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后人如今怎么样了?

夏目历史君


一个国家要想真正成为大国强国,在世界舞台上赢得话语权,那就得拥有核武器。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发展,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呕心沥血,这其中,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人的邓稼先,成功领导团队设计了原子弹和氢弹,让中国国防武器走上世界前列,邓稼先及其团队功不可没。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微,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并加入民青(共产党外围组织),毕业后在北大任教。邓稼先有感于中国科学水平的落后,遂放弃任教,参加赴美研究生考试,成功去到美国普渡大学学习。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邓稼先就拿到了博士学位,那年他才26岁,被人称作“娃娃博士”。

1950年,邓稼先放弃了美国提供的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毅然决然地与二百多位中国留洋专家学者回到中国。邓稼先来到北京后,就投入到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当中,通过七八年的努力,我国核物理研究取得了开拓性的发展。1958年,中央决定发展原子弹,这是高度机密的事情,邓稼先随后人家蒸发,进入西北大戈壁,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他带领团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第一颗中子弹。

在研发过程当中,邓稼先经常不顾生命安全,亲自参入实验并收集数据。1979年,在一次实验当中,由于航投是降落伞出现故障,飞机搭载的原子弹坠落之后摔裂。邓稼先为了找到事故的原因,以便加以改进和解决,竟不顾众人的劝解,亲自跑到事发地对原子弹进行检查。邓稼先的妻子是医学教授,她得知邓稼先接触过原子弹之后,便强行拉他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邓稼先的排泄物和骨髓中都有放射性物质,他的肝脏也出现了破损情况。但是邓稼先没有病魔吓到,他依然坚持回到基地继续工作。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为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享年62岁。在他临终前,他留下的遗言是希望后人继续尖端武器方面的努力,并叮嘱众人说“不要让别人把我们抛开太远...”说完邓稼先就走了。

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生育了一子一女,女儿叫邓志典,儿子叫邓志平。

邓稼先与许鹿希1953年结婚,1954年生下邓志典,1956年生下邓志平,1958年邓稼先就去了核基地。从邓稼先1958走到1986年去世的这28年间,邓稼先与家人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妻子许鹿希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孩子更是长期见不到父亲。但是,许鹿希充分理解丈夫是在为国家效力,28年间独自一人抚养孩子,两个孩子也很懂事,从小就学会了做饭,以此来帮助母亲分担家务。

虽然那个时候邓稼先没有抛头露面,但是他还是很有名望的,不过他并没有给自己的子女搞任何特权。邓志典年轻的参加上山下乡,去到新疆一个建设兵团参加劳动,后来她回到城里,与1977年参加高考并顺利考上大学。1985年,邓志典出国留学,从此就很少有她的消息了,只知道她过着平常人的生活。

邓志平毕业于重庆大学,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后来邓志平也主要从事工学相关工作,现为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辑。邓志平目前主要从事工学教育、教材编纂等工作,与自己的姐姐一样,自己过着平凡的生活。

邓稼先一生为国,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英雄和榜样,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为自己的子女谋得半点特权,更是令人敬佩!


围炉煮酒话春秋


说到邓稼先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我国的两弹元勋,留美取得博士学位后,不顾导师的挽留,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

他投身核武器的机密研究,耗尽心血苦战28年,让中国有了原子弹和氢弹,腾起的蘑菇云震撼了世界,可是他自己却因为核辐射患癌而全身大出血离世。

不过今天借着题主的问题,说说他家人的事情吧。历史上有过很多才子佳人的故事,可是邓稼先和夫人许鹿希的故事还是震撼了岁月,震撼了无数人。他们两家人是世交,许鹿希北大毕业后留校任教,和邓稼先的结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只是她选择了邓稼先就选择了坚守,她一个人无怨无悔守候了邓稼先28年,操持家务,带着一双儿女,最后盼来的爱人却身患癌症,死在了自己的怀里。

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此情可撼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位大漠英雄的夫人许鹿希和他的一双儿女吧。

