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和丈母孃不喜歡外孫叫他們外公外婆,讓外孫叫他們爺爺奶奶,你怎麼看?

你不懂602


我兒子喊我爸媽阿公阿婆而不是外公外婆。。帶個外字。顯得生分了。。但是如果喊爺爺奶奶。。我兒子會混淆的。。我也覺得沒必要這樣。我同學結婚老公上門的。生的孩子和我同學姓。倒是兩邊老人都喊爺爺奶奶。家和萬事興。。都是小事。也沒必要計較。只要老人愛孩子。。家庭和睦。對孩子來說。才是最珍貴的。還有現在很多人動不動就說結個婚丈母孃要多少彩禮的。。現在大多獨生子女家庭。。女方家沒你們想像那麼窮。你們也沒有那麼富裕。我們這邊獨生子女很多。很多結婚了生的孩子兩邊姓。也沒覺得有多大毛病。我弟兩個孩子。。一個隨我弟姓。一個隨我弟媳姓。將來弟媳的爸媽老了。也一樣要贍養的。


淺浮沙


很正常啊,叫爺爺奶奶,不是更親嗎?

我覺得,有的人,就是槓精,凡事都要按照條條槓槓來做,並且還是純粹的找事精。不就是一個稱呼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以後我的孩子,我就讓孫子孫女們叫親家母親家公爺爺奶奶,多一個人疼自己的孫子孫女,我巴不得呢!

我從小就是叫我外公外婆叫爺爺奶奶的,我外公外婆就我媽媽一個女兒,從小就對我們姐妹三個特別好。而我奶奶完全就不在乎,我爸爸就更別說了。我們叫外公外婆叫爺爺奶奶,他自己也說,這樣更親。

我和姐姐們的孩子,叫我爸媽,同樣的也是叫爺爺奶奶。我爸媽對他們,遠超過爺爺奶奶。有點好吃的,都想著孩子們。給孩子們買著買哪,想法設法的做好吃的給孩子們吃。我大姐的兒子,我二姐的兩個孩子,我家的孩子,我爸媽都幫著我們帶。

每天都要視頻,都是交代我們,一定要帶好孩子,絕對不能委屈了孩子。而我兒子,也是特喜歡我爸媽。我大兒子直接說,我爸媽是對他最好的人。

反之,爺爺奶奶,不會主動打個電話問問孫子的情況。當年我大兒子出生的時候,奶奶嫌棄是個孫子,連帶都不肯帶呢。現在孩子過生日之類的,爺爺奶奶連個電話都不會打。

我覺得,孩子都是知道誰對他好,就親近誰的。所以,叫什麼,真的不重要。很多時候,外公外婆對外孫外孫子,遠超過爺爺奶奶。


幸福魚兒


這是我寫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紹我我們這裡對外公外婆的叫法。

我是湖南邵陽人,在我們這裡一些地方,外公外婆也叫爺爺奶奶。當然外孫還是外孫,不會和外公姓。我認為岳父岳母讓外孫叫爺爺奶奶也是可以的,相對於改姓叫爺爺奶奶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這只是一個稱呼而已,能讓老人高興也沒啥。

在我們這裡喊外公外婆喊爺爺奶奶,外公的兄弟叫大爺爺,二爺爺,三爺爺,和爺爺的兄弟叫法一樣。光從稱呼上來說是分不出外孫和內孫的。不但如此,對於姐夫的稱呼,可以叫哥哥,這樣顯得親一些,是一家人。我堂姐的老公我就叫哥哥。我們這裡,爸爸大哥叫大大,兄弟無論大小按排行叫,二爺,三爺,四爺,最小的滿滿,也就是叔叔的意思。他們老婆叫大娘,二孃,三娘,四娘,滿娘。



娓娓道來偉偉雜談


稱呼其實在自己家裡沒什麼關係,但是必須表明身份的時候是不能亂來的。比如在外人面前,如果叫錯了會讓人覺得你老爸倒插門進的女方家。進而會對男方家裡產生不同的看法。所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尷尬,建議還是該叫什麼就叫什麼。

