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温病发热与伤寒阳明发热有异同吗?

用户12345670wys888


一、伤寒阳明病:

①经证。

②腑证。

二、温病:

①卫、气、营、血辨证。

②三焦辨证。

三、区别:

①温病:热邪。

②伤寒阳明病:寒邪入里化热。(“寒邪入里化热”说的是寒邪从体表进入内里本身并没有变成热邪,而是使体内的某种东西化成热的了)


用户12345670wys888


伤寒阳明发热是由于伤寒病由荣卫表病入腑化热,阳气被阻滞在胃家(肠道有结滞)降不下而发热。阻在胃时,肺与胃被上逆的相火烧灼,用白虎汤(石膏清肺胃之热,知母补肺津,粳米甘草补胃阴),再发展就成三个承气汤证(阳气阻在大肠结燥屎)。这是由于伤寒病人阴分不足,发汗而病未愈却伤了阴分,导致金气无力收敛降藏,所以阳气降不下来造成的。

温病发热也是有肺阴不足不能顺降的原因,更有肝阴不足阳气升泄过度的原因。治温病发热不能用白虎汤和承气汤,必须要用药收敛肝阳。

外界大气变热(升泄)变冷(收敛)会扰动人体表气,体质阴虚者阳气易亢进而病温病,体质阳虚者阳气被收敛而病伤寒。伤寒病者在传变过程中,阴分损伤重的入腑化热(三阳病),阳气损伤重的入脏化寒(三阴病)。温病在治疗过程中再伤阴分成风温(肺炎重症呼吸衰竭),温病治疗过程中如果只是用寒凉的药来清热是清不完的(清到腹泻了荣卫的烧也不退,再清下去中气完了人就死了)。治温病要以补中气补津液敛肝阳为大法。

温病又分为纯虚温病(冬大雷春大风)和兼感寒温病,纯虚温病者没有怕冷感觉,麻黄桂枝荆芥薄荷这些开表药都不能用,只可敛肝补中补津液。兼感寒温病虽有怕冷感觉也只可用少量薄荷(因为温病者就是阴虚,其里气本来亢奋,表闭极易开解)。

这次的新冠肺炎属冬温,病人虽有怕冷感觉,但不是寒湿疫(严重伤寒病),因为年前冬至后就打了雷,自然会有冬温病发生。各个中医专家开出的治疗方多是麻杏石甘汤变方(治风热感冒方,用麻黄散力太强),这是把温病与风热感冒混同了。虽然也有部分专家看到了病人的虚象,在里面加了些补气补阴药,但始终没有加敛肝阳的药的。

道理很简单,温病者比风热感冒者的阴分更虚(烧热更大,人很快就无神嗜睡),所以要多用补中补阴药少用散表气的药,由于温病的肺热是肝阳亢进升泄过度造成的,只清肺热没效,必须要有敛肝阳的药。

伤寒病人的脉浮紧(外有寒气收敛,脉动的波峰很小的),伤寒病人即使发烧了(里气开始亢进了),脉虽然浮数了,仍然是紧的(波峰仍小),还是用麻黄汤治。到白虎汤证了,脉的紧象才去了(里气更亢奋了)。而温病发烧患者的脉,浮而洪(就是波峰大,因为体表没有寒气郁闭,用现代医学理解就是,人体体表的毛细血管网没有怎么收缩,虽然心脏亢奋泵血,脉动波峰高,但血液很快就流走了,所以波谷也低,就成了洪脉。伤寒者体表的毛细血管网收缩了,血难散走,波谷不低,压力不减,就成紧脉)。治疗温病患者,要降低心脏兴奋性(兴奋过度就衰竭),所以要用收敛肝阳的药(张锡纯来复汤就是收敛肝阳来急救的,山茱萸为主药)。所有的温病学派全是外邪学说,认为用收敛药会敛住邪气,全是扯蛋。温病本是极易治疗的,被他们越治越重。现在的中医全按《温病条辨》来治温病,从根本上就弄错了。

那些国家级的专家教授们,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希望,就更应当好好思考好好学习了。


看这天多蓝


疾病的病症都是相同的:都是细胞受到外因或者内因的干扰使蠕动减慢使之产生的热量减少使身体发寒,寒产生堵塞使细胞蠕动减慢到极至故物极必反产生燥动状态,燥动状态是细胞蠕动加快的现像,细胞蠕动加快就是发烧,这是所有疾病发烧的原因 ,治疗一样。


玩石462


看看吧





用户1731596572596


伤寒也是肺炎:他是细菌的,温瘟他是病毒的,西医在一星期之内治疗不了,赶紧改为中医治疗,或是清温棵粒上边写成人一次一包,改成第一次三包,第二次两包,第三一包,这样好的就快。


手机用户55772740915


温病发热与伤寒阳明发热有异同吗?在医学上讲,通称叫发热,但与病情很有关系,这是医学知识诊断了解症状真实病情,各病历多不一样,我不是医生无权多讲,


姓名夏汉宝


区别的关键点就是一个:

一个是寒(象),一个是温热。


妙手老康


是有不同,温热她具有传染性如咳嗽,感染,炎症等。伤寒 它分恶寒,风寒各种寒,如感冒。打颤等。


富生岩山


你这题目太大,而且两方面不是同级别的,温病是与伤寒并列的一大类疾病,要比较也是比较伤寒与温病的发热才合适。把温病拿来和伤寒里面的子集比较,不十分合适


佟章乐歧黄原理教学


《发热》没有(同异),(汗出)则(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