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多恐怖?——读《呼啸山庄》有感

01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的作品,也是其唯一的一部小说,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雨水不停地洒落在旷野上,黑色的风灌满了整个山丘,吞噬了所有美好与光明,空空荡荡的房间,只有希斯克利夫阴郁的眼神,望着窗外无尽的黑暗。

阅读《呼啸山庄》,内心始终是压抑的,那个荒凉的山庄,那些数百年前的爱恨情仇,就像英国北部阴冷潮湿的天气一般,在人的心中飘起凄风冷雨。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多恐怖?——读《呼啸山庄》有感

02

仇恨的种子只能盛开恶之花

《呼啸山庄》是一部很奇特的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显得很特别,人们对其评述颇多,尤其是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研究。

希斯克利夫本是一个流浪儿,风餐露宿,被呼啸山庄老主人恩肖收养。起初,他还没有表现出异常,但恩肖死后,家中的长子辛德雷对其长期虐待,家中其他人对他的歧视,使他彻底丧失了人性。

希斯克利夫从小就生长在冷漠、无爱的环境中,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切,使他在潜意识里就觉得整个社会都是如此。他认定全社会都崇尚金钱,以富有为荣,以贫穷为耻。而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孤儿,注定是一个被社会所抛弃的对象。因此,从小他就有一种自卑感,厌恶这个世界。

一个有着强烈的自卑感的人,要么沉沦,要么爆发。

后来他离家出走,三年后,带着财富回到了山庄,同时,他也带来了自己的复仇计划,他要向过去所有虐待过、侮辱过他的人彰显自己的价值。在他看来,人在社会上,只要有了财富,就有凌驾于他人的权力,也就有了了复仇的资本。

对于希斯克利夫的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用“心理生存”来解释。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生存除了肉体上,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心理生存”就是人要在比较机制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个人在财富、地位上被人们认为是失败者,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心理存在就会被否定。

希斯克利夫是从来到山庄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获得周围的人的认可,这使他在心理上不堪忍受。只有获取财富,他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凯瑟琳,是唯一能让希斯克利夫的世界有一丝光明的人。他们曾经深深的爱着对方,不带一丝杂质。希斯克利夫曾说:“两个词就可以概括我的未来: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

然而当他回到山庄后,他发现凯瑟琳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少庄主林顿,这越发证实了自己的想法的正确性,复仇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

希斯克利夫报复的第一个对象是凯瑟琳的哥哥,也就是呼啸山庄现在的庄主辛德雷,因为辛德雷曾经百般虐待他。希斯克利夫引诱他豪赌,使他输光所有家产,并将整个呼啸山庄抵押给自己。同时他还将辛德雷的儿子哈顿贬为奴仆。

他报复的第二个对象是林顿,因为他夺取了自己的初恋。希斯克利夫诱使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与自己结婚,然后以各种方式虐待她,甚至连他们的亲生儿子小林顿,希斯克利夫也毫无感情,经常折磨他。

他的第三个复仇目标是林顿与凯瑟琳的女儿小凯瑟琳,他故意让小凯瑟琳嫁给了已经病重的儿子小林顿,以获取遗产。小林顿去世后,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山庄的主人,他将小凯瑟琳软禁在呼啸山庄,以各种手段虐待她,以报复林顿一家。

至此,希斯克利夫完全掌控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大家族,但是同时,他也完全失去了人性,变成了一个怙恶不悛的魔鬼。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多恐怖?——读《呼啸山庄》有感

他的一生,活在无休止的仇恨中。但是,复仇成功的快感没有带给他快乐,当他打开凯瑟琳的棺盖时,他终于醒悟了。最后,他通过自虐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再来看凯瑟琳。她外表活泼,但内心孤独。在父亲离世后,她经常受到哥哥辛德雷虐待。从小缺失亲情,使得凯瑟琳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地位低下的希斯克利夫显然不能使她获得这种 安全感,所以她背叛了青梅竹马的希斯克利夫,嫁给了有钱有地位的林顿。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着本能的欲望,然而,这些本能欲望却往往与社会道德、社会习俗等发生冲突。冲突的常见的结果有两种:外化,带来创造力 ;内化,心理产生扭曲。

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呼啸山庄的周围一排排被风雨吹打得东倒西歪的小树,暗喻着那些受到压抑变得扭曲的人。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多恐怖?——读《呼啸山庄》有感

03

小说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通过这部小说,可以看出,不同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命运大不相同。而所有问题孩子的身上,都有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子。

你给了别人什么,别人就会回报你什么。一个在父母的暴力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也多半会以这种方式对待他的子女;一个被关爱和尊重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教育子女的方式也多半会如此。

希斯克利夫从小被周围的人虐待,长大以后也虐待着着周围所有的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儿子。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物质世界,而忽视了孩子的精神世界。

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在物质上拼命地满足孩子,而在精神上却拼命地压抑孩子,对孩子说话只有发号施令,从不关注他们的内心。家长还总觉自己对孩子付出了很多,殊不知这种只有物质、没有精神的爱是非常危险的,会将孩子引向歧途,造成人格上的缺陷。

家长要与孩子多点沟通,少点说教,要做他们的人生导师,也要做他们的朋友。

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多恐怖?——读《呼啸山庄》有感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在教育子女上,他也是高手,为人们做出了榜样。他的9个子女个个品学兼优,长大后都成了人中俊杰。他认为,做家长一定要有有几分孩子气;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自己一定要永远乐观,孩子才能积极向上。

小说最后说:“在这片安宁的土地上,长眠的人并不安宁。”世界上,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被关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被尊重,这些不安宁的人也许能永远长眠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