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革命」後,武則天生命的最後一年是怎麼度過的?

dodo0328


歷史上的武則天,由於她是中國第一個敢稱皇帝的女人,加上她迫害李唐宗室,因此被後世史書罵的很慘。其實,武則天的帝王心術並不輸男人,智商也是一等一的高。她雖然篡了李唐江山,但是武則天並不糊塗,她始終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權威,來源自唐高宗李治



公元684 年,唐高宗李治駕崩。在其後的六年時間裡面,武則天先後廢掉了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緊接著在公元690 年,自己坐上了皇位。但是坐上皇位的武則天也很尷尬,她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是皇位的繼承人始終沒有定下來。

聖曆元年(公元 698年),武則天想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便以此事詢問宰相的意見。狄仁傑道認為,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太子之位非廬陵王(李旦)不可。後來狄仁傑又說,姑侄與母子誰更親?您立兒子,那您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宗廟。若立武三思,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幡然醒悟,當天便派人到接回了李顯,並立他為皇太子。

此時的李顯,已經整整被流放了十四年,他本來就是一個膽子很小的人,被流放的這段時間中,更是把他嚇得不輕,好幾次都想自殺了算了。此番被接回洛陽,李顯非常小心謹慎,回京之後就跟武三思攀上了親家。把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武則天見李顯這麼懂事,心裡也很高興,只要李家和武家能和平相處,還政於兒子又有何不可呢?

後來李顯的女兒永泰公主造反,武則天也沒有追究李顯的責任,只是把造反的相關涉案人給殺了,李顯沒有受到牽連。由此也看得出,李顯是真的怕他媽,他對武則天的敬畏,是一種老鼠碰見貓的害怕


神龍元年正月(公元705 年),武則天因病臥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在一旁伺候。宰相張柬之、崔玄暐協同大臣敬暉、桓彥範、袁恕己等人,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兵變,率五百禁軍衝入宮中,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則天退位,傳位於李顯。這次政變因為發生在神龍元年,便被稱為神龍政變,後來參與政變的五人都封了郡王,因此也叫五王政變。

需要注意的是,神龍政變的目的是逼武則天退位,擁李顯登基。但當時的國號還是武周,所以李顯是武周第二代皇帝

因此,李顯在武則天退位後。還不敢過於的放肆,依然對武則天備受尊崇。為此,他立下了三條尊母(武則天)的規矩:

第一、繼續保留武則天的帝號,尊她為則天大聖皇帝。雖然這個帝號是毫無實權的虛銜,可是這種一國二皇現象是不多見的,足可見李顯對武則天的敬重。

第二、

定期探望。這是當時李顯定的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隔十天,朝中文武百官都要到上陽宮看望武則天一次,盡暄寒問暖之能事,談血脈相連之溫情。也不知道張柬之等人看到武則天該說些什麼……

第三、搞好跟武氏一族的關係。像武三思這些人,除了爵位由王降為公,其餘的待遇沒有什麼變化。比如武三思被任命為司空,武家後輩中的武攸暨為司徒。而且李顯還下詔『武氏三代諱,奏事者皆不行得犯』,使得李氏皇族和武氏二家的關係更為緊密。滿足武則天對李家和武家關係和睦的期望。




但是儘管如此,武則天在退位之後,還是一點都不高興。畢竟李顯要恢復大唐江山,她建立的武週一世而亡。於是她的精神遭到了嚴峻衝擊,有一點神神顛顛的。具體表現有二點:

一是自娛自樂。她遷到上陽宮居住後,起先每天都還深居簡出,後來直接深居不出。就待在宮裡不出門了,自我封閉;

二是妄自菲薄。她畢竟是當過皇帝的人,對權利的操控欲達到了走火入魔境地。政變之後她失權了,這種心理落差感不能接受。這就好比吸毒的人突然戒賭,哪怕你給他好吃好喝,甚至是給他抽菸,也不能滿足癮君子在身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應

