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自号太阳王的路易十四是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和纳瓦拉国王。在位长达72年3月18天,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确切记录在欧洲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独立主权君主。1661年,23岁的路易十四在法国宰相马扎然去世后开始亲政。彼时,法国久经战乱,满目疮痍。路易十四利用自己已经稳固的权威,开始着手整顿。他从马扎然的亲信中选择官员,组织起一个新的朝廷,但不任命首相。当时最棘手的问题是国家财政困难,急需整顿和改革。国王根据马扎然生前的推荐,任命柯尔伯负责此事。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法国巴黎

柯尔伯(1619-1683)出身于商人家庭,原为马扎然的家产总管。他接手财政问题后,大刀阔斧地核查财政账目,整顿国库,撤换了一大批官员,把那些犯有劣迹的人员,包括财政总监富凯在内,通通绳之以法。富凯被判终身监禁。柯尔伯继续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大力支持和发展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鼓励海外殖民活动,想方设法提高经济收入。他甚至把全国的工业收归国有,实行严厉的军事化管理。一时间,各种各样的工厂,诸如肥皂厂、造船厂、纺织厂、织毯厂、武器厂、珍贵器皿厂,等等,在法国纷纷涌现。柯尔伯的政策很快见到成效,国家财政状况开始好转。路易十四由此得以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包括海军和陆军)。经济和军事的强盛使王权如虎添翼,变得更加强大,更有实力。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相信“君权神授”说,自认为是上帝指定他来统治法国的。他在写给儿子的回忆录中说,国王“是上帝在尘世的代理人”,“上帝任命国王为大众福利的唯一守护者”。他虽然没有说过“朕即国家”这样的话,但是他信奉这样的思想。他认为国王应该拥有无上的权威,绝对君权不容侵犯。1665年,内战已经平息,他在第一次出征和教皇为他举行加冕典礼之后,立即表示自己的绝对权威不容置疑。

那时,巴黎议会准备讨论他下达的几项诏令。他在万森打猎场听到这个消息,来不及换衣服,就身穿猎装赶到会议厅,严厉斥责议长:“我命令你立即解散这种讨论我的诏令的会议,我禁止你召集这样的会议,也禁止你们任何人提出这种要求。”从此以后,巴黎议会形同虚设,三级会议不再召开。他集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大权于一身。他每隔两天召集少数几个亲信参加“最高会议”,决定国家大事和重大决策。他亲自主持专门会议,处理国家的行政事务。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巴黎议会

为了控制全国,他实行监察官制度,任命监察官,并派往各省执行国王的命令。监察官直接对国王负责,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使王权,各省的省长实际上已无任何实权。他还组建了司法委员会,制定了民法、商法、刑法等六部新法典,在全国推行。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他建立了一套从上到下的制度,把匡家的权力集中于宫廷,宫廷的权力又集中于国王之手。路易十四牢牢地握紧大权。法国成为典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锦衣卫

凡尔赛宫的建造是路易十四集中政治权力的策略之一。路易十四完成了黎塞留和马扎然建立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民族国家的努力。经过两次投石党之乱后,法国显贵们已经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王权抗衡。传统习俗又不容许他们从事工商业,不少人只能投靠国王。路易十四乐意把他们召进巴黎,让他们脱离自己的领地,依靠国王的恩赐生活,就此成为宫廷的附庸。这些大贵族迫于无奈,只得顺从,寄居在国王身边。路易十四将贵族变成了他宫廷的成员,解除了他们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以此削弱了贵族的力量。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凡尔赛宫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搬进这座位于巴黎城郊的巨大的宫殿。他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礼仪制度,从他起床,到他用膳、就寝,所有的起居活动,都规定好程序,以及由什么职位的人来伺候,以体现各种等级的区别,显示国王的尊贵和威严。贵族们在宫廷成了国王的侍从,必须老老实实地侍奉国王。他们的升迁完全仰仗于国王,他们必须屈从于国王的权威。侍奉国王被认为是一种恩宠和荣誉。离开宫廷就是失宠,而没有国王的赏赐,他们就无以为生。宫廷的规矩迫使贵族为衣装付出巨款,他们从早到晚都得待在宫殿里参加舞会、宴席和其他庆祝活动,这是宫廷生活的一部分。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路易十四

据说路易十四记忆惊人,他进入一个大厅后一眼就可以看到谁在场,谁缺席。因此每个希望得宠于国王的贵族都必须每天在场。在宫廷里,在国王面前,他们都小心翼翼,看国王的脸色办事,以争宠为能事,以取悦国王为光荣。

