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高晓松的“明朝三无”?

hh0423


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对于高晓松所言的明朝是个三无朝代,这样的观点不敢苟同。



抛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的说法,明朝的前几位皇帝都是不错的。

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连一块安葬父母的土地都没有的人,最终在元末群雄逐鹿中胜出,开创了大明王朝,其能力自然不用多说。立国之后,穷苦百姓出身的朱元璋对于贪官采取了高压态势,在封建时代的所有帝王之中,朱元璋的反贪力度是最大的。


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同样也算得上一代英主。朱棣在位期间,设立了在边陲地区奴儿干都司、宣慰司、哈密卫、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等机构,加强了中央对边境地区的控制。同时,朱棣期间,大明的经济不断繁荣,以至于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而朱棣之后的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父子二人,虽比不上历史上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此二人在位期间,开创了仁宣之治,亦不失为明主。

而在名将方面,我们姑且不谈徐达、常遇春这样这些名将,稍晚一点的蓝玉同样担当得起名将之名。蓝玉率兵深入漠北,在捕鱼儿海大破元军,其功绩堪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明朝中期的戚继光,率领手下的戚家军横扫东南沿海的倭患,亦是一代名将。明朝末期的李如松,在抗倭援朝战争中打败了丰臣秀吉的十万大军。就连李舜臣都能被韩国人称之为战神,那么李如松被称之为名将应该不过分。

在名士方面,明朝同样也有。别的不说,光是王阳明一人,足以。开创了心学得王阳明,足以比肩历朝历代的大文豪,是儒家学说的又一个高峰。心学得影响力,已经扩散到了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

高晓松不喜欢明朝,不能因此就断定高晓松是个“清粉”。高晓松不喜欢明朝,其实代表了一批知识分子的心理。

自明朝以来,有锦衣卫、东厂、西厂这样的特务机构,对于知识分子的打压是比较严重的,而这一点,在清朝更甚。在明朝以前的唐宋年代,对于知识分子是比较宽容的,因此才会有唐诗宋词文化的繁荣。

其实,元明清三朝,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都属于比较黑暗的朝代。但是高晓松为什么独独喜欢拿明朝说事,这个就有点费解了!


小镇月明


曾经我认为高晓松很有学识,在《晓说》中的侃侃而谈,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更是让人钦佩。可是后来我似乎认清一个事实,其实他的侃侃而谈不是因为他的学识有多高,只是因为他说的东西很多我根本就就没接触过,亦或者都不知道罢了,如果我们了解他说的事情,就未必会觉得他有文化了,甚至也许还会认为他完全就是在瞎说。就好比他说的“明朝三无”即“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我想稍微了解明史的人都不会如此认为吧。



无明君?可笑,明初五代帝王皆为明君,明朝从不缺明君,亦圣君。

首先何谓明君?统一天下的开国之君可为明君,开创盛世的盛世之君可为明君,中兴王朝的中兴之主可为明君。可以说不管那朝那代都亦有明君,则明朝亦是如此。



先说朱元璋,即使太祖如何的残暴,如何的滥杀功臣,我们都不能否认的是太祖对百姓的重视,对贪官的厌恶都是位居历朝历代皇帝之首。太祖一朝是历史上所有的朝代中唯一一个皇帝亲自下诏支持并允许百姓上京告御状的朝代,也是唯一赋予百姓直接查送官吏权利的王朝。在太祖时期只要百姓认为自己的父母官有贪污舞弊之嫌皆可向上级官员举报,亦或直接将该官员扭送至上级府衙处,同时如果上级官员不处理,百姓甚至可直接上京敲“鸣冤鼓”由太祖皇帝亲自处理,而一旦如此那些不秉公处理的上级官员们都会受到严惩。同时太祖一朝的所杀的贪官也是历朝历代最多的,在位31年他杀了15万的贪官。如果这样的太祖不是明君,谁才是呢?



