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黑龍江的經經濟更好了,你會來黑龍江定居、工作或者經商嗎?為什麼?

天一閣農業


說起黑龍江都是眼淚!因為這裡是生我養我的黑土地,這裡有夢想起飛的腳步,這裡有從小到大的閨密、同學,這裡更有父母長眠的墓地......這裡是不捨得故鄉,這裡是記憶難忘的故土!

小時候天那麼冷,從來沒有抱怨過,現在氣候暖多了,卻不知道為什麼,人越來越少了......閨蜜走了,同學走了,自己的兒女也走了......剩下的就是我們不得不走的靈魂!!

老了老了,卻變成了漂泊的一族!曾經北漂的年輕人,現在變成了北漂的老年人!做飯、收拾屋子,洗衣服帶孩子......不漂行嗎!!

糾結的心,難分的身,苦澀酸楚,又能如何?

恨,沒有早漂,50多歲,卻過起了漂泊的日子

在家咱住大屋主臥,兒女回家住小屋次臥;在外,咱住小屋次臥,兒女住大屋主臥。高昂的房價,已無力再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屋,家在哪兒?不知道!落葉到哪歸根,不知道......

漂吧……





梅一姨


黑龍江的落後,經歷是外表反應出來的,主要是人,從東北出來的人,十個裡面有六個,並不是因為經濟不好,是人,體制,背景,關係,無望了,被逼無奈出來的,

我的大學同學,畢業時有關係的,都安排好工作了,沒關係的找不到合適工作(注意,是合適工作,不是找不到工作),都漂出來了,平時聯繫時,聚會聊天,每一個願意回去的,留下的只是回憶了,對家鄉失望甚至絕望,就說一點,這些年出差,旅遊去過很多城市,省會城市裡,哈爾濱的出租車最差,拒載,拼車,誘導消費,繞路,蠻橫無理,罵罵咧咧,看看現在的東北,看看現在的三亞,窮兇極惡的事例全國都排在前列,這不是好爽耿直的表現,東北人的義氣,好爽在逐漸消失!


火龍果023


我剛從綏化萬達廣場撤店,箇中原因一言難盡。黑龍江是農業大省,資源大省,曾經的工業大省,改開之前為國家和民眾貢獻了糧食、資源和工業產品,而如今,資源枯竭,糧價低迷,工礦企業改制改沒了,作為創造和消費主體的年輕人,大專以上學歷的都在南方就業了,有勞動能力的去南方打工了,但土地還不得不種,年輕人走光了,種地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殘,不懂技術,粗放耕作,肥沃的黑土地產出和投入難成正比。百姓沒收入或收入太低,拿什麼來消費?於是偌大的商場看不到多少年輕的消費者,體制內有外撈的公務員、教師以及收入穩定的鐵路職工成了消費主體,商場搞點促銷,來的都是栽栽愣愣來撿便宜的老頭老太,鮮見年輕人的身影。長此以往,黑龍江前景堪憂啊。


金牌謀士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哦

其實一開始和你們的想法都一樣,黑龍江真的沒什麼工作機會,所以大學畢業就沒有回家。

前年十月一放假,就覺得家裡的米飯怎麼這麼好吃呢,玉米也香糯的不行,外面根本吃不到的。家裡小園子裡,那些沒有農藥、化肥的蔬菜,吃起來本身的菜味特別好。這幾天經常在田地邊走走,突然覺得這個小縣城真的很好,天藍藍的,空氣也清新,竟然還看到了野鴨子。

在家的那幾天就想,本地的蔬菜真的很好,根本都不上化肥、農藥,即使有的人上農藥、化肥也是少量的,比南方的菜少的多。

七天後我沒有走,決定在家裡做農業,跟父母一起種“天然的蔬菜”,不上農藥和化肥的那種。

我在家給父母愁壞了,還是經常叫我去考公務員,在父母那輩人眼裡,即使你一個月賺一萬塊,也比不上公務員。但是我已經決定要做農業了,就要堅持做下去,而且打算做一輩子,其實我也不知道我的決定正不正確,在外面的老鄉,你們會支持我嗎?





東北楊小二


黑龍江經濟滯後有許多原因,黑龍江是能源大省煤炭,森林,石油,礦產等,是建國重工業老基地,父一輩子一輩,生於斯,長於斯,黑龍江人對地土地有著熾烈情感,而體制轉變,促使國有企業職工置換身份,許多工人除了本職技能外,更無特長,為了生存,活生生被迫背景離鄉,去他鄉謀生,去外面闖蕩,尋求發展,各中辛酸苦辣,只有黑龍江人自己知道,而後繼產業發展緩慢,沒有大量就業機會,是產生外流人口主要因素

“投資不過山海關",似乎成了一條定理,這有幾個因素,黑龍江位於東北北部,屬偏遠邊陲省份,人口約三千六百萬,對於投資者,考慮是利潤,長途運輸,原材料採購,銷售產出比,淨利率等綜合因素,讓許多投資者望而生畏,商人是要獲利的,賠本買賣沒人願做。其次,黑龍江無霜期短,高緯度的寒泠使人生恐懼感,滴水成冰,冬季取暖時間較長,讓許多南方投資者不適應,轉而不願向東北投資,猶其黑龍江省份,造成了中小企業滯後,沒有工廠,就吸引不到工人再生產,所以,經濟更加滯後,人員外流。國家無稅可徵,GDP排名倒數第幾名,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再次,談到政府體制問題,省委省政府積極倡導改造營商環境予以許多優惠政策,更加努力務實,己經以哈爾濱為中心,修建哈佳線,哈牡線,牡佳線(正建)2小時經濟圈,輻射50%人口,拉動經濟回升,是大有可為的。

