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很重要,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呢?

佛经缘


问题很好!不过有些好笑~家长当年读书注意预习了吗?如果家长有这好习惯,他孩子早有了!所以其实是在说,家长同志啊!报应吧,二十年后你还得补上这一课!记得我从小读书时,开学之初一拿到新书,就每一本都从头到尾翻看过。平时上课,老师讲的我如果听懂了,又不好离开,还不好多做小动作,也就朝书后面翻,或者当场把教材本节的配套练习在书上就做了。所以我的书总是全班最脏的最破的,当然,考试分数总是最高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主动预习的源动力!~~有人会问,你咋喜欢预习的?我自幼丧母,被寄放到乡下随爷爷读小学,他解放前后都是小学校长。😂回到原题,怎么指导孩子预习?多与孩子聊天,海阔天空无所不聊,激发他的求知欲!四十年前我就是这么带自己孩子的,于是成了博士他爹。


牛小歪


在孩子刚上三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感觉到预习真的很重要。三年级伊始,考试三次,孩子语文成绩从90多,到80多,再到70多,成绩直线下降,老师让叫家长,通过和老师沟通,发现问题就是出在预习上。因为三年级和一二年级相比,预习方面要求的更多更细,但是孩子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来,我也没有重视,所以,从这以后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配合,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很快情况就有了好转,现在孩子四年级了,学习一直还可以,最近一次期末考试数学和英语100,语文97•5。所以预习很重要,复习同样也很重要。


心雨96342906


1、在初次阅读课文时,遇到生字新词要在书上做好标记,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音词意,如果还有疑难之处,一定认真标注好,打上问号等上课解决。

2、第二遍看课文时,就要边看边思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在大脑里形成初步的认识。

3、对课后的练习题,自己独立思考作答或去文中找答案。弄不懂的标上问号,等上课老师讲解时作为重点认真听,加以解决。

4、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除了词意外,还得思考它的反义词、近义词是什么?多音字弄清在本课中的读音以及不同的读音可以组什么词。对优美词语,精彩片段要用横线或波浪线画出或摘抄在笔记本上,读读记记。

5、还可以用数字表出课文的自然段或用“//”划分意义段,并试着说说段意。对重点段做出标注,上课时作为重点听老师讲解。

总之,预习课文是孩子学习新知的一个必要环节,因为预习课文时孩子已经胸有成竹,知道了哪些是自己需要掌握的,当老师讲到时孩子就会专心致志地听讲。假如孩子在预习阶段标注好了重点词语,重点段落,疑问之处,即使孩子上课时有些分心,也会在老师讲解他标注的地方时留意听讲来解决不懂的问题。


忆梦月华


明确预习的目的

预习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课堂学习效率,而不是代替课堂学习。如果以预习为名,将课本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也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课堂时间就成了一种浪费。许多家长在假期的时候,把孩子送到辅导班学习新书的内容,我并不赞成。事实证明,孩子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主动学习,是白花银子没有效果的。所以,在预习的时候,让孩子梳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让他们带着问题走向课堂,才是预习的本质要求。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使预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根据孩子的时间可以灵活安排:课前预习,就是把老师马上要讲的内容预习一遍,适宜在头天晚上。最好让孩子养成独立预测老师要讲内容的习惯。周预习,利用星期天,把下周的内容预习一遍,适宜周六日。学期预习

,利用假期预习下学期要学的内容。家长协助孩子制定预习计划并落实到位,是比较理想的。我的其它文章中谈到过在假期是如何带领自己孩子预习的,可以查看。

预习的要点

1.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2.独立解决生字词

3.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4.试做课后练习(会不会没关系,看看即可)

如果以上几点做到了,恭喜你,孩子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用多操心了。

预习要因人而异

家长重在培养孩子自学的兴趣和习惯,切勿要求太多。对于不爱学习的孩子,读一遍课文也是预习。对于自学能力强的孩子,在课本上勾勾画画,甚至补充资料也是预习。我曾经在课堂看到有的孩子,提前把教材全解上的东西批准在课文旁边,这不是好的预习方法,很可能没有经过思考。


<strong>


亲子语文


预习并不是正式的学习,更何况面对的是全新的内容,把握好一个度是十分重要的。

1.

