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诱杀韩信的时候,韩信的亲兵为什么没来救他?

捌卦局


西汉王朝建立后,原先那些跟着刘邦推翻秦朝、诛灭项羽的开国重臣,或身居要位、或手掌兵权,对皇权的稳固都是潜在的威胁,君臣之间这层矛盾的爆发只是时间的问题。

根据威胁的严重程度,刘邦对来自于外界的不安全感,又呈现出公卿列侯、吕氏外戚、异姓诸侯王依次递增的状态。

由此,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坐拥庞大封地,又有独立军事力量的诸侯王势力,在以刘邦、吕后、萧何等为首的汉朝廷核心决策层看来要钱有钱、要枪有枪、要地盘有地盘,自然是威胁皇权的首要因素。

这当中,又以军事谋略被公认为汉室第一的韩信,最为突出。

刘邦对韩信军事实力的范围控制,前后一共有过三次大的“割韭菜”行动。

最早的一次,是刘邦与项羽在荥阳、成皋一线作战时损失惨重。为补充兵力,刘邦带着夏侯婴闯入韩信的大营,夺走了韩信几乎全部的兵马。

第二次是在垓下之战刚刚结束后,刘邦趁着回师途中路过韩信的驻地,又故技重施迅速收走了韩信的兵权。

此外,刘邦还将韩信由齐王,改封到西汉中央朝廷便于控制的楚地当封王,以此减弱韩信的军事实力。可见异姓诸侯王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已经初现端倪。

第三次是刘邦得到密报,说韩信私底下收留项羽大将钟离眜,并蓄意谋反。于是刘邦采纳陈平伪游云梦之计,将前来参拜皇帝的韩信当场擒拿,并把他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楚国的兵马也一并被西汉朝廷接收。

由此可见,被安置在长安监视居住的淮阴侯韩信,手底下已经没有任何兵权,他能够指挥得动的,恐怕只剩下府邸上下的几个家丁了吧!

再来看看韩信的亲信部将。

这些人里头有曹参、灌婴、傅宽等,他们大多跟随韩信攻略过赵、魏、齐等地,对韩信的用兵谋略也十分敬佩。只不过他们除了是韩信的部将,更深一层的身份是与刘邦一起长大的亲信故旧,以往跟在韩信身边便有监视的意味,指望着他们出面救韩信,就更不现实了。

按照历史记载,吕后诛杀韩信的动因,是得到密报韩信要呼应北部边境赵、带一线的陈豨叛乱,在长安策动针对吕后和太子刘盈的政变。

以韩信的赫赫威名,吕后、陈平等人自然不敢轻易等闲视之,因而制定了周密的诱捕计划。先是故意散布刘邦已经平定陈豨叛乱的假消息,接着又让萧何出面邀请韩信到宫中庆贺。萧何对韩信有举荐之恩,因而对萧何十分信任,等到进了吕后设在宫中的伏击圈,韩信才知道中了萧何的圈套。

可见整个诱捕行动,是少数几个人知情,在高度保密的情形下进行的。就连韩信本人,也出于对萧何的信任,根本没料到这背后的阴谋。因而也就没有机会事先布置应对措施了。


竹山清溪涧


首先,这个问题存在错误,诱杀韩信的不是刘邦,而是萧何欺骗,吕后灭杀。刘邦当时正在外面亲率大军讨伐叛将陈豨,回来之后才知道韩信被杀的事。

至于韩信亲兵未至,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有预谋的政治变局

公元前196年,是汉初最血腥的一年,这一年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先后被杀,汉初的三大军事顶梁柱全部都被刘邦清洗。这是刘邦一场有预谋的政治变局。在征伐英布之后,刘邦于次年也离开了人世。吕后当权,宗室倾微,这才这一年完全体现出来。



公元前196年9月,陈豨正式自称代王,对抗朝廷。刘邦率领大军亲征陈豨,此时京师空虚,精兵强将大多已被刘邦抽走。《史记》上记载,韩信曾与陈豨密会过,让陈豨在外面起兵造反,自己在京师内解放刑徒,攻打皇宫,里应外合。

后来,由于韩信的家臣告密,吕后与萧何欺骗韩信入宫,在长安未央宫被杀。这一一系列的策划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外人根本不得而知。就算韩信的家臣想要发难,也早已被御林军剿灭。家臣在汉代已经变了味,早已没有春秋战国时代士为知己者死的觉悟,甚至侵占主人家产或私通小妾,汉代有很多权臣人物莫不是栽在这上面。



