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发生在马超叛乱之前,相关人物分别为马腾、黄奎和曹操。原文如下: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次日,马腾领着西凉兵马,将次近城,只见前面一簇红旗,打着丞相旗号。马腾只道曹操自来点军,拍马向前。忽听得一声炮响,红旗开处,弓弩齐发。一将当先,乃曹洪也。马腾急拨马回时,两下喊声又起:左边许褚杀来,右边夏侯渊杀来,后面又是徐晃领兵杀至,截断西凉军马,将马腾父子三人困在垓心。马腾见不是头,奋力冲杀。马铁早被乱箭射死。马休随着马腾,左冲右突,不能得出。二人身带重伤,坐下马又被箭射倒。父子二人俱被执。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曹操教将黄奎与马腾父子,一齐绑至。黄奎大叫:“无罪!”操教苗泽对证。马腾大骂曰:“竖儒误我大事!我不能为国杀贼,是乃天也!”操命牵出。马腾骂不绝口,与其子马休及黄奎,一同遇害……苗泽告操曰:“不愿加赏,只求李春香为妻。”操笑曰:“你为了一妇人,害了你姐夫一家,留此不义之人何用!”便教将苗泽、李春香与黄奎一家老小并斩于市。观者无不叹息……曹操教招安西凉兵马,谕之曰:“马腾父子谋反,不干众人之事。”一面使人分付把住关隘,休教走了马岱。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召马腾入京,企图以此控制马腾并稳定西北局势。马腾进城前,曹操派黄门侍郎黄奎前去劳军。黄奎却在马腾面前大骂曹操为欺君之贼。此后,马腾与黄奎定下了除掉曹操的计划。随之黄奎回到家中后,因醉酒不慎将计划透露给了小妾李春香。李春香又将此事告诉与自己有染的苗泽,苗泽又连夜密报曹操。等到了第二天,还没等马腾下手,曹操便突然发动袭击,并将马腾及其子马休杀害。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左冲右突”, 意为向左边冲击,向右边突围,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这也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首创的一句成语。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小说中描述的这一段马腾被杀的故事情节,是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按照小说的描述,马超起兵作乱是因为父亲马腾被杀。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情况却恰恰相反。按照《三国志·马超传》的记载,马超起兵之时,马腾尚在许昌担任卫尉一职。马超作乱一年后,马腾才被曹操杀死。小说作者之所以做如此设计,目的很简单,是为了展现马超起兵的正义性,贬低曹操。站在小说的角度,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小说作者在这个情节设计中,还有一个虚构,那便是马腾进入许昌的时间。如果按照小说的描述,马腾奉诏来到许昌,是在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而历史的真实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据《三国志·张既传》注引《典略》载:“十三年,(曹操)征(马腾)为卫尉,腾自见年老,遂入宿卫......及腾之入,因诏拜为偏将军,使领腾营。”这样也就意味着马超作乱时,马腾已经在曹操控制的许昌生活了三年之久。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明知道前往许昌就会落入曹操的严密控制之中,马腾为何会不顾生死前去呢?原因自然并非如小说所描述的那样是为了除掉曹操,马腾此举其实是另有目的。在《三国志·钟繇传》中有一句记载道出了其中的关键:“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结合《三国志》其他传记的记载来看,自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开始,马腾便与凉州的另外一股割据势力——韩遂集团爆发严重冲突,时间长达十余年。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中,马腾集团落入下风,随时都有被韩遂消灭的危险。故此,马腾一直在寻找一个强大的靠山。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三国志·钟繇传》注引《战略》中所提到的“袁尚遣高干、郭援将兵数万人,与匈奴单于寇河东,遣使与马腾、韩遂等连和,腾等阴许之”一事。不过,在傅干的提醒下,马腾意识到袁尚等人不是曹操的对手。于是,他又改变了主意,派马超率军协助曹操。


马腾冒险来到许昌,与密谋除掉曹操没有关系,而是另有苦衷


不过,虽然马腾此次的举动赢得了曹操的好感,但并未解除韩遂集团的强大威胁。因此,当曹操派张既劝说自己前往许昌时,马腾答应了张既的要求,仅留下了长子马超,整个家族数百人都一起来到了许昌。在马腾的心中,或许认为此举可以利用曹操保住自己的势力。但马腾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自己还做着黄粱美梦之时,儿子马超却不顾自己的死活,公然在关中地区掀起叛乱。经过一年的战斗,马超遭遇重创,马腾则在许昌被曹操灭族。究其缘由,马腾不应该怪曹操,要怪就应该怪自己那个不孝子——马超。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