可以看得出,唐中宗李顯心裡對自己母親還是有顧忌的。他希望讓自己母親不那麼難受,但是所做的努力並沒有什麼用,武則天的權力癮已經走火入魔了。而且一個是李唐後人,一個是武周創始人,縱然二人是母子關係。但在權力面前,哪有親情可言?所以暮年的武則天面對天下又變成了李唐,她雖然心不甘,但也認命了。再加之她的年紀也確實太大了。一個年逾八旬的老人,其實就想單獨靜靜。於是在政變當年的十一月,武則天駕崩,走完了她八十二年的傳奇人生。



臨死之前,武則天還耍了一個心眼。她給李顯留了一份遺詔:

祔廟、歸陵,令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等了孫親屬當時緣累者,感令復業。

這份遺詔的聰明之處在於,她本是本著怨家宜解不宜結的準則,請求赦宥和寬恕王皇后、蕭淑妃

兩族及褚遂良、韓瑗、柳奭等跟自己有仇的人的親屬。都是過眼雲煙了,希望能亡羊補牢。,彌補自己的過失。

另外,最主要的,她主動要求去除帝號,降為皇后身份。也就是從則天大聖皇帝改為則天大聖皇后,自動認祖歸宗,請求自己在歸西以後能跟唐高宗同葬。

唐中宗是個孝子,武則天的遺詔,他一絲不苟地遵循遺詔來辦。次年五月,武則天的靈柩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在宏大的乾陵陵園中,聳立著兩塊石碑。一塊是唐高宗的有字碑,上面刻滿了謳歌唐高宗豐功偉績的文字,也叫述聖記碑;另一塊很特殊,上面空蕩蕩的一個字也沒有,這一塊是留給武則天的,也叫無字碑

結果時至今日,武則天的無字碑比唐高宗的述聖記碑,名氣還要大的多。這兩口子,活著的時候就是武則天壓著李治,死了之後還是武則天壓著李治。



至於武則天為什麼要提出自降身份,死後跟李治合葬。比較符合常理的解釋是:武則天希望抱住李治這條大腿,主要有李治在,那麼李唐皇室的後人就不敢拿她怎麼樣。畢竟李唐宗室被殺者甚多,活著的男人,不是她兒子就是她孫子。兒、孫還能對媽媽和奶奶大不敬?

最後再說說參與政變以及跟政變有關聯的人員的結局。首先是五個政變參與人員,一個好下場都沒有。起初五人全封王,張柬之被封為了漢陽王、敬暉被封為了平陽王、桓彥範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

結果沒多久,政變策劃人張柬之就被武三思和韋后譖毀,慘被貶官。僅一年後,被貶出京城流放,最後氣死在了流放地;策劃政變的二把手敬暉,他也遭到了降職處理,被貶到海南崖州當司馬,之後被武三思派人迫害致死。另外三人,崔玄暐在嶺南病死,桓彥範、袁恕己二人則被李顯派遣的使者殺害了。總之就是每一個人有好下場都沒有。不過唐睿宗繼位後予以平反

而武三思這廝在迫害五大臣後繼續作惡,先是跟唐中宗的老婆韋皇后私混,後來又在神龍三年密謀迫害太子李重俊,結果在景龍政變時被李重俊反殺。起先唐中宗李顯還很夠義氣,追贈他為太尉,予以厚葬。等唐睿宗繼位後,先廢其諡號,又開棺戮屍,最後毀其墓。

至於唐中宗李顯,有說他是被毒死的,也有說他是刺死的,還有勒死一說,總之就是沒有好死。


Mer86


武則天的最後一年,是在軟禁中最大可能地保持了表面的尊榮。不過其實這一切都不重要,一個八十一歲的老人,失去了最依賴的權力和最愛的男寵,即使還有自由,也已經如同行屍走肉一般了。這裡把武則天最後一年的主要事情羅列一下吧。


