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全名叫什麼?

西廂海棠


和珅(1750年7月—1799年2月),鈕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自號嘉樂堂,滿洲的正紅旗人。是中國歷史上的權臣和最著名的貪官,也是後世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滿清人物之一。

鈕祜祿氏在滿族是一個很顯赫的姓氏,也是一個很古老的姓氏。其最早來源於女真族形成時期對於狼的圖騰崇拜,起先分佈於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和長白山地區。鈕祜祿家族,從努爾哈赤“十三副遺甲起兵”時就追隨太祖皇帝,在南征北戰中屢立戰功,之後“從龍入關”,可謂是滿清王朝的開國功勳。

雖然和珅的姓氏牛逼,可是他們家的這一支卻已開始衰敗。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因為生弟弟和琳不幸難產而死,他九歲時,父親常保又因病去世,只遺下幼弟和琳與他相依為命。

但是呢,如果說和珅出身貧寒,那倒也根本談不上。畢竟,和珅還承襲了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儘管只是一個虛職,但起碼還有工資和獎金可領,絕對沒有餓過肚子。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珅被授三等侍衛的職位,終於有機會出現在乾隆的身邊,具體負責皇帝出行時的儀仗和警衛。和珅沒有鬆懈,而是積極給自己充電,精讀四書五經和各類史集,專研滿、漢、蒙、藏四種文字和語言,成為當時滿人中一個難得的文學和語言人才。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自稱“十全老人”,非常的好大喜功,為了營造天下大一統的盛世局面,他非常重視各民族間的問題,尤其是西藏問題。乾隆在一次南巡的途中,西藏傳來六百里加急奏摺,隨行官員竟無人能看懂。乾隆非常失望,而和珅此時卻能流利地將奏摺翻讀出來,給乾隆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使得龍心大悅。

在“既用心、又賣力”的付出之後,和珅開始青雲直上。乾隆四十年時,和珅擢為御前侍衛,兼副都統,同年又授正藍旗副都統。乾隆四十一年,授戶部侍郎兼領內務府大臣,之後進入軍機處,兼任鑲黃旗副都統。再然後,任首席大學士,並賜紫禁城騎馬。和珅可謂用實力行動詮釋了一把什麼叫做“官運亨通”。 

據紀連海老師的列舉和解釋,和珅的主要職務包括有:首席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吏部尚書、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內務府總管、理藩院尚書、正白旗都統、鑲藍旗都統、步軍統領、九門提督……。牛!

有起就有落,有升就有降。和珅的好日子終於在乾隆死後走到了盡頭,嘉慶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和珅。

經查,和珅家搜出的珍寶和錢幣,總價大約11億兩白銀,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說出來怕你都不信。這麼形象的說吧,當初小日本靠甲午戰爭搶走了我國的白銀是2億兩,這兒的可是11億兩,11億兩!超出了當時清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總和,嘉慶帝直接就以一條白綾賜死了和珅。民間有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和珅死後,本來應該追責他的兒子豐紳殷德,但嘉慶皇帝顧念自己的妹妹,僅將他的爵位罷黜並終身圈禁,之後改為軟禁。豐紳殷德一生無子,在嘉慶十五年五月時鬱鬱而終,這樣,和珅一支的血脈就徹底斷絕了。

據《清史稿·和珅傳》記載,鈕鈷祿氏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爵位,嘉慶皇帝准許由和珅的弟弟和琳之後所承襲。





文史不假


和珅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一個人,如果隨手一查就會發現和珅並不姓和,而是鈕鈷祿氏。



和珅,鈕鈷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是乾隆皇帝的寵臣。



那為什麼電視裡會稱他為和大人呢?因為滿洲有著“稱名不舉姓”的習慣。所謂“稱名不舉姓”就是滿洲人相互稱呼時,只以對方的名字相互稱呼,在稱呼時便隱去了對方的姓氏,因此鈕鈷祿和珅也就簡化成了和珅。

為了參照中原文化在相互稱呼時表達對彼此的尊重,同時不改變滿洲人“稱名不稱姓”的習俗,假姓就誕生出來了。就是在稱呼時只用名字的第一個字來稱呼他,並不是真實的姓氏,只是作為代號加以使用。

所以電視裡稱和珅為和大人是沒有錯的。


酷愛海賊王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

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坤初為官精明強幹,乾隆皇帝對和坤那是寵信有加。並且和坤的兒子豐紳殷德娶了乾隆皇帝的十公主為妻。乾隆朝和坤不光是權臣還是皇親國戚。和珅的權力越來越大,私慾膨脹,就開始貪贓枉法,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和珅所聚斂錢財錢財,不計其數,大約有八億兩到十一億兩,所擁有的黃金,白銀古玩字畫,其價值是清朝,超過清朝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皇帝駕崩,嘉慶繼位十五日,後殺死和珅,和珅死時年僅49歲。