再说朱棣,创造永乐盛世的雄主。一个打的蒙古叫爹叫娘的皇帝,一个重新将远离中原数百年的安南纳入中原王朝的皇帝,一个让满族先祖俯首称臣的皇帝,一个将华夏威名远播海外的皇帝。试问如此的朱棣不是明君是什么呢?当然这样的皇帝明朝还有数个,比如创造仁宣之治的宣宗和仁宗,再比如被誉为“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的孝宗。可以说明朝若无明君,则华夏再无明君。



无名将?初明有徐达,中明有戚继光,晚明有卢象升。

明朝无名将这真的是我听过最大的笑话。难道高就没有看到明初的几位名将吗?徐达、常遇春、汤和和邓愈等这些明初开国功臣有哪个不是将才,甚至是帅才呢?就说徐达,1360年徐达以数万兵力在池州以奇策大胜陈友谅军数十万大军,并斩首万余人,生擒三千余人。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发生大战,但彼时的朱元璋仅有二十余万人,战船几乎也全是小船,而陈友谅却有六十余万人,更是有数十搜大型战舰,可以说在如此悬殊的实力上朱元璋胜利的几率很小,但是就是因为徐达的身先士卒,在第一天就占尽先机,并斩敌人数千人,也就是如此朱元璋的军队军心大震得以最终击败陈友谅。1367年徐达更是亲率25万大军将元朝赶出了中原之地,并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可以说此等开国之功,徐达不是名将谁才算呢?



嘉靖时期的戚继光,我想无人不知吧,作为现在硕果仅存的还在历史书中出现的民族英雄,他是名将我想无人反对吧。戚继光最为人知晓的战绩就是在东南沿海抗击了倭寇数十年的时间,并最终将为祸大明数十年的倭寇之乱彻底扫平。而后戚继光又在北疆抵御了蒙古数十年的侵扰,并让蒙古军数十年也不能踏进中原半步。同时他所写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二部兵书更是军事史上不朽的军事著作。



同样明朝的名将还不值这些,比如还有万历年间平定宁夏哮拜叛乱,并统率明朝大军助朝鲜成功击退日寇的李如松,又比如太祖年间帮助朱元璋平甘肃、定四川、取贵州、下云南的傅友德。再比如崇祯年间抗击清军、镇压高迎祥叛军卢象升。总之如同明朝的明君一样,明朝也从未缺少过名将。

无名士?被誉为五百年才出的一个圣人,集心学大成者的王阳明算不算?

的确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明朝的名士的确不然汉、三国、西晋、南北朝和唐宋那样的“多产”,明朝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的确没有几个,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定它没有吧。在明朝我们不得不说的一位名士,那就是被誉为五百年间才出世的一个半圣人中的一个圣人王阳明。



心学起源于北宋程颢,后南宋陆九渊将其发扬光大并与朱熹的理学有了分庭抗礼的实力。但此时的心学并没有一个宗旨,也就是中心思想,直到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的宗旨,后心学开始拥有了清晰而独立的学术脉络。而王阳明的王学可以说是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远播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地。而集立德、立言和立行于一身的圣人王阳明如果不是名士,谁还是呢?



综上所述如果你还觉得高晓松说的“明朝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是对的话,那我真的是无话可说的啦,只能说你真的很糊涂啦。


澳古说历史


真的不喜欢明朝,把人都当成动物圈养起来,出乡都需要证明!文化方面八股,程朱理学阉割人民的血性!女子无才便是德,裹小脚,阉人当政,禁海禁商,都是明朝的事吧?

明朝是汉人自我阉割的巅峰!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明君,有名的那些,我只说最受推崇的洪武大帝加明成祖朱棣!他们做的仅仅是帝国刚建立时的人民的修生养息,只要是开国皇帝,给点政策,少刮地皮,老百姓都能自我恢复,这不是皇帝的功劳,是老百姓的自我治愈能力!是中华民族老百姓的民族特性!说明君,不能说他的治下老百姓恢复生息了就是,如果这样就算,那也没什么特别的,比较长久的朝代都有这样的好皇帝!

