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七公里慢跑,跑了十天,現在右側膝蓋前下方疼痛是怎麼回事?

掌櫃地35831106


嗯,如果這個問題不處理,你基本可以告別跑步,這是跑步膝,也叫髂脛束摩擦綜合徵,走路沒事,跑步就會右側膝關節下方疼痛,這是一種牽涉痛,痛點不在疼痛的部位,還是寫一下如何解決……

探求原因

處理之前,先找一下原因,跑了十天,每天七公里,短期強度算較大,可也不至於誘發髂脛束摩擦綜合徵,看一下你有沒有膝關節外翻,如果膝關節外翻,髂脛束本來就緊,這個時候跑步過量或者不拉伸,可能誘發病痛。

認識一下髂脛束

髂脛束是髖關節與膝關節外側主要的穩定結構,下方的附著點在脛骨側髁前面(也就是你感覺到疼痛的地方),最易發生摩擦的位置在股骨外側髁附近,這種摩擦會造成滑囊炎或肌腱損傷,出現疼痛。

手法處理

這個我剛寫過的,找到痛點之後,以疼痛感覺可以接受的力度按摩,時間根據疼痛的面積控制在5~7分鐘左右,每天一次就可以,按摩的正確痛點會逐漸減小,最好同時把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都放鬆一下,你會發現跑步恢復……

結語

這是最直接有效的處理方式,也不用花錢,不過要有耐心,這不是膝關節的本身的退變,去醫院做核磁也不能發現什麼,不要小看這個點,這是臨床經驗,也是我親測的,如果有幫助支持一下哈!


健康新語


還是跑量上得太快,如果剛開始跑或體重太大就先快走或走跑結合,適應一段時間,跑起來感覺很輕鬆了,慢慢的加量,每次加量不能超過前一階段的10%,跑步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我剛開始跑才一兩公里,跑了兩年半,現在半馬很輕鬆就下來了,有了跑量的堆積,才能適合長跑。剛開始跑也可以跑一休一,一定要有正確的跑姿,太過疲憊了動作變形也容易受傷。膝蓋疼停下就休息,等恢復好了再跑。圖是我第一次半馬配速跑進5分,但跑完第二天感覺很累,以後也不再想追求pB了,快樂健康慢跑就好。



柳梢青6


跑步膝蓋疼這個問題你一定要重視!

我有個同學,他每天慢跑7km,跑了一年多,膝蓋隱隱作痛,但是他沒當一回事兒,繼續跑步,三年以後,膝蓋基本廢了!

其實這樣活生生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有不少,有的跑者年紀輕輕就把膝蓋跑報廢了,到那個時候你後悔也沒有用,因為膝蓋很難修復!

你別指望著身體的修復能力能讓膝蓋變好,這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問題重在預防!


下面我來給大家講一講,每天跑7km,膝蓋有點疼痛,你到底該怎麼辦?

1. 把7km換成5km

如果你每天跑7km,大約40分鐘的時間,你的膝蓋大約要受到4000次三倍於體重的衝擊,這樣膝蓋想不受傷都難!所以我們應該把7km換成5km,減少膝蓋受到的衝擊!


如果你每次跑5km,隔一天跑一次,那麼膝蓋受到的衝擊會更小,膝蓋更難受傷!隔天跑步非常有利於膝蓋的修復,這樣膝蓋就健康多了,就可以避免疼痛!


2. 跑前關節必須熱起來

不熱身就跑步對膝蓋的傷害絕對是很大的,如果你不熱身,你的膝蓋不僅容易發出響聲,而且你膝蓋裡的十字韌帶很容易拉傷,很容易造成膝蓋疼痛的問題!


所以跑步前必須要充分的做關節環繞,下蹲,這樣可以促進關節液的分泌,潤滑膝蓋,下蹲可以拉伸我們的韌帶,這樣膝蓋受傷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3. 選雙好鞋

好的跑步鞋有這幾個特點,一個是合腳,另一個就是減震,還有就是舒適,三者合一,你的膝蓋就很難受傷了!合腳可以保證你跑步姿勢的正確性,這樣就不容易發生膝蓋扭傷的問題!


而且減震功能可以幫助我們分擔膝蓋受到的衝擊,這樣有一部分的衝擊力就被鞋底吸收了,不會全部作用在膝蓋上,膝蓋也不會疼痛了!


4. 合理的跑步動作

現在很多人的跑步動作不正確,不是東倒西歪,就是雙腿沉重,每次都與地面發出砰砰的巨響,這樣強烈的撞擊會導致膝蓋受傷!所以我們的跑步動作要合理!