一,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爱情的诠释有很多,邓稼先和他夫人许鹿希的爱情就是: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许鹿希出生书香门第,父亲许德珩是知名学者,更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和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几十年的老朋友。邓稼先和许鹿希可谓是青梅竹马了,而邓稼先在北京大学做助教的时候,还给她上过课了。

1953年,邓稼先和许鹿希结婚,两人是门当户对,过得也恩恩爱爱,又有了一双儿女,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1958年,经钱三强的推荐,邓稼先带领团队从事原子核研究,属于国家机密,给家人也不能说。他告诉妻子工作调动了,但是工作内容和地方都不能说。

他和妻子说到了多年前北平沦陷,看着日军肆无忌惮欺辱百姓时自己的愤怒,然后说到: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

(1958年,邓稼先一家合影照)

邓稼先是一个内敛的人,可是这个工作不仅保密,还很危险,生死未知了。他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去照相馆拍了全家福。

邓稼先就这样离开了家,一去就是28年,中途也偶尔会回来看看,但是都有汽车和警卫跟着。邓稼先来去匆匆,和妻子许鹿希是聚少离多,和分开也没啥区别了。

许鹿希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邓稼先在做什么,但是他信任自己的丈夫,选择默默守候,她一个人带着一双儿女,更要服侍生病的公婆。

中国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成功,邓稼先也耗尽了自己的心血。因为没有严密的防护服,他为了保护年轻人,又抢着去捡摔裂的原子弹,他的话很简单: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邓稼先因为核辐射而患上了癌症,被医生强令住院,许鹿希等回了自己的爱人。

她身为医学博士,却救不了自己的爱人,只能默默流泪。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全身大流血,抢救无效死在了许鹿希的怀里,死前对妻子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邓稼先走了,许鹿希说,他们追求的是另外一种东西。很多人不懂,却还是泪流满面。

许鹿希选择继续守候这份爱情,他先后出版了三本邓稼先的传记,还把他不保密的科学著作,汇集成了《邓稼先文集》,这些都是丈夫的心血。

邓稼先走了很多年了,她谈起自己的先生,还是柔情满满。她的家里摆了一尊邓稼先的半身铜像,其它的陈设并未改变,和邓稼先在的时候一样。

二,儿子邓志平,女儿邓志典。

邓稼先和许鹿希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是在邓稼先1958年接受任务之前出生。

1954年,他们有了女儿邓志典,1956年,又有了儿子邓志平。两个孩子独立性很强,也很低调,从未仗着父亲是两弹元勋去要过什么,公众媒体报道的很少。

儿子邓志平重庆大学毕业,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编写了几本机械数控的书,在机械制造业也是一个人才了。

女儿邓志典就更低调了,当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却是最后一批回城的子女,上了大学之后出国留学,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很少进入人们的视线了。

祝福许鹿希教授,晚年幸福。

英雄背后的故事一样精彩,后面的问答又写了杨靖宇将军和妻子的故事,还有钱三强家人的故事,欢迎关注看看……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核物理学家,因他对我国特殊的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核试验中,受到了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不幸去世,享年62岁。那么在邓稼先去世后,他的子女现状如何呢?

邓稼先有两个孩子,分别是女儿邓志典与儿子邓志平。邓志典出生于1954年,邓志平出生于1956年。

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经常不能回家照顾子女,女儿邓志典自小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在还不到15岁的时候,她就独自去内蒙古建设兵团,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厂当工人。四年后,邓志典回到北京,在一家皮件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

在全国恢复高考后,邓志典与邓志平一起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并且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大学里读了几年后,邓志典深感国内教育环境的不足之处,于是去美国读研究生。在出过前,邓稼先曾经用《走向深渊》这部电影来教育她,不要向电影里的女特务一样,因为贪图享受而被情报机关所利用。

邓志典非常的懂事乖巧,她在美国读研期间,生活很简朴,穿的衣服都是从国内带过去的,她也从不因为自己的父亲是科学家就四处显摆,她的为人很低调,所以今天在网络上也找不到她的近况如何。

