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路再多也是失敗,開餐廳要能“熬”

在餐飲行業待久了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傳統餐飲行業裡面,餐飲做得比較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衣著光鮮的“精英分子”,很多一年流水幾千萬的老闆,走出去還是一個剛進城的農民工模樣,沒人相信他們會是大老闆;而很多說起道理來頭頭是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精英人才,卻總是在餐飲行業裡被淹死!

以前我也沒注意這個情況,最近這幾年因為自己全身心投身餐飲行業,接觸了比較多的餐飲同行,也見證了很多朋友在餐飲行業的起伏,才逐漸發現這個有趣的現象:我身邊投身餐飲的精英人士,絕大多數都失敗了,回去幹他們的老本行;而留下來幹得風生水起的,多半是怎麼看都與“精英”這個詞不搭邊的人!

退路再多也是失敗,開餐廳要能“熬”

我也反覆在問,為什麼?我設想自己重新去選擇一個品種,從零開始,我能在餐飲行業裡活下來麼?在這個大的假設裡,我又分設了很多小的假設:比如我擁有這幫好吃嘴的支持會如何,沒有好吃嘴的幫助,要從零開始積累好吃嘴又是如何?當前我所擁有的優勢,還會繼續是優勢麼?

最終,我悲劇的發現,離開豪蝦傳,再找一個菜品來開餐館,如果沒有現有好吃嘴的支持,我成功的概率不足三成;即使有好吃嘴朋友們的幫助,我能做成功的概率也不足五成,是我太謙虛了麼?並非如此,這個判斷我自認為比較靠譜,為什麼看起來很優秀,在其他行業很成功的人,在餐飲行業就不行?


原因當然有很多,每個人也可能都有自己的理由,我今天所說的僅代表我的判斷:我認為,很多精英分子在餐飲行業做不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退路太多——越是優秀的人,他們擁有越多的退路,所謂退路也就是其他選擇——當遭遇到困難後,他們很容易在自我保護意識下,做出其他不帶給自己痛苦的選擇。

在餐飲行業沒有退路的人,比如廚師,他們離開餐飲行業就失去最基本的飯碗,其他什麼事情可能都做不了,在沒有選擇情況下,只能在這個行業裡繼續待下去,最終機緣巧合下,抓住其中一兩個機會就起來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餐飲行業裡,並不是普通人比精英人才更容易成功,普通人群裡失敗的更多,只是因為有些人沒有選擇情況下,等到了其中那一兩次機會而已!

退路再多也是失敗,開餐廳要能“熬”


餐飲行業的痛苦,可以歸納為一個字——“熬”:看誰能熬到消費者認同自己的階段。面對熬的痛苦,與沒有退路的人相比,那些擁有很多退路的人,不管從精神上還是從思維習慣上,都會尋求一種讓自己不那麼痛苦的生活方式,加上身邊家人、朋友的勸慰,再顧慮到面子等問題,很可能就在出現轉機前放棄了!

從我所見到的情況來看,這屬於精英人士涉足餐飲後失敗的普遍情況,很多其他行業非常優秀的朋友,開始帶著雄心壯志和雄厚的資金殺進來,結果,短短几個月後就偃旗息鼓的打退堂鼓,甚至會在朋友圈消沉很長一段時間,等傷口癒合以後才再次出來,人也變得更加務實和成熟,對餐飲行業不再狂熱。


我一直說沒有二哥就沒有豪蝦傳,為什麼?因為2012年前,我並沒有把豪蝦傳當回事,做網站、開超市、到其他公司當運營總監……各種選擇任我挑選;二哥則沒有退路,他來成都與我合作開餐廳,如果生意起不來,二哥就只能兩手空空的回家,所以只能熬下去!最終在2012年我們獲得了轉機和機會。

退路再多也是失敗,開餐廳要能“熬”


精英人士在餐飲行業高失敗率,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總結,我的觀點就是“退路太多”, 因此,現在準備踏足餐飲的朋友,尤其是在其他行業本身很優秀,自視甚高的朋友,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哈,如果你身後有很多選擇,有很多退路的話,我覺得反而要小心點。

開餐館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不因為人的不同而有所增減,因此,很多時候,做餐飲拼的其實不是你的資金多麼雄厚,人脈多麼寬廣,也不是你在其他行業有多麼成功,更多時候,可能需要的是你能有忍受“煎熬”的功力,這算是最簡單粗暴的一面之詞吧!

而忍受煎熬這種逆境生長的能力和本事,恰好是很多人完全不具備,尤其是那些行業精英所不具備的東西,他們慣有的那種優越感和自我認同感,無法去承受各種不如意的煎熬,而一定會想方設法的追求讓自己不那麼難受,不用忍受煎熬的“舒適區”。

結果就是關店,退出這個市場!


——作者蔣毅:豪蝦傳創始人,四川滷煮龍蝦創始人;國內首家餐飲小老闆社群【豪俠匯】創始人;從事餐飲近10年,16年作為川派龍蝦代表,受邀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