首先是說到退位前一年,也就長安四年(704年)是的八月,武則天生病,逐漸懈怠朝政,將後來神龍革命中的領袖人物張柬之先後提拔為同平章事及守鳳閣侍郎,成為真正的宰相。隨著女皇身體每況愈下,張柬之等人逐步開始獲得一定的權力。次年正月初一,武則天改元神龍,是為神龍元年,由於武則天病勢愈發沉重,武則天頗有“積德”的意味,將一眾被殺的謀逆犯大多平反赦免。正月二十二日,政變爆發。

政變的起因是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自武則天病重後完全把持朝政,將武則天與朝臣隔絕,更是肆無忌憚地向武則天進讒言殘害了僅僅是私下議論他們兄弟專權的太子李顯的兒子李重潤、女兒李仙蕙、女婿武延基。惹得武、李兩家和大臣們的恐慌。最終,在武、李兩家的默許下,張柬之等臣子率五百羽林兵由至東宮,請李顯同往,闖入玄武門,至武則天所在迎仙宮斬殺張氏兄弟,包圍長生殿,張柬之等入內拜謁女皇。武則天驚醒,張柬之等聲稱張易之兄弟謀反,並逼武則天讓位於李顯,女皇無奈只得默認。隨後,眾臣將張氏兄弟一干親信全部誅殺或逮捕下獄。次日(正月二十三),武則天下旨,命太子李顯監國;正月二十四,武則天正式下旨,傳位於太子李顯;正月二十五,李顯即位,封相王李旦為太尉,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對李氏皇族全部平反,恢復官爵。自此,武則天時代宣告結束。


正月二十六日,李顯將武則天遷居上陽宮,武則天開始保持尊貴的軟禁生涯。二十七日,李顯率領拜謁武則天,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也就是說,尊武則天為太上皇。二十九日,李顯對神龍革命五大臣加官晉爵,全部擔任宰相。二月初一,李顯率文武百官至上陽宮拜問候女皇起居,自此每十日一次,直至武則天去世。可謂給足了女皇面子。但同時,作為武周王朝第二代皇帝的李顯開始加快了唐王朝復辟的進程。二月初四,李顯宣佈恢復唐國號,一切制度,所用物品全部恢復到唐朝時的,,五月初四,李顯將武周七廟神主遷往西京,在東都恢復唐朝太廟社稷。封張柬之等神龍革命五大功臣為郡王,降武氏諸王為公爵。至此,徹底完成了唐朝復辟。十一月二十六日,被高級軟禁十個月多的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仙居殿,遺詔去帝號,與高宗李治合葬於乾陵,並對王皇后、蕭淑妃和褚遂良等政敵的後人全部寬恕赦免。

武則天自退位後,在上陽宮居住,雖經李顯十日一次的問候,也足以確保衣食無憂,極致尊榮。但是,武則天一生對權力有極其大的慾望,一旦完全喪失對朝局的控制,對武則天的打擊是致命的。更何況還有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的死。武則天晚年對這兩個面首是極盡寵幸,甚至為了他們殺自己的孫子孫女。可以說,權力和男寵是他活下去的兩個支柱。一旦全部喪失,可謂真的了無生趣。也許正是這樣的境遇,讓她真的只能潛心思考人生。曾經作為統治工具的佛教,此時可能真的是她能夠仔細思考的內容。故而,在一切愛恨煙消雲散之下,武則天選擇原諒政敵,並放下了自己作為皇帝的身份,傳奇女皇,就此謝幕。


伊耆角木


神龍革命進行中……

武則天問:“怎麼如此吵鬧?你們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敢進到裡面來!”

張柬之:“陛下恕罪,張昌宗二人(武則天的男寵)叛國已被誅殺,沒有事先跟您說,實在是遺憾。”

武則天看到旁邊的兒子中宗李顯,大聲呵斥:“你怎麼也來了,趕緊回去,人已經被你殺了,你應該滿意了吧!”

桓彥範做了第一個黑臉:“陛下,太子是不可能回去的,您還是退位讓太子登基吧。”

武則天又看了下週圍,全是他曾經提拔過得人,李湛、崔玄,連你們也背叛我!

