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

oO飞儿Oo


史书记载,刘邦有名分的姬妾有: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其中曹夫人和赵姬都在刘邦之前去世,有明确记录受到吕雉迫害的是戚夫人,薄姬被允许随儿子刘恒就藩,其她三位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史记》干脆没有记载,《汉书》说她们被幽禁。

从记载的情况看,一种情况就是,除了戚夫人受到非人虐待致死外,其她的妃嫔并没有受到吕雉的打击,所以,也谈不上薄姬受到“厚待”的说法。

我个人更倾向于这个说法,理由如下:

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刘恢、刘友、刘建三人的生母不详,推测应该是管夫人和赵子儿所生,石美人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大可能是没有名分女人所生(按古代礼法,一般生了皇子的嫔妃就会授予名分)。

为什么说石美人的可能性不大呢?我们知道石美人进宫,是因为他的弟弟石庆受到刘邦赏识,刘邦出于同情,让石美人入宫。石庆家族的名气非常大,被誉为“万石君”。假如三位皇子中,有一位是石美人所生,那么史书一定有记载。所以,石美人很可能没有生育皇子。

没有生育皇子,还能得到名分,说明石美人还是比较受宠的。那么石美人受到了迫害了吗?我觉得没有,还是那个理由,以石家的地位,假如石美人受到迫害,石庆不会不被牵连,史书也不可能不记载。

所以,个人认为,所谓吕雉迫害刘邦受宠的嫔妃一事,就是夸大其词,除了戚夫人,其他几位夫人应该都安然无恙。所以,不存在薄姬受到“厚待”的说法。

第二种情况,假设《汉书》说的是事实,所有嫔妃都收到了迫害,为什么独独薄姬得到优待了呢?

这跟薄姬的境遇和生存智慧有关。

客观境遇就是薄姬从来不受刘邦待见。她的这种遭遇,实际上跟吕雉很相似。想想看,两个不受待见的女人走到一块,能有什么事?除了同病相怜外,恐怕最多的就是相互安慰,说不定两人还能生出些“友谊”。

再以小人之心度吕雉之腹,当她受到刘邦的冷遇后愤懑不平的时候,突然看见一个比她还要惨的女人,她是不是会有一丝安慰?

以她的养子刘长为例,刘长本是情敌赵姬的儿子,赵姬遇险向她求救,她坐视不理,但对这个弱小的生命,却尽到了母亲的责任。所以,面对在她心目中处于“弱势群体”的薄姬时,她的凶残瞬间被“爱”所代替。薄姬的客观境遇,让吕雉视她为友!

另一个原因就是薄姬的生存智慧。薄姬是一个比较大气的女人,她对黄老之学很有研究,非常懂得无为之道。她的这个思想,甚至影响了她的儿子刘恒和儿媳窦漪房。

在复杂的宫廷争斗中,女人们往往看到的都是自己和儿子的前程,争宠似乎是唯一出路。薄姬反其道而行之,不争不抢,感守寂寞,因为强大的精神理念,她反而活出了个人的色彩。

吕雉就是被薄姬的无为迷惑了,认为她根本不会对她存在威胁。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不是陈平周勃发动政变,薄姬也不可能被馅饼砸中。这一切都得益于她个人的生活态度,我甚至还有一个论断,哪怕她是刘邦的宠姬,薄姬也一定有办法逢凶化吉,绝不会走上戚夫人的道路!

所以,从根子上说,厚待薄姬的不是吕雉,而是薄姬自己的生活态度!


寻根拜祖


简单来说,是因为薄姬低调,而且吕雉也没有厚待薄姬。

汉高祖刘邦的为人,《史记》中记载是“好酒及色”,早年落魄的时候,他虽没娶妻,却也跟情妇曹氏你来我往,生下一子刘肥,后来娶了吕雉,生下一子一女,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长公主。

在刘邦人生的前四十八年中,史书只记载了他有两个女人,后来造反了,当上汉王乃至皇帝了,身边的莺莺燕燕也就多了起来,刘邦也是老当益壮,挨个宠信这些美人,陆续生下六个儿子。