家长指导孩子预习,直点拨预习方法,不要过多的去参与孩子预习的内容。更不要给孩子去讲他所预习的知识点。

因为孩子预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孩子的自学能力,提升学习力。如果你给孩子去讲知识点,就成了你给孩子讲授了,就丧失了孩子锻炼自学能力的契机。

2.

预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每天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把它当做每天的最后一个家庭作业来做,时间相对固定更好一些。

至于预习所需要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不必过于追求时间的长度。

预习只是为新课做准备,如果遇到不理解的,遇到不懂的,也不要着急,把它勾画出来,在旁边做上记号,这就是明天上课注意听的重点。

3.

不同的学科预习的方法也不同。

对于语文预习,就是自学生字生词,把课文多读几遍,读通读透。看一看课后题,看能不能自己解答。

而对于数学预习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动笔去计算,去解题。先不看书上的解题过程,自己思考解答,然后再跟书上的例题进行比较。还是把不理解的地方用红笔勾画出来。

预习是个好习惯,贵在坚持。


禾页老师


以家长的身份来指导孩子课前预习,要做到一培养,二结合,三不要。

一培养:

培养是指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现在教育提出的是终身学习。孩子小,不住校在家我们可以指导,孩子长大以后远离我们后怎么办?难道我们还要马前鞍后的陪孩子一辈子?肯定是不现实,肯定有放手的那一天。因此,我们不能只给孩子“鱼”,而要想方设法授之以“渔”!

培养习惯,不是面面俱到的全部监管,也不是全面放手撒手不管,而是指导预习的条理和方法,制定循序渐进的预习计划,更重要的是前期的跟进监督,和后期的是否能持之以恒的监管。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三个月,我们在课前预习跟进一学期,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就会慢慢养成,但养成后不是放手,而应是陪同,或者是榜样示范,孩子学习我们可以陪伴在一旁阅读我们自己的书。千万别指望我们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孩子能自觉学习,我们都抵挡不住的诱惑,凭什么让孩子拒之于千里之外!

二结合:

二结合是指与孩子的科任老师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进度结合。

与孩子科任老师的结合,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在本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现行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为孩子量身打造个性的预习计划。

与学校的教学进度结合,可以高效的指导孩子对预习计划的制定,合理的安排孩子的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三不要:

预习代替不了课堂教学,因此指导预习,第一不要替代教师,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会让孩子失去对知识原本的好奇,会让课堂失去对孩子原有的吸引力,变成一种浪费,上课注意力不再集中,反而得不偿失。

第二不要替代课后作业,作业是课后巩固所学知识的手段,反行其道,不仅会加大孩子的负担,而且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

第三不要替代学校的检测,预习不是做大量试卷的提前考试,预习是对新知识的大致了解和背景了解,促使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淇水观鱼跃


《主动预习与复习都很重要》

💩预习再论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并有许许多多成功的案例,在此不再逐一列举。下面,我想重点说一说预习:

💩预则立不预则废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成功,否则就容易失败。

回到学习上也是这样,所谓学习之预,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预习。

💩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关键在于是否有效,原则上只要适合自己就可以。

我们积极推荐的“加涅学习理论”,是目前比较带有广谱性的一种模式,应当引起孩子和家长的重视。

💩预习的意义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习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学习态度,报着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态度最为关键,而预习在先就是最好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带着问题去听课:

通过预习,可以及早地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强烈预期,从而极大地提高听课效率,更有利于攻破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

三、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激发自信,使孩子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的境地,并产生快乐学习的最佳心境。

贵在坚持 贵在养成

原有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改变,尤其到了高中阶段,这就要以循序渐进的态度认真对待。

首先,敢于否定:否定自己此前学习中存在的不好习惯,并有改变的期望,这是大前提。

其次,敢于立新: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在等待着自己,并有决心予以尝试。

第三,敢于受挫:任何一件事的成功,几乎都没有是一帆风顺的,出现波折实属正常,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适时地调整、适应、再调整、再适应,直至终成正果。

共勉————人间正道是沧桑!



