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教主是张无忌,但为何最终被朱元璋窃取了明朝天下呢?

甘文飞


张无忌被赵敏算计了。

话说张无忌带着赵敏来到濠洲朱元璋地盘视察工作,酒过三巡,朱元璋跟张无忌汇报,小明王韩林儿勾结鞑子,里应外合倒反本教。张无忌惊道:“韩兄弟忠诚仁义,焉有此事?快带他进来,待我亲自问他……”一言未毕,突然头晕,霎时间天昏地黑,不知人事。待得醒转,只觉手脚上都已绑上了粗重的绳索,望出来黑漆一团,他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幸好感到一个柔软的身子靠在胸前,原来赵敏和他缚在一起,只是兀自未醒。一凝思间,已知朱元璋起了歹心,多半他料想明教日后成事,张无忌顺理成章要做皇帝,是以在酒中下了极烈的迷药,设计暗害。张无忌微一运气,但觉胸腹间一无异状,功力未失,心下暗暗冷笑:“这些绳索想要绑住我,却也没这么容易,此刻敏妹未醒,不忙便走。待得天明,在诸教众之前揭破他的奸谋。”当下静静养神。

其实这里有老大蹊跷。张无忌是当世少有的毒药学专家和药理学专家,就连华山派掌门鲜于通独门配制的极其隐蔽威力极大的金蚕蛊毒都伤不了他,区区一个制毒门外汉朱元璋用了极烈的迷药,就能把张无忌迷的人事不省?要知道毒药越是极烈,张无忌越能察觉,他又不是傻逼,明知是毒药还要喝啊。退一步讲,即使张无忌毫无城府,江湖经验不足,没有提防狡猾奸诈的朱元璋,赵敏可是玩脑子高手,她身为明教死对头汝阳王的女儿、王保保的妹妹,深入敌营,怎会轻易中招?因此答案只有一个,想让张无忌卸任明教教主并非只有朱元璋一人,还有赵敏的功劳。

那么赵敏为啥不想让张无忌当教主?因为张无忌领导的明教是赵敏家族的死敌。赵敏父亲汝阳王权倾朝野,唯一强劲的敌人就是明教。为了搞垮明教,他先派成昆混入少林寺,挑起六大派和明教火并,坐收渔人之利,眼看大功告成,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张无忌,不仅救了明教,还让明教和六大派交好,为了防止武林势力团结在一起共抗蒙元,赵敏亲自出手将六大派囚禁于万安寺,六大派被张无忌救出后,赵敏意识到只要控制了张无忌这个明教的灵魂人物,就能控制明教,因此对张无忌极尽拉拢之能事,但是张无忌不为所动,一句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让赵敏彻底死了心。为了让明教再次四分五裂,赵敏和朱元璋定了一个计,演了一出戏,达成一协议,就是让张无忌卸任明教教主。

张无忌是明教教主,在明教教义中就是明王下凡、弥勒佛转世,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他在蝴蝶谷大会教众,焚火烧香,宣告各地并起,共抗元朝,诸路教众务当相互呼应,累得元军疲于奔命,那便大事可成。群豪白衣如雪,一个个走到张无忌面前躬身行礼,昂首而出,再不回顾。张无忌想起如许大好男儿,行将鲜血洒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热泪盈眶。赵敏为给父兄去一强敌,首要任务就是把张无忌教主之位夺了。只要张无忌不当教主,明教马上就会陷入四分五裂的内斗之中,到时候汝阳王各个击破,明教难成大事。

那么朱元璋为啥要和赵敏勾结在一起破坏明教一片大好的抗元形势呢。因为他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他就想当明教教主,为此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死小明王韩林儿。事实也如赵敏所料,张无忌卸任明教教主之后,继任者杨逍年老德薄,教内人人不服,明教再次分裂,最大的两支力量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大决战,陈友谅兵败身死,朱元璋元气大伤。如果此时汝阳王和王保保能够抓住机会大举进攻,朱元璋就玩完了。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张无忌卸任教主之后不久,汝阳王就被假投降的明教田丰、王士诚部重金雇请峨眉派高手刺杀。王保保为了继承父亲的遗留势力和各路军阀大打出手,而且受到了元顺帝猜忌,派遣太子对他专门防备。朱元璋趁此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张士诚,并派徐达常遇春一路北上攻陷大都,王保保回天乏术,只好追随元顺帝一起跑到塞北,大明王朝建立了。

