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天人合一?它有道理吗?

醉墨客林世伟


生活中,我们说一件事情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就说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

直到现在,很多学传统文化的人都将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追求。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和历史,你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与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系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文化,甚至影响着人们的言行。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先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庄子本就是道家的人物,在道家看来,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天和人是分不开的,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庄子将人和天的关系阐明,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思想,直到汉代的思想家和阴阳家董仲舒将其合成一个系统,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或许庄子和董仲舒都不会想到,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历史。

天人合一思想提出来后,中华的文化好像就形成了统一的脉络,不管是玄学家也好、医学也罢,更不用说饱读诗书的学者和追求自然的隐者,他们都将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视为毕生的追求。

人和自然本身就是不可分割和协调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思想正好将这一整体阐述得更为明晰,而中国人内敛的性格和追求自然的本性,无疑是天人合一思想最好的体现和传承。

这也是为何到了现在,我们依然在说,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不是我们过于理想化,相反的,我们的祖先已经看透了我们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关联,融为一体,互不分割,相互影响。

所以天人合一思想有它的道理,而更多的意义在于它对中国文化颠覆性的影响。






蔡公子读书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把人放在我们生存的大环境中去,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和行为都要符合这个大环境的规律。

诸子百家都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只是探讨的出发点不一样而已。


儒家采用“受命于天”这种观念,成功地解决了皇帝的帝位合法性问题。在其它方面谈论的则相对较少。


农家因为农业的关系,更加重视在“天人合一“方面的研究。表现方面主要还是在怎么顺应农时,保证耕种收益最大化。


兵家主要探讨怎么“克敌制胜”,怎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便有地理和气候等很多自然因素。怎么合理运用这些因素,便是兵家“天人合一”的研究课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并不是有能借来东风的法术,只不过是通过观测推算出会出现东风而已。草船借箭时出现的大雾也是这个道理。


医家对“天人合一”的研究是最好的。

医家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子午流注”学说,比现在的“生命节律”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医家有本书叫《四时调摄》,从饮食、睡眠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是养生方面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详细内容不作详述,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阅。


后世的道家,融合了大量的其它学派的理论,只要是对自己有用的都被囊括其中。道家可谓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

道教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道家,同时因为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成仙,更是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道教修炼方法大体分内丹和外丹两种。


外丹不细说,主要还是在医药服食、炼制方面,火药则纯属于意外。内丹方面则牵扯到人体生命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命节律”。

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是从受孕那一刻开始的。从受孕到出生没有剪断脐带这段时间,被称作是“先天”。现在老人们普遍谈论的虚岁,虚岁比我们实际年龄多了一年,便是从这里来的。从剪断脐带那一刻开始,人的生命便从“先天”转入了“后天”。


人有三个很重要的节律,即体能节律、情绪节律、性节律。

这三个节律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时间线。我们按照现在的方法,把这三个节律绘制成曲线图,会发现它们有这么几种情况:

1、三个点会同时达到最高,这就是在修炼时最注重把握的一个时间点。

由于生命的这三个节律都处在最佳时刻,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做事效率就会最高。

2、三个点有高有低,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一种状态。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发脾气,因为这时的情绪节律正在低点上。为什么我们有时犯懒,一动不想动,因为这时我们的体能节律正在低点上。

3、三个点同时处在最低点,这时我们的生命各项指标都处于最低点。

真正会算命的,会告诉你老老实实在家呆着,哪里也别去,什么事情也不要做。这就是“诸事不宜”的原因。

我们现在是用曲线图来算,古人是采用天干地支来计算。

人手除了大拇指,剩下的四指有十二个指节,就可以起到类似于我们现在曲线图的作用。

用大拇指来回点着那四指的指肚,嘴里嘟嘟囔囔念着口诀,感觉是不是很神秘?其实就是在计算节律,你听不清的口诀,就是计算用的口诀。人是喜欢摆谱的,这么一摆弄,让人顿生崇敬之心。