韩信这个人有严重的性格缺陷,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他的骄傲来自于他的能力、他的战功,对待刘邦旧部(丰沛集团)非辱即骂。即使被废为淮阴侯,也不知道收敛性子,夹着尾巴做人。

比如在街上遇到樊哙,樊哙起身礼拜,甚为恭敬。他依旧当起楚王范,对樊哙辱骂。现在的韩信爵位与樊哙相同,而樊哙是当权者吕后的妹夫,皇亲国戚,又手握实权,正是春风得意之时。韩信不过是官场失意,还处于危险期、观察期,这种行为很容易得罪人。

而这时的汉朝,武将的地位已经下降,儒生的地位急剧上升。那些开国功臣并没有完全占据朝廷大权,还有第二批不是和韩信一同出道的当权者,自然不会对韩信感冒。



韩信是一个愚忠的人,他感谢刘邦的知遇之恩,萧何的推荐之恩。所以,对于这两个人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即使当时到了楚汉战争关键期,他可以三分天下,也都毅然站在刘邦这边。其实,个人而言,韩信之前的所有功劳已经完全抵消掉刘邦、萧何二人的恩情。但他依旧选择相信刘邦,直到死后才后悔明白当时手下的用意。

而刘邦三夺其兵权,废其王位,在“云梦泽”(陈州)傻乎乎被擒,他依旧相信刘邦,因为这几次都是他能成功起事的机会。萧何骗他进宫朝见,他依旧相信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韩信的部将、亲兵去哪儿了?

韩信一生有三次被刘邦夺取兵权。第一次是攻灭魏赵,收编降兵。当天还在睡觉中,刘邦从彭城战场逃回来,60万大军全军覆没,收缴了韩信的兵权。而这时的韩信有多少人?仅仅是魏赵两国降兵就有20万人。

第二次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这是韩信军事生涯的巅峰,此战刚灭掉项羽十万大军,还未清扫战场,追击余孽,当天夜里就收缴了韩信的兵权。还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夺走了他手下训练有素的嫡系部队。

第三次是刘邦借陈平之计巡游天下,到了楚国把韩信捉拿,废为淮阴侯,韩信的亲兵彻底断绝,还搭了好友钟离昧的性命。刘邦三夺兵权,让韩信没有了嫡系部队。任由他军事才能再卓越,没有人也起不来大风大浪。



韩信的手下在历史上记载不多,大多是丰沛集团的人作为他的部将。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是韩信没有建立私人幕僚团队,二是刘邦对韩信有防范之心。而丰沛集团的人效忠的是刘邦。曹参、灌婴、孔聚、陈贺等都是曾是韩信的老部下,对主帅韩信还是比较尊重的。即使韩信落难,也不敢对其不敬。

如常山王张耳是韩信的副将,韩信又表荐他为赵王,两者关系不错,可惜张耳年龄很大,在公元前202年就去世了。而继任者张敖又是刘邦吕后的女婿,在公元前199年因贯高谋刺被废。赵相陈豨是韩信的老部下,听信韩信之谋起兵造反,牵制了汉军的主力,可惜兵败被杀。所以说,赵王一系早已不成气候。



韩信手下有两大谋士,一个蒯通,一个是李左车。蒯通在楚汉战争关键期苦心劝说韩信自立,因为韩信不接受他的意见,担心日后连累,便离开了韩信。

李左车是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在韩信灭赵后被招为幕僚。李左车是被低估的军事家,韩信对他推崇备至,从谏如流。后来,刘邦为了分解韩信的势力,把他调到太子刘盈的门下,教太子训练兵马。韩信被杀后,他也退出了朝堂,过起了隐居生活,可见他与韩信的深情厚谊。


慵懒国王


韩信的死,刘邦要付一定的责任,但是,直接杀死韩信的并非是刘邦,而是吕后。吕后是刘邦的妻子,韩信反正是他们夫妻二人杀死的。

我们说一下韩信被杀的时候,韩信的亲兵为何没有来救他?

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当时韩信手里是否有统兵的权利?

