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值達到多高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用戶2980595198180


血壓多高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主要取決於血壓具體水平、年齡、具體靶器官損害情況等綜合因素。





首先,血壓是指人們血管內的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是保證各個臟器能正常灌注的一種生理現象,只有保證一定的血壓數值,各個臟器才不會發生缺血缺氧。但這個血壓數值必須保持在一定範圍內才行,超過一定的數值就就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成人理想的血壓是收縮壓<120 mmHg、舒張壓<80mmHg,正常血壓是90mmHg

但即使超過140/90mmHg,比如維持在150/95mmHg左右的血壓,對血管、靶器官的損害是緩慢進展的,一般不會短期內造成很大的影響,比如高血壓腎病的患者一般是在高血壓病10年左右發病。所以沒有靶器官損害的初發1級高血壓病(血壓<160/100mmHg)患者,也可以暫時不用藥,通過3~6個月的生活方式改善觀察血壓是否會降到正常。再如高血壓病患者在調整降壓方案過程中,血壓如果2~4周內不達標(但 <160/100mmHg),不必急於加大藥物。所以一般160/100mmHg以下的血壓,雖然長期對人體有危害,短期內一般問題不大。如果血壓超過了160/100mmHg,是需要相對積極處理的,比如初發的高血壓病患者,也應立即啟動藥物降壓方案。如果血壓數值超過180/120mmHg,是一個高血壓急症或亞急症的情況,有可能短時間內造成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急性左心衰、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是必須要緊急處理的血壓。

其次,血壓數值對人體的危害,還要結合年齡。通常情況下,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血壓會隨著自身年齡的增長有所增加,對於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年人的血壓也不應過於苛求,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耐受程度。近期發表在頂級國際心血管期刊《Circulation》的一篇文章的作者認為,2017年AHA/ACC指南不考慮年齡,建議將所有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低至<130/80 mmHg是荒謬的。作者建議了一個簡單的根據年齡的最佳血壓公式:最佳成人血壓水平應該是(100+年齡/2)。

最後,血壓具體數值對人體的危害還取決於靶器官已經受損的情況,如果是高血壓合併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患者,一般血壓數值多要求相對嚴格些;而對於沒有靶器官損害的高血壓患者,血壓數值可適當放寬。所以高血壓的控制目標,在不同人群是不一樣的。


醫患家


講講高血壓的故事,嫌囉嗦的請繞行

血壓值達到多高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血壓與健康風險之間的關係已經經過了很好地研究,認識到血壓與健康風險之間存在著一個連續的相關關係,沒有一個有沒有健康危害的血壓臨界值。

所謂正常血壓、所謂高血壓的標準不過是人為劃定的數值而已。

目前的證據顯示,心血管病死亡風險隨著血壓下降而下降,一直延續至少115/75 mm Hg。

也就是說,血壓高於115/75 mm Hg,就開始產生健康危害。

因此,115/75 mm Hg也被認為是健康人血壓的理想狀態。

有證據顯示,血壓降低的健康好處甚至一直延續到105/65mm Hg。

血壓逐步“下臺階”的歷史趣聞

人類認識到高血壓的健康危害僅有百年的時間。

保險公司是高血壓認識的先行者

有趣的是,最早產生對人類健康福祉產生重大影響這一認識的不是臨床醫學,而是保險公司。

這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幾家美國保險公司就意識到血壓對健康存在著潛在的危害,開始要求參保人員測量血壓。

1911年,美國西北互保人壽醫療主任就明確指出:“測量血壓在人壽保險體檢中是不可或缺的,所有人壽保險公司都應該對申請殘暴的人員進行血壓測量。“

1925年至1979年間,美國精算師協會發布了一系列報告,描述了以人口為基礎的血壓分佈,和年齡有關的血壓升高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其中不乏提高對高血壓的認識產生重要影響的認識。

1925年的報告中描述了收縮期和舒張期血壓隨年齡升高的事實,認識到“高於平均水平”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與較高的死亡率相關。

其中也記錄了一項產生了重要誤導性的認識:舒張壓的升高對死亡率的預測更為關鍵。

1939年的報告提供了更多關於血壓與死亡率之間關係的信息。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糾正了前面的一項錯誤認識,認為:收縮壓是比舒張壓更為重要的死亡預測指標。