但是我们要说的明君,的从历史发展看,民族进步看,明朝的皇帝有几个善良的不错的,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但没有多大能力!,正是明朝的统治者,在科举以八股取仕的引导下,使文人思想僵化,自限于四书五经,而没有了开拓精神,怀疑精神。在思想上给文人带上了枷锁!同时期的欧洲,正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开始,大量的世界级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不断涌现,中国的文人在做什么呢?东林党在和太监抗争,东林党在排除异己……

说名仕,高晓松的论点我不赞同,有汤显祖,王阳明,唐伯虎,徐霞客,宋应星,李时珍等都算,其中我认为贡献最大的应该是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

军事方面,的确乏善可陈,有大将而少名将。最受认同的,应该就是戚继光,他的很多军事观点,军事思想到今天都不过时,但是没有得到发扬光大,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还有啥名将?没有了,打了点胜仗,那不叫名将。

高晓松的三无,我不认同,但是我认为明朝的统治者导致了中华民族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压抑了人性,阉割了血性!


曾经有一份真1


高晓松的的学识我很佩服,如果他不是为了节目效果的话,我必须反驳一下。

他所谓的“明朝三无”: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

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人,对他的这段话都会嗤之以鼻,大多数人现在所了解的历史都是被清朝篡改的清宫剧,以至对明朝都带有偏见。

试问,一个无明君的王朝如何传承三百多年?

试问,一个无名将的王朝如何能赶跑蒙古人?

试问,一个无名士的王朝如何诞生四大名著?

这里我逐一解释明朝的明君、名将、名士:

明君

我不知道以高晓松的标准,怎么样的明君才算明君。在国策上,朱元璋推翻蒙古统治,打跑蒙古人,使汉人不再被压迫,重新燃起华夏希望之火,开创“洪武之治”这应该算是明君吧。永乐大帝的成就会输与一般的皇帝吗?在朱棣当政时,明朝的军事、经济、商业等提升了一大截。

明宣宗、明孝宗的仁宣之治与弘治中兴也不是靠吹出来的吧。就算是那个一天到晚炼丹等着成仙的皇帝,我不说他是明君。但虽然他几十年不上朝,可在执政期间能保持国家的安定,还完成了万历三大征。

名将

明朝出现的名将,如群星耀眼,多不胜数。

徐达、常遇春、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李定国、卢象升、郑成功、傅有德、李文忠、于谦、李定国、孙承宗、蓝玉、冯胜、邓愈、朱文正、郭英、胡宗宪、俞大猷等等。敢问,这里面哪个是等闲之辈?

此处的名将,有军神,有人屠,有全才,可开疆辟土、可安邦守城,这不算名将怎么才算名将。

名士

高晓松说明朝除了唐伯虎就没有其他名士了,我怀疑他可能喜欢看唐寅的春宫图。我猜一个欧洲人听到这句话估计都会笑的合不拢腿。

你可以不认识军队后勤全能的李善长、文学大家宋濂、走遍山河大川谱写《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一统江山的刘伯温、万历名臣张居正、戏曲大家汤显祖。

可以不认识明朝四大才子(解缙、王世贞、杨慎、徐渭)

可以不认识中国古典小说《三言两拍》的冯梦龙、凌蒙初

可以不认识四大名著作者,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

但如果说那位世界级名人,连日本人都奉为神明的《心学》圣人:王阳明,你都不知道的话,我只能表示默哀。

如果高晓松说“明朝三无”指的无和亲、无割地、无赔款,那我承认这个事实,如果说明朝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我必须反驳到底。

当然,也许这一切只是高晓松为了节目而故意制造的效果,我们也不必太较真。


大国布衣


"明朝是历代主要统一王朝中问题最严重的朝代"这一观点是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同的共识,而"三无"不过是对上述观点通俗化的归纳总结。至于东西方发展的大分水岭,也早已明确为十五中后期到十六世纪,这点毋庸置疑。 既然是头条的问答,就不搞论文了,有兴趣的去听两节专家公开课。在这里就呼应一下"三无",不对外比较,只简单聊一聊明朝的皇帝,大臣和将领。

