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泸州江边,寻踪老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


漫步泸州江边,寻踪老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

一个城市的美,往往被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所忽视,正如古人说的久居兰舍而不香。我并不愿意这样,生活本就平淡乏味,好不容易当一回人,怎么能委屈了自己。

日常的压力不过如此,我倒觉得一觉醒来又是一条好汉,自从开始收集整理和书写家乡的民俗历史文化开始,这大半年我过的非常惬意,内心不再狂躁,就是能够安静下来了。

今天江阳沽酒客想给大家讲讲泸州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这个非常有意境的名字,可能现在不好找寻了。

余甘渡,是泸州城与沱江对岸小市之间的一个渡口,坐落在沱江与长江会流处上方。夏日水涨,长江流量激增,江水把沱江流水拦断,溯江口而上十华里皆成慢水,平静如湖,船家称为“让水”。

漫步泸州江边,寻踪老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

这就形成天然的泊舟良港和训练水军的基地。在这里屯驻水军,既可利用沱江港湾隐蔽自

己,又可迅速出驶大江,对上游来敌发起攻击。

《元一统志》记载:“淳祐中,四川制置使余玠列战舰于此。”说明早在公元1242年神臂山筑城以前,这里已开始训练水军,是南宋方面为抗击蒙古铁骑南侵,陈列战舰的水寨。此渡不单是抗元战舰码头,同时在经济上是吞吐港口。

民国年间,自贡井盐以及上游土特产从此出入,每月税收银洋10万,所以当时官场上把泸州称作是“金泸州”。

上下河道数百艘船只,停泊于此,入夜欻乃渔歌,满江灯火,两株数围合抱的余甘树枝丫蓬蓬如车盖,其果先酸后甜,故日“余甘”。其实这个与甘就是橄榄,现在我们的合江县橄榄还很多,又叫青果。

漫步泸州江边,寻踪老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


只是大家不知道泸州产的也很有名,没有人好好开发罢了,一句话,你不愿意了解家乡的历史和过去,其实你无形中丢失了很多机会,对家乡也没有底气,自己就缺乏自信,泸州人多数朴实,但是自信这一定一直不够。

入夜,河上渔火星星点点,闪烁倒映水中,风景如画。北宋诗人唐庚赞美余甘渡诗云:

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

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

这首诗说明,距离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泸州就已经是酒红灯绿、商贸繁荣的城市了。别的风景点,经过沧桑,难免湮没,而余甘渡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沱江风光依然美丽如画,更胜昔时。诗人笔下描绘的余甘渡,比西湖、秦淮还美。

这首诗早为泸州人熟悉、传诵,诗的作者乃是泸州常客,大名鼎鼎,姓唐名庚,外号人称“小东坡”者是也。

漫步泸州江边,寻踪老八景之一的余甘晚渡

明代状元杨升庵写过一首《余甘渡〉诗:

过雨人家正夕曛,江沱燕尾两支分。

三回转折成巴字,万叠萦回类觳(hú)纹。

滚滚江槎分玉树,层层云雾接霞芬。

子西山谷留佳句,唱作渔歌远近闻。

山谷,说的是北宋大诗人黄庭坚,他自号“山谷道人”;子西,就是唐庚。他们在泸州余甘渡分别都有题诗。可惜的是,现在传存下来的黄庭坚集子里,已经找不到他咏余甘渡的诗篇了。

唐庚上面那首六言诗,短短24个字,就把余甘古渡描写得淋漓尽致,真是奇才。

每当夕阳西下,接近黄昏之时,淡淡的阳光把周围的山影倒映水中,天上飞鸟盘旋,来往渡船如梭,水中碧波荡漾,金光闪烁,隔岸苍山如黛,美不胜收。难怪清代诗人苏山写出了:

“ 余甘渡口树栖鸦,余甘女儿颜如花。

玉钗拖颈拋螺髻,脂香脸暈蒸红霞。

问年未嫁十五六,窗开影照春波绿。

银鞍白马少年来,遥指红楼乱心曲。

楼中学绣双鸳鸯,楼外丝丝垂柳长。

私心窃慕罗敷女,明日蚕饥行采桑。”

的赞美诗句。

如今泸州的很多渡口都消失,余甘晚渡,也成了泸州的历史,找不到踪迹,而泸州的长江之水,仍然日夜在流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