說個實例,我的爺爺奶奶去世很早,堂姐一直管她的姥爺和姥姥叫爺爺奶奶,平時在家裡叫我們都能無所謂,畢竟關起門來一家人。結果結婚的時候鬧了笑話,一聲爺爺奶奶叫過去,我們全家(族)人都覺得臉上掛不住了

別說我們家人矯情,如果稱呼真的無所謂你們去把自己的爺爺奶奶叫聲外公外婆試試?兩個家族在一起的場面,或者有外人在的時候,該給的面子必須給,該有的稱呼必須有。

換言之,禮數不能缺。排除倒插門因素,外公外婆要求孩子“改口”,屬於一種可大可小的失禮行為,也是一種不太懂事的表現。


樂在溝通27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爺爺就是爺爺,奶奶就是奶奶,石頭能是水嗎?指鹿能為馬乎?【鳩佔鵲巢】

太陽☀就是太陽☀,月亮🌙就是月亮🌙,能不能把太陽叫做月亮🌙男人能是女人不?帶把的可以變成不帶把的不?

爺爺奶奶是老公的爸爸媽媽。姥姥姥爺是媽媽的爸爸媽媽。那你是媽媽的爸爸媽媽,非要說是爺爺奶奶,搞笑來的嗎?

不過,各地風俗不一樣,也許有的地方的人會有這種僭越的事發生。比如【先生】,是指☞男人。然後有人將女人稱為【先生】,也可以嗎?那以後就叫兒子叫爸爸,叫爺爺叫孫子,也可以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61b9000153075b9c2a27\

太素老道


溫州這邊幾乎都是這樣叫‘’爺爺奶奶‘’,只是這樣稱呼之後,你分不清他她是男方爸爸媽媽還是女方爸爸媽媽。

稱呼吧,在現代來講就是區分,就如同人一開口說話什麼音就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一樣。

我也不知道溫州這邊叫‘‘爺爺奶奶’’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我以前看過鄧老爺子(鄧小平)的女兒寫的那部書,他女兒的孩子喊他‘‘爺爺’’,我不知道這種叫法是不是因為這個傳開的。

可能重男輕女的那個時代‘‘外’’和‘‘內’’差距太大了,而也就是那一代人注重‘‘外’’和‘‘內’’,所以就形成了爺爺奶奶的稱呼比外公外婆美好,而北方的姥姥姥爺應該不會變成爺爺奶奶。

而我們那個地方,叫ga公ga婆。ga這個字代表家裡的,對應野的,野的是外面的。



頭頂有藍天123


綜上所述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結婚後對岳父岳父和對自己父母一樣一樣滴,且在日常生活中預先給他們灌輸傳統文化和一些思想薰陶,如:孩子都是跟外公外婆親或是姥姥姥爺親等,像外婆的澎湖灣,姥姥的小棉襖之類的。我的大兒子2004年出生、小女2018年出生且都我姓的(大兒子一直稱呼二老外公和外婆的,目前小女才11個月我的岳父岳母逗她的時候也是讓小女叫外公和外婆)大兒子出生後去上戶口,和戶主關係一欄裡面都是寫的孫子;小女出生後去上戶口的時候和戶主關係一欄裡寫的就是外孫女,且戶籍警要求我們變更大兒子和戶主關係為外孫。我們問以前為什麼可以為孫子現在就外孫了呢?回答是根據國家法律條規,不能再以某區域民風民俗為依據的啊。因此我們明白,叫外公外婆也好叫爺爺奶奶也罷,都是法律法規或是中國幾千年文化傳統的一種認知和傳承,不然今後我們的小孩在童年時期就可能沒有外公和外婆了;沒有外公和外婆?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死了死了死了!因為孩子只知道我有爺爺奶奶而且可能還是兩個爺爺奶奶......



