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不止有竇娥冤還有西廂記,小聊元曲

提到元曲,相較於唐詩宋詞似乎顯得名氣就沒有那麼大了。而在元曲裡最為出名和廣為人知的就是關漢卿寫的《竇娥冤》了。其實元曲有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四大悲劇是關漢卿寫的《竇娥冤》,白樸寫的《梧桐雨》,馬致遠寫的《漢宮秋》和紀君祥寫的《趙氏孤兒》。四大愛情劇則是關漢卿寫的《拜月亭》,王實甫寫的《西廂記》,白樸寫的《牆頭馬上》和鄭光祖寫的《倩女離魂》。其實單獨看這個名單,你會發現這八個劇其實都非常耳熟能詳。更因為曾經搬上過大熒幕,或者你的熟悉程度反而比唐詩宋詞更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元曲。

元曲不止有竇娥冤還有西廂記,小聊元曲

元曲,顧名思義就是在元朝比較盛行的曲藝雜劇。因為後世更有南曲和北曲之分,所以元曲相較於明朝的傳奇又稱為北曲,不過人們習慣直接稱呼為元曲。跟唐詩宋詞並列。元曲的格式相對唐詩來說自由的多,格式跟宋詞比較類似,不過在具體字數等規定時更顯得自由,口語化也很嚴重。因為比較常用在樂曲裡,所以元曲也有宮調的區分。元曲是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中非常寶貴的一種,也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有其獨到之處,也難怪可以跟唐詩宋詞並稱為文化史上的三駕馬車。

元曲不止有竇娥冤還有西廂記,小聊元曲

元曲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元朝整體相對於唐宋來說,政治更加專權,普通勞動人民面臨的黑暗面可能更多。這使得元曲多具有針對時事和反抗主義的體現。看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都可以發現,這是一種人民自由意識的覺醒,和對社會不公平現象的深深控訴。而元曲直指社會的黑暗面,體現了政治的弊端,也使得元曲具有格外強烈的鬥爭色彩。即使是描寫愛情,也是非常的潑辣大膽。

元曲不止有竇娥冤還有西廂記,小聊元曲

其實元朝疆域遼闊,經濟發展也相對不錯。各種文化興盛,也奠定了元曲的優良基礎。更有各少數民族融入漢族,各族通婚,也促進了各族文化的交流,同時唐詩宋詞發展到元朝也是順應形勢的發生了一些變化。而元曲更是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有著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區分。

元曲不止有竇娥冤還有西廂記,小聊元曲

在元曲剛剛產生的時期,正是元朝剛剛成立的時期,彼時的元朝剛剛滅掉南宋。元曲一下子從民間小調登上了大雅之堂。這個時期的元曲還帶有濃厚的市井特色,更有著北方人獨有的豪放爽朗,就像純樸的農家姑娘,質樸自然,卻又有著潑辣多變的性格。而中期,隨著元朝政治和經濟的發展,元曲開始成為元朝文化的主流,越來越多的文人參與進來,使得元曲更加的系統化和規模化。而後期,這個時候的元曲成為了弄曲人的專利,甜蜜追求華麗的辭藻和工整的格律,尋求藝術的刻意加工。每個時期都曾湧現出很有名氣的元曲作家,非常值得人們欣賞。

元曲不止有竇娥冤還有西廂記,小聊元曲

而說到元曲的優秀作家,最為出名的無疑就是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和白樸。其中又以關漢卿為最,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裡都有關漢卿的身影,成就最高。以至於我們提到元曲首先想到的是悽悽慘慘的竇娥,整個給元曲蒙上了很淒涼的第一印象,其實元曲也不乏跳脫之輩。比如馬致遠的作品就非常的美麗,立意高遠,寫出來文筆流暢,涉獵又廣,也被成為元曲中的“秋思之祖”。而除了關漢卿,我們看到還有一位作家的作品也是同時入榜四大悲劇和四大愛情劇,那就是白樸,白樸的作品其實也都讀來非常優美。更有膾炙人口的《西廂記》可以說是女性意識的最早覺醒。

元曲不止有竇娥冤還有西廂記,小聊元曲

元曲為了更好的進行演唱,一般都要具有三個要素,那就是:唱(唱詞),科(動作),白(對白)。元曲源自民間取之民間,用之民間,因此有著廣泛的題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也極大的開創了作家寫作的視野,更好的反映了元朝生活,使得塑造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飽滿動人。是我們研究元朝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元曲的興起更對後世我們文化的發展和詩歌文化的繁榮進步有著非常良好的促進作用。元曲的生命力,更使得人們無論是賞景還是詠志用起來都是很順手,可以說元曲作為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還是有著非常棒的群眾基礎和良好發展態勢的。只是希望大家以後提到元曲想到的不但是竇娥冤,最起碼還有西廂記呢,嘿嘿。不知道有文化的你對於元曲有何看法,歡迎一起聊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