武則天最終退位,武則天在眾多護衛的保護下,移居到城內西部御花園,這也是她人生中最後的一年,這一年,她由權力擁有者直接跌落深谷,說怨婦談不上,但絕對不如神龍政變時直接死了自在。

唐中宗確實每十天還會去請安,畢竟是自己的母親,還是像往常一樣尊敬,但是武則天日夜由他人看守,這種和坐牢一樣的日子,武則天是一刻也不想待的,她第一次覺得沒有權力是多麼的空虛、無助和孤獨。

這一年,她沒有了情人……

這一年,她見不到自己疼愛的太平公主……

這一年,她聽著兒子中宗彙報的各種戰績,卻心如死灰……

這一年,她親眼看見唐朝的光復儀式……

這一年,她看到了太多,所有她以前的所作所為,全被自己的兒子一件件推翻……

這時她想起了魏元忠的話:“將來陛下被蒙害的肯定是李顯,等陛下想起這句話的時候已經晚了。”

武則天開始思考、回憶自己的一生,嘴角慢慢上揚,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往事,一步步到達權力的巔峰,她哈哈大笑,因為天下沒有第二個女人有她這般的幸福,她是有史以來最有權威的女人,所以無論自己是什麼結果,她都想開了。

終於,在中宗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在這紙醉金迷、富貴豪華的大殿軟禁中去世,享年82歲,而武則天遺言,讓後人以皇后的身份祭祀她,不要把她當做皇帝來看待。


羽評郡主


神龍革命之後,李顯很快復辟李氏唐王朝。彼時的武則天已經81歲了,在古代80已經是非常稀有的年紀,加上老年的武則天已經漸漸失去了對朝堂的把控,這樣的她對於李顯來說已經不具備什麼威脅。李顯終究沒有殺了自己的生母,而是在軟禁的前提的之下儘可能保證她的尊嚴。

晚年的武則天對朝政已經心有力而力不足,她整日沉浸在享樂之中,將朝堂之事交由張昌宗、張易之兩個兄弟把控。張氏兄弟並非良善之徒,弄得朝堂烏煙瘴氣,怨聲載道。張氏兄弟對朝政的介入讓武則天母子、臣子關係變得緊張起來,武周政權搖搖欲墜。

讓李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武則天竟然會因為張氏兄弟的一面之詞,責備李顯的兒子邵王、女兒永泰郡主和妹婿武延基在私下裡討論張氏兄弟專政。武則天一向心狠,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會心慈手軟,更何況是隔了一輩的孫子孫女。李顯的子女最終被活活打死,當時的永泰郡主還有孕在身。張氏兄弟卻依舊沒有放過李延基,將其迫害致死。

李顯終於知道在武則天的心中,自己家族的親人還不及兩個面首來得重要。於是,在李旦以及太平公主等李氏子孫以及武氏家族默許之下,李顯和張柬之策劃了這場逼宮政變。

神龍革命當日,張柬之率五百羽林兵刺殺了張氏兄弟,包圍武皇的長生殿,逼迫她退位給李顯。隨後張氏兄弟的黨羽全部被逮捕或者誅殺殆盡,李顯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給李氏家族封官加爵,為李氏皇族平凡。

武則天被自己的兒子囚禁在上陽宮之中,但是吃喝還是遵循著從前的用度。李顯並未否定武則天的功績,封其則天大聖皇帝,也就是默認了她太上皇的地位。幾日後,李顯宣佈恢復唐國號,武周徹底結束。

武則天最後的這一年被圈禁在上陽宮之中,上陽宮是李治下令建造的一座宮殿,總面積大概8平方公里。宮殿極盡奢華,後來唐玄宗時期,皇室常常在這裡舉行宴會。李顯極盡全力給武則天保全了體面,不僅自己每隔十日就來探望武則天,朝中的官員也必須跟著過來,對武則天噓寒問暖。