刘邦的妃嫔很多,但留下记载的很少,尤其是为人熟知的,不外乎戚夫人和薄姬两位,相比于戚夫人的悲惨下场,薄姬的结局真可谓身在云端,不过这并不是吕雉厚待的结果,只能说吕雉没有把火力对准薄姬而已。

吕雉其实跟刘邦很像,都是刚毅凶残之辈,杀起人来毫不手软,可谓刘邦的县内助,韩信不就是吕雉替刘邦杀掉的?可从她后来执政时期“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来看,她并不是一个滥杀的统治者。

为什么吕雉残忍对待戚夫人而放过薄姬呢?答案很简单,虽然这两人都给刘邦生了一个儿子,但对吕雉的威胁程度截然不同。

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刘邦还是汉王时她就进入后宫,得到刘邦宠幸,生下刘邦第三子刘如意 。汉朝建立后,戚夫人借着宠幸经常给刘邦吹枕头风,要他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枕头风吹得很有效果,刘邦还真就起了废立的心思,是吕雉一番运作使得大臣们全部反对才不得不放弃,就此一点,戚夫人跟吕雉结了死仇。

要知道刘盈可是吕雉的独子,要是他被废掉,吕雉日后的地位可想而知,辛辛苦苦跟了刘邦半生,到头来只当个王太后甚至更差?吕雉想想就恨得咬牙,一朝得势,必然要加倍奉还!

而且刘如意的封地是赵国,原来这片是吕雉女婿张敖的封地,虽然是张敖卷进了谋杀刘邦案,可这儿子女儿都想安排的架势,吕雉对戚夫人的态度可想而知。

薄姬却只是刘邦后宫中的普通妃子,得刘邦宠幸的次数屈指可数。她原来是西魏王魏豹的妃子,魏豹被刘邦击败身死后,她被收入后宫为奴婢。刘邦见她姿色不错,收入后宫为妃。虽然宠幸次数很少,但薄姬却为刘邦生下第四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薄姬知道自己不得宠爱,没有横行后宫的资本,平日里都是夹起尾巴做人,哪敢像戚夫人那般高调,还想废立。

前195年,刘邦去世,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

汉惠帝即位后,吕雉被尊为皇太后 ,并临朝摄政,成为大汉王朝真正的主事人,这时候,报仇的机会到了。

戚夫人那么能闹腾,吕雉就把她囚禁于永巷,剃去头发,带上刑具,穿上土红色的囚服,让其每日舂米。就这一点来说,吕雉做的还不够绝,至少没有置戚夫人于死地,如果戚夫人识相点的话,未必没有活下去的可能。

不过这一丝可能被戚夫人自己搅没了,她还是对曾经在楚营中当过俘虏的吕雉缺乏足够认知,她想通过唱怨歌形式,让人告诉她远在赵国的儿子刘如意,好来解救自己。

皇宫高墙之下,刘如意远在数千里之外,最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吕雉,她见戚夫人心有不甘,直接派人召刘如意进京,将之毒杀,然后派人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戚夫人和刘如意惨死,是因为戚夫人在刘邦生前的举动触动了吕雉的根本利益,处于报复所致,出于对儿子皇位的防范,吕雉对刘邦的儿子们也是痛下杀手,可后宫的那些没有戚夫人那么折腾的妃嫔,也没人惨死,最典型的就是薄姬。

薄姬不仅自己低调,也叫着儿子低调,刘邦八个儿子中,除了吕雉亲子刘盈和养子刘长,只有刘恒没被整过,因为这孩子太“有孝心”了,自愿为吕雉镇守代地守边,吕雉也不好下手。

吕雉只是没对薄姬下手而已,两人没有太多交集,也谈不上厚待,吕雉放薄姬跟刘恒一起去代国那是正常操作,有子嗣的妃子在皇帝死后一般都是去儿子封国的,像把戚夫人留在皇宫才是非正常操作,要报复的节奏。

至于刘邦的其他妃嫔,记载非常少,结局也不清楚,比如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只是为了交代薄姬被刘邦宠幸而出现,之后再无记载,想来也不会惨死,一来她们没惹吕雉,二来刘邦后宫莺莺燕燕太多,没仇的吕雉也没空管。


