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鄱陽曾經如此輝煌!為家鄉轉發!

人說“金豐城,銀鄱陽”。說的是豐城出煤,鄱陽有湖、物產豐饒。鄱陽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湖城”。

  鄱陽原來給我的印象是“大”:地大,湖大,魚大,是全國著名的產糧大縣。為什麼要說魚大?一次在船上吃飯,那比臉盆大多了的盤子,只能裝得下鄱陽湖的一條魚。

厲害了!鄱陽曾經如此輝煌!為家鄉轉發!

  鄱陽縣誌載:這裡“屢易疆界,猶帶宣歙,延袤千里”。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番陽縣,屬九江郡。西漢名鄱陽縣,屬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屬鄱陽郡,為郡治。隋平陳屬饒州,為州治。大業初復為鄱陽郡治,唐武德五年(622)為饒州治,天寶元年(742)為鄱陽郡治,乾元元年(758)復為饒州治,元為饒州路治,明為饒州府治。1912年廢府屬省,1914年屬潯陽道。1952年屬上饒專區。1957年改名波陽縣,1971年屬上饒地區,2003年複名為鄱陽縣。厲害了!鄱陽曾經如此輝煌!為家鄉轉發!

  鄱陽是“中國湖城”,不僅納湖光山色之秀麗,更匯人文精華之瑰寶;不僅是魚米之鄉、人間福地,更擁有充滿人文底蘊的“四個一”。

  第一個“一”,鄱陽是一艘遠古的帆船,承載歷史之輜重,穿著華美之盛裝,古樸典雅,落落大方。這裡西屏匡廬,北望長江,東臨瓷都,南通豫章。據四千二百平方公里沃土之廣闊,擁一百六十多萬人口之浩大。歷千年滄桑,擁萬船雲集。古時的鄱陽,商賈雲集;水路發達,直抵長江。“十里磨刀石,十七里弄,三十里康村,四十里街”,其繁華富庶之景象堪稱江南商業重地,當時江南造幣廠就設在鄱陽。遙想當年,朱元璋鄱陽湖上擺戰場,火攻陳友諒戰船,以少勝多,一統江南,奠大明基業,鄱陽湖長山島留下了朱元璋大戰陳友諒的遺蹟。鄱陽人為大明統一給予了大力支持,也因此贏得了“老表”的尊稱。鄱陽的歷史名人非常多,“一門四洪”皆進士、詞家、學問家,其中洪皓十五年被扣塞外,被宋高宗譽為“蘇武第二”,忠貞日月可鑑,著作譽滿中華。其子洪邁著《容齋隨筆》,毛澤東隨身攜帶四十春秋。南宋丞相江萬里“一門忠烈”,元兵攻陷鄱城後,江萬里悲憤填膺,率一家十七口投赴止水,以身殉國,慷慨悲壯。鄱陽人、東晉大將陶侃勤慎守職,為世人稱道。其母湛氏,是與岳母、孟母、歐母齊名的“中國四大賢母“之一。南宋鄱陽詞人姜夔工詩善詞,詞曲千古風流,是風雅派的創始人,是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我們都讀過他的《揚州慢》等名篇。范仲淹曾在鄱陽任饒州知州,寫過不少讚美鄱陽的詩作,內珠湖瓢裡山被當時的范仲淹稱為“小南海”。岳飛在獅子山寫下佳句,顏真卿在芝城曾為官一任。鄱陽湖因鄱陽而得名,因地處鄱湖之濱,成為“天鵝的家園、白鷺的天堂”。又因饒河調唱遍江南城鄉,被譽為“戲劇之鄉”。縣城鄱陽鎮依山襟水,塔(永福塔)廟(文廟)相映,名勝古蹟遍佈。

厲害了!鄱陽曾經如此輝煌!為家鄉轉發!

  第二個“一”,鄱陽是一幅水墨國畫,濃妝淡抹,相得益彰。鄱陽最好看的當屬湖光山色;當屬水上白鶴,當屬淳厚燦爛的歷史文化。多年前鄱陽發現了江西最大的漢墓群,足以說明鄱陽的久遠。李白賦詩曰:“吳山對楚岸,彭蠡當中州。”從八十年代至今,我來鄱陽無數次,特別是九十年代這裡常發大水,我當時作為行署秘書長經常陪領導來鄱陽指導抗洪。鄱陽給我的印象是碧波萬頃,風光獨特:晴日浮光躍金,舟發鳥翔;雨來雲水茫茫,風急浪高。作為“中國湖城”,這裡村村河為界,十里為湖鄉。有饒河、西河、樂安河、潼津河等河流二百二十五條,還有珠湖、雪湖、大鳴湖、漢池湖、青山湖等二百個湖泊。芝山登閣,東湖泛舟,湖光與塔廟相映,好一座江南水城!鄱陽江湖密佈,流金淌銀。番君廟、問鑄堂、洪邁墓、賢祠、明淮王府、吉安會館、荷蘭教堂、白石故里,遺蹟多不勝數。世界“鶴類王國”,中國“淡水魚倉”,名不虛傳。銀魚、鯽魚、鱅魚、蝦米、團魚、鰣魚,水產豐盈;白蓮、瓜子、芡實、清塘藕、春不老,地產豐饒。鄱陽湖中草之藜蒿,是江西人席上佳餚,非物質文化遺產脫胎漆器,更是世界瑰寶。我到過不少地方,像鄱陽這樣有著豐富特產的地方,真的不多。