再来说说邓稼先的儿子邓志平,邓志平比邓志典小两岁,今年已经62岁了,早期邓志平与姐姐的经历差不多,只不过省去了当工人的那一阶段,在姐弟俩双双考上大学后,姐姐出国之际,邓志平则留在了国内。

邓志平现在为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为《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曾经参与出版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加工编程》等书籍,在机械制造业属于顶尖的人才。

从这里就能看出,邓稼先的孩子与很多普通人无异,尤其是邓志典,这么多年了也一直没什么消息,可能他们都比较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吧,毕竟父亲的光环那么大,还是普通人的生活相对来说更好一些。


魏青衣


1985年7月30日邓稼先因直肠癌住院,他在医院住了363天,动了3次手术,这363天他都疼痛不止,止痛药从每天一针发展到每小时一针,而且全身大面积溶血性出血,我国国防科的同志去看他,大家想听听他的人生箴言,邓稼先说:“选择了核武器,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付出,可是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在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后,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在临终前邓稼先仍告诫大家要努力发展尖端武器。

邓稼先是名门之后,是清初篆刻家、书法家邓石如的后人,父亲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哲学教授,邓稼先求学时期都是在战火中度过的,1946年邓稼先与许鹿希相识于北京大学,之后确立了恋人关系,因为许鹿希读的医学,需要读七年,1953年许鹿希毕业后,邓稼先与许鹿希结婚,结婚后一年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两年后又生了一个男孩。

1954年生育的是一个女孩,叫邓志典,她早年和普通家的孩子并无不同,读书上学后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在乡间奉献自己的青春,1977年高考恢复,邓志典参加了高考,之后据说还出国留学了,由于邓志典为人低调,所以关于她的资料比较少。

儿子邓志平出生于1956年4月,1992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之后投入现代制造业的研究,参与出版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加工编程》等书籍,并参与了华兴机械厂490Q柴油机科科技项目。

我国的脊梁就是由邓稼先这类爱国者支撑起来的,在研究原子弹时,科研工作者在西北荒漠建造出我国的核试验基地,西北戈壁除了自然环境恶劣外,还有吃不好、睡不好,加上当时国家一穷二白,他们的伙食很差,这可能是邓稼先得直肠癌的原因之一,邓稼先在核试验后,经常亲自去试验场寻找第一手资料,在一次实验中,不幸受到辐射影响,辐射加重了他的病痛,在病痛下,邓稼先仍然坚持工作。

1984年邓稼先指挥我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实验成功后,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第二年邓稼先病情加重,他提出要求,希望能去看看天安门......


司马长史


比一千颗太阳还亮,这是对两弹元勋邓稼先献身一生的事业最好的评价。

与钱学森相比,邓稼先虽有留学美国的经历,却没有“能抵两个师”的高度评价。

与杨振宁相比,邓稼先虽然没有显赫的理论成果,却有一颗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

邓稼先的伟大事业

邓稼先于1948年至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没有像很多留学生那样,留在了科研环境和发展前途更好的美国,而是毅然回国。

1958年秋,邓稼先义无反顾投身两弹一星事业,出于保密需要,邓稼先只对妻子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照顾家,不能照顾她和孩子,甚至不能联络通信。

妻子看着丈夫坚毅的表情,默默表示了支持。

从此,邓稼先这个人“消失”了,一消失就是八年。

八年的时间里,邓稼先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宅大院和大漠戈壁,其中艰辛自不待言,陪伴他的是和他一样抛家舍业的战友,是王淦昌、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彭桓武、郭永怀、陈能宽、于敏……这些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原子弹。

严重的核辐射和过度的疲惫,透支了邓稼先的健康,他的生命因过度燃烧而成了残烛。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晚期大出血去世,享年62岁。临终前,邓稼先关心的仍然是我国的国防尖端武器事业,他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我们没有辜负邓稼先的期望和重托,如今我们已经是先进尖端武器事业的引领者。