参考书目:《倚天屠龙记》


唐风宋月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第一百零二期:“倚天屠龙记篇”之《张无忌让位之谜》

张无忌被朱元璋窃取了天下,这当然只是对《倚天屠龙记》中故事的猜测。小说中朱元璋得益于明教教众的辅助,在明教起兵反元的起义中最终功成名就,登上帝位,并以明教教名为国号,建立了“大明”。然而朱元璋开始只是明教凤阳分坛的一个坛主,按道理来说,明教的起义军,权归教主,推翻元朝之后建立的政权,登上帝位的应该是教主张无忌,朱元璋为何却能反登大宝,实际上,张无忌被窃取的只是军权,并不是最终的天下。


张无忌为何要让权给朱元璋呢,其实在小说中,金庸先生是已经给出答案的。不过结合小说的一些人物性格,羽菱君认为这里面是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张无忌被贪图权力的朱元璋给设计了。

张无忌对明教的贡献之大,是毫无疑问的。当年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要不是他的横空出世,指出成昆阴谋,明教早已被连根拔起,惨遭灭教。他的武功盖世与对明教的大恩,让明教上下一众归心,进而被推为教主,让原本四分五裂的明教重新凝聚,从而促使抗元大业蓬勃发展。后来又是张无忌消除了明教与武林各派的隔阂,整合了中原武林的力量,形成了一个抗元的统一战线,让汉人的复国大业进入高潮。

不过随着抗元起义的形势一片大好,明教起义军中的领兵将领就难免会出现异志之人,朱元璋就是这些人当中的其中一位。红巾军捷报连连,身在濠州城成为一方领袖的朱元璋声名赫赫,手下徐达、常遇春等个个虎将,大有席卷天下之心,横扫六合之志。然而朱元璋作为明教教下的一名分坛坛主,即使有不世之功,自己千辛万苦带领弟兄出生入死取得的胜利果实也会落到另一个人的手上,这个人便是此时的明教教主张无忌。换谁谁都会心有不甘,特别是朱元璋这种寡义之人,本来就不想有人分享他胜利的果实,更不要说拱手送给他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只有通过夺权把军队私有化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于是在他的设计下,红巾军的名义首领韩林儿被灌上通敌卖国的罪名,等待教主张无忌驾临濠州城。张无忌跟赵敏到达濠州之后,他瞒过徐达和常遇春两名与张无忌情深义重的心腹大将,用蒙汗药酒把张无忌毒晕,他知道张无忌功力深厚,很快就能醒来,待张无忌醒来之时,他又故意让张无忌听到他与徐达和常遇春的一番下手的对话。

对话中其实是商量如何处置韩林儿的,但朱元璋故意用“小贼”来代称韩林儿,让张无忌以为小贼指的就是他,误以为连徐达和常遇春也要杀自己,而朱元璋则念及恩情不敢叛变。朱元璋知道张无忌素以复国大业为重,此时军中对他叛变,为了大业肯定会舍弃自己名利,以全大局。

张无忌果然中计,他误以为徐达常遇春等明教兄弟为了个人荣华富贵,已经叛变,当下心灰意冷,但为了让抗元的起义大业能够成功,顾全大局,在国家大义面前,张无忌不计个人得失,决定成全朱元璋。他连夜离开濠州城,并修了一封书信,把教主之位让给杨逍,证明自己并没有贪恋教主甚至是皇帝之位。杨逍这时候毕竟已是老朽,随着朱元璋杀掉韩林儿,势力坐大,自然不能与之相争了。


小说中这一段写的很明确:这一切皆是朱元璋暗中安排,要激得张无忌心灰意懒,自行引退。 朱元璋一来惮忌张无忌神勇,二来他是本教教主,众所敬服, 要说杀他,究是不敢,纵然成事,倘若万一泄漏,后果大是堪虞。他料张无忌素以复国大事为重,对徐常二人只是情若 兄弟,只要这番话给他听在耳中,定会悄然而去。果然一切皆如所料,张无忌武功当世无敌,说到机变计谋,与朱元璋可差得太远,终于堕入这一代枭雄奸谋之中。张无忌虽然从来不想要做甚么皇帝,但此后每当想起徐常二人的寡恩少义, 终身不免郁郁。

