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次女飞行员首次飞行体验:上飞机就开始狂吐!

1951年,在邓颖超的为新中国培养一批合格的女飞行员的提议下,全国各地有55名优秀的女学员被送往航空学校。经过筛选,她们中有14人将被培养成为飞行员。

新中国第一次女飞行员首次飞行体验:上飞机就开始狂吐!

在当时,女性去做飞行员这个事引发了不少议论。很多人觉得,这女同志当飞行员能行吗?就是培养出个把能飞的,也没有多大实用价值,新中国也好旧社会也罢,女的总是女的。

这些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是无根据无缘由的。因为一名飞行员要想学驾驶飞机,首先就要学习复杂的理论知识。许多男学员还没摸到飞机,就在理论考试中被淘汰了。而这群女学员中,有的只有初中文凭,她们又该如何面对这复杂的理论学习呢?

新中国第一次女飞行员首次飞行体验:上飞机就开始狂吐!

黄碧云

一个飞行员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包括空气动力学、气象学、领航学、发动机原理等等。这些高等级知识内容让一些文化程度偏低的学员,慢慢的开始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所以在理论学习阶段,有一位叫黄碧云的学员差一点就被淘汰了,她虽然已经初中毕业,实际上只有小学文化程度。那她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

1952年,黄碧云在《新中国妇女》杂志特刊《新中国女航空人员》上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我怎样学会了飞行》的文章,在其中详细介绍了当年学习的情景:“我父亲是个有着浓厚封建思想的人,在他心目中,女的比男的是低一等的。父亲说,女的读书白搭,能干什么事”。“因为我的文化水平不高,教员讲课我不能完全理解,问我的问题,我老是答不上来。困难重重,怎么办?”

为此黄碧云请求教员在课余时间对她进行单独辅导,不懂的地方她也反复向教员请教。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休息,同学们睡觉的时候,她就跑到厕所里继续学习。就这样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黄碧云,才逐渐跟上了大家的脚步。

新中国第一次女飞行员首次飞行体验:上飞机就开始狂吐!

新中国成立之初,教学条件非常的有限。没有地球仪,教员就只能在苹果上画世界地图。没有模拟驾驶舱,教员就用麻绳将扫帚、拖把、船桨绑在一起当作飞机驾驶杆。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所有的女学员全部都通过了理论考试。

经过三个多月的理论学习后,这群女学员们终于可以近距离的接触到飞机了。1951年4月12日,女学员们在教员的带领下开始体验飞行。对于她们来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一天,期盼已久的飞天梦,终于就要实现了。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新中国第一次女飞行员首次飞行体验:上飞机就开始狂吐!

阮荷珍

第一个被选上做飞行体验的叫阮荷珍,她的脑袋灵光,记忆力惊人,在理论学习阶段就表现突出,不仅如此她还爱运动,所以身体素质也很好。

因为是第一次上飞机,教员特意叮嘱她,不要紧张,撑不住就说,他可以提早着陆。可是阮荷珍却有些不以为然,觉得教练小瞧了自己。谁知当飞机真正飞上了天,然一阵强气流袭来,飞机产生剧烈颠簸,阮荷珍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忍不住吐了出来。教员发现她越吐越凶,只好迅速下降高度,飞机提前着陆。

新中国第一次女飞行员首次飞行体验:上飞机就开始狂吐!

当时航校用的是这种美制PT-19飞机,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飞机。由于设备陈旧、稳定性差,再加上飞机速度小,只要稍有气流就会剧烈颠簸,连许多身强力壮的男学员第一次坐上去也会受不了。所以教练在飞行前的叮嘱并不是因为瞧不起她。

连这样一个身体素质强的女学员都这样,其他的女学员上飞机不也会不适应吗?她们会如何客服这些不适呢?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头条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