皇帝:"不作"是对明朝皇帝最高的评价,如果"平庸"那便是万幸。明朝从重八同志开始便有"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便有九年荒"的良好群众口碑。朱棣以后除了有限几个不管事的,早死的以外,其他基本可以用奇葩概括。他们有武装郊游被绑票的;妻管严;天才全能作死专家;讨厌大臣所以嗑药的;讨厌大臣所以自闭的;活鲁班;最后还有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朱家基因的多样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臣:上不能排君忧,下不能解民难,中不能团结共进退。能做到"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的就算觉悟甚高了。明朝大臣的日常主要工作就是骂人,挨骂,打架,被打,打完接着骂;更有抬着棺材去骂皇帝的,也难怪那会儿皇帝讨厌大臣讨厌的得靠嗑药恢复冷静。而诸如骂皇上被屁股打开花,不仅不疗伤,反而做成腊肉,以示光耀门庭的;跟皇上比熬夜的;和皇上比绕口令的,更是数不胜数。明朝的大臣和整个官僚体系表现,充分论证了自由派经济学家"国家不需要政府管理也能运转"的理论。当然,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初代朱皇帝所打造的扭曲的君臣关系和官僚管理体系,使得所有体系内的人都要像在角斗场里一样角力,厮杀。朱初代本想通过这种体系让后辈儿孙作壁上观,以使帝祚无忧,然而事与愿违,官僚体系内部的厮杀,无可避免的也将皇帝卷入其中,最终所有人全部变成了不受控制的大乱斗。



将领:既不会作文章也不会作战,文武两不全。我这里并不想纠结单个的将领或统帅,而是要强调明朝整个军事系统的问题。所以不必强调诸如徐达常遇春蓝玉或是戚继光李如松,开国那批牛逼是人家本来就牛逼,不牛逼也开不了国;戚继光是团练,李如松是他爹教得好。而明朝的政府军开国几十年就变了自耕农,朱皇帝寓兵于农的道路,早就被前朝证明是无法长久的死胡同(如果朱皇帝出身稍微好一点,估计就不至于执着于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了);而将领方面,明朝简直把从宋朝兴起的重文轻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结果就是武举们书也没读几本,业务水平也够呛,没有私人武装,就打不了仗。

所以,综上所述,明朝不仅"三无",而且整体扭曲。


好猪猪19900931


明朝是唯一一个对中国历史贡献负数的朝代 闭关锁国 片板不得下海 八股文 重农抑商 经济凋零 百姓易子而食 国内起义不断 丢土无数 西不出嘉峪关北不过长城 东西厂残害忠良 阉党乱政 皇帝昏庸无道居多 朱祁镇当俘虏更是丢人丢到祖宗处 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不割地不赔款 反观清 汉时西域 唐时吐蕃 今之台湾 全在版图之内 1300万平方公里 清的衰退就是继承明 西方伽利略都观测外星了 英国已经通过大宪章限制国王独裁权 西方列强已经殖民掠地了 狗明还在全民读八股


烂好人i713




高晓松在《晓松说》节目中,把明朝说的一无是处,说明朝是三无朝代,即无名君,无名将,无名臣。不知道高晓松心中的名君、名将、名臣是个什么标准?



初中毕业的人都会知道,至少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等皇帝,可以称得上明君。至少徐达、常遇春、蓝玉、戚继光等人可以称得上名将。至少刘伯温、李善长、于谦、王阳明、张居正等人够称名臣。当然,这些人通通都没有高某人出名,因为他们都是距今好几百年的历史人物了,有的人还活着,并且活得很出名,比如高晓松。



作为娱乐圈的大腕,高某人肯定要比明朝的那些历史人物知名度要高,别的不说,他的酒驾入狱事件,就足以为他博得“中国酒驾第一名人”的“美誉”。



相信任何一位炎黄子孙都不会否认,明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拯救汉民族,重建汉文明,收复幽云十六州,大规模移民将云南和贵州永远纳入中华版图的丰功伟绩。



也不忘记明成祖朱棣七下西洋,修建故宫,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铸造明长城,修建明十三陵等,为后世子孙留下无尽的荣耀与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晓松作为一个早已加入美国国籍的外国人士,为博出名而不惜血本,来中国数风流人物,夸夸其谈,数典忘祖,妄议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士,否认他们的丰功伟绩,居然还引得不少国人为之喝彩,为之辩解,真是哗天下之大稽!