论武功朱元璋知道张无忌天下无敌,但论阴谋,张无忌在他面前只不过是小子一个,通过这一箭双雕的设计,朱元璋在不损自己声誉的情况下踏着韩林儿和张无忌顺利夺权,为他的帝王之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原因是张无忌本来就不是贪图富贵和权力之人,他的人物性格也注定他成就不了大事,事实上他也只是让大事开始而已。

张无忌能成为明教教主,有太多的机缘巧合在里面,系万千教任于一身,很多并不是他所愿的。小说中的张无忌,性格上懦弱,优柔寡断,事事以为他人为先,其实就是一个好人。这样一个好人跟朱元璋那种心狠手辣,处处阴谋善变的奸诈之徒相比,在乱世之中,注定是成不了大事的,在奸谋权术上他也斗不过人家。

而且张无忌从来就没有想过当皇帝,他不是贪恋权力贪图富贵之人。他的人生目标,刚开始除了报仇,到最后希望复国,恢复汉室江山,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在安定了他的义父金毛狮王谢逊之后,最重要的是,也是他最希望的是他能跟赵敏,最理想的是几个妹妹,周芷若、小昭、殷离都能跟他一辈子,白头偕老。什么王权富贵,什么武功天下第一,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镜花水月,在他心里从来就没有因为这些泛起过涟漪。


还有朱元璋成为皇帝,完全是靠自己的双手拼搏而来的,张无忌留给他的只是一个基业。因为按小说,张无忌退隐的时候他二十二岁,对照年份是在1359年。而在八年后的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这就是说,当时张无忌让给朱元璋的只是明教起义军的领导权,还不是胜利的果实,就更不要谈是被朱元璋窃取了天下了。假如朱元璋自己没有能力,当时的抗元大业很可能会毁在他的手中也不一定。

张无忌从接任教主到让权退隐,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他对复国大业的力量确实有整合之功,但推翻元朝的统治,实际上并不是他的功劳。简单的说就是张无忌只是让起事得以开始,而朱元璋却是让起事最终成功,朱元璋实际上并没有剽窃张无忌的帝位。事实上,张无忌让位的也是杨逍,并没有把教主之位给朱元璋。



第三个原因就是小说毕竟是以明朝的建立为历史背景的,作者金庸先生必然要尊重历史。

我们都知道金庸先生是个十分尊重历史的大家,他本身也是一位历史学家。历史上,朱元璋的红巾军可能真的与摩尼教有些瓜葛,但朱元璋并不是摩尼教教徒,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一步步打下的,虽然他在位后期,诛杀功臣,落下不好名声,但他也是为了他的孙子朱允文继位后的统治消除隐患。小说中大概也是因他后期的声名,才把他刻画成寡恩少义的阴谋家,但却不能更改他的结局,毕竟他就是历史上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

张无忌虽然是小说主角,一生际遇奇异,但也不能违背历史把他写成建立政权的王者,这也就注定了他的结局是不可能登上帝位的,毕竟他不同于原本就是以大理皇帝为原型创作的段誉,金老必然要尊重历史。



因此,张无忌在金庸先生的安排下中了朱元璋的诡计,早早的把权力让出,退隐江湖,最终成全了朱元璋成为一代开国君王。而他带着赵敏,甚至可能还有周芷若过上了神仙眷侣般的小日子。而且安排张无忌退隐的时间也刚刚好,假如写他到起义胜利推翻了元朝,因不恋权力才将帝位相让,那便是另一种意义了,那样就相当于是违背历史了,金老如此安排,可谓精心。

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反而大肆打击明教,对教中立下大功的兄弟尽起杀戮。常遇春因病早死,但徐达等人最终也不免于难。明教在朝廷毁灭性的打击之下,只能潜入地下,教众分化为数支继续生存,其中一支继承明教教义,发展成为后来的“日月神教”,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前期回顾:

第一百零一期《少林玄字辈高手武学修为的探究》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张无忌和朱元璋两个人,追求的东西不同而已,谈不上被朱元璋窃取了。


虎哥安全


金庸表示在写小说的时候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乔峰再世


小时中张无忌武功非常好但是他不要政治家,他适合做普通人,历史上朱元璋本身能力就很强,能作为开国皇帝建立明朝,要有明锐政治眼光,和魄力,还要有个人魅力,还要有手腕治理好一个国家。


阿Kibg


因为历史不是金庸能改写的


又见夕阳9527


这种问题以后可以不要邀请我回答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