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报表很难?知道原理你也会做(一)购买日的处理

编制合并报表可谓是日常财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很多财务人员做合并报表时可能只是单纯使用事务所的合并报表底稿来做,但是其中的原理未必知道。有时候编出来的试算平衡表不平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错,查错要查好久。本文从原理入手,教你如何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摆脱合并报表底稿的束缚。

合并报表很难?知道原理你也会做(一)购买日的处理

在了解怎么做合并报表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企业合并的处理方式分为两种,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较为常见的应该也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除非所在的企业是大型企业集团,可能涉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且合并报表的难点也是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因为涉及到公允价值。所以本文先介绍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一家企业(以下称为“母公司”)在收购另一家企业(以下称为“子公司”)时,交易价格不可能直接按照子公司财务报表上的资产负债金额来确定,一定会找评估机构来进行评估。评估出来的估值才是制定交易价格的基础,交易双方以此协商后的价格才称为公允价值。合并报表也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合并的,也就是说子公司的财报需要经过调整才能并入合并报表。

但是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不能调整自己的账务和财报,所以只能在合并过程中通过调整分录来调整,这个调整其实也是虚调,原因后面会讲到。

将子公司财报调整为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也很简单,就是将资产和负债的账面值调成公允价值就行了,差额调整到资本公积,这样调整后的报表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报表了。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子公司以账面价值计量的财报(以下所列示的财报都是简表)如下:

合并报表很难?知道原理你也会做(一)购买日的处理

子公司资产负债简表

假设子公司的一项存货评估有增值,公允价值比账面价值增加了200。这个时候就不能以上面的资产负债表并入合并报表了,需做调整,调整分录如下:

借:存货 200

贷:资本公积 200

调整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表如下,注意标黄色区域的变化:

合并报表很难?知道原理你也会做(一)购买日的处理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子公司资产负债简表

根据上表可以看到子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是1040,交易双方就以此定价了,假设母公司此次收购子公司80%股权,定价为900,此项交易母公司需要在财报中确认长期股权投资900。

购买日的当天母公司是要编制合并报表的,注意这个时候只要编合并资产负债表即可,不需要编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因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子公司在购买日之前不是母公司所在集团的成员,从起初到购买日之前赚的利润和现金流与母公司所在集团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需要进入合并报表。之所以合并资产负债表需要编,是因为合并日之后子公司的任何资产负债的变动都是以公允价值基础的报表来编制的。比如评估增值的存货日后销售了,子公司单体报表是以账面价值结转成本的,但是合并报表里是要以增值200以后的金额来结转成本的。

合并抵消分录也很简单,直接拿子公司的股东权益和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抵消即可,先写出分录:

借:股本 500

资本公积 200

盈余公积 130

未分配利润 210

商誉 68

贷:长期股权投资 900

少数股东权益 208

前面为什么说子公司财报调整成公允价值计量是虚调,这里就能看出来的,因为子公司的股东权益在这里全部要抵消,刚刚调整产生的200资本公积这里全部被抵消了,等于没有增加。所以前面那笔调整子公司财报的分录其实没有必要做,直接在这里进行一笔调整就行了,分录可以写成这样:

借:股本 500

存货 200

盈余公积 130

未分配利润 210

商誉 68

贷:长期股权投资 900

少数股东权益 208

合并底稿就变成了下图所示的样子,注意标黄的地方,是直接用子公司的账面价值的财报合并进来的:

合并报表很难?知道原理你也会做(一)购买日的处理

合并财务报表底稿

这里顺便说说前阵子很火的商誉,从上面的调整分录可以看出来,商誉就是由于企业合并时支付的对价超过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中归属于母公司的部分的差额。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是1040,母公司收购80%,应该是832,但是实际支付了900,所以商誉就是68。

少数股东权益呢?也很好理解,就是子公司净资产的少数份额。这里就是1040的20%,就是208。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