正如一名网友说的,高晓松长着一副中国脸,说着流利的中国话,却是一个真正的宣过誓,发誓做一个向美国效忠的美国人。他在美国混得如草芥般的默默无闻,一个无人搭理的三等公民,回到中国却混得如鱼得水,圈粉无数,风头之盛,一时无二。他在节目中极力推崇西方普世价值,吹嘘美国好,钱却都是从中国赚的。骨子里有着当美国人的高傲和自豪,却经常自黑卖萌,哗众取宠,很有意思。



高晓松在酒驾事件发生后,积极开展“危机公关”,努力塑造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形象,为改变曾经的不良形象,提升人气,以外国人的身份发出一些奇葩言论,来博取关注,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作为一名非历史学者,他的一些历史观点只能代表他个人或者他的团队,并不代表大众意识和国家意识。



各位读者朋友,如果您对历史评论节目感兴趣,可以多关注《百家讲坛》等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历史评论类节目,对于那些名人和大腕的言论,我们可以当娱乐去关注和评论,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要有自己的是非辨别力,最好不要人云亦云,而应该坚持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形成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个人鲜明特征的别样人生,您说呢?


可汗说事


看了下网络的大部分回答,一群压根连官方明史甚至野史都没看过的人,说的理直气壮头头是道。只能说民族主义太吓人了,啥也不说最好。现在的舆论氛围就容不得别人说一点国家、民族、中医、文化等的一丁点不好。但凡批评两句,就是无知或者汉奸走狗美分。根本分不清批评和诋毁之间的区别。前些年经济没现在这么好的时候,天天说我们这不好那不好,经济文化全面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奋起直追,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现在经济一好,又变成什么都是对的了,以前赞美两句被说成五毛,现在赞美两句被说成美分。什么时候能变的客观中立和理性了,我们再来讨论这些问题。


邓保罗


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结束蒙元几十年对汉人的暴虐统治,是封建中国最后一个以汉人的大统的帝国!其人也是整个华夏历史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任内北伐残元,减轻税负,兴科举,大举惩办贪官,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国的宗主国地位,建立免费养老院(养济院)、免费医院(漏泽园)和免费公墓(养济院)......这不是明君?!

朱棣:迁都北京,修明长城,建造紫禁城,编写永乐大典,疏通运河,七下西洋,五征北漠......最后死于北伐回国途中,君子守国门说的就是朱棣!和他老爹一样是中国最有名的马上皇帝之一!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皇帝之一!当今世界对中国,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无非就是长城,故宫!!这不是明君?!

朱高炽,朱瞻基,朱佑樘也亦可谓明君!甚至亡国皇帝崇祯都比大清的一半皇帝都要"明"!


新西兰的草原


高晓松,头衔很多,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但是没有一个头衔是:“历史研究者”。

他很有才,这得承认,但是在他那堪称贵族的家庭环境下,他要没才才稀奇,他的家庭环境注定了他看问题的角度充满着自我,就像他的那句名句:'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从来没有考虑背着房贷车贷没房没车贷,只是活着苟且的你们怎么去追求诗和远方的。

所以他对明朝的这一句武断评定也是一样,他不是历史专业研究者,所以这充满着自我观点为中心的论断既没有值得肯定的客观态度,也没有什么能够称道的研究意义。

(郑成功:“你说我一个朱家王朝的国姓爷为什么会被赐姓为“郑”?)

无明君,不说争议性大的正德,要武功,有朱元璋朱棣,要文治,有仁宗宣宗。说这几位是昏君的人,恐怕只有高晓松了。

无名将,同时期世界上对战蒙古人战绩最好的常遇春徐达不算,深入漠北打击北元的蓝玉不算,四平安南,吓得越南小孩不敢哭的张辅也不算,那戚继光总该算吧,战功战绩上不了台面,《纪效新编》《练兵实纪》总是实打实的教材吧?

无名士,本来王阳明是可以算在名将中的,但是他作为一代思想家似乎成就更大,心学在哲学上的贡献并不是我的水平可以论断的,当然,高晓松也不行!如果名士指得是诗词文章的文学才华,那唐伯虎总也该有一席之地,施耐庵罗贯中也会表示不服,如果名士还指清廉或者气节,于谦和海瑞表示真不是针对某一位。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在历史学的研究上,一个仅仅存在了四年的后汉就可以延伸出无限的论题,而高晓松却试图用一句话武断的概括一个延续了近300年的大一统王朝,先不说他论断的正确与否,首先他就失去了一个历史研究者应该具有的态度和智慧,这种情况一般被叫做失了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