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窝一般要多久才有鱼进窝?

光煌857


这个问题要区别对待,和季节、水域有关的。

春夏秋季,半小时以内发窝,冬季要几个小时,有时晚上打窝,第二天钓正好。

水面小的水域发窝快,水面大的水域发窝慢。

当然,还有很多特殊情况,比如温度、气压、风力风向、窝料的质量等都可能影响发窝时间。

鱼塘里的外因太多,不好估计。新鱼有巡塘的可能,偷驴时鱼比较滑,进窝慢,老钓点有浆层等,诸多因素均可影响打窝。




渔跃龙门赵哥


打窝后多久有鱼进窝,要看几个方面。

(一)垂钓季节:夏季,鱼的活力大,打窝后很短的时间就会有鱼进窝摄食,一般在半小时内。冬季,鱼在水底几乎处于半休眠的状态,活动范围很小,进窝时间会很长,有时需要一天的时间,大部分都是三四个小时以上。

(二)垂钓鱼种:白条进窝最快,几乎饵到鱼到。鲫鱼其次一般半小时内吧。鲤鱼等大点的鱼排在最后,有时甚至会在窝边徘徊,认为没有危险时再进窝摄食。

(三)垂钓水域:水面小的河流沟叉,和小池塘鱼儿入窝会快些,因为面积小,鱼儿易于寻找到窝料。大面积的水库江湖,鱼儿入窝就慢些,因为面积大,鱼的分布面积也就变得稀疏。

(四)水域鱼情:垂钓水域鱼的密度高,那么进窝就快,鱼的密度低进窝就慢。

(五)垂钓天气:鱼儿进窝有时还和天气有很大关系,气压低和气温高时鱼儿因含氧量过低而无心吃食了,那么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摄食欲望,所以进窝就慢。小雨微风水中含氧量高,鱼儿活跃那么摄食欲望就强烈,那么进窝就快。

(六)水域水质:垂钓水域的水质肥,富含浮游生物,鱼儿不缺吃的那么摄食欲望就差,入窝就慢。反之水中饵料匮乏那么鱼儿争相抢食,入窝就快。

(七)窝料配置:最关键的是窝料是不是对鱼儿有诱惑力,有时添加过多的香味剂反而容易造成鱼儿警惕,不敢进窝摄食。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让鱼儿想吃而吃不饱。才能很好的诱鱼和留鱼。





钓在北方


1、打窝前先得选窝。选不好窝打了也白打。

2、窝料不要打太多。拳头大的饵团打个五六个就够了。多了反而起反作用,引起鱼的警惕甚至恐惧。就像人一样,平时都是家常便饭,突然老婆给烤了一头乳猪端上来,不问清楚怎么吃?

3、7-10月正常钓鱼季节一般也就一小时以内就该开始明显的上鱼量增加了。这里说7-10月,因为六月前鱼在产卵最好别钓鱼。11月以后天气转凉鱼跟人都歇歇吧。

一小时没有鱼的话,就算了吧,肯定哪里有问题,比如水肥,溶氧低,有人附近捕或电过鱼等等。

4、如果以上都注意了,还是钓不到鱼。查查黄历吧……今日忌渔猎。


风帆海


你问的应该是在自然水域钓鱼吧,野钓选址是关键,所谓三分钓技,七分钓位,选准位置自然上鱼就快。

选准位置后先试钓几杆,不要盲目打窝。一是探探水下地形,二是看看是否有鱼咬钩,感觉可以了在打窝,打窝的时候要打近钓远,打的太远杆子够不着等于白打了。下钩到窝旁边,不要下到窝中间,因为鱼一般都很小心,先从窝子周围开始试探性的吃食。

如果周围鱼比较多,一般打窝半个钟头就会有鱼上钩,有可能还会连杆,如果周围鱼少,一个钟,两个钟都有可能,钓鱼要有耐心。

鱼口好不好要看综合因素,当天的风力,温度,气压对钓鱼都会有影响,还有窝料,钓不同的鱼要用不同的窝料,一款好窝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诱鱼比钓鱼更重要,只有先把鱼诱进窝才能钓上鱼。


乡村行走印象


冬天打小窝,15分钟没口,换地。夏天半小时换地。

要是打大窝,就是头天打,第二天钓。夏天一般半小时到一小时发窝。

我们冬天钓先挂虫下竿,有动作,就抓,一抓口不动了,就打十几20粒小米。开钓,15分钟还没口,换地。如果有口也上鱼了,就钓钓到挺口,或者口很慢了,打十几二十粒小米。大米不超过10粒。继续。

希望能采纳!!!


渔道百科


多久会见效?真不好说。有的钓位,不打窝也连竿。有的位置,即使打重窝,等了很久也不见效果。啥原因?

老窝子,或是这片水域最好的位置,鱼的密度相对大一些,你又是第一个下竿,窝子很快就会见效。

一般情况下,窝子打完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鱼就来了。如果久久不见效,只好再打。还不见效,基本就没戏了。在早春晚秋时节,鱼不爱活动,就得人找鱼,没效果就换钓位。

常规钓鱼打窝,两个小时就要补窝,因为窝子的味道所剩无几了。开始多打点,补窝要勤,每次要少打。当然好的钓位,只打一次就好了,因为鱼的密度大,又是鱼道。更因为使用面食能起到补窝的作用。或是说,打出频率来,就不用补窝了。


高也飞


象現正只要1小時就足夠了有鱼的地方就进窝了如超过1个半小時不进窝證明鱼很少很少。


張根炎


分自然水域和鱼池,自然水域2个小时左右,鱼池1个小时左右


愿我身轻如燕


大水面很难说,上次连续打窝四小时才来鲫鱼群连杆


零零发3


没时间,没资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