黑龍江依託自然資源,大力打造冰雪旅遊經濟,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為品牌,營建“中國雪鄉",擴張“北極村"等知名品牌,吸引全國各地遊客旅遊觀光,強化管理,增加品牌意識,都取得很好成效,“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向自然資源開發要效益,獲得了寶貴經驗。

黑龍江經濟騰飛,再造輝煌,並不是幻想,龍江人正努力務實踐行著,這一步步走的艱辛,確努力向前,家鄉發展了,許多人是願回到家鄉創業的,鄉土,鄉音,鄉俗,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黑龍江人還會再創一個大美龍江。


雪城之湖


沒有如果!黑龍江也不可能變好!90年代黑龍江還有幾座排名在前20的城市。可是到了2000年以後,黑龍江進入前20的城市有幾個?直到現在,黑龍江的GDP已經和青海,西藏,甘肅,貴州等省份基本接近。除去這些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基本和別的省份相比,處於墊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選擇了離開這裡去發達地區謀求生路,只剩下大部分的老年人,還有一些想走暫時還走不了的人了。家鄉如果發展的好,誰會背井離鄉選擇北漂?黑龍江雖然是地處內陸,地理位置沒有沿海城市有優勢,但是也沒有像青海西藏遠離海岸線。人家少數民族地區國家還知道給一些優惠政策。黑龍江卻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成為了這些年發展經濟的犧牲品,為別人提供大量的資源,石油,煤炭,木材等等。我們只能選擇離開這片土地,離開這個讓我們心寒的黑龍江!告訴自己的孩子,考學也都往外面考,別再回到這個沒有發展前途的地方!


請叫我尋覓哥


首先我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曾經離開過哈爾濱去外地工作生活幾年,但最終還是回來了,原因那很簡單,黑龍江這片土地當你真正的離開它之後你就會發現你很想念它,很想再回來,因為這裡有其他省市無法給你的踏實。黑龍江是一直被黑的省份,總說這裡上高皇帝遠,經濟較為落後,確實現在很多一線大城市發展的好,城市年齡趨於年輕化,好多大學生或者是技術型人才的人被這種現代都市大城市帶走了,但是現在國家也在大力發展黑龍江了,我想不遠的將來黑龍江一定會發展的如同現在的一線城市。可是大家都知道當現在的一線城市發展好了就會出現人口飽和、就業困難、居住困難等等一系列問題,但是如果你現在選擇留在黑龍江和它共同成長、發展,你還用擔心不遠的將來在這裡沒有你的一席之地嘛?所以,留下吧。留在黑龍江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吧……


東北網


經濟更好意味著競爭更厲害,所以去不去與經濟變好關係不大,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果去,那就選擇在變化的前夕或者至少在變化之中去,那樣估計還能搶到一杯羹。等東北經濟變好,很多人已經湧過去了,人多,物價變高,再過去意義不大。比如現在的深圳,以前是小漁村,現在已經是大都市了,如果讓你選,你選擇什麼時候去?

去一個地方找工作或者定居,這對個人而言是件大事,目的地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環境,氣候,安全,人文等,最重要的是讓人覺得要有希望,有可能過上好日子才會奔那兒去。冷靜的問一下,現在的東北給我們的信心有多少?你們周圍有誰去東北發展了?恐怕還沒有去俄羅斯的多吧!不是東北不好,而是變化還沒開始。如果有風吹草動,恐怕企業個人一窩蜂的都去了,哪還能輪到你我在這討論這個問題。

以前那麼艱苦的條件,還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東北人,雷鋒,王進喜,放到現在也是學習的楷模。東北人還是那些東北人,不乏人才,只要有合適的哪怕不是那麼好的條件,就能讓東北人留下,不再外流。

現在國家提出振興東北,應該是一個契機,或許已經有企業個人有先見之明,已經開始在行動了。希望他們能抓住機會,也祝願他們東北幹出一番事業。


水東柳


東北感覺是一個粗野原始的行政地域、關外、不太敢輕易進去的地方,外人不大區分哪三個省份,就那一片地兒。外遷人口多,全國哪都能聽到東北口音。人身高體壯、(年輕男女高鼻大眼、相貌標誌),性情豪爽、直來直去、下手比較狠,講義氣不講道理,有點李逵、張飛、孫二孃的匪氣,或座山雕、許大馬棒人馬的兇悍。喜歡大金鍊子,戒指碩大且不止一個。說話粗聲大氣,用詞形象、生動、土氣、搞笑,象聲詞、語氣助詞多而誇張。吃飯大盆大碗,菜實惠量足肉多,白啤不吝,海量,不醉不休。嚷嚷搶著買單,不惜動手。


風中奔馬


龍江的經濟好與孬,我都想回去!只是,現在奮鬥的腳步依然在行進中……待停下來,我就回去。

故鄉的山,有我兒時的足印;故鄉的水,我下去摸過魚。無論是春天的婆婆丁,貓爪子、老蕨菜,還是秋天的成堆成片的蘑菇,仍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記憶中。有人說,他鄉安放不下游子的靈魂!我認為,遊子的根本來就在故鄉,何須他鄉來安放?無論你成功與否,都無法改變你是龍江人的事實。況且,故鄉還有我的祖輩、我的父母長眠在那裡,我安有不回故園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