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並非天生會閱讀!獨家破解高效閱讀的祕密

人類是天生就會閱讀的嗎?

人類自身是否攜帶了閱讀的基因?

人類能夠閱讀是因為大腦裡預裝了閱讀的機關,還是後天學習的結果呢?

要想解開這些謎題,我們要認識一些關於大腦的概念。

人類並非天生會閱讀!獨家破解高效閱讀的秘密

人腦是由1萬億個細胞構成的,腦細胞分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神經細胞也叫神經元,約佔腦細胞的十分之一,在人腦和人的神經系統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每個神經元的大小各異,從它的中心處伸出成千上萬個突觸,這種突觸可以接受外界刺激,將這些刺激傳入細胞體,並經由細胞體傳送到另一個神經元。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刺激傳導速度非常快,5秒鐘就可以傳遍一個成年人的全身。

人類並非天生會閱讀!獨家破解高效閱讀的秘密

另一類腦細胞是膠質細胞,膠質細胞能夠把神經元粘合在一起,同時還能過濾有害物質,防止有害物質接觸神經元。神經科學把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通過長突觸建立的聯繫,稱為神經迴路。單個的神經元幾乎不能執行任何功能,大腦要想進行信息處理,必須依靠神經迴路。

1949年心理學家赫布提出了一個觀點,“經常活動的神經元,就會聯結在一起,進而形成新的神經迴路”,這一觀點隨著影像學和神經科學的發展被證明是正確的,而且進一步引發了大腦具有可塑性的探討。可塑性原意是指通過外力作用使物質發生形變,並保持形變的性質。所謂大腦的可塑性就是指人類大腦可以被塑造並保持改變的可能性。大腦具有可塑性的核心原因就在於神經元的突觸具有可塑性,可以改變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強度,形成新的神經迴路。

人類並非天生會閱讀!獨家破解高效閱讀的秘密

舉個例子來說,盲人喪失了視覺,但是他們的觸覺能力卻特別發達。盲人學會用手觸摸感知盲文後,他們大腦中負責控制身體動作和觸覺信號的組織面積會增大,活躍度會增強。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大腦裡負責視覺信號處理的組織竟然開始處理手指傳來的觸覺。同樣的例子還有出租車司機,出租車司機對路線的記憶力都比一般人要高。這是因為,在人類大腦邊緣區的底部有一個弓形的組織,被稱作“海馬區”,海馬區對於鞏固記憶成果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研究表明,出租車司機的海馬區要比平常人的大很多,他們長期開車,要記住大量的行車路線,空間導航神經迴路的聯結能力也比一般人要強大。

人類並非天生會閱讀!獨家破解高效閱讀的秘密

那麼,神經元和大腦的可塑性與人類的閱讀又有什麼關係呢?

研究表明,人類先天並沒有攜帶閱讀的基因,無論我們的父輩多麼學識豐富,成就突出,都不能把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能力通過基因傳遞給下一代。一個孩子知識能力的獲取和智力的成長,只能通過自己閱讀理解、學習記憶。閱讀是一個後天習得的過程。人類的大腦最初不是用來閱讀的,而是專注於狩獵和採集。

人類進化僅僅200萬年,文字的出現也才5000年而已。人類的大腦沒有充足的時間來進化出專門的閱讀機制來,而是借用了已經存在的部分神經迴路,也就是運用了祖先專門用於物體識別的神經迴路,稱為“神經元的再利用”。

咱們舉個例子,人類的近親黑猩猩是不會閱讀的,但是它的大腦與人腦非常的相似。研究表明,黑猩猩的神經元已經能夠對看到的物體進行抽象,在黑猩猩的大腦中已經存在專門用來識別物體形狀的神經元了,比如,黑猩猩看到“A”這個字母就會聯想到長著兩個角的公牛頭。

人類並非天生會閱讀!獨家破解高效閱讀的秘密

同樣的,人類的大腦雖然沒有特定負責閱讀的區域,但是因為大腦的可塑性,讓我們的視覺系統變成了文字識別工具。大腦在原有的結構基礎上,把負責視覺、記憶等基本認知的部分進行聯結,形成新的神經迴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新的神經迴路,逐步發展為與閱讀關係密切的語言區,人類就慢慢學會了推理、類比和批判分析,進而形成深入思考的能力。這樣,人類就形成了一個可以閱讀的大腦,也就是所謂的閱讀腦。

閱讀腦其實就是人類在後天的閱讀訓練中慢慢建立起來的一種適應機制,是人類大腦的神經迴路的再利用。比如,幼兒在父母的陪伴下閱讀繪本的時候,會把接觸到的繪本圖像、文字和父母的聲音緊密聯繫在一起,相對應的,幼兒大腦中的相關神經元開始同步發生聯結,在已有的神經結構中建立新的神經迴路,慢慢發展出閱讀能力。

人類並非天生會閱讀!獨家破解高效閱讀的秘密

人類並非天生會閱讀,大腦中有一種被叫做神經元的神經細胞,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因為突觸的聯結,可以形成神經迴路。大腦進行信息處理,都要靠神經迴路。神經元的可塑性帶來了大腦的可塑性,讓人類藉助大腦的視覺區域來識別最初的文字,並逐步建立新的神經迴路,成為閱讀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