厲害了!鄱陽曾經如此輝煌!為家鄉轉發!

  第三個“一”,鄱陽是一部厚重的史書,氣勢浩大,氣韻雄渾。鄱陽人生在風口裡,長在浪尖上,堅忍不拔,志高氣壯。“災連災,圩連圩”,擋不住這裡英才輩出。吳芮功封長沙王,為漢異姓王封第一人;陶侃出身寒微,破兩晉門閥,人稱“揚威將軍”;林士弘反隋建元“太平”,稱王稱帝;彭汝礪“內外全德,始終一貫”,《正身回俗疏》心憂天下;吉中孚“大曆十才子”之一,名高弘器;劉應麒“不將山水帶還鄉”,官聲無瑕;《歷日疏》演算自然之律;周伯琦篆籀精深,《六書正訛》、《說文字原》蜚聲中外;胡克家治學嚴謹,精校《昭明文選》、《資治通鑑》沿用至今;“講幄清班”稱王傳品學,《四庫全書》編多少先賢文章?文狀元有彭汝礪,武狀元有張鴻翥;李守誠湖口起草討袁檄文,彭濤北平參與領導“一二·九”運動。鄱陽人重教化,《容齋隨筆》說,這裡“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華夏四賢母”之一陶侃母親“截髮延賓”、“二十四女貞烈”之一饒娥“天下至孝”的故事,至今讀來還是那樣的感人。顏真卿、李吉甫、范仲淹、王十朋曾在此為官,德澤流芳,今天的湖城百姓仍不時地念叨著他們。

  第四個“一”,鄱陽是一首激情的歌謠,清音悠遠,古韻綿長。鄱湖漁歌、漁鼓、“饒河調”、採茶戲雅俗共賞;鄱陽贛劇團走遍城鄉,贛劇唱紅江南。值得鄱陽人引以為豪的是,小小村落瓦屑壩,大大移民集散地,明代有一百餘萬人從瓦屑壩集散遠赴他鄉創業,那可是一段悲傷的出外創業史,這也催生了今日鄱陽的“根親”文化。 “北有山西大槐樹,南有江西瓦屑壩”,將瓦屑壩當之無愧地推上了“全國八大移民聖地”的寶座。鄱陽因水而名,是珍禽王國、生態溼地、移民聖地、旅遊勝地,引來無數下游人觀光。厲害了!鄱陽曾經如此輝煌!為家鄉轉發!

  這“四個一”,遠遠說不完鄱陽的文化,說不完鄱陽的古今之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鄱陽的秀美鄉村建設一枝獨秀。我參觀過他們的“知青文化”秀美鄉村,別開生面,讓人不禁追思起那一段難忘的歲月。改革開放新時代,鄱陽縣如明珠生輝:九景衢鐵路已建成通車,結束了鄱陽沒有鐵路的歷史。更可喜的是,昌景黃高鐵(南昌-景德鎮-黃山)正進入緊張的建設前期,設計時速為350Km,這對鄱陽這個國定貧困縣來說,將是一個歷史性的大機遇、大轉型。在這幾年的脫貧攻堅中,鄱陽上承先人之潛德幽光,下啟來者之聰明睿智,自強不息,與時俱進,取得了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勝利,讓世人驚歎不已!

厲害了!鄱陽曾經如此輝煌!為家鄉轉發!

  今天的鄱陽縣,贏來的榮譽稱號真不少:中國湖城、全國十佳旅遊縣、江西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鄱陽湖淡水魚之鄉、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範縣、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推進城鄉一體化先進縣、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全國文化戲劇之鄉等。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鄱陽人奮鬥的汗水,付出的艱辛,看出鄱陽人的聰明才智。擁有“四個一”的鄱陽,是饒信文化的重要發明者、創造者、傳承者,他們的不懈奮鬥,將為饒信文化的豐富創新增光添彩。厲害了!鄱陽曾經如此輝煌!為家鄉轉發!

  浪花中的“銀鄱陽”,銀光閃閃,熠熠生輝。

我們一起為鄱陽轉起

讓更多人知道我們的家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