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天才艺术家拉斐尔笔下的《雅典学院》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影影圈圈


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画家拉斐尔(1483年——1520年),是西方美术史上无法忽视的绘画大师,他留给美术史最大的震撼有两点,一是他一生只活了短短37年,在绘画事业正好走上巅峰之际,却因病离开人世。二是他在绘画上的天赋极高,仅仅用了37年,就取得了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两人同等的艺术地位,他因此被称作“西方画圣”。

(雅典学院)

拉斐尔的父亲是一个出色的画师,在家乡开办了一个画坊,专门接一些给当地教堂和贵族家庭画装饰画的活。大约在孩童能记事时,拉斐尔就经常跟随父亲来到画坊,观看父亲画画。通过耳闻目染的熏陶,就这样,长大梦想做画家的理想就在拉斐尔心底滋生了。

11岁正式学画画后,拉斐尔非常用功,画技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当15岁左右时,他偶然间在某个教堂看到了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他被震惊了,从此,他暗暗发誓,将来在绘画上要超过这两位前辈,以后的学习也更加用功。

(亚当和夏娃)

大约在1508年,25岁的拉斐尔通过舅舅引荐,认识了时任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几次接触后,拉斐尔给教皇献上了一幅肖像画,教皇看到拉斐尔给自己精心创作的肖像画后,既感动,又被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才华所折服,于是,教皇决定要大力帮扶拉斐尔,助他实现做绘画大师的梦想。

(菲娜丽娜的肖像)

很快,在1509年,教皇给拉斐尔安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作任务,给自己的梵蒂冈宫创作大型装饰壁画,由此,这幅著名的《雅典学院》就这样诞生了。

《雅典学院》是一幅人物群像图,里边整整刻画了5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展现了拉斐尔高超的造型能力。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肖像)

这幅画是以古希腊哲学大师柏拉图邀请一帮文化精英,在雅典学院开展学术讨论为背景而创作的。画面中心位置上,身穿红袍,长着大胡子,左手拿着书,右手指天的那个人是柏拉图,旁边右手指地,跟柏拉图正在热烈讨论的人是学生亚里士多德。众人都认真聆听着这两位大师在讨论。

(雅典学院局部,左边为柏拉图,右边为亚里士多德)

同时,这幅画中,还出现了其他著名大师和学者,比如,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第欧根尼,天文学家托勒密,亚历山大大帝,等等。所有人要么在争论,要么在沉思,要么在倾听,要么在地上计算着什么,给观者展现出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时期,那种自由的学术气氛。

这幅作品带给我怎样的启发呢?

(圣母子)

我觉得,《雅典学院》这幅画包含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化精英,旨在向人们说明,文化盛世是由一个个大学者合力构建起来的,而构建文化盛世的前提,是社会要给学者提供一个自由、宽松、欢快的学术气氛,能让每种思想学说自由论争,进行碰撞,产生文化上的化学反应,能非常有效的塑造一个黄金时代。


鸿鹄迎罡


九微将从画家、画作、影响和启发四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1.拉斐尔其人

拉斐尔·桑西(1483—1520),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坛三杰之一。



他的父亲是宫廷二级画师,他从小就随父学画,长大后到佛罗伦萨又吸取了各派画家的优势和长处。他的绘画风格和谐明朗、优美典雅。

2.《雅典学院》其画

拉斐尔1510至1511年间创作了《雅典学院》这幅壁画作品。



这幅画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为主题,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描画了共11群组的57个学者名人。

画中人主要分三组,中心一组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中心,左下角一组以毕达哥拉斯为中心,右下角一组以阿基米德为中心。另外,古希腊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斜坐在画面最前方沉思,古希腊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散漫地躺在画面中心的台阶上。



3.《雅典学院》的影响

这幅画艺术化的再现了那个高度理想的轴心时代,类似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这里,各种不同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在这里进行着一种平等而优雅的讨论,或者各行其是地进行着独自的思考,完全无拘无束,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自由辩论的空气,凝聚着人类天才智慧的精华。



鲁美教授俞永康评这幅画说“《雅典学院》构图上吸取了达·芬奇《最后晚餐》的优点,画面上层人物都朝向画面中心。人物的安排和描写,不仅体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精神面貌,而且体现了和谐流畅的节奏感。多种多样的人物活动和动态都统一在一个为探求科学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富于戏剧性的效果。”



