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報表很難?知道原理你也會做(一)購買日的處理

編制合併報表可謂是日常財務工作中的一個難點,很多財務人員做合併報表時可能只是單純使用事務所的合併報表底稿來做,但是其中的原理未必知道。有時候編出來的試算平衡表不平也不知道哪裡出了錯,查錯要查好久。本文從原理入手,教你如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擺脫合併報表底稿的束縛。

合併報表很難?知道原理你也會做(一)購買日的處理

在瞭解怎麼做合併報表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企業合併的處理方式分為兩種,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較為常見的應該也是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除非所在的企業是大型企業集團,可能涉及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而且合併報表的難點也是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因為涉及到公允價值。所以本文先介紹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處理。

一家企業(以下稱為“母公司”)在收購另一家企業(以下稱為“子公司”)時,交易價格不可能直接按照子公司財務報表上的資產負債金額來確定,一定會找評估機構來進行評估。評估出來的估值才是制定交易價格的基礎,交易雙方以此協商後的價格才稱為公允價值。合併報表也是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合併的,也就是說子公司的財報需要經過調整才能併入合併報表。

但是子公司作為獨立的會計主體,不能調整自己的賬務和財報,所以只能在合併過程中通過調整分錄來調整,這個調整其實也是虛調,原因後面會講到。

將子公司財報調整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過程也很簡單,就是將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值調成公允價值就行了,差額調整到資本公積,這樣調整後的報表就是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報表了。

舉個例子來說,假設子公司以賬面價值計量的財報(以下所列示的財報都是簡表)如下:

合併報表很難?知道原理你也會做(一)購買日的處理

子公司資產負債簡表

假設子公司的一項存貨評估有增值,公允價值比賬面價值增加了200。這個時候就不能以上面的資產負債表併入合併報表了,需做調整,調整分錄如下:

借:存貨 200

貸:資本公積 200

調整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負債表如下,注意標黃色區域的變化:

合併報表很難?知道原理你也會做(一)購買日的處理

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子公司資產負債簡表

根據上表可以看到子公司的淨資產公允價值是1040,交易雙方就以此定價了,假設母公司此次收購子公司80%股權,定價為900,此項交易母公司需要在財報中確認長期股權投資900。

購買日的當天母公司是要編制合併報表的,注意這個時候只要編合併資產負債表即可,不需要編合併利潤表和合並現金流量表,因為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子公司在購買日之前不是母公司所在集團的成員,從起初到購買日之前賺的利潤和現金流與母公司所在集團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不需要進入合併報表。之所以合併資產負債表需要編,是因為合併日之後子公司的任何資產負債的變動都是以公允價值基礎的報表來編制的。比如評估增值的存貨日後銷售了,子公司單體報表是以賬面價值結轉成本的,但是合併報表裡是要以增值200以後的金額來結轉成本的。

合併抵消分錄也很簡單,直接拿子公司的股東權益和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抵消即可,先寫出分錄:

借:股本 500

資本公積 200

盈餘公積 130

未分配利潤 210

商譽 68

貸:長期股權投資 900

少數股東權益 208

前面為什麼說子公司財報調整成公允價值計量是虛調,這裡就能看出來的,因為子公司的股東權益在這裡全部要抵消,剛剛調整產生的200資本公積這裡全部被抵消了,等於沒有增加。所以前面那筆調整子公司財報的分錄其實沒有必要做,直接在這裡進行一筆調整就行了,分錄可以寫成這樣:

借:股本 500

存貨 200

盈餘公積 130

未分配利潤 210

商譽 68

貸:長期股權投資 900

少數股東權益 208

合併底稿就變成了下圖所示的樣子,注意標黃的地方,是直接用子公司的賬面價值的財報合併進來的:

合併報表很難?知道原理你也會做(一)購買日的處理

合併財務報表底稿

這裡順便說說前陣子很火的商譽,從上面的調整分錄可以看出來,商譽就是由於企業合併時支付的對價超過子公司淨資產公允價值中歸屬於母公司的部分的差額。子公司淨資產公允價值是1040,母公司收購80%,應該是832,但是實際支付了900,所以商譽就是68。

少數股東權益呢?也很好理解,就是子公司淨資產的少數份額。這裡就是1040的20%,就是208。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