汉朝的时候,王爵是有统兵权的,韩信先是被刘邦封为了齐王,然后又被封为了楚王。这时候的韩信是有调兵权和统兵权的。

可以说只要韩信手里有统兵权,刘邦就不敢拿韩信开刀。因为韩信太厉害了,没有人是韩信的对手。

刘邦建立大汉之后,想要通缉那些为项羽效力的大臣。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钟离眜。

恰恰钟离眜是韩信的发小,在韩信当了楚王之后,钟离眜就跑到了韩信那里去了。这件事被刘邦知道了。

刘邦就故意打探,问韩信有没有见钟离眜。

韩信的回答是没有。但是,刘邦知道钟离眜在韩信那里。

韩信包庇罪犯,刘邦对他很不满,他想去讨伐韩信。刘邦手下的曹参、樊哙等功臣也想去讨伐韩信。

但是,最终刘邦没有去成,因为陈平问了他两个问题。

陈平问刘邦,你去打韩信,你觉得你的将领有能打过韩信的吗?你的士兵有能打过韩信士兵的吗?

刘邦的回答说不能。

陈平说,那这个仗很明显,还没有打,你已经就输了。所以,这个仗不能打。

刘邦问陈平,那你说要怎么办?

陈平说想要抓韩信,其实不用动武,你只要说自己去楚国游玩,韩信知道你去楚国,他肯定就会接你去的。因为你是皇帝他是臣子,这就是礼节。

到时候,你见了韩信,直接派两个大力士,把他给抓了,不就行了吗?

刘邦一听,觉得陈平说的真的不错。

于是,刘邦就通知韩信,他要去楚国云梦泽游玩去了。

韩信害怕了,他知道刘邦此次前来是针对他的。所以,他告诉钟离眜,让钟离眜自杀,刘邦觉得只有这样做,刘邦才有可能饶恕韩信一命。

钟离眜当然不愿意死了,所以他对韩信说,你知道刘邦为何不来讨伐你吗?

因为我在这里,只要我钟离眜加上你韩信,我们两个就是无人敌,谁都不能拿我怎么样,但是,若是我死了,你也就距离死亡不远了。

韩信不听,还是让钟离眜自杀了。他把钟离眜的头献给了刘邦。

可是,刘邦并没有因为韩信把钟离眜给杀了而放过他,刘邦还是让人把韩信给绑了,然后,韩信就被押到了都城长安。

韩信的楚王也变成了淮阴侯了,而侯爵是没有调兵权,也没有统兵权力的。

就是韩信在当淮阴侯的时候,萧何和吕后用了计策,把韩信骗到宫里给杀掉的。韩信被杀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包括刘邦都不知道。

因为当时的刘邦是去平叛陈曦的叛乱去了。

所以,韩信被杀的时候,也没有人来救他了,他被吕后处死之后,紧接着他的家人纷纷也被处死了。


汉史趣闻


韩信之死,主要责任不在刘邦,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萧何将韩信骗入了长乐宫,才使其惨遭吕后毒手。

韩信是吕后所杀。

汉立,论功,韩信、彭越等人并授为王,即为“汉初八大异姓王”。

打天下时功劳有多大,治天下时威胁就有多大,这是亘古不变之理。韩信为汉初三杰之一,统兵作战能力无人可比,又受封为楚王,他有兵、有地、有财、有权,刘邦想要坐稳天下,就不可能放任他壮大下去。

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诈称将游云梦泽,召诸侯陈地相会。

韩信有过犹豫,又不相信刘邦会真的处置他,于是奉命前来,这一来,就被逮捕了,回到洛阳之后,即被贬为淮阴侯。

由楚王谪为淮阴侯,韩信失去了起事的先机。

如果说韩信还是与英布一样,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他的亲兵自然都在身边,救主是理所当然,可他此时已经被困在京城,楚军当然是无能为力。

韩信居京,却并不打算坐以待毙。

自己失去了部属没关系,凭借多年的威望和人脉,韩信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动员到帮手的。

被他选中的人,是陈豨。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辖地不乏精兵,出京之时,韩信对其晓以利害,约为内外同盟,图谋举事。