平沙趣说历史


吕后算不上厚待薄姬,只是薄姬不“达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刘邦的后宫阵容:

1、明媒正娶吕后

2、乡间情人曹夫人

3、红颜知己戚夫人

4、一夜情赵姬

5、亲信家属石美人

6、魏王三美:赵子儿、管夫人、薄姬



对于后宫的女人们,刘邦死后吕雉主要的报复对象有两类,一、受刘邦宠爱,让她吃过醋的。二、有儿子,并且会对她造成威胁的。

这几位中,戚夫人必须第一个让吕雉不痛快,刘邦对她的宠爱不仅让吕雉打翻了醋坛子,在夺嫡时仅凭借吹耳边风就差点让刘邦废了太子刘盈,幸好吕雉棋高一招请出商山四皓,不然天下就是戚夫人和儿子刘如意的。所以吕雉整她最惨,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曹夫人,刘邦未发迹前的乡间老情人,还是个死了丈夫的寡妇。两人生就刘邦的庶长子刘肥,但是一直没纳过门,后来当了皇帝,需要顾及天子颜面,更没给什么名分,史书上对她的记载更寥寥数笔。她对于吕后而言,本人没名分,儿子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至于最后结局,无迹可考,估计吕后不会太为难这个乡间村妇。

赵姬是驸马张敖将自己的侍妾送老丈人刘邦暖被窝的,本是侍奉一晚,但是没有到意外怀孕。后因赵国丞相叛乱,赵姬被牵连,生下刘长后就自杀身亡了,儿子刘长是吕后一手养大的,而且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

石美人是刘邦手下石奋的姐姐,石奋跟随刘邦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刘邦很看好这个年轻穷小伙子,就纳了她姐姐做美人。收石美人入宫,刘邦更多是出于对属下的安抚,只要她安分守己吕后应该不会为难。关于她的结局,史书也没什么记载,但是她弟弟石奋一家几代都在朝中做大官,石美人应该也得到了善终。

魏王三美管夫人、赵子儿、薄姬被刘邦从魏王豹那里掠到自己后宫,又因管夫人和赵子儿美貌而颇为宠幸。侍奉过魏王豹的女人还能再博刘邦欢心,就凭这点,作为女人的吕雉绝对嫉妒得牙根痒痒。所以,刘邦去世后。吕雉把她们囚禁在宫里。

最后说说薄姬,虽然她同是被刘邦从魏王那里抢过来的女人,但境遇远不如管夫人和赵子儿。刘邦自从把她召入后宫就一直没宠幸过她,幸亏遇到了两个好姐妹,她和管夫人以及赵子儿姐妹三人关系很好,曾相约“富贵不相忘”。管、赵二人收受到宠幸后不忘姐妹,将她们的誓言讲给刘邦听,刘邦为她们之间的感情动容这才临幸了一次薄姬,但是薄姬没能通过这次机会抓住帝王心,甚至连个印象都没留下,刘邦此后再也没来过。对于这样的情敌,吕后最为放心,因为她自己也尝过不被丈夫放在心上的滋味。

薄姬在刘邦那里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尽管她幸运的生下了汉文帝刘恒,然而刘邦并没有因此宠幸和加封她。所以刘邦不但不宠幸她,也不喜欢她的儿子,她连母凭子贵的机会都没有。吕后是个有政治头脑的人,她不但观察后宫各嫔妃更时刻注意她们的儿子,如刘邦最宠爱的儿子刘如意,吕后杀他连汉惠帝刘盈都防不胜防。因此像薄姬这种情况,在她眼里不足为患。

薄姬家世薄,在吕后去世以后,刘氏宗亲联合大臣里应外合清除了吕氏党羽,最后推选刘恒做皇帝。而刘恒能当上皇帝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生母薄姬家世薄,不会造成外戚专权!

