忘了多爾多涅省,只記得Mussidan和法國的關係。那個被淡忘的意識就沉入了腦海裡,一直回憶不起來。等到他入夢後,這個被遺忘的意識又從腦底浮起來,重新被記憶到。而在夢境中做了一層偽裝,借閒聊的形式,從別人的口中重新得到這個信息。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意識到許多事物,但只有小部分供我們思維,大部分則作為材料沉入腦底,夢所面向的就是那些被遺忘的記憶。這些材料來源大概分為三種:一是童年時的記憶;二是做夢前幾天的記憶;三是那些在清醒時,被我們當做最不重要的記憶

弗洛伊德:做夢其實是一種回憶?

弗洛伊德

夢境是童年情景的再現

童年是人生的春天,是每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候,那時我們對世界充滿了新鮮感。積極地從外界捕獲經驗材料,把他們存入我們的大腦之中,但是由於我們只有出色的記憶能力,卻沒有成熟的思維能力,我們僅僅思維到少部分東西,對它們形成深刻的回憶,而大部分材料都通過記憶被沉到了腦底。

這些沉到腦底的材料並未消失,儘管我們在清醒時候記不起它們來,但在做夢的時候,它們卻能夠進入夢境裡,成功的再現。所以我們常常夢到一些似曾相識的事,這些事其實是我們早年經歷過的,但由於已經被遺忘了。當它們在夢境中再現時,會給我們一種微妙的感覺,再加上夢境的偽裝,使我們再也認不出它們,僅僅保留了一絲的熟悉感。

我們常常會夢到自己小時候的事,這些事在清醒的時候又難以回憶起來,至於它們究竟有沒有存在過,我們無從判斷,不過這些夢確實是以童年的記憶為材料而產生的。《夢的解析》裡記載一個夢,證實了這一點:

有個聽眾告訴弗洛伊德,他近幾天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兒童時看到家庭教師和保姆偷晴的情景。他把這個夢告訴了自己的兄長,兄長笑著證實了這個夢的真實性。那時候做夢者僅3歲,對所看到的情景並沒有留下記憶;而他的兄長當時已經6歲,對所看到的情景印象深刻。——這說明,做夢者通過夢境找回了被遺忘的童年記憶。

弗洛伊德:做夢其實是一種回憶?

夢境與最近發生的事息息相關

除了回憶童年的夢外,有些夢則是回憶最近幾天所發生的事情。生活裡,我們被工作擠佔掉了大部分時間,有些意識我們來不及回憶就匆匆的把它們拋到了腦後,但奇怪的是,它們在夢裡又浮現了出來。

例如有時候我們會夢見地鐵站裡的某個標誌,在清醒時,我們對這個標誌並不感興趣。只是在路過的時候匆匆地一瞥,很快就淡忘掉,不料它竟然在夢裡再現了出來。

《左傳》記載,晉楚兩軍在城濮對峙,晉文公感到非常緊張,夜晚夢見自己跟楚成王肉搏,他被楚王打倒,壓在底下,楚王在上面吸他的腦髓。這就是典型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有時候,當我們在考試結束後,偶爾還會做起有關備考的夢,在夢中,我們又重新回到了考試前,經受複習的煎熬。

這類典型的夢說明夢境與最近發生的事情有關,最近發生的事是夢境把過去的回憶再現的直接刺激來源。我們會在夢裡回憶很久以前的事,可能是近幾天受了某個觀念的刺激,這才引發了做夢。

弗洛伊德:做夢其實是一種回憶?

弗洛伊德認為做夢前幾天的刺激與夢境存在關係

夢境再現了無關緊要的記憶

一般來說,重要的事情總會被我們通過思維而牢記於心,不重要的小事很快就會被遺忘掉。夢境卻與清醒時相反,它所再現的常常不是那些被我們牢記於心的事,反而是一些無關緊要、最不顯著的記憶。

夢有一個傾向,那就是偏向於夢到我們在生活中覺得不重要的事情或者人物。所以在千百個夢中,能給我們留下印象的也就僅僅那麼幾個。大部分的夢都是無意義的,它們只是對那些被我們遺忘的次要材料的回憶。而且夢只是把這些記憶當中碎片一樣再現出來,我們在夢境中得不到一副完整的圖像,夢境掉幀嚴重,而且隨意剪輯,會給我們一種無意義的荒謬感。

對於解夢術來說:

第一、我們先要知道夢境的材料來源,瞭解做夢者在做夢的近幾天受到過什麼刺激;

第二、判斷這些夢境有沒有意義,它們只是被遺忘的回憶進行簡單地再現,還是代表了做夢者對某一個問題的思考;如果它們僅僅是回憶的再現,那麼這種夢並沒有多大意義;如果它們代表做夢者對事情的思考,那麼就可以順著思想給予解答。

例如晉文公的夢,其刺激直接源自城濮之戰,所以解夢時要把握住這個刺激點;其次,他的夢並不是簡單對回憶的再現,而是代表文公對戰爭的思考。文公在下而面朝上,楚王在上而面朝下,腦髓乃柔弱之物。代表文公希望得到上天的幫助,以柔弱謙退的方式來擊潰楚成王,這種願望在夢境中做了偽裝,需要通過解析才能知曉。子犯一眼就讀懂了文公的心思,才解夢說:“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