陈豨遵守了这个约定,前197年,陈豨举兵反叛,刘邦领兵前去镇压。韩信开始运作了,打算假传诏书,赦免罪犯和仆役,并以他们袭击吕后母子。


显然,这个计划没能成功。

韩信的家臣犯了错,欲杀之,家臣之弟直接就把韩信给揭发了。就这样,吕后先下手为强,联合萧何干掉了他。

其实被家仆告发,而导致功败垂成的例子后世也不少,比如汉献帝的衣带诏事件,董国舅联络了不少人,还没行动,就被自己的家奴给告发了。
诚然,成功与失败都是多方面的,韩信优柔寡断,善将兵而不善权谋。作为开国功臣,其功高震主不知内敛,囿于篱下而谋图大逆,他的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浮沉于史


纠正一个错误,韩信不是被刘邦给杀掉的,而是吕后听了萧何的建议后杀死了韩信。

下面我们说说,吕后为何要杀韩信?韩信的亲兵为何没有来救他?

在汉朝的时候,诸侯王是有自己的军队的,像比王低一级别的侯爵,是不可以养军队的。在韩信被杀的时候,那时候他的官职是淮阴侯,也就是说,那时候的韩信手里根本没有兵。

韩信有的顶多是几百个家奴而已。所以,在他被杀的时候,肯定就没有亲兵来救他的说法了。

那么吕后为何要杀掉韩信呢?

根据史记上的记载,说的是韩信要谋反。

韩信到底要怎么谋反呢?

史记上记录的是,韩信联合陈豨一起造反。

据说,当年刘邦让陈豨去代地当相国的时候,陈豨见了韩信一面。

韩信就告诉陈豨,你去的那个代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那个地方任职,很容易引火烧身。而陛下又是一个多疑的人,当第一个人向陛下说你陈豨要谋反的时候,陛下可能不会相信。

但是,第二个,第三个都来告你谋反的时候,那陛下肯定会亲自率领大军去讨伐你的。

陈豨最佩服的人就是韩信,因为韩信是料事如神的大将军,他早已把韩信视为了偶像级的人物。

听韩信这么说,他就问韩信,若是以后事情真像你所说的这样,我该怎么办呢?

韩信告诉他,那你就真的反了,到时候我也会在都城配合你。

一旦刘邦带着大军去讨伐你之后,我就会集结家里的佣人,然后趁着长安城防守薄弱的时候,杀进城去把姓刘的都给杀光。这样我们的大事就成了,汉家的江山就断送了。

这不是在汉十二年,陈豨果然反了,然后,刘邦带着大军去讨伐陈豨,期初刘邦是有让韩信一起去的,韩信说身体有病去不了,刘邦也就没有在坚持。

刘邦出发不就,吕后就得到了韩信要谋反的消息。

原因是韩信手下的一个家奴犯了法,被韩信抓了起来,关进了监狱。但是,不知怎么,这个家奴竟然跑了,还跑到皇宫告诉吕后,韩信要谋反了。

吕后得知情况,十分的着急。她立刻把萧何给叫到了宫中,商议对策。

萧何告诉吕后,其实这件事也挺容易办的,就说陛下已经灭了陈豨,凯旋而归了。为了庆贺,需要让文武百官全部来到宫中给皇帝道喜。只要韩信一来,派几个大力士把他给捉了,杀害不就行了吗?

吕后一听,这个计策确实不错,但是,韩信会相信吗?

吕后一连派了几波人去请韩信,韩信都不去,说自已身体有病,不能外出。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萧何亲自出马去叫韩信了。

别人的面子韩信可以不给,但是萧何的面子他不能不给,因为若不是萧何当年推荐他,他也就当不了大将军,当不了大将军也就没有建功立业之说了。

所以,当萧何来到韩信的府上之后,韩信就跟着萧何到了末央宫。韩信之所以相信萧何,是他认为萧何是自己的好朋友,不会加害于他的。

可是,当韩信的脚一踏入到末央宫,他就被抓了。这时候他在回头看萧何去,萧何跑的早已无影无踪了。随后,韩信被吕后灭了族。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虽然史记上是这样记录韩信因为谋反灭的族,但是,史学家一般都不相信这件事。因为即使当年韩信和陈豨有商议谋反,那也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事情,最后两个人都被杀了,司马迁是如何知道的这件事。

所以,很多人推断,这可能就是彻彻底底的一场阴谋。你觉得呢?