上半身挺直,跑步時身體穩定,提跨邁腿,高頻率,小步伐,最好用小碎步跑步,腳腕和膝蓋一定要靈活,這樣可以在落地的時候緩震,減少膝蓋的疼痛!


大家對膝蓋問題一定要重視,不要等到膝蓋受傷了才後悔,這世上可沒有後悔藥!不知道大家是怎樣保護自己的膝蓋的?

如有疑問,歡迎評論,我將積極為您解答!


獲得更多的跑步知識,您可以點擊上面的頭像關注我!


跑者的天堂


作為一個跑步多年的跑步達人,很榮幸能給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你覺得身體哪個部位最容易遭到傷害?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說是關節!沒錯,關節是我們身體最脆弱的幾個部位之一,它的結構很複雜,它的功能對人體很重要,同時,它也是很脆弱的!

對於每一個熱愛運動的朋友來說,保護關節就等於在延長我們的跑步生涯!如果你的關節過早的受傷了,那你的跑步生涯離結束就不遠了,這對每一個熱愛跑步的人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

現在有不少人在跑步的時候已經把自己的膝蓋弄傷了,甚至有的人在膝蓋受傷以後還忍著疼痛跑步,這簡直是錯上加錯,是在毀掉我們的膝蓋,希望大家都能夠警惕!

在我跑步的時候,有的人向我諮詢過這樣的問題,一天跑7km,堅持十幾天了,結果膝蓋很疼痛,這到底該怎樣解決?其實這種問題在跑者中時有發生,下面我來給大家詳細的講一講吧!

我們到底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1. 縮短距離

如果你每天都堅持跑7km,膝蓋出現了疼痛的問題,那麼我們應該立即減少跑量,這樣才能減少跑步時膝蓋受到的衝擊次數,減少膝蓋受傷和疼痛的可能性!

我建議大家縮短到4到5km,這樣才能夠把膝蓋受到衝擊的次數限定在合理的範圍內,這樣我們的膝蓋才能長久地保持健康,這樣你才能減少膝蓋的傷痛!

2. 一天休息一天跑步

當我們把自己的跑量降到四到5km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在跑步的時候膝蓋不那麼疼了,膝蓋的情況有所好轉!但是這遠遠是不夠的,我們應該進一步減量!

我們最好採用跑一天休息一天的策略,這樣就給予了膝蓋喘息和修復的機會,這樣我們的膝蓋才能逐漸的恢復健康,如果天天跑,那麼我們膝蓋就容易不斷的受傷!

3. 降配速

學過物理的同學都知道,衝擊力與速度和重量有關,速度越快,衝擊越大,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知道的定理!就拿跑步來說吧,如果你的配速太快,你膝蓋受到的衝擊就會很大。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降低配速,這樣才能夠減少作用在膝蓋上的衝擊,減少膝蓋的傷痛問題!如果你的配速是五到六分鐘,那麼我建議大家把配速降到七到八分鐘!

4. 改步調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跑步步伐規律,儘管各不相同,但是我們也要遵守一些共同的規律,那就是柔和的步調,縮小的步幅,稍高的頻率,跟小碎步差不多,跑不快,但對膝蓋的健康大有裨益!

我們千萬不要邁著大步子快速的跑步,那樣子看起來雖然很威猛,加速很快,但是你身體受到了衝擊實在是太高了,遠超你膝蓋的承受能力,希望大家不要跑得太猛!

5. 換鞋子

對於一個熱愛跑步的朋友來說,跑鞋也是我們應該需要注意的問題!一個真正成熟的跑者,他家裡肯定有很多雙跑鞋,而且個個都品質非凡,畢竟跑鞋對於跑者來說是必需品。

跑鞋要輕,要軟,要減震,要符合腳型,這樣子才能為我們帶來舒適的跑步感覺,為我們減少外界的衝擊,這樣子跑起來才舒服,而且膝蓋也更不容易受傷!

獲得更多的跑步知識,您可以點擊上面的頭像關注我!