历代王朝都很重视“天人合一”,所以做出了很多举措。

没有皇历之前,古人都是通过观察星象来判断时间的。每个人的观察,都会有一些差别,会对计时造成麻烦。

有鉴于此,所以便颁布了皇历。将时间统一了起来,大家只要照着皇历来就行。

由于大多数人没有受过教育,这些技能推广起来便有很大的难度。皇历中列出了“二十四节气”,没有文化的农民只需要按照节气来进行耕种即可。


很多王朝都有“宵禁”的法令,这是通过法令的方式来让人们践行“天人合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宵禁并不仅仅是为了治安考虑,其中还有一个出于人口增长的因素。在那个普通人家连本书都没有的时代,晚上不允许出门,在家里还能干什么?


“天人合一”这个话题太大,只能简述到此。

谢谢朋友们的观看。


【大家好,我是寄暇学宫,喜欢以连续的视角看待历史上的节点,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与关注】


寄暇学宫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得主体。

“天人合一”最简单的解释:宇宙自然为一方大天地,而人本身为一方小天地,所以人的一切行为都应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然是有道理的,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一天有黑夜和白天,所以人遵循自然才有睡眠和工作,这就是生物遵循自然生成的生物钟,与自然规律相合。




趣聊冷史


天人合一,有很多种意思。第一是顺乎天地阴阳养生,这个在黄帝内经里有这方面的论述。春天怎么养生,夏天,秋天,冬季又怎么养生。第二是观兆学说,天上的日月星辰的变化和地上的政局变化有一种感应。什么慧星袭月,白虹贯日,都会给当政者带来恐慌。第三就是强调阴阳学说的东西,比如功成身退,见好就收,什么凡事不要做得太绝,等等。第四就是大人物产生或过世时,有某种祥瑞,如赵匡胤产下时,香气满屋。陈抟过世,红光闪闪,香烟潦起。朱元璋父母的天葬等等。刘伯温生下时有仙鹤飞舞。第五就是在什么乱世啊,比如李世民的家族,竟然有个李元霸打遍天下无敌手,帮助李家取得天下,结果因为害怕打雷自己扔锤打死自己成全了李世民当皇帝。应运而生,应运而死。诸葛亮想用火烧死司马家的,结果一场大雨功败垂成。真是天意啊。第六就是心灵感应,有人感应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的生死,这个超级感应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种。


八卦小一


天人合一是有道理的,天代表着自然,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人事都应该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以期天人合一。正所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易经》中的三才之道,天地人的阐述即天人合一思想,人本是自然中的一份子,从属于自然,所以自然,人原本就是合一的,不可分割。天人合一朴素的哲学思想为我们更好的认知世界提供了强大的辩证支持。


无史不成今


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宇宙全息理论。古人认为,天、地、人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与人存在某种联系,人的大脑,主要是意识,能够对宇宙的运行有所感知并融为一体。我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是万物之灵,人的一切都是宇宙赐于的,人作为高级生命,蕴藏了宇宙的密码,是宇宙的一个缩影。所以,天、地、人是统一的,天地的变化,人都会有所感应。这种感应,在某种程度上就揭示了宇宙的秘密。所谓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就在于此。天人合一,也即天人感应,其实质就是让人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天地虽大,但没有人的心大!只有把天地装于心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体现天人合一,才能真正实现老子所讲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龙得云13333


“天人合一”是修行者论道时,常常会提到的一种基本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是因为比较深奥,比较玄妙,所以常常被写小说的人利用,以表达某个人高深的武学修为和思想境界。

像道、德、仁、智,这些都是修行者所必须了解的基本概念,都是上古先贤从自然与人的规律中提炼出来的概念,“天人合一”,也是一种基本概念,最早是庄子提出来的。

《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译文:“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源,天地万物与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合二为一。”

庄子认为,天地万物与人,有着同根同源的联系,如果能够掌握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规律,那么就可以将这种规律投射在人类自己身上,帮助人类更好的掌握生死存亡。

庄子的这句话,其中包了含古代圣贤,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古代人通过观察自然万物的变化,总结出规律,然后会将这种规律与人类对照。