邓稼先的子女现状

邓稼先有两个子女,由于工作繁忙,他没能时刻陪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们成长,更没有给孩子什么特殊待遇,但当孩子们长大成人后,父亲的事迹和精神始终鞭策着他们前进。

1,儿子邓志平,出生于1956年4月,1992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工学硕士学位,投身机械制造工程和技术研究教学,现为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曾参与出版多部机械制造教材的编写工作。

2,女儿邓志典,出生于1954年,曾赴美国留学,她十分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

在邓稼先家的客厅里,邓稼先遗像旁的玻璃板下,摆放着一张领奖通知单,上面写着: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项目:原子弹的理论突破及武器化,氢弹的理论突破及武器化;奖励金额:1000元……这便是邓稼先获取的全部物质奖励。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向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致敬!永远缅怀他们的伟大精神和事业!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我国核武器研发的奠基者。他对我国核研究事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因此被大家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邓以蛰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名校教授,打小就接受了良好的素质教育。抗日战争时期,邓稼先进入西南联合大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在联大毕业。战后,他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助教。

1947年,邓稼先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26岁那年,他由于成绩异常突出,获得了博士学位,由于年纪很小,人称“娃娃博士”。新中国成立后,他谢绝了美国给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为国效力。与他原西南联大老师王淦昌、彭桓武等著名教授一起投入物理研究中。




在后来苏联撤走核研究专家时,研究陷入困境。但邓稼先与科学家们没有放弃,他们在罗布泊艰苦奋斗了28年。人的一辈子能有几个28年呢?而且是最青春的28年。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于1964年10月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两年零八个月后,又成功试验了氢弹。作为最大功臣之一,他被誉为两弹元勋,一点不为过。

但不幸的是,他在后来的研究试验中,由于受到了核辐射,患上了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他把一生贡献给了祖国,贡献给了科学。

在1953年,他曾与许鹿希结婚,后来诞下一子一女,儿子叫做邓志平,女儿叫做邓志典,女儿比儿子大两岁。


儿子邓志平没有与父亲一样进行物理研究,而是选择学习了机械加工专业,并于1992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毕业后担任了《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并成为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如今更是出版了多本机械制造书籍,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

虽然邓稼先忙于科学,更是在戈壁滩秘密研究28年,很少顾及到这了儿子,但儿子还是在母亲许鹿希的教育下和父亲的影响下,还是成才了。邓志平说过,他在父亲身上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执着,这或许就是让他前进的动力。


女儿则几乎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过曾听到讲邓稼先家风的一个演讲时,一位老师说过,邓稼先女儿也是一位研究生,曾赴美国读研。前去时,邓稼先曾她上了一教育课,得以推算出女儿也是一位高级知识分子。


夏目历史君


前段时间我们敬爱的于敏老爷子去世,让人们自动想起了他的老战友邓稼先。

在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青海金银滩221基地中,邓稼先是主任,于敏是副主任。所以,邓稼先被称为“两弹之父”,而于敏被称为“氢弹之父”。

邓稼先的中学时代,先是在北京崇德中学,后在重庆的江津九中。在崇德中学时,杨振宁比邓稼先高两级。邓稼先老实本分被称作“邓老憨”,遭遇了校园霸凌,此时一贯有“杨大头”称号的杨振宁挺身而出,让邓稼先十分感动。后来,也正是在杨振宁的影响下,邓稼先学了物理学。

可是就是这个老实巴交的邓老憨,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的庆祝胜利仪式上,他当众撕碎了日军军旗丢在地上。父亲邓以蛰只好让他转学到大后方的重庆江津九中读书。父亲对他说,你要学理科,不要学文科,学理科才对国家有用!