卡路里奔跑


跑步時膝蓋疼痛比較常見,主要是因為跑步時腳掌著地方式錯誤造成的,其次身體姿勢也有一定關係,此外跑鞋、路況等也是造成膝蓋疼痛的原因。

提問者的疼痛原因可能是如下圖所示,具體的還要去醫院進行檢查確診。

如果只是跑步時有輕微疼痛,平時完全不疼,只要注意跑姿,減慢跑速,更換合適的跑鞋,儘量去操場或在跑步機上跑步就行。

跑步時儘量全腳掌著地,腳掌外側先著地,然後迅速過度到整個腳掌著地,後腳跟離開地面後前腳掌蹬地,整個腳離開地面,這個過程中,腳有一個內旋的過程。儘量不要用後腳跟著地,選鞋時可以諮詢客服鞋子適合什麼樣的跑姿。另外高低足弓和內外旋足要買支撐跑鞋,普通足型買緩震跑鞋就行。

另外用keep裡的膝關節康復鍛鍊課程1和2、跑步膝預防課程鍛鍊兩到四周左右,也能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之後每週鍛鍊兩到三次就行。

每次跑步前要充分熱身,並拉伸肌肉,再重點活動膝關節,踝關節和髖關節等相關關節也要活動開。

如果膝關節還是疼痛,那就必須去醫院檢查。






行遠健身


每天7公里,連續10天,這個疼只能說活該!!

本人跑步3年,我來分享一下怎麼回事吧!

1,長期時間摩擦引起內部腫脹發炎,休跑是第一選擇,有條件就冰敷!

2,跑前熱身跑後拉伸不夠,關節,肌肉都沒活熱與放鬆,大腿肌肉拉扯也有關係。

3,凡事循序漸進,3,5,10公里,快走,慢跑,快跑,分別用一年時間來展開。

4,一跑一休或二跑一休,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休息,休息日可以加強核心肌肉群訓練。例如背牆靜蹲,平臥抬腿,深蹲等。

以上分享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奔跑搖錢樹


主要原因是運動量上得過快,跳躍性過大而運動密度又過密。主要發生在沒有訓練史的跑步小白,或訓練史不長,關節孱弱的年輕人身上;或者是中斷運動時間過長,運動量上得又過猛的跑步者;還會發生在長久疏於運動,膝關節衰老過快的中老年人身上。

發生這種事情,一旦關節產生疼痛,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停止重複同一個動作,靜養自然恢復。停止得越早恢復的就越快,千萬不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一直堅持下去,後果將不堪設想。當痊癒恢復跑步時,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儘管這樣謹小慎微,很有可能會發生”二進宮”,再發生類似的情況,一定不要奇怪,不要驚慌。像頭一次一樣,如法炮製就可以了。

其原因何在?!請耐下性子聽我們簡單地解釋。原來我們的關節分三部分: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它們分別由各種緻密結締組織的韌帶包繞。也就是我們民間說的“筋”。關節面一凹一凸,其表面被覆蓋一層關節軟骨,大多數是透明軟骨。在關節軟骨中無神經,沒有血管,是一種粘彈性的材料。在關節腔內有許多空隙,充滿了許多液體,這些液體可以流進或流出。而這些液體正是關節腔內營養的來源。由於這些關節軟骨沒有血管組織,一旦受損很難休復。

經過長期適度的運動,可以使關節面上的軟骨增厚。但短時間過量的運動,可以使關節軟骨腫脹,讓我們感到關節疼痛,停下來休息幾天,等到腫脹消失以後,關節疼痛也就隨即消失。作為業餘健身的選手們,千萬記住一定要把關節損傷,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上。由於沒有比賽任務的壓力,千萬不能過度地使用我們的膝關節!

隨著長期適當運動的不斷延長,其關節腔、囊、面敲擊捶打的機會會越來越多,膝關節也會越來越結實。因此,作為運動歷史不長的同學們,一定要像保護我們的眼睛與心臟一樣,對我們的膝關節關心備至,精心保養與愛護。一旦損壞,造成變形損傷,很難治癒。特別是在運動系統中,膝關節又是最複雜的一個關節。在我國的田徑、籃、排、足運動員中,大家都是非常討厭膝關節損傷的,一旦病變,也就意味著運動生命的結束。曉行星祝您健康!


曉行星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哪些人是不適合慢跑的?

慢跑好處很多,在不瞭解自身運動安全的情況下去選擇慢跑,會帶來運動損傷。哪些人在運動初期或者根本不適合慢跑呢?

①體重超重、太胖的人。跑步時,關節承受著較大的衝擊震動。越是肥胖的人,關節越經不起跑步帶來的衝擊震動,容易導致關節損傷。

②體態變形,骨骼關節排列異常的人。這類人容易在長期跑步中造成肌肉張力不平衡,加劇體態變形,增加關節和骨骼受損機率。

③存在關節問題的人。如果存在下肢關節韌帶鬆動;關節穩定性差;關節軟骨受損;長期患有關節炎等問題,跑步不是明智的選擇。

④醫學上認為不適宜跑步的人群。例如: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

怎樣科學慢跑?