史学达人


诱杀韩信是吕后做的事,并非刘邦。刘邦当时带兵去平定陈豨叛乱去了,回来吕后就已经诱杀了韩信。至于韩信的士兵部下为何没来救他,那就更简单了,在垓下之战后韩信就被刘邦夺了军权。



项羽自刎于乌江之后,刘邦到了定陶。就直入韩信大营,收缴了他的兵权。而且把把韩信改封为楚王,楚国是项羽的地盘,韩信作为灭楚的大功臣,肯定是没人拥护他的。


后来因为钟离昧投靠韩信,韩信把他杀了,把首级献给了刘邦。刘邦就绑了韩信,韩信说:“果如人言,狡兔死 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邦也不好意思杀他了,就把他贬为淮阴侯。

后来韩信挑唆陈豨叛乱,刘邦亲自带兵征讨。韩信托病没有跟从,策划叛乱。后来被人告发,吕后声称刘邦已经平定了叛乱,请大臣们上前来祝贺。

要说韩信脑子也瓦特了,你都打算叛变了,还来祝贺什么。就这样韩信傻乎乎就去了,到了地方萧和就命人绑了韩信。并在长乐宫诛杀了他。


渔耕樵读


汉六年十二月,刘邦接到举报,说楚王韩信谋反。

远在关中的刘邦倒吸一口凉气,对于韩信的本事,刘邦是清楚的,就在大约半年前,刘邦还曾当着群臣的面,把韩信一顿夸,刘邦当时的原话是: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可见,在刘邦心目中,韩信的本事该有多大,本事这么大的一个诸侯王谋反,刘邦该怎么办呢?刘邦独自解决不了,便把韩信被举报谋反的事拿到朝会上去谈,当初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将,几乎众口一词地说,打他韩信。

对于这个结果,刘邦并不满意,所以,刘邦又去请教高参陈平,陈平给刘邦出了一个计策,叫刘邦假装游览云梦,于陈地会会诸侯王,作为诸侯王的韩信,必然会去,到那时,只需要一个大力士,就能把韩信给擒住。

刘邦觉得,陈平果然没让他失望,又给他出了一条好计策,就按陈平说的办。

而可怜的韩信,也正如陈平预料的那样,被刘邦擒住,韩信被擒后,总是在囚车中喊冤,说刘邦对他进行残酷地政治迫害,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他韩信功劳太大了,因此理应被烹杀。

韩信整天叫喊,把刘邦叫得心烦意乱。

那么,问题来了,韩信无端地被刘邦诱捕,为何韩信的心腹没有来救韩信呢?

说起来,这个问题可能比较残忍,事实的真相怕是,当时的韩信还没有得力的心腹。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来看,韩信这一生,参军前所扮演的只是一个被人讨厌的角色,在项羽军营中的时候,也只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执戟郎而已,几乎没什么朋友,在汉军中突然被提拔为大将军,也成了其他将军眼中的拦路虎,纵使后来,韩信通过自己的能力证明了,他的确是那个出类拔萃的人,但那些跟在他身边的将军们,也只是佩服他的能力罢了,更要命的是,跟在他身边的将军们,几乎都是刘邦的心腹。

也就是说,在韩信从底层走到人生巅峰时,几乎没什么朋友,更谈不上心腹。

当然了,韩信的人品不烂,要说一个朋友也没有,那也是不客观的,据记载,曾在霸王项羽帐下效命的将军钟离眜,便是韩信的好朋友。

可惜啊,在有人举报韩信谋反时,钟离眜正在韩信的王府中当座上宾,而当韩信得知刘邦将会诸侯于陈的消息后,便把钟离眜的脑袋砍了,拿去献给刘邦了。

韩信如此对待好友,还会有人拼死为韩信效命吗?还会有人在韩信失势时拼死营救韩信吗?不可能的。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丞相世家》、《史记·淮阴侯列传》


遥望燕园


韩信受“胯下之辱”他忍辱负重不亚于勾践,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用兵如神,但是一代名将不是战死沙场,也不是被刘邦所杀,而是死于刘邦的媳妇吕后之手。

韩信功高盖主

韩信英勇善战,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赫赫战功,刘邦曾经评价他:“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许诺韩信“五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但是“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还是在韩信身上上演的活灵活现。如果没有韩信,刘邦打败项羽几乎是不可能的,韩信的功劳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项羽乌江自刎后,韩信对刘邦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汉高祖刘邦对其有防备之心,将韩信削职为淮阴侯,韩信心中不满,不去朝见刘邦,无论刘邦吕后有什么活动一概推辞不去,表示无声反抗。《史记》中这样记载:“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冤望,居常鞅鞅,羞于绛灌等列。”韩信功高盖主,让刘邦和吕后很担心,他们担心刘家江山会落到韩信手中。

