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位雨花英烈家屬在寧祭忠魂

追思音樂詩會表達對先烈崇敬之情

190位雨花英烈家属在宁祭忠魂

昨天,190位雨花英烈家屬祭拜先烈。 圖片由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提供

190位雨花英烈家属在宁祭忠魂

在“雨花魂·清明祭”追思音樂詩會上,黃品沅深情朗誦英烈所作詩篇。

圖片由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提供

南報網訊 (通訊員 張洪 記者 李子俊) 豐碑顯肅穆,浩氣滿乾坤。昨天上午,190位雨花英烈親屬齊聚雨花臺烈士紀念碑前,默哀並敬獻花圈,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和對親人的哀思。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70週年。年僅22歲的雨花英烈成貽賓,就犧牲在南京解放的前四天,他也因此被稱為“雨花臺最後一位烈士”。昨天,他的後人們從南京、鎮江、上海等地紛紛趕來祭拜,一共來了20人。

“早上5點多大家就從鎮江出發往這裡趕,光我們家就來了12口人,我把小孫女都帶上了。”成貽賓烈士的侄子成文說,“這不僅是一堂家風課,也是愛國主義教育課。”

77歲的陶和壽從合肥專程趕到雨花臺,為父親陶家齊烈士祭掃。陶和壽是首批“雨花英烈親屬宣講團”成員。2010年開始,他重走父親當年的“革命之路”,先後奔赴福州、句容、上海、安徽等多地,走了50多個村莊,找到父親當年的戰友、鄉親等,尋訪與父親相關的史料,“我要把父親那輩人的故事講給後代聽,讓子子孫孫繼承雨花英烈精神。”

昨天,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還舉辦了“雨花魂·清明祭”追思音樂詩會,烈士後人代表以及來自我市的主持人、學生等群體,深情朗誦了先烈們當年為了革命事業寫下的文章詩篇。

“你們死了,我們還活著。你們放心,你們的血不會白流,在這裡,我們要大吼一聲:我們,在這裡!”這篇壯烈慷慨的檄文——《悼我們死難的同志》,出自雨花英烈吳振鵬之手。昨天,吳振鵬烈士的外孫、演員黃品沅誦讀了這篇檄文。黃品沅曾經扮演過《延安頌》裡的許世友、《三軍大會師》裡的彭德懷、《人民的名義》裡的易學習等角色。能在雨花臺朗誦外公的作品,黃品沅內心感觸良多,“年輕人應該有一種發憤圖強的雄心壯志,以英烈為榜樣,心懷為國為民的抱負,讓我們的國家更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