1959年進一步明確死亡率隨血壓升高之間的明確關係。

1979年的報告得出了系列重要結論:1)男女死亡率隨著血壓升高而上升。2)體重超重(比平均體重高35%至45%)將正常血壓和邊緣性高血壓(收縮壓140〜159 mm Hg,舒張壓90〜94 mm Hg。當時的高血壓標準是≥160/95 mm Hg),男性死亡率提高20%至30%。女性超重的影響小於男性。3)邊緣性高血壓者無論治療情況如何,男性冠心病和腦出血死亡率比正常血壓高出50%。4)確定性高血壓(收縮期≥160mm Hg和/或舒張壓≥95mm Hg)的人,無論治療如何,與正常血壓男性相比,冠心病和腦出血死亡率均高出1倍以上;高血壓心臟病風險升高 4倍以上;終末期腎病風險升高一倍以上。5)如果受保期間血壓下降到正常範圍,受保男女冠心病和中風的死亡率幾乎正常。

醫學界在高血壓認識上的尷尬,直接害死羅斯福總統

相對而言,醫學界對高血壓的認識卻可令人極其尷尬。比如,直到1940年代,美國主流醫學界仍不承認高血壓的健康危害。

這種認識甚至直接害死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二戰三巨頭中的NO.1羅斯福。

另外的兩巨頭,斯大林和丘吉爾,後來也都死於高血壓腦出血。

富蘭克林羅斯福,美國曆史上唯一連續4次贏得大選,打破美國立國以來總統任期不能超過2屆的慣例連任4屆的美國總統,卻死在他所領導的二戰即將全面勝利的前夜:就職第四任總統僅73天后的1945年4月12日,溘然離世,僅有63歲。

是誰殺死了羅斯福?直接病因是高血壓腦出血,間接殺手是醫學界缺乏對高血壓危害的正確認識。

事實上,早在1932年,羅斯福競選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羅斯福血壓為140/100mmHg。按照現在的標準,這已經是重度高血壓。但是由於當時醫學界對心血管病缺乏認識,並不認為這屬於高血壓,未接受任何治療。

相反,卻將其頭痛症狀歸因於鼻竇問題導致,因而在1933年僱傭一名耳鼻喉科專家McIntyre作為其私人醫生。

1935年至1941年間,羅斯福的血壓由136/78mmHg逐漸升至188/105mmHg。

他的醫生McIntyre堅持認為總統身體健康,血壓並未高於正常。

到1944年3月,正值盟軍諾曼底登陸計劃緊鑼密鼓進行當中,羅斯福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和腹脹等症狀而住院。這時,才聘請當時為數不多的心臟病專家Bruenn負責總統的治療。

進一步檢查發現,羅斯福已經具有輕度紫紺,血壓186/108mmHg,胸片提示心影增大,這時Bruenn這才給出“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衰”的診斷。

但是,由於當時缺乏有效治療手段,Bruenn醫生僅建議服用強心劑洋地黃藥物治療,及減少食鹽攝入。

這些建議在起初甚至沒有被接受。病情的繼續惡化促使羅斯福最終服用了洋地黃,病情才得以緩解,2周後胸片顯示心影減小。

然而,血壓卻不但沒有得到控制,反而在1個月後進一步升高到240/130mmHg。——按照現在的標準這時需要立刻送ICU的高血壓危象。

到1945年2月,雅爾塔會議期間,丘吉爾的醫生甚至一眼就能看出羅斯福的衰弱,並預言其命不久矣。

果然,僅僅過去2個月,羅斯福於1945年4月12日死於腦出血。

當時血壓甚至高達300/190mmHg。

心血管病研究的Framingham時代,及後Framingham時代

羅斯福的死,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美國對心血管病的研究,主要體現在由羅斯福的繼任者杜魯門親自簽署的美國國家心臟法案下開展的心臟病流行病學研究——這就是著名的Framingham心臟研究——現代醫學對心血管病的很多認識都來自於這項研究。

1957年Framingham研究發佈了首個研究成果,即定義血壓≥160/95mmHg為高血壓,並發現高血壓人群冠心病發生率升高近3倍。幾年後,研究人員又發現,腦中風也是高血壓的主要後果之一。

然而,這時,醫學界仍認為正常血壓的允許值上限為100+年齡(在答主剛進入臨床時,這種認識甚至還是我國臨床醫生的主流。直到今天,很多老醫生仍持此論)。甚至認為對於年齡≥70歲人群而言,可接受的收縮壓上限為210mmHg,舒張壓上限為120mmHg。

1971年,Framingham研究發佈另一項研究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對分析14年隨訪數據分析,發現血壓基線值升高增加冠心病死亡風險,收縮壓較舒張壓與冠心病關係更為密切。

