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年间“戊午科场案”,宰相被斩,堪称惨烈

咸丰年间“戊午科场案”,宰相被斩,堪称惨烈

咸丰八年,清朝爆出戊午科场大案。

那年是三年一次的乡试大比之年。皇帝钦点了顺天乡试的主考官和副主考。

主考官是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柏葰,两位副主考分别由兵部尚书朱凤标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程庭桂担任。

整个考试过程比较顺利,到九月十六日发榜时,一切都平静如水。

咸丰帝认为主考官柏葰功不可没,升其为大学士。然而,参加科考的士子中间却开始了一场议论。

原来,士子们发现唱戏的优伶平龄竟然中了第七名。按清制,娼妓、优伶、皂、吏等不能参加科考,而平龄经常登台唱戏却还能中榜,难免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怀疑。

咸丰帝即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兵部尚书全庆和陈孚恩等四人专职会审查办此案。会审团很快查清,平龄并非优伶,只是平素喜欢曲艺,但平龄的朱卷和墨卷不相符合。

墨卷是考生在考场内用墨笔书写的考卷。考生交上试卷后,考官就将考生姓名糊起来,让人用红色笔誊抄一遍,让阅卷官披阅,这份卷子叫朱卷。

在誊抄过程中,要求誊抄人员抄写的朱卷必须与考生的墨卷完全一致。会审团发现平龄的墨卷中的7个错别字在朱卷上都被改正过来。但这时当事人平龄在狱中竟死了,这无疑使案情更为扑朔迷离。

经审问,平龄的考官供认其批阅平龄的试卷时,顺手把错别字改了过来。

咸丰年间“戊午科场案”,宰相被斩,堪称惨烈

会审团向咸丰帝呈交了处理意见:其一,平龄登台演戏系个人喜好,不必治罪;其二平龄才华平平,试卷中竟然多处出现错别字,不足以被选为举人;其三,考生舞弊,同考官也应连坐,降一级调任,但邹石麟又擅改朱卷,目无国法,拟革去官职,永不叙用。

主考官柏葰和两位副主考朱凤标、程庭桂三人也应承担领导责任,罚俸一年。

平龄案发后,咸丰帝怀疑其他试卷也有类似情形,下令严格磨勘。

会审团向咸丰帝奏报了磨勘结果:此次顺天乡试,总共录取举人3 0 0名,查出有问题的试卷竟然多达5 0份!

这 50份试卷可以分成两类:38本试卷中错字、别字、谬称等比比皆是,另外 12本试卷,错谬五花八门,但事后都经过了涂改。磨勘的结果令包括咸丰帝在内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当日,咸丰帝就下旨将主考官尚书柏葰革职,在家听候传讯,不得上朝面见圣上,两位副主考暂行解任,听候查办。随后,会审团开始对这件大规模的科场舞弊案展开调查。

会审团在审查一个叫罗鸿绎的考生的试卷时,发现推荐他的考官有舞弊行为。

原来,罗鸿绎是广东肇庆府阳春县人,家境殷实。罗鸿绎拜望在京城做官的同乡李鹤龄时说自已有意参加这次科考,李鹤龄便允诺这位老乡说要帮他打点关节。他便向与他同年考中举人、如今的同考官浦安求助,浦安答应尽力帮助。

阅卷时,浦安发现一份试卷与罗鸿绎字迹完全一致,但是文章写得很是一般,他还是提笔写下了“气盛言宜,孟艺尤佳"的荐语,向主考官柏葰推荐。

主考官柏葰和两位副主考经过商议,决定将该卷打入副榜,定为备卷。浦安向柏蔭的仆从靳祥恳求,靳祥向柏葰建言,说浦安只推荐了一份试卷,最好能录取。

柏葰为了不驳同僚的面子,就同意撤下一张试卷换上罗鸿绎的。榜示出来,罗鸿绎中了第2 3 8名举人一一案情调查至此,越来越让咸丰帝愤怒。

刑部随之开始行动:首先将柏、浦安、李鹤龄、罗鸿绎逮入大牢,革去罗鸿绎的举人身份,撤去李鹤龄的兵部主事、浦安的翰林院编修之职。柏葰的家仆靳祥也被抓获投入大牢,酷刑之下,没几大就一命呜呼。

咸丰年间“戊午科场案”,宰相被斩,堪称惨烈

咸丰最后下旨:“柏葰情虽可原,法难宽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泣'。当下,柏葰、浦安、李鹤龄、罗鸿绎四人就被押赴菜市口刑场行刑。

顺天戊午科场案持续一年有余。

这场大案是明清科场舞弊案的最高峰,一代“宰相"柏葰成为刀下之鬼,也成为科举史上因科举舞弊被处死的职位最高者。

这场大案,严惩了一大批参与舞弊的考官和士子,令人风声鹤唳、如履薄冰,之后的数十年里,科场舞弊明显减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