天圓地方無欲則剛


這是一種不自信或者說是自卑的表現。一般這樣的人都是沒有兒子,女兒生的孩子被他們認為是孫子女。稱呼是一種關係的表現,外孫子女,肯定就是女兒的子女,孫子女就是兒子的子女。
這種人大概是想讓外孫子女繼承自己的衣缽,這也沒什麼,但就是會給人帶來親屬關係認知上的困難。他們一家人的關係,會讓人認識錯誤,會將女兒當做兒媳婦。
有人說稱呼外孫子女為孫子女,顯得更親,我不認同。親不親不是稱呼的事,外公外婆也可以很親的,不是嗎。


煢立獨行客


對此不贊同,可以理解外公外婆的心理。似乎加個“外”字,心理彆扭,封建思想作崇;特別是沒有男丁的外公外婆,希望香火延續,女兒有兩個孩子的,希望其中一個跟隨女兒姓,身邊不乏類似情況。現在的人(年青人)沒有老一輩觀念注重姓氏,把姓氏作為符號淡化了,功利性思想注重實質性利益。如果把外公外婆喊叫為爺爺或外婆,把男女雙方父母都如此叫法是不是混淆兩方身份關係,同時男方父母心理上或多或少產生牴觸,衍生兒女親家矛盾。開化的女方家長認為外孫子女叫自已加“外”字稱呼,無可厚非。傳統的女方家長認為“外”字不好聽,不妨參照北方(東北)叫“姥爺”或“姥姥”,好聽又不顯得隔亥。讓孩子從小就明白與祖母輩雙邊關係,有利於培養親情,從內心尊從長輩,孝道感恩爺爺奶奶與外公外婆。_


桐關懿


不請自來!題主提出的問題,確實是大有存在。若問怎麼去看待?我認為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一是社會進步與思想觀念轉化與提升的表現;二是獨生子女政策造成的一種無奈的現實狀況;三是女性與男性哺養權出現均等的結果。

過去的傳統觀念,女兒是嫁出去的人,猶如潑出去的水,是別人家人了,很難再去投放精力照顧。女兒只能在男方家相夫教子,做好一個兒媳婦的本份,稍有差池還會遭到婆婆的白眼與謾罵。遇到好婆家好丈夫,女兒幸福一生。遇到不好的只能是以淚洗面苦不堪言了。那時女兒只有遇到大事或逢年過節時,才能回孃家看看,順帶著自己的孩子來見一見外公外婆。嫁得近點,一年還能走動幾回,若嫁得遠些,幾年方能相見一次。你說這樣的情況,做父母的只能是鞭長莫及,望洋興嘆了!

現在城市的育齡夫婦,哪個不是獨生子女。以前孩子多,做父母的只能顧兒不顧女,如今就是一個孩子,全部精力都在孩子一人身上,從小學,到大學,再到上班,再到結婚生子。哪樣不讓父母操心。難道還跟以前一樣傳統觀念,女兒是人家人,當父母的不管,搞一個內外有別?當然不可能,總不能只講付出,不講一點點回報吧?

另外現在社會,不管從哪一方面講人們危機感與壓力都增大了!小夫妻上班打拚,有時自己都顧不過來。哪還有時間去顧小孩。那麼就出現了一種新情況,小孩出生以後,小夫妻倆人基本上是託付給四位老人去管。如果男方家能夠帶,女方家當然是拍手稱快,落個自由自在。但是許多情況並非如此。譬如一個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城裡找了一個城裡姑娘結婚,生出的小孩誰去管?肯定是外婆外公管得多了。有人會說,男方父母不能來帶嗎?哈哈,若家中只有這麼一個兒子,當然可以,如果家中還有一家老小,就不是這麼回事了!你想想,男方的父母帶不了,全部重擔壓在女方這邊,其中包括吃喝拉撒穿住,以及幼兒園接送等等情況。外公外婆只要求換成爺爺奶奶的叫法有錯嗎?

現在浙江地區已經出現一種新的家庭形式。就是男女雙方都給小夫妻倆設置新房,然後雙方輪流住。更有甚者,一孩跟男方姓,二孩跟女方姓。完全擺脫了舊的傳統模式。這就是社會與文明的進步的體現。我非常佩服浙江人,不僅在生意方面會開拓開創,在生活與傳統方面觀念也比較創新。如果還是有人說,這不符合傳統禮教吧,我就想說,請你閉上嘴巴,不要拿老夫子那套去妖言惑眾。繼承傳統是優良的傳統,不是那些阻礙社會進步的那一套臭規矩。天天不是講人權平等自由嗎?為什麼一到實際情況就不講平等了,就開始鼓吹男權思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