另外兩項Framingham研究表明收縮壓升高是心衰和腦中風的預測指標,舒張壓升高的預測意義並不顯著。

隨後,世界範圍內很多國家紛紛開展了更多的心血管病研究,結束這方面研究Framingham研究一家獨大的局面。

高血壓對健康影響的認識逐步深入,高血壓標準也隨著時間逐步向下調整。

其中,重要的是,1993年,包括35萬人參加多重危險因素干預試驗證實了收縮壓和舒張壓對冠心病死亡率和終末期腎病的持續和分級影響,這種影響延續至收縮壓到120mmHg。

上文所述,進一步延伸到115/75mmHg,則是來自2002年對包括100萬成年人的61項前瞻性研究的薈萃分析得出的結論。

實踐中,包括更嚴格的控制血壓等干預也極大地降低了心血管死亡風險。

最為突出的一項典型事件是1972年芬蘭的一項研究。

我們都知道芬蘭是世界上最長壽國家之一,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種長壽並非自然發生的而是積極有效的醫學干預的成就。

1972年,在芬蘭北卡累利阿區的一個社區全面啟動了心血管病預防干預項目。當時芬蘭的心臟病死亡率極高。主要的干預措施包括控制血壓,減少吸菸和健康飲食等。在干預開始後五年內,許多積極變化已經觀察到。因此,政府當機立斷,決定將干預措施擴展到全國。幾十年後的今天,芬蘭人口年度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1977年的水平降低了85%以上。

每次血壓標準的下臺階,總伴隨著爭吵和爭議

而每一次的調整,都會在短時間內遇到很多自以為是的高明的醫學家的說三道四。

比如,2017年美國新的高血壓標準頒行,就引發巨大爭議。像我國、歐洲新修訂的標準並沒有跟美國同步。

這種情況在之前的調整中也屢見不鮮。

比如,2003年,將120~130/80~85mmHg定義為“高血壓前期”,就引發諸如“120/80mmHg被並地位不正常血壓”的驚歎,以及將多少萬人定義為“高血壓前期”的感慨。

以及將多少萬人定義為“高血壓前期”的感慨。

這些評論與2017年那些美國將多少萬人“定義”成新的高血壓患者何其相似。

答主想說的是

在這裡,答主想告訴大家一句:

只要沒有明顯的症狀和不適,血壓還是低一些好。

打個比方說,一輛新車,即便出廠核准載重是50萬噸,如果日常只拉30萬噸,總比日常超載拉100萬噸使用壽命會更長久一些吧。

道理就這麼簡單。


掙脫枷鎖的囚徒


正常人的血壓應該是100-120/60-80mmHg,前面這個100-120指的是收縮壓(高壓),後面這個60-80指的是舒張壓(低壓),也就是說如果你測量一個血壓,顯示收縮壓在100-120之間,而舒張壓在60-80mmHg之間,說明這個血壓是正常範圍的。如果超出這個範圍,說明血壓是異常的。


我們先來說說收縮壓,收縮壓如果超出120mmHg,比如超出140mmHg,我們就說這個病人是高血壓(診斷高血壓需要反覆幾次測量,而不是單純一次血壓值),如果收縮壓在120-140mmHg之間,我們說這個是臨界高血壓。


收縮壓在140-160mmHg是高血壓1級,收縮壓在160-180mmHg是高血壓2級,收縮壓在180mmHg以上則是高血壓3級。血壓越高肯定對人體的損害越大。理論上來講,收縮壓超過140mmHg就診斷為高血壓了,說明這個高血壓就會對人體有損害了,舒張壓超過90mmHg就可以診斷為高血壓,所以舒張壓超過90mmHg就會對人體有傷害。


但是這個高血壓帶來的危害是慢性的,比如你高血壓幾年,那麼這麼高的血壓可能會對我們的心臟、腎臟、視網膜、大腦等等器官都造成影響。慢性的影響是緩慢發展的,比如高血壓腎病,起初可能是有點微量蛋白尿,後期可能有血肌酐升高,然後表現為拉不出尿,尿少,最終是腎衰竭,需要長期血液透析,否則身體裡面的廢物排不出來,會損害身體健康。還有,高血壓對大腦動脈的影響,會導致大腦動脈硬化,導致大腦缺血缺氧,但是這種缺血缺氧一般不會很嚴重,因為是緩慢發展的,病人可能會有頭暈、頭痛等不舒服。高血壓對心臟的慢性影響是會導致左心室肥厚,最後會導致心功能不全,然後出現心力衰竭。需要多高的高血壓才會有這樣的影響呢?一般認為收縮壓超過140mmHg就會有影響,血壓越高影響越大,所以我們對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就是把收縮壓降低到140mmHg以下,部分病人(比如糖尿病病人)我們要求更高,要糖尿病病人的收縮壓降低到130mmHg以下,因為研究表明更低的血壓會帶來更好的結局。


