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篇30:邯鄲之難宋出兵,左右逢源做漁翁

魏國討伐趙國,並非一時衝動,也從未打算以一己之力,單獨挑戰趙國,而是在戰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讓此次攻趙變得更加合理,魏國向周圍實力較弱的國家下達徵兵令,以圖藉助諸侯列國的力量實現魏國削弱趙國的目的。

戰國篇30:邯鄲之難宋出兵,左右逢源做漁翁

接到魏國發來的徵兵令以後,宋君左右為難,如坐針氈。在宋君看來,如果聽從魏國調遣,將得罪趙國,最重要的是魏國取得了伐趙勝利,將對宋國更加不利;如果不聽從魏國的指令,魏國此次首先討伐的不是趙國,而是宋國。正當宋君心急如焚的時候,有人出主意說:“您把這件事看的太重了,在您心裡不是魏國、就是趙國。難道就非此即彼?我們宋國可以左右逢源,兩不得罪。”

聽了這番話,宋君就像獲得新生似的,一把抓住救星,馬上請教解決辦法。那個人告訴宋君,宋國現在要做的是,一方面按照魏國要求調集軍隊,準備奔赴戰場;另一方面,立即派特使秘密前往趙國,將魏國的徵兵令告訴趙國,並且要將宋國的兩難境地的想法向趙國詳細說明,獲得趙國的諒解。

戰國篇30:邯鄲之難宋出兵,左右逢源做漁翁

於是,宋君立即召集群臣召開秘密會議,並將以上方案知會群臣,希望能夠聽取大家意見,彌補方案之不足。面對如此複雜的國際局勢,以及魏國的咄咄逼人,宋國君臣確實有點魂不守舍,哪裡還有心思細細考慮。群臣一致認為,此方案可行,如果趙國能夠在諒解的同時,再給出應對之策,那就更好了。

宋國特使喬裝打扮,很快就來到趙國。宋國特使向趙國有關部門說明來意,在第一時間就見到趙君。宋使說:“魏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多年以來一直欺壓周圍小國,我們宋國深受其害。而今魏國要對貴國不利,卻要我們宋國出兵協助。如果我們拒絕出兵,魏國就會出兵滅了我們宋國。如果我們宋國出兵助魏國,將不利於貴國,我們宋國國君又不忍心這麼做。希望貴國能夠體會一下我們宋國的難處。”

在趙國看來,宋國不過是不起眼的小國,參不參戰,無關大局,但是值此趙魏兩國交兵之際,並且趙國勢弱明顯,宋國沒有藉機落井下石,足以令趙國上下敬佩。

戰國篇30:邯鄲之難宋出兵,左右逢源做漁翁

趙君對宋國的處境深表同情,他說:“寡人對貴國的處境深表同情。宋國與魏國實力懸殊,魏國的命令宋國難以違抗。還有,魏國此次興兵在於削弱趙國,一旦得逞,將對宋國更加不利。在得知貴國的難處之後,寡人也一直在想怎麼才能讓貴國置身事外呢?”趙君邊說,邊注視著宋使。

果然,宋使沒有辜負趙君的期望,他向趙君提了一個方案,他說:“您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宋國該出兵還是要出兵的,但是我們就在貴國邊境,象徵性地攻擊貴國的邊境城邑。”宋使一邊說,一邊偷偷看趙君的反應。當宋使看到趙君不排斥這個建議的時候,他接著說:“我們可以給宋國軍隊下達命令,令他們攻勢放慢,耗的時間越長越好。貴國也告訴邊境城邑嚴防死守,不必擔心我們宋軍會傷到他們。”

宋使的方案差點沒令趙君放聲大笑,趙君心想,這麼個小國,心眼還挺多,確實既能應付魏國,又不得罪趙國。趙君當即答覆宋使,完全同意宋國的方案,請宋使回國照此方案進行。

戰國篇30:邯鄲之難宋出兵,左右逢源做漁翁

果然,宋軍尾隨魏軍之後出兵入趙,並如約攻擊趙國邊境城邑。宋國的表現讓魏惠王高興萬分,一直感慨宋國聽話。同時,宋軍攻擊趙國邊境城邑的軍情彙報也報到趙君那裡,趙君稱讚宋軍表演恰當好處,趙宋兩軍配合默契。

魏趙戰爭結束以後,宋國不但以有功於魏國的身份得到魏國的嘉獎,於趙國方面,宋國還被載以患難之情。宋國兩不得罪,兩廂討好的戰略目的得以實現。

邯鄲之難之後,宋國是最大的獲利方,據記載,故名有所加而實有所歸。

歡迎關注“歷史倪說”,與您一起分享歷史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