熟读古籍经文的道友,应该对这个都深有体会,像《道德经》《易经》这样的古籍,大多数人读起来会感觉很玄奥,原因就是里面所讲的内容,都用的那种类似于指东打西,南辕北辙的论述方式。

“天人合一”是指天地万物与人之间的联系,即“同根同源”。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规律,其实就是人类自己的生灭变化规律。

“合”就是聚集、靠拢的意思,是一种动作行为的表现,例如“合拢”;“一”就是归一、统一的意思,是一种程度的表现,例如“诸侯割据,天下一统”。

“天人合一”就代表着“自然之道可以与人合二为一”,即“人可以完全掌握利用天地万物的规律”。自然规律就是现在的“科学”,某一天,人类洞悉了科学的根本,可以做到真正掌握,真正利用科学的力量,那么“天人合一”的世界就会出现,超脱生死,也未必没有可能!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人,“道”就是规律,那时候的“道家学者”和现在的“科学家”,几乎是同一种人,都是研究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

“天人合一”是人类对科学的掌握程度,也是人类未来发展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能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未来的世界,会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种思想的深邃程度,当真是可怕的很!


都市修道人


“天人合一”,是讲万物之灵的人和天体是一体的,人的身体也是一个小宇宙,是在大自然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和天体的大宇宙是共生共荣的关系,而且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这种认识和理论在中国古代三大教派儒、释、道中都有所体现。最主要的论述就是“天人感应"说。不过这种认识和理论在国外的历史文化,包括其它宗教经典当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我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学不仅起步早,而且有着鲜明的特色。它一开始就不是纯自然的,并非在纯粹地探讨宇宙天体、地理的奥秘,而是为了掌握星空、大地与人世间的对应关系。古人坚信,天宇(包括地球在内)是人间的投影,日月星辰的排列组合、出入运行都有迹可寻,有象可察。春夏秋冬的轮回与失常,天灾敌祸的出现,人事的祸福兴衰就暗藏在它们的异动和变化当中。《易》.系辞上》讲:“天垂象,见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古人认为:只要掌握了天地的密码,就能预知人事的休咎。因此天文学的任务就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即通过破译天文,顺从天意,趋利免祸,就吉避凶。古语讲:“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
汉武帝时代的董仲舒,是西汉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上承孔子,下启朱熹,成为儒学发展中的关键人物,为奠定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曾参加过三次对策,主要讲了"天人感应”的问题,后人称为“天人三策"。这三次对策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江都相。

古代天文学家曾多次准确地预测出地震山崩、水患旱魃、风灾虫害,这些都载入了史册,垂于后世;古代天文大师也曾多次预卜王薨帝崩、外侵内乱、改朝换代,其确切程度同样令人瞠目结舌,堪叹技乎神矣!诸如姜太公、鬼谷子、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军事谋略家,也无一不是上察天文,下识地理,善于占星卜卦、观云望气的。他们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更使古代天文、地理与人事紧密地联系起来,甚至将当时的天变与数年、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的事情附会在一起。因此,古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与现代意义的天文学、地理学是相去甚远的。但是,在古代也有的反对“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其中就有这么一句古话:“尧舜不易日月而兴,桀纣不易星辰而亡,天道不改,人道易也”。


最后我想再问大家二句话:今天的自然生态环境难道不用人保护行吗?究竟我们离开大自然良好的生态环境,人能活的更舒服幸福吗?









飞龙在天231272723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巩固帝王权利及统治思想,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 天为父,帝王为子。顺应天道。

"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的根本表述:天与人是世间万物矛盾面,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物质资源利运用的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人类活动顺应自然规律方能和谐持续发展融合。


峰回路转总是情



道家认为,人类万物。日月星辰,循道而生,循道而终。这是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

人之生老病死,就像花开花落,四季更替、日出日落一样。皆是遵循天道。

死之于生,一往一返。”,“欲恒其生,止其终。惑于数也。”

道家的世界观就此产生——“万物莫不尊道循德,莫命之而常自然。”

正因道家有此深刻、豁达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庄子才会死妻后,鼓盆而歌。

与天人合一类似的,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