以上是慢性高血壓對病人的各個器官的慢性影響。


急性的高血壓升高,急劇的升高,比如升高到200/100mmHg,這麼高的血壓,是可能對病人造成急性影響的,比如最嚴重的是會導致腦出血,或者導致急性左心衰。你會發現,很多腦出血的病人,在發生腦出血的時候,血壓都是很高的,看電視你都會見到,一個老人家因為氣急攻心,一下子就昏迷了,這時候老人家就可能是高血壓導致腦出血了。前兩天我們才收了一個腦出血的病人,也是因為生氣之下血壓彪高到210/120mmHg,當時一下子就倒地了,昏迷了,送來醫院一查,就是一個腦出血。


此外,血壓急劇升高也會導致急性左心衰,比如一個高血壓10年的病人,本身已經有心功能不全了,這次因為血壓升高到200/110mmHg,因為這麼高的血壓,心臟是很難將血液泵出去的,所以心臟就發生衰竭了,表現為呼吸困難明顯,大汗淋漓,這是急性左心衰,同時也有可能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這些都是高血壓帶來的損害,或者說併發症。


所以,高血壓患者,只要診斷為高血壓,就可能對人體造成損害,我們要通過藥物、飲食、運動等方法把血壓控制下來,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腦出血、心肌梗死、腎衰竭等併發症的發生。一定要堅持服藥,而不要斷斷續續,斷斷續續用降壓藥,是很多患者發生腦出血的前奏。


李鴻政醫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血壓多少會對身體有危害🔑

通常認為血壓>120/80mmHg時,高壓每升高20mmHg,低壓每升高10mmHg,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成倍的增加,血壓越高,風險越大。這就是理想血壓<120/80mmHg的來源。



先來了解一下,正常血壓和高血壓的範圍

理想血壓:收縮壓<120mmHg,和舒張壓<80mmHg。

正常血壓高值:收縮壓12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

高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

理想血壓和正常血壓高值的區別:

有研究發現,理想血壓(<120/80)患者,和正常血壓高值(120~139/80~89)患者相比,後者總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增加1.56倍,其中腦卒中增加1.95倍,心梗風險增加1.99倍。

所以,沒有高血壓人群,血壓<120/80對身體健康最好。血壓≥120/80,<140/90的患者,應該注意了,需要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



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控制情況:

血壓≥140/90mmHg已經可以診斷為高血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血壓越高,風險越大。根據血壓升高的程度,高血壓分為三個等級:

1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90~99mmHg。

2級高血壓:收縮壓160~179mmHg,和/或舒張壓99~109mmHg。

3級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

建議,高血壓患者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


段醫生特別提醒:

(1)有些國家已經把血壓≥130/80mmHg的人群定義為高血壓。這就說明,將會有更多的人群被稱為高血壓患者,同時需要治療。

考慮到我國高血壓人數眾多,暫時還未進行調整。

(2)對於高於130/80的人群,但未到140/90的人群,我們也應該正確的對待:

①沒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人群,或者≥65歲的人群,應該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不推薦用降壓藥。②合併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腎移植後、心力衰竭、穩定缺血心臟病,推薦啟動藥物,將血壓控制在<130/80。

(3)總之一個觀點:血壓<120/80,恭喜你,血壓正常。血壓≥140/90,危險了,要考慮用藥了。血壓在這之間,應該引起注意了,不能再隨意的吃喝了。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一、血壓多高算高血壓?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各國也是有差異的!美國指南把高血壓診斷標準下調到130/80mmhg,就曾經引起軒然大波,幾乎一半左右的美國人都將被高血壓的診斷所困擾!因為我國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實130/80以上的血壓可以診斷高血壓的證據,所以在國內依然對此有很大爭議,我國的指南依然把高血壓標準設定為140/90mmhg!

二、血壓多高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儘管我國沒有把130/80作為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但也把130/80作為正常高血壓高值!可見至少在130/80以上的血壓,都被認知為可能無益、多半有害的高血壓!但高血壓的對人體造成損害的值是多少,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或者我們可以理解為在正常範圍內的血壓,應該是越低越好!到這肯定也應該存有爭議!



