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明朝嘉靖年間,出了一個有名的大海盜:汪直,號“五峰船主”,因其在中國沿海走私取得“海上霸主”的地位而聞名於世。

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汪直,又叫王直,據說,是在海上做非法貿易時冒充其母姓“汪”而叫“汪直”。當時,汪直的家鄉很窮,做生意成為他們維持生計的一條最好的出路。汪直一開始是做販鹽的生意,倒騰來倒騰去,也沒掙了多少錢,他曾跟朋友說:“中國的法制嚴明,動不動就觸犯了,還不如去海外逍遙自在。”

於是,在嘉靖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540年,他南下到東南沿海開始了海上貿易,並且,很快把目標發展到日本。

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當時,汪直的船隻載著三名葡萄牙海商前往雙嶼島貿易,但是遭遇風浪而偏離航向,抵達日本的種子島,種子島的種子島時堯對火繩槍很感興趣。可以說,汪直是火槍傳入日本事件中為關鍵人物。但不久之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使得海上貿易中斷。

無奈之下,汪直就召集幫眾及日本浪人組成走私團隊,這期間,他還自稱:徽王。

用現在的看法就是進行國際貿易,可是,在當時的明朝就被認為是違法走私。朱元璋建國後,為防止沿海殘餘勢力和海盜騷擾實施了海禁,任何人不得出海與外國人進行私人貿易,外國人要膽敢進來就以強盜來定罪,中國人要隨便出去就要遭刑罰或處死。

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在實施海禁政策的同時,中國和日本還進行著“朝貢貿易”,但是,它的弊端很多,比如:朝貢貿易只能在浙江寧波進行;對朝貢貿易各方面條件還有限制要求,所以,雙方矛盾不斷;日本正處於戰亂時期,貿易經常被中斷。

嘉靖二年,即公元1523年,日本的兩個朝貢使團在寧波發生了“爭貢戰爭”,打傷了好多中國人,為此,大明朝廷非常惱火,並於嘉靖六年即公元1527年下令終止朝貢貿易,實行更嚴格的海禁政策。這樣就促成了民間海外走私越來越囂張,出現了一些比較大的走私集團。

公元1551年,也是嘉靖三十年,汪直的武裝走私集團已經做到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擁有兵力20多萬人,大型船隻上百艘,勢力之大堪比後來的鄭成功。

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其實,汪直的初衷是好的,他只想做一個合法的海外貿易商人,也一直向朝廷提出解除海禁,開放海上貿易。但是,誰知道朝廷不僅不答應,還把他當作十惡不赦的大倭寇,派大將俞大猷帶精銳艦隊攻打他,最終,汪直被迫退到日本。

但是,很快汪直就在日本的五島紮下自己的根基,開始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在海上瘋狂進行走私甚至搶掠,一度成為東亞、東南亞最大的海上霸主,連明朝廷都無力鎮壓。這期間,汪直還一再請求朝廷解除海禁,互通國際貿易,朝廷感覺在實力上無法與汪直抗衡。

於是,明朝就改變了策略,開始誘騙他投降。

當時,浙江總督胡宗憲把自己的家人以及親人作為籌碼,派人去和汪直談判,只要他願意投降,就同意海外貿易。汪直為胡宗憲的誠意而動搖,親自帶領手下數千人回國投降,這樣中國沿海的倭寇犯境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誰知道,半路上殺出個浙江巡按王本固,他誘捕了汪直並斬殺了他,此舉更是造成了數以萬計的倭寇群龍無首,肆意橫行,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沿海一帶的老百姓再無寧日,這也真是應了汪直死前那句話:“殺我一人無礙,只是苦了兩浙百姓。”

歷史上,對汪直的評價好壞都有,由於,明朝當時頒佈的海禁命令,所以,有明朝歷史評價汪直:“汪直以謀利私心,不顧明朝的海禁政策,下海走私,勾結倭寇,在沿海橫行搶掠,既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又使老百姓深受災難,罪惡深重,天下共憤。”

而清朝人張廷玉卻說:“汪直年輕時窮困落魄,但其肝膽俠義,聰明有膽識,樂於施捨,‘以故人宗信之。’”《明書·王直傳》裡也有記載:“汪直威望很高,以致於,人們紛紛投於奔他,有給他們送新鮮東西的,有給他們送米酒之物的,有的還讓兒女追隨他們。”

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明朝抗倭將領朱紈還看到一個現象:許多小孩子甚至把汪直他們當作父母一樣,視官府卻如同有著深仇大恨。當時在杭州,有的人家明知道他們是海盜,卻為了豐厚的利益,幫助他們私藏貨物,打點送行,似乎看來這個“大走私販”深得人們的歡迎。

看來,官方的評價和民間的傳說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歷史對汪直一夥人的海上走私貿易的評價也是有偏見的,認為:他們就是勾結日本海盜的“倭寇”。其實,認真分析一下,他們也就是在當時海禁下而被迫興起的私人海上貿易,要是當時開放海禁,他們也不一定會從海上商人變成海盜,說不定還會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我們再看一下國外的大海盜,比如:英國的海盜弗朗西斯·德雷克是英國女王最受歡迎的人,他的舉動曾得到英政府的支持,之後,因自己出色的表現而獲得女王賦予的英格蘭勳爵最高榮譽,甚至,還有從海盜身份變成英國海軍將領的威廉丹彼爾。

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所以,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看出,中國要在當時也能採取英國的態度,那麼,肯定會更早的擁有自己的海軍艦隊,如此之下,之後的中國也不會導致被列強瓜分。中國歷史學界也有對倭寇認同的觀點,那就是:

當時的倭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沿海的貿易往來,為當地民眾提供了生存條件... ...

至今,日本人都非常的崇拜這個中國人,日本長崎縣平戶市松浦史料博物館外,就豎立著一座不足一米高的汪直銅像,甚至,紛紛稱其為“英雄”人物。2000年的時候,日本長崎縣福江市的12名日本人在汪直原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捐資修建了汪直墓。

一中國“敗類”在日本卻成了“英雄”,自稱大王日本浪人爭相追隨

但是,沒過幾天這座墓地就遭到兩名大學教師的砸毀,這一事件也引起了當時的網絡和輿論對汪直的功過是非的激烈爭論。

【《紀擒獲王直》、《明史·朱紈傳》、《海寇議·前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