1. 掌握正確的跑姿

① 跑步過程中,儘可能保持下肢骨骼關節正常排列,避免膝蓋內扣;外翻(X型腿)

② 身體前傾,藉助重力作用幫助身體前進,而非靠蹬腿。

③採用小步幅快頻率的跑法,這樣能很好避免身體在豎直方向過大的波動,以減少體能浪費,同時降低對膝踝關節的衝擊震動。採用大步幅跑法時更容易讓身體制動,浪費體能。

④腳步與呼吸節奏儘可能保持一致,才能保障持續的供氧平衡。

⑤頭部不旋轉、側傾,肩膀放鬆不聳肩,前臂僅做最小幅度擺動以維持身體平衡。

2.循序漸進,控制配速和跑量

大多數慢跑人士的運動損傷是因為配速和跑量增長得太快所致。要想提高運動能力,需要在訓練過程中逐漸遞增與機體相適應的訓練負荷。運動負荷過大,不僅容易使機體恢復慢,更加大受傷風險。所以要避免“冒進”做法,而要循序漸進,一點一點地加量提速。

總之,訓練強度和量要與你當前的體能狀況匹配,讓身體逐漸適應強度和量的增加。關鍵就是循序漸進!

3.加入核心力量、臀腿力量、平衡穩定性訓練

跑步不僅僅是堅持邁開腿那麼簡單,要想長期跑而不傷,還需要在跑不之餘加強核心力量、臀腿力量、平衡穩定性等基礎訓練。例如:平板支撐、蹲舉、單腿平衡都是不錯的選擇

4.保障休息恢復

訓練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身體長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與恢復,就會導致勞損。因此訓練後務必要保障身體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營養搭配,才可以使得身體出現超量恢復。讓之後的運動能力變得更強。常用的消除疲勞、恢復身體的方法有:按摩、拉伸、熱敷、低強度有氧活動。


AASFP亞體學院


我總結了一下初跑者關節疼痛可能的原因:

1. 跑步前沒有熱身:一般在運動前要做5~10分鐘的熱身運動,讓身體預熱。而腳部因為血管少,如果不熱身很容易受傷、疲勞。可以在跑步前用開合跳、跪式動態拉伸等對腳部熱身。

2. 跑步後沒有拉伸:跑步後需要做5~10分鐘的靜態拉伸,讓身體慢慢冷下來,並拉伸韌帶以緩解下肢疲勞。一些拉伸動作:

3. 跑步的姿勢不對:如果跑步姿勢不對,會讓腳承受較大壓力,長期會對其他關節造成不可逆的損傷。推薦《跑步該怎麼跑》,或在優酷上看同名的視頻。姿勢對了可以跑得長久。

4. 跑得太頻繁:對於剛開始跑步的業餘愛好者,一般隔一天跑一次,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復。

5. 跑過量:跑步和其他運動一樣,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比上次跑量增加不要超過10%,本週總跑量不要超過上週10%。

6. 跑太快:如果只是為了減脂,跑步的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之間,即跑步時可以說完整的句子,否則速度太快會增加下肢的壓力。

7. 腿部肌肉力量不足:小腿或大腿力量不足時,容易對關節、韌帶造成傷害。平時不跑步的時候,可以做下靠牆蹲、提踵等腿部力量訓練,對關節會起到保護作用。

8. 地面太硬:如果在水泥地面上跑步,地面太硬壓力過大,建議在

柏油馬路或塑膠跑道

上跑。

9. 鞋子不合適:買一雙合適的跑鞋,最好的跑步品牌是日本產的Asics,最好找它的專賣店,可以根據你的腳型、體重、跑步習慣配置合適的鞋子。另,一雙跑鞋跑個800公里要考慮換鞋了。


生命是如此美麗


我有4年的跑步機跑步經驗和1年戶外跑經驗。你所遇到的問題,我也遇到過。而且有段時間是跑不跑好,走路都困難。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在最困難的時候,我還是堅持每週5次,每次10公里多。給你幾方面的建議如下:

1.跑步前後需要拉伸,你這個問題主要是沒做腿側面拉伸的原因造成,就是右腳放到左腳外側,然後壓腿20次以上,跑前跑後都需要

2.堅持吃魚油,對關節有好處

3.跑步循序漸進,不要求快。所以建議你前半年跑步時候別聽那種健身音樂,容易讓你跑快,心率控制在140以下。如果太胖,那就更低點

4.做深蹲,對關節處肌肉有很大幫助,不需要負重或者輕負重。

我現在10.5公里可以進入47分鐘,但我會控制自己的速度在51分-53分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