三、許多血壓不高的時候也要降壓?

許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許多時候血壓不高,但我們依然要使用降壓藥物呢?這些情況又存在於哪些情況?在新修訂的高血壓指南中,專門把血壓正常或者已經血壓控制正常的患者中,合併高危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血壓降得更低的獲益做出強調!對於血壓能夠耐受的高風險患者,即便血壓正常,也需要加用適當降壓藥物,使得獲益更大!


親,看懂了嗎?個體化,差異化用藥,或許是高血壓用藥的最大獲益!沒有最好,不容試錯,或許是高血壓治療的前進方向!


心健康


高血壓對我們身體的危害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血壓越高肯定危害越大;另一方面合併疾病越多或已經造成心腦腎損害,危害越大。

高血壓的標準

目前我國及歐洲的高血壓的標準是140/90,也就是血壓高於140/90,就要考慮高血壓。

血壓越高,分級越高,血壓越高對身體的危害自然越大。

但只要血壓大於140/90,就會逐漸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影響。

態度決定結果

如果180/110的3級高血壓,積極有效控制,那麼危險自然不大;如果血壓150/100的2級高血壓,不積極有效控制,那麼危害自然巨大。

合併疾病及靶器官損害

如果沒有及時發現高血壓,讓這個殺手默默的傷害自己,隨著合併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增多,或出現了臨床疾病越多,危險程度也是會明顯增加的。

危險因素:

年齡男>55 歲,女性>65 歲;吸菸;血脂異常;早發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缺少體力活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靶器官損害:左心室肥厚;頸動脈壁內中膜增厚、斑塊;腎功能受損。

臨床疾病:

腦血管病;心臟病;腎臟疾病;周圍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

合併的高危因素越多,合併疾病越多,那麼越危險,對身體的危害越大。

總之,高血壓要重視,要預防,要早發現早治療,只有這樣才能把高血壓的危害降到最低!


心血管王醫生


其實,我們可以從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中看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於健康成年人來說,理想的血壓範圍應該<120/75mmHg,其正常波動應該控制在110/70~130/80mmHg之間,當血壓超出這個範圍時就算得上異常血壓了,而血壓的異常必然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高血壓的危害主要在於其對全身動脈血管的破壞,它不僅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還會損害血管內皮功能,誘發斑塊形成,進而危害到心腦腎等重要器官。

不過,因為個體差異的存在,患者對較高血壓的耐受程度也各不相同,所以造成的危害也有輕重,但即使危害再小,也經不住長時間的積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說法大家也都明白;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一些這樣的患者,其收縮壓即使飈到200mmHg以上也沒有任何異常表現,在感覺上幾乎和正常人沒有絲毫差別,只因這部分患者對高血壓的耐受程度較強,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感受不到自身的生理機能正在被嚴重破壞著;這類患者,一旦有症狀表露,那幾乎就是危及生命的急症。



所以,即使尚未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但只要血壓超出了130/80mmHg,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健康,雖然這種影響在多數情況下微不可見,但它確實存在著,其實這也是人類始終難以活到理論壽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合內科張醫生


人的身體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這臺儀器的理論壽命是130-150年。也就是說人在理想條件下,可以生存130-150年。



這個理想狀態中,就包括了,血壓水平在120/70mmHg。

注意,這裡的的血壓水平指的是平均值,理想的血壓波動水平,應該在110-130/65-75mmHg之間。

當平均血壓超過130/75mmHg的時候,在無聲無息中,危害已經產生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最新的指南里把高血壓的診斷下限調整到收縮壓大於130mmHg的原因。


我們可以看到血壓的危險程度是隨著血壓水平的高低,同比升高的。

這裡要提出的是,高血壓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導致大大小小的動脈血管血管壁硬化和內皮損傷。其次是對於心臟結構的危害。

高於理想範圍的血壓,不一定會有什麼症狀,有些患者收縮壓到180mmHg,也沒症狀。有症狀和有沒有危害是兩回事兒,一定要分清楚。



微胖界心內科醫生


這個問題可能也算是一道醫學領域內的“哥德巴赫猜想”吧。

血管的作用是將心臟泵出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個器官供應細胞生命的養料和氧氣,必定要承受一定的壓力這就是血壓。所謂血壓的正常值是根據絕大部份人測出有一定差異的範圍值,如左心室收縮泵出血流對動脈壁衝擊的壓力稱收縮壓,絕大部份的人在100-140mmHg,而當左心室舒張時血流的壓力小了,被擴張的動脈回縮時對繼續流動血流產生的壓力叫舒張壓:絕大部份人在60-90mmHg之間。