邓稼先的大学时代,在西南联大渡过,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当时大他三个年级的杨振宁也给了他很多帮助。后来也正是在杨振宁指导下,邓稼先留学美国,在普渡大学就读研究生,两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

1950年10月,就是在朝鲜战争的前夜,邓稼先放弃了美国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这里面本来就有政治立场的问题,而此时的杨振宁和李政道、费米的研究正处在关键时期,所以没回来。当时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叫他回来,他也没有回来。还有一个原因是,杨振宁如果回大陆,有可能导致妻子杜致礼的母亲和弟妹在台湾遇害。

邓稼先回国后,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8年入党,不管是在北京的“神计算”,还是在金银滩的核试验,邓稼先不仅做整体设计,还事无巨细进行指导。28星宿在他的指挥下形成强大团队,更多的年轻人在他的指导下成为核物理专家。

1971年,中美关系回暖,杨振宁回国,第一个要见的人,不是父亲杨武之,也不是岳父杜聿明,而是好友邓稼先。也正是他的回国,救了邓稼先和钱晋等两弹元勋的命!

当时杨振宁还曾试探性问邓稼先,我们中国的技术是不是寒春从美国带来的?寒春就是参与过曼哈顿计划的女科学家琼·辛顿,此人还曾是费米的助手。邓稼先告诉杨振宁,寒春是一个反战主义者,到中国后一直在养奶牛,从未参与过核物理工作。中国的原子弹,是基于铀235的内爆式核武器,和美国苏联的钚239枪式核武器完全不一样,威力更大。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属于跨越式的弯道超车,所以能够超越法国,成为第三个核大国。

杨振宁的儿子杨光诺、杨光宇,都是定居美国的科学家,事业上十分成功。杨振宁的女儿杨又礼,则是从事医学工作。

邓稼先的孩子,都生于上世纪50年代,女儿叫邓志典,儿子叫邓志平。邓稼先临终前,觉得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妻子许鹿希,和两个孩子典典和平平。

邓稼先上世纪50年代参加两弹一星功臣,为我国研制“大炮仗”,隐姓埋名28年,他的孩子典典和平平,一直都不知道这个父亲的存在,有时候还因为没有父亲受到别人的嘲笑甚至欺负。也许正是如此,典典和平平的成长让他十分揪心。到80年代,平平终于在邓稼先的辅导下,考上了重庆大学,后来成了一名机械工程师,参与出版的书有《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及加工编程》等。

1984年,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终于告一段落,两弹元勋们终于可以重见天日。不过,邓稼先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已经换上了严重的癌症,两年后在北京医治无效去世。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身为北京医科大学的医学教授,也只能满含泪水告诉医生,多给他打麻药,让他走的不那么痛苦。

永远感恩为我国核武器研究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两弹元勋们!


历史知事


邓稼先是世界著名的核物理专家,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我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研发开拓者和奠基者。



手撕日本鬼子旗帜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老家,在幼年时期跟随母亲到达北平。在青年时在北平刻苦求学,这一时期的邓稼先深受到了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当时年仅13岁的邓稼先对日本的侵略行为深恶痛绝,为了打击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他竟然当着众人撕碎了一面日本国旗,并且狠狠的踩在了地上。邓稼先的父亲担心日本人会报复迫害邓稼先,于是让邓稼先的大姐带着邓稼先离开了北平南下。

临走的时候,邓稼先的父亲嘱托邓稼先一定要学好科学技术,将来好好的为国效力。这件事让邓稼先记忆深刻。



艰苦求学、报效祖国

邓稼先南下后,在1941年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处于特殊的抗战时期,求学条件非常艰苦,但邓稼先却没有忘记自己的信念,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毕业后的邓稼先在北京大学教学,但他认为自己应当去学习更为先进的知识来报效祖国。1947年邓稼先进入了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仅仅一年多以后,邓稼先便获得了博士学位,时年26岁。也正因为年龄很小,邓稼先被称为“娃娃博士”。

因为邓稼先的学识和能力,让美国当局很快注意到了他,并且开出了非常高的科研和生活条件,希望让邓稼先留在美国。周围的同学老师也轮番劝说邓稼先留在美国,但是邓稼先心心念念的是自己的祖国,最终毅然决然的回到了中国。为中国的核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50年,邓稼先从美国返回,1952年邓稼先和许鹿希结婚。婚后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叫邓志平,女儿叫邓志典。