伊水缘


首先家长要搞清楚预习的目的是干什么?孩子们预习主要是为了以后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容易去抓住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效率,让知识真正为己所用。



所以我们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试着去引导孩子。要让他们自己去找到课本中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且做上标记,方便以后找到。同时告诉他们要在课堂的时候认真听讲所划重点的这些地方。这样他们上课时候,就会带着目的去听讲,而不是一味的去没有重点的进行听讲。这也更有助于他们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学习,这样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印象也会比较深刻。

另外在预习的过程中,他们肯定会有不了解的地方。这个时候他们可以找一些参考资料,自己先练习一下。这样的话他们,在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加深自己印象的一个过程。然后在课堂上,老师在讲的时候再认真的听一遍。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他们的记忆也会尤为的深刻。作为家长在孩子预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适当的给与鼓励和引导,帮孩子一起度过难关。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对待学习的兴趣,更加有利于他们去学习。



最后在预习完以后,不是说看完课本上的知识就算结束了。有些同学就是预习完以后,把课本儿一扔,就算完事儿,但是这样的话他们会以往的特别快,这样效果往往不会太好。真正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在预习完课本上的知识以后,我们可以适当的找一些练习题,趁热打铁练习一下,看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另外也去感受一下出题人在出题的时候,他们的侧重点在哪里。这样我们就更能深刻的了解本章的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上课时候说要听的目的性就会更加的强。

综上所述,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你在学习中真正的做到有方法,有计划,那么我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加油,同学们!


树学老丝儿


首先,家长要从思想上教育孩子,让他知道预习的重要性,只有思想上接受了,才会在行为上采取行动。

其次,家长要要求孩子必须清楚第二天即将要学习的内容,针对这些内容,可以给孩子买参考书,带知识点解析的那种,比如教材全解,然后孩子在看的过程中,让他把看不懂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出来,第二天好好的去听老师讲解。孩子预习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在客厅或者一旁看书或者学习,陪着孩子,但尽量不要说话,也不要指手画脚,除非孩子有问题问你。

家长要做好鼓励和监督,可以拍下孩子认真预习的照片,发给老师,老师看了也会表扬的。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得坚持!


王老师来教你



一位家长如是说:

  在孩子读二年级之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重点。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不会引导孩子进行详细的预习,因为这个时候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如果孩子在课下都学会了,那他很有可能就不会认真听课,这很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于是,在这个时候,我会有意让孩子进行最简单的预习,例如,孩子明天要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晚上,我会帮助孩子一起预习。我不鼓动他写生字、背成语,而是激发他学习的兴趣,我这样对他说:明天老师将给你讲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一只聪明的乌鸦,竟然毫不费力气就喝到了一只高高的瓶子里的水,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喝到的吗?”这时孩子一般都会用力地点头,看到孩子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我趁热打铁道:“明天认真听课吧,在听课的过程中你会得到答案。”

  当孩子上到小学高年级之后,我就不再参与他的预习了,而是在一旁指导他“数学这一科目可以进行细致一点的预习,如做两道例题,然后再做一做课后题等;对于语文、社会等比较擅长的科目,进行一下简单的预习就可以了。”

  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很科学。在孩子年龄比较小时,预习要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主。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所学内容难度的增加,家长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有所侧重地预习。就像上面事例中那位家长所说的,孩子的哪一科目学得比较吃力,就鼓励孩子对这一科目进行重点预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时间做到有效分配,而且还可以有效预防孩子偏科现象的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