只要壓力存在就會對動脈內膜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故人在出生後動脈硬化已經開始了,只是那時血流壓力甚小,可以忽略不計,隨著身體生長、發育人體各器官對血液供應的要求漸增大,通過心臟長大射血力量也在加大,同時體重增加也形成體表面積增長當然血容量也明顯增加了,回到心臟血容量增加會使血壓升高,這是因生理需要而產生的現象。

那麼血壓的正常值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差距?我想這就是我們對高血壓病的認知還是相當膚淺。70歲和16歲、男人和女人、體重200斤和80斤、身高2米和1.6米不同的人對血壓的生理需求當然不一樣,但仍只有一個標準:小於140/90mmHg這本身就有很大的漏洞,現在只是對心、腦、腎、大動脈這些靶器官有損害的人群血壓要求更低點120/75-80mmHg

血壓過高會加快動脈自身硬化彈性變差並引起動脈內粥樣斑塊形成,會發生動脈血供減少甚至血栓事件。反之血壓過低肯定會延緩動脈自身的硬化和斑塊形成,但同時會直接影響到器官的血供減少,同樣會因缺血、缺氧而導致靶器官的損害。所以才提出理想的血壓120/75-80mmHg,那麼達不到的人是否非用降壓藥來達到理想的血壓呢?到目前為止沒有人敢那麼提,因為人們還不能回答降壓和藥物帶來的利和弊。

怎麼辦呢?敝開血脂、血糖每個人從青少年時期就要做到三件事:

1.嚴格控制飲食防止攝入熱量超過你每天生命活動、生活、工作、運動所消耗的熱量,血壓和肥胖密切有關尤其是有高血壓家族病史的人。因為肥胖=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肥胖使被外面皮膚繃緊的多餘脂肪只能壓迫四肢和內臟的動脈使血壓升高尤其是舒張壓。

2.堅持每天適合自己的運動量,無論什麼方式,既能將多餘的脂肪轉化為糖元來提供人體消耗所需要的能量,使血壓下降,但記住運動後只能喝水,否則白運動了。同時能使人心情輕鬆、馳張一天緊張的學習、工作帶來的壓力。

3.從小培養孩子懂得愛別人、學會寬容、嚴以律己、培養自信、獨立、提高社會化能力學會溶入環境、培養良好的心理抗挫折能力,這對預防發生高血壓病遠勝於發病後再用藥。可惜壓力一情緒一交感神經興奮一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一高血壓至今沒受到任何歐美高血壓指南的認識。

做到了上述三條至少可以明顯減少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生,如能實現理想的血壓對減少對血管或靶器官的損害是最理想的。最後說一句:血壓越高對身體的損害越大但血壓過低也會給身體帶來損害。

2018.11.30


我想說點真話


高血壓現在是一種很常見的慢性疾病了,它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遺傳、飲食、運動等多種因素有一定相關性,我的母親家族那邊也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其實高血壓疾病本身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在於對於血壓的控制失調,從而導致的一系列併發症,小到頭痛頭暈,大到腦出血,腦卒中。

血壓的變化直接影響的當然是容量它的血管,首先血壓過高會對血管壁產生持續性的壓力,隨著時間的增長,血管會發生一系列反應,可能就會產生血管壁脂質沉積斑塊,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為血管突然破裂留下隱患。其次,如果學壓不能持續控制,只是一段時間控制,另一段時間放任不管,會產生更大的危害,血管極有可能因為代償調節不及時而發生突然破裂,極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當然高血壓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它還會影響身體的許多重要臟器的功能,例如腎臟,如果血壓過高,腎入球小動脈感受器會感受到血壓過高,會導致腎素分泌減少,血管緊張素減少,醛固酮減少,從而導致血管舒張,鈉水儲留,從而導致水腫等症狀。

總而言之,高血壓在於控制,而不在於治療。該改變生活習慣控制就改變生活習慣,改通過藥物控制就按時服藥,儘量減少併發症。

謝謝,如有問題可以評論探討。

有些看官提醒我沒有回答,之前有點激動,沒人好好審題,抱歉,在此謝謝啦。

根據目前標準收縮壓大於140,舒張壓大於90,就稱為醫學上高血壓,就會產生高血壓的一些生理變化,當然越高對身體影響也越大,所以控制血壓在正常範圍很重要 當然也不要血壓降的過低過快不然機體反應不過來也會有一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