邓志平出生于1956年,成年后的邓志平选择了机械自动化专业,并且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

邓志典出生于1954年,因为其为人非常低调,个人生活基本不对外宣传,所以外界对于邓志典的消息基本没有。



夫人许鹿希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接到了上级的通知,询问是否愿意参加一项绝对保密的工作,即深入荒漠戈壁为中国研究原子弹。邓稼先当即义无反顾的同意了下来。

回到家后邓稼先向夫人许鹿希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庭和孩子,而且当地的通信也比较困难,希望妻子能够支持理解。许鹿希虽然不清楚情况,但也表示了对邓稼先的支持。



在其后的多年时间里,夫妻二人聚少离多。1979年,邓稼先在一次事故中舍生忘死,不幸受到了核辐射。1985年,邓稼先离开罗布泊回到了北京,这时的癌细胞已经扩散无法挽救,所以邓稼先最后的余生都在医院的病房中渡过。

1986年7月29日,住院363天的邓稼先生命走到了尽头,临终前邓稼先依然想的是我国的国防工业,指出了我们的努力方向。并且对妻子许鹿希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会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我是越关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生前的最后遗言。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今安徽怀宁一书香之家。彼时的旧中国军阀割据不断,经常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出生后不久邓稼先即随父亲举家北上迁居北京,在北京他初识了后来影响自己一生的挚友——杨振宁。

邓稼先自幼聪颖好学,加之受家庭环境熏陶,其为人比较谦虚有礼。1941年,时年17岁的邓稼先同杨振宁以优异成绩一同考入西南联大。在西南联大两人如亲兄弟一般,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学业上互相共勉。

邓稼先(中)与杨振宁兄弟

7年后的1948年,两人又一同赴美留学。在美国留学期间,邓稼先主攻原子核物理学。邓稼先在美留学期间,在学业上勤勤恳恳,各项成绩都非常优秀,故深得导师及学校的赞誉。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邓稼先虽身在海外,但却时时刻刻惦念国内情况,始终没忘记自己多灾多难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自己的嘱托,即“将来学业有成要回来建设新中国”

就在邓稼先赴美后的次年,新中国宣告成立。当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邓稼先和其他在美中国留学生一道欢呼雀跃。

1950年,邓稼先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不久,便不顾自己的好朋友及学校的盛情挽留决意回国。临行前他们告诉邓稼先,新中国刚刚成立,各项条件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与目前现在的美国相比都是相差太大。你若现在回国等于是放弃了自己将来的大好前途,可能会得不偿失。

尽管如此,邓稼先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新中国。因为那里有他深爱的祖国,有他父亲曾经的深情嘱托……

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一切从头开始。不仅如此,国内还面临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国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堵和核威胁。

就在邓稼先回国的同年,朝鲜战争爆发。在朝鲜战争战场上,面临中国志愿军的强大攻势,美军节节败退,为扭转战事不利局面,美国一度威胁要使用原子弹给中国来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鉴于此,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决定启动研制我们自己的核武器,以打破这种核垄断与核威胁。

1958年,时任二机部副部长的刘杰找到邓稼先,对他说道“国家准备放一个大炮仗”。并问他是否愿意参与这项特殊工作,邓稼先当即表态同意。由于任务的特殊性,邓稼先回到家后对妻子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方便告知,日后也不能再照顾家庭和孩子了。

他日一别,邓稼先就和其他研制我国首颗原子弹的科研工作者一起踏上了西行之路。从此他便与外界的联络消失,他的身影亦只出现在西北大漠戈壁……


(电影《横空出世》中李幼斌所饰演的角色就是参照了邓稼先)

电影《横空出世》就比较真实的反应了这段历史经历。


在研制我国首枚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和同事们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中间还面临苏联的技术援助中途退出,临走时,他们甚至带走了所有的技术资料。如此一来,邓稼先和同事们只能是百尺竿头,重新开始。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这一年邓稼先整40周岁,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全部无私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祖国。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邓稼先和同事们又接连攻克了氢弹等研制工作。这使得中国核武器事业同国外差距越来越小,有利的保证了国防安全!