現在的電視劇上面叫和珅和大人是錯誤的,要麼叫官名(比如叫中堂大人或叫善保大人)和珅的和不是姓,和珅是名字。


zhouma730


和坤(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州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乾隆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和坤出生在福建副都統常保家中,三歲時母親因難產去世,臨終下生下弟弟和琳,父親常保在和珅九歲時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偏房保護和坤、和琳兩兄弟才免於趕出家門。和坤最後考上鹹安宮,和坤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更通讀四書五經。

和坤十八歲娶直隸總督馮英廉之孫女馮氏。和坤一生仕途順風,從剛開始的三等侍衛做起,最後做到戶部右侍郎、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

電視劇裡稱和坤為和大人也正確,因為和是姓。


好歌天天送



和坤,滿姓鈕祜祿氏,肅屬滿洲正紅旗,原名善保,字致齋。和珅的九世祖輩就歸投太祖努爾哈赤,五世祖高祖父在太宗時從徵,行伍出身,被賜巴圖魯,授三等輕車都尉,相當於正三品。和珅之父常保,襲曾祖父的三等輕車都尉,在八旗軍內任職副都統,官階是正二品。常保堂叔跟隨康熙帝徵準噶時陣亡,追敘軍功,常保受賜一等去騎尉,直至乾隆時兼任福建都統。由此可見,和珅出身不低,是有世職的官宦之家。只是和珅父親多年征戰戍邊在外,在京待的時間極少,家中在京沒有什麼產業。乾隆二十五年常保在福建病逝後,和珅家境陷入窘迫中。和珅有個一母同胞的親弟弟,叫和琳。和珅和弟弟和琳在父母病逝後過了幾年漂泊悽涼的苦日子,直到十八歲娶了正二品內務府總管英廉的孫女後又在二十歲時襲了高祖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生活處境才逐漸好轉。更重要的是這個世職為和珅提供了一條接近皇帝的捷徑。和珅在他二十二歲時,當上了正五品的三等侍衛,隨後充任粘杆處侍衛,經常隨侍皇帝出巡,有了極多在皇帝面前露臉的機會。乾隆四十年,和珅隨皇帝出宮,偶然的機會,御前奏對得體,受到乾隆皇帝關注,同年十月遷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升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滿洲都統。從此後,一路青雲直上,身兼數職,為皇帝寵信之極臣。後乾隆皇帝把自己的十公主賜婚於和珅的兒子豐坤殷德,他更成了皇帝的親家。

和珅擅長揣摩帝意,迎合君旨,極會玩弄權術。最大的特長是善於理財攬錢,為皇帝聚斂了很多銀錢供皇帝用於不便支取國庫的開銷,因此很得乾隆皇帝歡心,時刻離不開和珅的伺候。到嘉慶四年乾隆皇帝歸西,嘉慶帝下旨罷除和珅所有官職,並下大獄,抄沒家產。到最後清算完和珅所有財產後,和珅當政二十五年間,所貪銀兩竟是清朝廷十五年的國庫收入,簡直讓人嗔目結舌。


陳晨孕育育兒專欄


和珅姓鈕祜祿,小時候取名善保,經常追劇的都知道,鈕祜祿氏對於大清皇室來說,可是非比尋常。經常見到某位皇后或者妃子會說我們鈕祜祿氏怎麼怎麼的,可見這個鈕祜祿一族是有很大的勢力的。事實上,鈕祜祿也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從女真時代就有了,在滿語裡鈕祜祿是英雄的意思。

和珅是後來讀書的時候先生給改的名字。後人為了稱呼方便,就直接稱其為和珅或者和大人了。


YM朵朵


和珅,原名和田玉,生於新疆,清朝時人。其玉色澤溫...啊,不,其人鬼蜮善謀,八面玲瓏,多有才氣。據傳,恰其豆蔻時,沽酒而歸過一橋,酒墜於河不得見,遂刻橋墩以記,徐後圖之。有貴氣華服少年見其徑,問之故,答曰:“習刻舟求劍之良計耳。”少年異其謀,另尋一人共結拜,和田玉年紀居中,遂為老二,取名“坤”,貴氣少年取“乾”,因姓龍,叫“乾隆”,乾隆覺得“坤”為土,於和田玉的才氣不符,遂添一筆於“土”上,變為“珅”,“和珅”之名由此而來...


雜談歪論


和珅,那可是在中國歷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大人物,當然留下的都是罵名與臭名。
和珅不姓和,別被電視劇忽悠了。和珅,乾隆十五年生人,原名善保,字致齋,鈕鈷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


所以和珅全名是“鈕鈷祿·善保”。後來上學時又改為“鈕鈷祿·和珅”。因滿族人習慣“稱名不舉姓”,所以相互之間稱呼就免去了姓氏,直接稱名,所以叫和珅。


0十三生肖0


和珅全名是:愛新覺羅.扭軲轆.默罕默德.禾口土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