韩信被害的经过

北方的陈豨因为被周昌告发有反叛之心,并且他和韩信有交往,有飞鸽传书的嫌疑,吕后和萧何分析到如果韩信和陈豨理应外和,就会把把刘邦皇宫中的皇室杀光。吕后为了稳固汉室江山,联合萧何出谋划策,目的是除掉韩信,他们想到了一个让韩信“五不死”以外的死法。吕后放出假消息说皇帝来了捷报,谋反的陈豨被杀了,召集文武百官要来宫里开庆功会。

她特意让萧何邀请韩信。为什么让萧何相邀呢?原来萧何被韩信敬为大哥,因他对韩信有知遇之恩,历史上著名的那幕“萧何月下追韩信”,让韩信对萧何心怀感激。韩信这次果然应邀,被人引领到长乐宫中,刚进门就发现,这是一场阴谋!他抬头一看顶棚被遮的严严实实,不见天日,地上铺着“地毯”不见地面,呼喊君王,此时的君王刘邦正在外面忙的不可开交,他正和英布打的热火朝天。吕后说,我要灭你,不用绳也不用刀。话音刚落,几十人蜂拥而至,群殴韩信,韩信只说出“我不服”三字,便吐血而亡,并被夷三族。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速度可谓神速,韩信哪有时间叫救兵?哪有机会叫亲兵?既然是阴谋那就准备充足,防不胜防。可惜一代军事奇才,死时年仅35岁。等到刘邦收兵回到长安后,得知韩信被杀后,刘邦心里五味杂陈。《史记》中记载了刘邦的表现是“且喜且惜之。”

韩信死因

韩信死于他的优柔寡断,贪恋名利,谋士蒯通就曾多次劝说韩信,让他坐山观虎斗,待两败俱伤之时坐收渔翁之利。结果他很傻很天真,他眼里的刘邦宅心仁厚,如果背叛,会落个不义之名,人家愣是没听从建议。既然选择跟随刘邦就应该一心一意,他倒好,私藏项羽部将钟离眛(韩信的好朋友),被刘邦察觉,钟离眛劝他联合抗刘,有10万重兵在握的韩信就是不听。韩信逼死钟离眛,钟离昧唏嘘长叹:“公非长者。(你还年轻,并不是德高望重之人)”并说:“吾今日死,公亦随亡。(我死了你也活不长久)”说完便拔剑自刎。韩信心存侥幸割下钟离眛人头献与刘邦,刘邦立即把他降为了淮阴侯,收了兵权,并软禁于长安,韩信后悔已晚。

软禁期间他依然居功自傲,不知避其锋芒,刘邦和其闲聊时,他霸气侧漏。刘邦问他:“你以为我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带10万兵而已”刘又问:“那你呢?”霸气回答:“多多益善”。刘说,那你怎被我所抓?韩信说,您不能将兵,但能将将,所以我被抓。这次谈话后刘邦心思沉重,被吕后看穿,立刻密谋坚决不让韩信苟活,所以韩信就这样死于女人之手。

在刘邦打江山时功劳最大的汉初三杰,萧何做了宰相,张良选择退隐,唯独韩信落得个身败名裂的惨局,连累一家老小。可叹他想当帝王却没有帝王的残酷无情,心狠手辣和果断;他想当忠臣,没有萧何的规规矩矩,老实本分和甘居人下的小心翼翼。可惜他空有一颗不甘现状,年少轻狂,放荡不羁的心,最终却致其人仰马翻。


小姐姐讲史


这问题问的单纯到令人发指。也太想当然了,谁来救?怎么救?凭啥救?拍电影呢?



刘邦有杀韩信的心思,但不是他亲手执行的,诱杀韩信是吕雉和萧何的手笔。从刘邦后来对韩信的怜悯之情和赦免了蒯通的做法来看,他对韩信的想法是很复杂的,当然他也是必须杀掉韩信的,所以平叛回来得知韩信的死讯是先高兴的。

韩信的死因就是据史书记载的,他与家臣商议发动罪犯囚徒,袭击首都的吕后和太子,以响应陈豨在代地的起兵反叛。结果被一名家臣的弟弟告发,吕后得知后和萧何计议,以刘邦得胜回朝邀百官庆贺为名,把韩信骗进宫来。在长乐宫的钟室弄死了他。



回到问题上来。

刘邦以钟离眛为借口抓了韩信,把他从王爵降为淮阴侯带回京师。韩信也自知深为刘邦所忌,只能装病呆在家中。其实韩信事实上已经处于被软禁的状态。这样的状况下,还能指望韩信能有多少得力的亲兵部属么?