有一个贵族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记载国王的威严和自己在宫里的感受:

国王在起床、就寝、用餐时,在穿过厅堂时,在走进只有侍臣才能随他出入的凡尔赛花园时,左顾右盼。他看到和注意到所有的人。谁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不经常住在宫里…就该受谴责……从来不进宫或者几乎不进宫的人肯定要失宠。谁替他们央求点什么,国王就傲然说:“我不认识他。”谈到那些很少露面的人,国王说:“这个人我从来看不到他。”而这样的话就等于无可挽回的判决。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路易十四剧照

法国在路易十四时代,君主专制达到极盛时期。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有个名叫杜弗里埃的古玩商为他设计了一个标志: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照耀地球,下面有一行题词:“堪与太阳媲美”。路易十四对此颇为得意,在国王的印章上,在王宫的家具、帷幔上,都用这个标志来装饰。绝对君权的确立,结束了分裂混乱的年代,法国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逐步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而且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很快就恢复了国力,成为欧洲的强国。就这样,法国成了欧洲许多王国的榜样。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路易十四剧照

路易十四是一个有作为的国王,他爱好文艺,甚至参与其事,粉墨登场。他曾作为作家和艺术家的保护人,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维护国王的绝对权威,要求文化艺术为君主、为专制国家服务,这是他的文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他重视官方文化机构的作用。他把法兰西学院搬进卢浮宫,为它专设四十把交椅。在他和柯尔伯的支持下,法国陆续成立了各种学术机构和艺术机构,如: 1648年成立画家雕塑家学院;1662年成立王家工艺作坊; 1671年成立建筑师学院;此外,陆续成立的还有科学家学院、王家音乐学院等。这样,大多数文化人士都被控制在宫廷的手中,为宫廷服务。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路易十四雕像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文坛,路易十四和柯尔伯还施展了软硬两手:一是年金制度,从经济上笼络文人;二是建立出版检查制度,严格把关。路易十四对文人,对他满意的作家,以礼相待。他让作家、艺术家出入宫廷,与贵族享受同等待遇,而且经常给予赏赐。柯尔伯秉承他的旨意设立年金制,每年拨10万法郎,由法兰西学院的夏普兰拟出受奖者名单和每个学者、作家、艺术家享受年金的数额。年金数额并不固定,名单每年调整。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金丝鸟

当时,文学创作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没有稿酬制度,文人写作或是自娱,或奉命而作,或为献给贵人。没有产业、没有官职的作家诗人只能寄人篱下,靠国王和贵族的赏赐生活。所以年金制对他们来讲,的确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每年调整的做法更带有诱惑力和约束力。对于那些获得年金的作家和艺术家来讲,他们可以不再受私人的支配,可以摆脱寄生生活,多少得到一些创作自由。书籍的出版最初由神学院负责审查。1658年后,改由司法大臣负责,同时设检查官四人(后来有增加),专门审查出版物中是否有违背王国和宗教的规定以及道德原则之处,审查通过才能出版。王权的一系列措施把文化人牢牢地维系在宫廷中,让他们俯首帖耳地为宫廷服务,为国王效劳。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路易十四

年轻的路易十四更是热爱戏剧,他供养了几个剧团,拨出宫殿给他们做演出的场地,召他们进宫演戏,给他们发年金,平时还另有赏赐。他让莫里哀、拉辛出入宫廷,封拉辛为贵族,待之如同朋友。高兴的时候,他登上舞台,与莫里哀一同跳起芭蕾舞。如此情形,使人们想起了古希腊伯里克利执政时期的雅典。正如伏尔泰所说:“自黎塞留将戏剧带入宫廷后,巴黎足可以与雅典媲美。”不过,路易十四对于这些文化界人士都采取利用政策,譬如莫里哀51岁去世后,路易十四就下令解散了以莫里哀为首的剧团,迫使剧团演员为了生活流散各地。

跟大兴文字狱的康熙相比,法王路易十四只是将文人们请进了金笼子

图注:康熙帝

路易十四和清朝的康熙帝在同一年即位,他们两人颇有一些共同之处,譬如在位时间都长,都把国家带入了极盛时期。但是在文化上,路易十四只是设立国家文化垄断机构,将文化人装进了黄金的笼子里。而康熙帝则是凶相毕露,为了控制臣民,他大兴文字狱,在位期间发生的文字狱案共有11起,比较著名的有《南山集》案。戴名世仅仅因为赞同方孝标给南明正名的观点,结果就被斩首,家人好友等也被牵连为奴。(彭忠富/整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