1985年,时年61岁的邓稼先因直肠癌住院治疗。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终年62岁。

邓稼先在临终前告诉妻子:“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
业……”

(邓稼先)

——————————————————————

我们再回到题干上来。

1953年,邓稼先与许鹿希在北京结婚。

(邓稼先一家)

1958年,邓稼先接受组织安排的绝密任务之后,离了开自己的家,告别了自己深爱的妻子,这一走就是整整28年!

28年时间内,妻子对自己的丈夫杳无音讯,不知去向。但她信守了自己与邓稼先分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

28年时间内,她含辛茹苦将孩子扶养长大!

28年后再次重逢,邓稼先却因为长期遭受核辐射罹患癌症。仅过了一年,便再次永远离她而去!

邓稼先与许鹿希的这份真挚爱情所折射出的品格之纯净、信仰之圣洁、感情之深厚是无法用言语所表达的。

邓稼先与妻子许鹿希一共育有一女一儿,女儿名为邓志典;儿子名为邓志平。

邓志典,1954年生于北京。后来响应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在其15岁时,邓志典去了内蒙古,之后加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被分配到一家箱子厂做了一名普通工人。1977年,邓志典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结束完本科学业的邓志典后来又远赴美国攻读研究生。之后便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邓志典为人低调,从不以父亲之名自居。

邓志平,1956年出生。其早期经历与姐姐差不多。母亲许鹿希在大运动发生后被迫到天津农场改造,姐弟俩便相依为命。邓志平在接受完大学教育之后一直留在国内。

(邓稼先儿子邓志平)

邓志平是工学硕士,其一生主要负责机械专业的课题研究和教程编纂。也出版过很多论文、书籍,是目前我国机械制造业领域的顶尖人才。

邓志平曾在一次采访时回忆到自己的父亲邓稼先,“父亲是一个做事比较认真也很执着之人,很多事情他都要亲力亲为”,我从父亲身上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坚持与执着。


小司马说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因病去世,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临终前还牵挂着国家,实在让人钦佩!

新中国成立,邓稼先深知国家正式发展国防科技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待遇,回到国家,为祖国做贡献。

1947年,邓稼先前往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成归来后立刻被派往研究原子弹,原子弹成功后又被派往研究氢弹,只是在一次实验过程中,因为受到核辐射的影响,患上了癌症,家人听到之后全都失声痛哭,但是邓稼先却说:“自己从事这项工作开始,就已经知道有这一天,但是我从不后悔。”还让家人不要哭,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看天安门!

邓稼先(左)

据说天安门是邓稼先最想去的地方,可是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现如今终于能实现自己的愿望,1986年,邓稼先怀着对祖国的眷恋去世,享年62岁。

邓稼先的家人

1953年邓稼先与许鹿希结婚,两人感情也一直非常好,并生下女儿邓志典和儿子邓志平,直到1958年,邓稼先说要去干一件大事,随后便人间蒸发一样,邓稼先带着团队进入了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然而妻子许鹿希却始终如一,无怨无悔的痴情等待,1986年夫妻二人再度重逢,然而邓稼先已身患重病,最后在许鹿希怀里去世,现如今90岁的许鹿希依然怀念这段感情。

女儿邓志典

邓稼先和许鹿希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下了邓志典,后来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邓志典参加了内蒙古的建设兵团,邓志典原本并不需要过得那么累,但是受父亲邓稼先的影响,一直呆在内蒙古比别人晚好几年才回家。1977年,邓志典考上了大学,1985出国留学,然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

儿子邓志平

邓志平出生于1956年,根据邓稼先的回忆,自己比姐姐幸运多了,文ge时期,母亲和姐姐都受到影响,而自己才十来岁,那时候就已经能独立生活了,后来考上大学,现如今是四川省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在科技方面有着不少的业绩。

就在今年9月份,还为父亲邓稼先故居捐赠邓稼先铜像,并在邓稼先故居前举行了庄严的安放仪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