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楊門(番外三)楊延昭之妻並非柴郡主,柴榮後代結局淒涼

楊門女將的故事在楊家將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佘太君、穆桂英和柴郡主是這些楊門女將的主要代表。以這些女將為主角的故事不但讓我們看見了巾幗不讓鬚眉的一面,也展現出了對楊家滿門忠烈的崇高敬意。與佘太君與穆桂英不同,柴郡主在故事中雖然戲份不多,但是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她是第二代楊家將之首楊延昭的妻子,也是後周柴氏的後人,是宋太祖趙匡胤敕封的御妹金花郡主,在楊家有著超然的地位。她的存在代表著楊家與趙家的關係密切,也說明趙宋皇室對楊家特別的信任。

大話楊門(番外三)楊延昭之妻並非柴郡主,柴榮後代結局淒涼

在楊家將的故事中,柴郡主是在幽州之戰後嫁到楊家的。按小說描述,宋太宗趙光義在滅了北漢且收復楊家將後德意志滿,要去幽州的寺廟拜佛。在群臣勸阻未果的情況下,趙光義在楊家將的保護下前往幽州。結果他們在幽州遇到了聊過蕭太后派出攻打幽州城的軍隊,趙光義一行人被圍堵在幽州城中不得脫身。由於楊業帶領楊家七子保護趙光義突圍而出,回到東京汴梁後趙光義便大力賞賜和冊封楊家將子弟。其中楊延昭以功勳卓著升為殿前司左右金槍班都指揮使,並且賜婚柴郡主。

大話楊門(番外三)楊延昭之妻並非柴郡主,柴榮後代結局淒涼

柴郡主嫁給楊延昭後大多時間在東京汴梁的天波府相夫教子,楊家將故事第三代的掌門楊宗保便是他的兒子。柴郡主在故事中主要的角色是楊家和趙宋皇室的潤滑劑,當朝堂上有陷害楊家的奸臣出場時,在救援楊家將的過程中多次利用了柴郡主特殊的身份。柴郡主的出現不僅體現了趙宋皇室對楊家的信任,也隱含著趙家得了天下但不忘本的意思。眾所周知趙匡胤在陳橋兵變中黃袍加身,然後回到東京汴梁奪了柴榮兒子柴宗訓的江山。在很多傳說中都有趙匡胤善待柴榮後代的故事,柴郡主嫁給楊延昭便是其一。

大話楊門(番外三)楊延昭之妻並非柴郡主,柴榮後代結局淒涼

一般認為宋朝時柴家特殊的身份成為第一勳貴世家,柴家的人在宋朝雖不為官,但在東京汴梁的勳貴群體中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響力。因此在很多以宋朝為背景的小說中,柴氏的人物角色都有超然的地位。楊家將故事中柴郡主嫁給楊延昭便有著這樣的考慮,也是作者為楊家將的小說地位添磚加瓦。然而歷史的真實卻不是如此,至少在太祖、太宗和真宗三朝中柴家的日子並不是大家想得那麼好過。由於趙匡胤的江山得之於柴氏,所以柴氏一度陷入了滿門滅絕的危機之中,還是靠著眾勳貴大臣的擔保才活了下來。

大話楊門(番外三)楊延昭之妻並非柴郡主,柴榮後代結局淒涼

後周世宗柴榮有七個兒子,其中柴宗訓為後周儲君。趙匡胤黃袍加身後對柴宗訓處置很糾結,宰相趙普的意思是斬草除根,而大臣盧琰則表示反對。盧琰是後周的重臣,也是宋朝的開國元勳,他的反對讓趙匡胤很猶豫。再加上潘美(潘仁美)雖然不敢反對,但也認為斬盡殺絕不妥,這才讓趙匡胤打消了滅門的念頭。於是柴宗訓被貶為鄭王幽禁起來,後來又被髮配到房州,日子過得很苦。他從七歲被迫讓位到二十歲身死,在豪華監獄中過了十三年。雖然趙匡胤也賜了所謂的"丹書鐵券",以國葬之禮待柴宗訓,卻也掩蓋不了他猜忌柴氏的事實。

大話楊門(番外三)楊延昭之妻並非柴郡主,柴榮後代結局淒涼

趙匡胤所謂的保證柴氏榮華富貴也只是面子上保證,實質上對於柴榮兒子的迫害並沒有停止。柴榮的兒子中,除了柴宗訓和被漢隱帝殺掉的三個,剩下的柴熙讓、柴熙謹、柴熙誨都曾受到趙匡胤的威脅。其中柴熙讓在趙匡胤即位後便不知所蹤,據說改姓寧隱居而逃避追殺。柴熙謹被潘美收為養子,該叫潘惟吉,沒活多久就死了。只有柴熙誨在盧琰的保護下活了下來,改名為盧旋,並娶了盧琰的女兒盧錦為妻。為了逃避趙匡胤的追殺,盧琰提前告老還鄉,遠離東京汴梁隱居。正是因為盧琰的保護,盧旋才活了下來。

大話楊門(番外三)楊延昭之妻並非柴郡主,柴榮後代結局淒涼

在趙匡胤兄弟當政時期,柴家一直是猜忌和打壓的對象。所謂的榮華富貴都是空口白話,他們對柴氏後人的防範一直沒有放鬆。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讓柴氏後人與手握重兵的楊家將聯姻。而楊家將作為從北漢投降宋朝的降將,本來在宋朝的軍將世家集團裡就不受待見,他們怎麼敢跟柴氏聯姻?因此楊家將故事中的楊延昭和柴郡主聯姻根本不會存在。即便是柴氏真有這個想法,那楊業和佘太君也不敢接招。而且從柴榮的家譜看,柴榮七個兒子並無女兒,所以不可能有個柴郡主嫁給楊延昭,楊宗保的媽也不會姓柴。

大話楊門(番外三)楊延昭之妻並非柴郡主,柴榮後代結局淒涼

從柴榮後代比較淒涼的結局來看,趙匡胤兄弟倆除了對親近柴氏的將領的防範,也是為了讓宋朝代周具有合法性的地位。在後周時柴榮的姓名其實應該叫做郭榮,他是以郭威繼子的身份成為後周儲君,然後在郭威去世後繼承皇位的。後來在史書中郭榮恢復了柴榮的姓名,代表著宋朝否定了郭榮對郭威皇帝位的合法繼承人地位。如此一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就有了合法的理由,而趙家篡奪柴氏政權的事實就被掩蓋了,宋朝的這種做法也是為了讓趙匡胤的陳橋兵變變得名正言順。在這種大背景下,趙宋皇帝不可能讓擁有地方軍權的軍將世家與柴氏通婚,因為這對於國家的穩定和皇帝的權勢都有很大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