同时允许薄姬随儿子刘恒代王一起到封地,也是出于吕后的政治需要。刘邦死后后宫已经被她大清洗,尤其是对戚夫人和赵王刘如意的报复实在太残忍,会引起天下非议,放走薄姬可以缓和一下宗室和大臣的不满。

所以,刘邦死后吕后报复后宫,唯独薄姬能够保全。这并非她真的幸运,而是作为女人,她没有让吕后吃醋,出于政治,她对吕后没有威胁。


历史饭


薄姬进宫后,刘邦根本没有想起她。快一年的时间,才又一次见到了刘邦,他很胆大地告诉刘邦,说自己梦到龙在自己身上,(这明显是勾引)刘邦听后才宠幸了她。薄姬生下和儿子刘恒。薄姬一心培养儿子,很少见到刘邦。吕后看薄姬命苦,也根本不与自己争取什么,主要是刘邦不宠爱薄姬。所以吕后也不会嫉妒她。


后来,刘恒被封为代王,薄姬也随刘恒去了封地,远离京城,吕后和戚夫人的争斗,他根本没有参与。所以吕后夜犯不着与薄姬有恩怨!也正是薄姬刘恒远离京城,才得以安全。后来刘恒因为薄姬没有家族势力在朝廷,被周勃陈平等人推举继位,史称汉文帝。


路遥lgy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第四子刘恒的母亲,江苏苏州市人,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魏豹被韩信击败后,她更被召入汉宫,后生下刘恒,刘邦专宠戚夫人时,薄姬基本上就没有见过刘邦的面,论姿色她不如戚夫人,论心计她不如吕后,在后宫争宠派中她属于中立派,为人十分谦和。这也正是她没有遭到吕后暗算的一个原因。

后刘恒卦晋阳就王位时,薄姬也随之同行,而戚夫人一心想要争宠,哭闹着让刘邦立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但刘邦一死,她不仅自身难保,就连儿子也惨遭毒手。薄姬为人厚道,安心随儿子远离京都,躲过吕后之祸。而她精心养育的儿子刘恒,后来也成为汉朝口碑最好的一个皇帝!🐴🌺🌺





飞天ZY漫雪


秦朝未年天怒人怨,天下大乱,陈胜吴广举义反戈,因此各国宗族势力纷纷卷土重来,割据立制,恢复了原国号,魏豹便是其中员文武双全的大将自封魏王,薄氏年少貌美,千里挑一,其父将薄姬送入王宫,成了宫中美人宠妃,不想韩信领十万大军攻下魏国,魏王投降了汉王,而后的一次大战中魏豹身为统帅与项羽大战,一败涂地,被汉王怒责,豹有反叛而去,被杀于途中,其家小美妾,皆发配与洗衣屋和宫中作奴隶而用,汉王好😍,一次看见几位美妇便收入后宫,几人得宠后不忘姐妹情诉,与汉王讲了有位薄姬美色不再其下,汉王好奇乃召薄姬待驾!果然如花似玉,小鸟依人,温柔可爱😊,玉树临风,窈窕温婉有大家闺秀之德,一夜云雨露均沾,恩泽(≧∇≦)温存,天将晓,薄姬言妾作一梦,有一条龙腾虎跃的神龙盘于其腹,汉王大喜,思其女必贵。不想一间男欢女爱十月后仅产下一男儿,便是刘邦第四子,因战事纷乱,美人如画的汉宫,还有戚夫人左右不离霸占着后宫三千而宠爱一身,为吕后嫉妒怨恨于心。反倒是薄姬母子为人低调于世无争,小心谨慎。博得了大臣和吕后的同情,相依为命,互助互利,相安无事,不争便是争,‘在刘桓七岁时被封为代王,第六年、刘邦仙逝了,吕后大权在握身为皇后,有监国摄政,对以往与她做对争宠的妃子大打出手,惨杀手毒,将戚夫人砍了手足,挖去双眼放入酒窖中,有放于厕所中称为人🐷,被责磨而死,又用毒计杀了刘邦最喜欢的儿子如意,也许是薄氏与吕后同为女人,同病相怜,有同样的冷宫生活,备受刘邦冷漠无情,才手下留情,放薄姬去代地儿子的封国团聚,并封为代王太后。过上了母以子贵的平安福贵生活,在其弟薄昭教育调教下,为大汉陪育了一位与世无争,与民同乐,与民休息,教化万方,积累实力的二十三年,刘桓母子为人低调,做事小心不张扬反成了优势,为上下几千年最令人感动的一代圣君良母。