不僅如此,許是想讓武則天放心自己不會動她的孃家人,李顯主動和武家搞好關係,提拔武三思的官位,並且下了嚴令:武氏三代諱,奏事者皆不可犯。可是上陽宮雖大,文武百官禮數雖周全,可哪能裝得下一代女皇的心?武則天在這裡沒有了權勢,沒有了心愛的男寵,只能在偌大的宮殿之中自娛自樂。武則天沒有了追求,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衰老,很快就死了。

這一年武則天唯一的進步大概就是真正靜下來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一生,她臨終前放棄了皇帝的諡號,而是以皇后的名義和李治合葬。她還下旨寬恕了王皇后和蕭淑妃兩家人的罪臣,有的時候想起老年糊塗的時候錯怪的大臣,還會主動為活著的平反。

一代女皇變成佛系太上女皇,武則天也算體面地走完了自己的最後一年。

以上


木劍溫不勝


神龍政變發動的主要目的是除掉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公元705年,武則天改年號為神龍,這一年為神龍元年,也是這一年,武則天結束的她的皇帝生涯。

武則天晚年,無心於朝政,而對二張兄弟寵愛有加,二張兄弟也仗著武則天的寵愛無法無天,不斷貪贓枉法,插手朝政。宰相張柬之等人怕傳位於李顯的計劃有變,而想除掉二張兄弟,要想一個幾近完美的辦法,那就是發動政變,讓武則天退位,沒有辦法為二張兄弟報仇。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李旦,李顯,太平公主等人聯合發動政變,政變時,張柬之等人殺掉了張氏兄弟,武則天這個時候被驚醒看到張柬之等人都在自己的宮中,就問什麼事,張柬之回答二張兄弟以叛國罪已被誅殺,而趁勢讓武則天退位。

第二天,武則天就退位,讓太子李顯監國,第三天,武則天禪讓位置,第四天李顯正是繼位,是為唐中宗。

政變之後,武則天遷居上陽宮,這個時候卻不如以前那般風光無限,自己可以說是虎落平陽了,政變之後的武則天迅速衰老憔悴,雖然那個時候武則天已經81歲高齡,但是對自己的形象還是很注意保持的,據說69歲的時候還重新長出了眉毛,72歲的時候又長出了牙齒,可是自己的風光不再,收到了很大的打擊,據古籍記載:“及在上陽宮,不服復櫛沐,形容羸悴”。

其次,武則天被李顯軟禁起來,但是李顯為了讓母親保持尊嚴,他每次都會給母親請安,每十天還會帶領百官去給武則天請安,仍然享受了皇帝的待遇,李顯給武則天一個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得到了相當高的評價。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政變十個月之後,一代女皇走完了她坎坷而又輝煌的一生,病死在上陽宮的仙居殿,去世之前立下遺囑,要求去帝號,改為則天大聖皇后,意思是自己要以李治妻子的名義來死,要求歸陵,要和唐高宗李治葬在一起,乾陵也就是成為唯一一個葬有兩個皇帝的陵墓了。

而李顯也完成了母親的遺願,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也受到了尊重,李顯和武三思成為摯友,李顯最寵愛的安樂公主也嫁給了武家的後代。武則天死後,孃家的親人都受到了優待和尊重。


消失的月光


神龍革命,是指張柬之為首的五大臣在武則天病重後的神龍元年,發起的一場清除張昌宗、張易之兄弟,迎立李顯為帝,恢復唐朝舊制的一場宮廷政變。政變的結果,武則天退位為太上皇,李顯登基為帝,張氏兄弟二人被殺,張柬之五大臣拜相。武周王朝結束。