从史书记载的韩信被家臣亲人告发导致谋泄被杀来看,真不知韩信手下还能有几个真心追随他的。以刘邦、吕后、萧何这些疑心最重的上位者的手段来说,韩信手下没几个钉子眼线是不可能的。明知道韩信被皇帝列入了黑名单,又有几个敢拿着身家性命为他殉葬的!



韩信是被吕后、萧何以庆贺皇帝胜利为名,诏进宫里的。这理由冠冕堂皇,韩信自己也不知道密谋之事已经泄露,怎么可能跟亲兵部属作出什么安排呢?而且韩信一进宫就马上被吕后控制起来不由分说就直接杀掉了,也完全没给韩信作出反应的时机呀。

何况即使作出部署了,韩信的亲兵又凭啥进宫里去救援?那可是皇宫,韩信手下那点亲兵又不是神兵天将,打皇宫不是纯粹找死么。这种公然反叛结局一定是全家全族一起死光光的,谁肯平白拿全族的命就这么白白去送掉!



所以能指望韩信所谓的亲兵去救他,是只能存在小说杜撰里的。设身处地想一想,题主你是韩信的亲兵,你敢拿着全家的命去拼一个压根没办法实现的目标么?


如切如磨


先纠正错误:并不是刘邦诱杀了韩信,而是吕后吕雉与萧何密谋,召韩信入宫,在长乐钟室被斩杀。

那韩信是如何从一个楚王,最后被杀死呢?

项羽旧部钟离昧在项羽战败后投奔韩信, 刘邦就派人让韩信交出钟离昧,韩信不肯。汉六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欲率军讨伐,但因虑不是对手而放弃。陈平献计刘邦要各诸侯王陪同巡游楚国旁云梦泽。韩信接信息后想反叛,但觉得自己又没罪,又想去见刘邦,但又担心被刘邦擒住。

韩信门客献计让将钟离昧献上就会得到宽恕,韩信将钟首级献给刘邦,韩信说:“果如人言,狡兔死 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天下已定,我固当烹”。话已至此,刘邦直接叫人把韩信给绑了,带回了长安城,不过刘邦并没有杀死韩信,而是将他贬为淮阴侯。前往长安,成为了朝廷中的闲散官员,身边的亲兵基本上都被打散了,可以说韩信是孤身一人前往长安,每天受朝廷的监视。

韩信与陈豨密谋造反。陈豨果然造反,刘邦御驾亲征,韩信托病未去。韩信与家臣密谋响应陈豨。他们准备在夜间假传圣旨,赦免“诸官徒奴”,一起去袭击吕后和太子。由此可见韩信家臣亲兵并不多,所以,才要联合“诸官徒奴”。韩信的一个家臣得罪了他,韩信打算杀死他,这个家臣的弟弟就将韩信的计划告诉了吕后。


吕后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准备诱杀韩信。她假称刘邦已经平息了陈豨叛乱,让百官朝贺。韩信到贺时,吕后自称生病,让萧何把韩信宣入长乐宫接见,并趁机“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之后又“夷信三族”。

传说刘邦曾与韩信有商定:对韩信“三不杀”:见天不杀,看法不杀,见铁器不杀。所以,在韩信吊在长乐宫的钟室,用竹枪刺死。


韩信被杀时,他的亲兵为什么不来救他呢?因为韩信被吕后斩杀时,他们根本就不在场,也不知道消息,也就不会来救韩信了。即使来救,也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所以人说:
韩信的一生是“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
韩信的母亲生了韩信,吕后却杀了韩信。
韩信的成功是萧何力荐给刘邦拜了大将军,而韩信的彻底失败,同样也是因为萧何。萧何给吕后献策,诱骗韩信入长乐宫,在钟室被吕后斩杀。


我是美丽青春您真痘:如您支持我的观点,请点赞和转发。如有更高见解,请评论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