94310417小云


不能说是厚待薄姬,只能说是并没有对薄姬加以迫害罢了。

首先,薄姬是个懂事的女人,知道自己不能惹事。薄姬和刘邦本来就是半路夫妻,在嫁给刘邦之前,她曾经是魏豹的侍妾,如若不是姿色出众,哪个男人会对曾经属于别的男人的女人加以宠爱呢?而薄姬本身姿色也不怎么出众,因此就不怎么受刘邦的宠爱,就连她在刘邦那里为数不多的侍寝,都是她的好姐妹管夫人和赵子儿替她安排的,没有刘邦做靠山,薄姬便更加懂事,为人低调、不争不抢。

其次,刘邦真正宠爱的是戚夫人,而戚夫人刚生下了聪明绝顶的刘如意。所以在吕后的眼里,薄姬根本就不足一提,够不成什么威胁,真正能够构成威胁的,是戚夫人。

再加上薄姬生下刘恒以后,侍寝次数几乎没有,而刘恒也继承了母亲谨小慎微的个性,在宫中从未敢崭露头角,生怕被吕后猜忌。到了刘恒7岁那年,刘邦将他封为代王,薄姬连忙向吕后表明只希望儿子做一个闲散王爷,决不和刘盈争皇位,并请求一并前往代地。吕后见薄姬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便也就应允了她。


因此,吕后放过薄姬,其实也是因为薄姬自己懂得明哲保身、做小伏低的结果。而日后,她的儿子能成为皇帝,其实是有一种幸运的成分在了。


叶临青鸾面紫辰


薄姬被人当垃圾扫除出宫,居然被认为是厚待,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谄媚嘴脸?我们讨厌苍蝇,只需要把面前飞舞的苍蝇拍死即可,没必要把城外垃圾堆、厕所里面的苍蝇都喷灭吧?

其实吕后这个人不是嗜杀成性的人,她的嫉妒对象只是戚夫人,因为戚夫人母子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其子汉惠帝的地位,其他的女人,她连瞧都不带瞧上一眼的。


普通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心狠手辣,残灭众生,毫无怜悯,可是吕后是人中凤凰,不是凡品,她深切地知道,就算是项羽这样的猛人,如果身边没有他人帮助,靠他单打独斗,也只是一头猛兽而已。因此,吕后在杀戮的同时,一定要施以恩惠,团结一大批人在身边,若是完全杀戮,不分轻重,势必弄得人人自危,谁还敢跟你玩耍呢?到时候,有某个小厮想不开,随便一根筷子就可以把吕后弄死。吕后虽残忍,但不傻缺。淮南王刘长,就是刘邦的儿子之一,还不是被吕后抚养长大了么,还特别宠溺。

(薄姬)

统治者称孤道寡,并不想真的成为世界上孤零零的唯一人选,他们需要顺民,适当地放逐没有威胁的人,是自己的手段。薄姬就是这样的人物,长得也不是那么明艳动人,丢人堆里,都找不到的那一种。吕后上台之前,估计连听都没听过,等到整理后宫的时候,吕后已经惩治了戚夫人,变态心理已经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儿子的皇位已经稳当,儿子还被戚夫人的惨状吓得不轻,现在再弄死几个,平白折了儿子的福报,失了人心,不利统治,得不偿失。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刺头,何必急于一时?

(文帝刘恒,薄姬的儿子,左边是文帝的皇后,窦猗房)

后世的武则天也喜欢诛杀李唐王朝的宗室做叉烧,也不是没杀干净么?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谢谢阅读!


史韵书局


刘邦死后,只有薄姬没有收到迫害,稍微受宠的都受到了迫害,只不过她们没有戚夫人下场惨,吕雉凶狠恶毒,戚夫人太可怜了


手机用户53585085439


刘邦只幸过薄姬一次,而且是因为同情而幸,薄姬生子刘恒。薄姬一生低调,其子刘恒封为代王,薄姬便随子去代地,与后宫是非毫无瓜葛,更谈不上威胁吕后地位,所以吕后未将薄姬视为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