這也是武則天生命的最後一年。此時的武則天已經八十一歲了。那個時侯,人過七十古來稀,武則天活到了八十多歲,可謂高壽。但這時她已經風燭殘年,一病不起。面對張柬之等人的政變,她無能為力,只能默許。此時的武則天,再也沒有了女皇的威風,而沉寂於佛家的寬容。武則天的雖然被軟禁了,但她的物質生活是很好的,享受太上皇的待遇,李顯率眾大臣,是要十天一問安的。精神上,武則天雖然失去了權力,失去了面首,但此時她已是八十一歲的老人了。面對政變,唯有佛教才能救她心靈於安靜。所以此時的武則天放下了一切,不再不捨。她放下了皇帝的尊位,去帝號,遺詔去世後與李治合葬,成為李治的帝后。她寬恕了王皇后、蕭淑妃和褚遂良等政敵的後人,在病重之後刻意積些“陰德”。她躺在床上,開始思考人生,回憶人生。她的“無字碑”就是這時定下的。朝聞道,夕死可矣。此時武則天才有時間思索人生,這才是武則天活得最明白的時侯。

春秋史社,專注於中國歷史、文化研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神龍元年,也是一代女皇在位的最後一年

長安五年(705年),病榻上的武則天發佈了一道詔令,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神龍,自即日起,為神龍元年

此時已經81歲的武則天,雖然依然站在權力巔峰,但身體每況愈下,垂垂老矣,顯然,已經擺佈不了自己手下最看重的兩枚棋子——張昌宗、張易之兄弟

張氏兄弟專權跋扈、肆意干政的程度,可以說是令整個朝廷談之色變。太子李顯固然庸弱,也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被張氏兄弟逼到了什麼程度呢?

他的兒子邵王李重潤、女兒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因為看不慣二張專政,暗地裡聚在一起,diss了他們一把,不巧就被張易之的耳目聽了個清清楚楚,張易之當然去武則天那裡,好一頓撒嬌,演得情真意切,委屈滿滿。

被男色燒昏了腦袋的武則天顯然已經失去了正常的思維邏輯,她找來李顯,一頓狠罵,責令他嚴罰兒女,萬般無奈的他最後逼令兒子和有孕在身的女兒自縊。張氏兄弟當然也沒有放過鋃鐺入獄的魏王,在大獄裡把他給逼死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到這個程度,滿朝文武大臣,人人自危。

正月二十二日,鳳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人(此五人日後都封王,所以

神龍政變又稱五王政變),擁立李顯為君,率軍殺入長生殿,以謀反之名,乾脆利落地先咔嚓了張易之和張昌宗,隨即包圍長生殿,客氣請武則天退位。

她還有什麼選擇嗎?臥榻難起的武則天知道,已經沒有退路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想透了自己的一生

決定退位的武則天,行動起來非常迅速——

正月二十三日,太子監國,大赦天下;二十四日,傳位太子;二十五日,中宗即位;二十六日,她從長生殿遷居上陽宮。

武則天畢竟是自己的生母,從前幾立幾廢、好容易才保住太子位置的李顯深諳這個道理,既然自己沒什麼波折地逼得母親退了位,坐上了這個皇位,那就場面做足,當一個孝子吧。二十七日,他率百官詣上陽宮,尊太后為“則天大聖皇帝”。並且此後十天率百官拜一次,直到十個月後,武則天去世。

走下權力巔峰的武則天,在上陽宮生活的最後的日子,做了些什麼呢?她大概是用這清清靜靜的十個月,想透了自己這嚐盡世間百態的一生:

從天真明朗的少女到心如磐石的女皇,所謂愛情,所謂權利,所謂享樂,所謂盛名,最後都不過是過眼煙雲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駕崩上陽宮。

臨死前,她留下了一封《遺制》,提出了兩個要求,一個是“袝廟、歸陵,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第二個是“其王、蕭二族及褚遂良、韓瑗、柳奭子孫親屬當時緣累者,鹹令復業”。她曾經一手創下的武家江山,從此休要再提了,一生鳳雲,故後她願安安分分,做回李家的媳婦;而那些曾經和她以命相鬥的政敵和情敵,統統原諒寬恕了,受到牽連的後人們,從此既往不咎。大概是為了能和這些曾經付出性命也鬥不過她的人,在另一個世界,坦誠相見吧。

最後,她落土為安,留下了一塊“無字碑”,是非功過,交由歷史評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