4.对九微的启发

九微对绘画是个门外汉,凭直觉分享这副画对自己的启发。

当时柏拉图办的雅典学院是在户外的森林中的,但拉斐尔却将这一主题移植到高大恢弘的古典建筑里。 九微认为,这是一个“合时宜”的设定。当我们想传达一个传统的理念、理想或主题的时候,不能过分守旧。传统要适当地选择表达方式,才能更好被当下的受众所接受。


九微喵喵


不想做商人的大师不是好画家。

文艺复兴三杰里,我个人好感度最低的,是拉斐尔。他太精明了,一生都在算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更多作品,获取更多利益,争取更高地位。

如果不是《雅典学院》,我几乎不敢相信拉斐尔也有如此情怀。幸亏英年早逝的他留下了这样一幅壁画,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拉斐尔。

拉斐尔擅长肖像画,他把他的技巧和对千年前的遐想留在了这幅作品里。50余位巨匠横空出现在我们面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阿基米德、亚历山大大帝、托勒密、毕达哥拉斯…………让我想起了茨威格那本书的名字《人类群星闪耀时》。

当然,一贯喜欢宣扬存在感的拉斐尔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画里我们能够看到他本人,还有他的好朋友索多玛,以及他需要巴结的权贵,弗朗西斯科德拉罗斐尔——未来的乌尔宾诺大公。

喜欢他的人,承认他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讨厌他的人,控诉他是唯利是图的伪艺术家和真商人。拉斐尔就是一个这样看似矛盾,实则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存在。

就像西方文明一样,功利、血腥和野蛮虽然横行过,但对灵魂和知识的追求,对法和神的敬畏,才是永恒的主题。一如这幅《雅典学院》。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梵蒂冈博物馆的门票留给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才有了下面我拍的这种“网红拍照法”。



王鹏懒得起名


1509年,罗马梵蒂冈教皇邀请绘画天才拉斐尔为教廷作画,油画作品《雅典学院》完成于1510~1511年,它是以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主题,并以古希腊的七种艺术: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基础,表彰、赞美人类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及人们崇拜希腊精神、追求美好的生活梦想为基调而创作,(有一说,该画是拉斐尔主创画稿后,由他的学生协助绘制完成?),……画面以建筑物的拱门为背景,汇聚着了各地域不同学派的学者们,在自由地进行各领域多方面的讨论……漾溢着百家争鸣的热烈气氛。台阶上,两位大学者由建筑物内向众人走来,中间位置是大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右手指向天空,似乎表示一切都源自神灵……亚里士多德伸出手指向大地,好像在说,现实世界是自己的研究课题……他俩周围分成几组人,有哲学家苏格拉底、有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修辞家圣诺克利斯特及军士、几何学家欧几里德,以及天文学家尔托勒密,建筑家布拉曼特……画作可谓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地心说创始人托勒密和画家索多马中间是拉斐尔,他头戴无檐帽注视着观众……全幅油画共画出了五十多位学者,这是一幅硕大的壁画作品,尺寸为2.794X6.172米。各个人物的专属特长、性格,从作品中显示出拉斐尔肖像画的功力与无与伦比的绘画才能。创作该画时,拉斐尔只有26岁,极具青春活力、勤奋与天赋。

笔者曾先后两次在收藏该作品的梵蒂冈博物馆内,靠近画作仔细观赏《雅典学院》这幅世上著名的油画,给人的深刻印象为:简直犹如当今”拍照成相”一般。不愧为肖像画大师。这幅画,被公认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完美体现了古典精神的杰作,其表现、启示了神学、哲学、法律和艺术的四个学术领域;这幅作品代表了拉斐尔.桑西油画的巅峰之作。该博物馆与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廷建筑物临近相连。如果你去意大利罗马游览,不可错过瞻仰梵蒂冈博物馆噢。

罗马城中之国梵蒂冈大教堂与博物馆:



可月



夜光珠2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愣是没启发住我


艳子坞书画


拉斐尔画中的雅典学院群星璀璨,而画中心的两个人一红一蓝,在金色背景中分外突出。最奇妙的是他们的手势,柏拉图以手指天,代表了的哲学思想--理念说,是直指上帝的。世上先有理念,再派生出这个对理念进行摹仿的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则以手指向大地,证明他的哲学思想是人间化的,他的理想国就是他存在的这片热土。二人在哲学上平等论道,并未因师承而有所保留,这是值得我们东方文化反思的。儒家学派在传承过程中过于强调中和之美,缺乏必要的理性反思,但这也是儒家文化的魅力所在。


zeal954


谢谢,看到你的提问,才有了是否买本《雅典学院》一书?

楼上的老师答有一句话我很赞同:不想做商人的大师不是好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