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令寫對聯,眾人看後紛紛叫好,秀才大笑:看看你的腦袋還在嗎?

縣令寫對聯,眾人看後紛紛叫好,秀才大笑:看看你的腦袋還在嗎?

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的的封建社會,對於漢人的打壓是很嚴重的,尤其在前期,大興文字獄,像是康熙、雍正、乾隆等在歷史上還算不錯的皇帝也都是對於文字是“情有獨鍾”稍有些風吹草動,立刻牢門大開,不少人委屈喊冤,當時很多的讀書人都人心惶惶,坐臥不寧,在這樣的環境下,寫個字都要小心翼翼,更不說是貼在門外的對聯了。

縣令寫對聯,眾人看後紛紛叫好,秀才大笑:看看你的腦袋還在嗎?

當時有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說有個進士出身的縣令,妻子為他生下個大胖小子,在過了一個月後開辦了滿月宴,把當地所有的文人墨客都請進來,寫上幾副對聯,讓大家也樂呵樂呵,自己則出個風頭。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縣令看到大家正在興頭上,於是讓大家各顯神通,給自己的孩子寫上副對聯,已助酒興。

縣令寫對聯,眾人看後紛紛叫好,秀才大笑:看看你的腦袋還在嗎?

後來不少人提議先讓縣令寫上一副,開個彩頭,縣令也點頭應允,略加思索,大筆一揮,寫出了這樣一副對聯:上聯是:“子當承父業”,下聯配:“臣必報君恩”,不少人看後都溜鬚拍馬,練練叫好,紛紛稱讚縣令的能耐大, 肚子裡墨水多,縣令也是聽後哈哈大笑,就好聽這一口,於是命人把對聯貼在門上,讓人們拜讀。

縣令寫對聯,眾人看後紛紛叫好,秀才大笑:看看你的腦袋還在嗎?

但誰也沒有料到的是,在還沒有貼出多久,就被門外的一個落魄窮秀才笑聲打斷了正在進行的宴席。縣令也是大為的惱火,在自己兒子的滿月宴上竟然有人這麼不識大體,門外喧譁,成何體統,本想把秀才直接亂棍打入大牢再做打算,但自己不是什麼昏庸的髒官,於是把他叫到屋內問話,想問問這位笑的緣由,之後再做處理也不為遲晚。

縣令寫對聯,眾人看後紛紛叫好,秀才大笑:看看你的腦袋還在嗎?

在屋內的秀才把自己大笑緣由一一道出,笑的原因就出在這對聯上,上聯寫的“臣”在“君”上,是有違逆反之心,以小犯上;下聯寫的“子”在“父”上,是為不大不敬,這樣的對聯要是讓上面的人知道了,大人這腦袋上的烏紗可就保不住了,有可能把腦袋也混沒了。縣令聽後不由冷汗直冒,立刻叫人把對聯拿來燒燬。後又請秀才幫忙寫對聯,秀才重新寫了副新對聯,上聯:“君恩臣必報”,下聯“父業子當承”,縣令看後連連點頭,這才算一場風波退去,縣令也謝過秀才的救命之恩。

縣令寫對聯,眾人看後紛紛叫好,秀才大笑:看看你的腦袋還在嗎?

從這裡不難看出,清朝對於文字“要求”就是這麼嚴苛,“君為臣綱,父為子綱”,這是雷打不動的鐵律,在任何作品中都不可以越界,就算是在簡單一些對聯中也是不能這樣打馬虎眼的,清朝的文字獄在當時,甚至是到了後世都有不小的影響,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