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工资时却嫌工资低,这是什么心理?

简单144711575


按理说,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应该生产热情高涨才对。可是为什么员工没有积极性,发工资的时候嫌工资低呢?这是一个需要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作为企业管理者,你先不要妄下断言“薪酬制度应该没问题”。管理中有个“克里齐法则”: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很好的薪酬制度,却与公司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员工懒惰自私、心态消极,我想应该与公司的管理和制度设计大有关系。

如你题中所言,你认为制度设计合理,而且还以“积极的工人收入还是可观的”来佐证自己的判断。那么,我想问一问,你所谓的“收入可观”是一个什么概念?工作积极,效率很高的员工每月收入能达到多少?这份收入在行业处于什么水平?还有,我需要提醒你的是,看一个公司的薪酬水平,并不能以技能水平最好的员工的工资来作为参考,必须以中等技能水平的员工收入来衡量。更为关键的是,公司设计计件单价时,也不能以熟练工或高技能员工的操作水平(速度)为依据,必须以中等操作水平的员工操作速度为准,这样设计出来的计件单价才是合理的

还有一件事,你没有说清楚,员工没有积极性,嫌工资低,是少数人不满意还是多数人不满意?如果是少数人不满意,那是他们工作态度和操作技能的问题,公司制度设计是没问题的。如若是多数人不满意,那就是公司制度设计的问题了。很可能就如我上述分析,你的计件单价设计有问题。比如,百分之七十的人,一个小时只能干一千件,只有少数人能达到1800-2000件,如果计件单价一分钱,一般工人一个小时只能挣10块钱,一天最多80块钱,一个月收入2500左右。而极少数技能高的员工,他们月薪可以达到4500-5000元。所以说,积极性高的员工收入还是可观的,没有任何意义,恰恰掩盖了公司的制度问题!

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如果是少数人不满,那是他个人的问题,爱干就干,不干拉倒。如果是多数人不满意,就是公司制度问题,修改计件单价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一下,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阅读我的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所谓“多劳多得”,其实基本就是旧生产模式的“计件工资”,已经被玩坏了!

原因很简单:管理者总在不断提高“单位工资计件数量”(比如,原来100元对应1000件产品,现在100元对应1500件产品),员工干的多,暂时拿的多,等过段时间调整“单位工资计件数量”,必须加倍努力,付出更多。。。拿员工当傻子了!

这是典型粗放管理,靠价格战生存的产物!

所以,员工的对策就是达标就好,这样自己不会过于劳累,收入波动不大(你降工资,人家还走人不干了!)

一种落后粗放的管理模式,穷途末路!


Sunny31081837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职场问题,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却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少劳少得的人不反思自己付出少,只会抱怨收入低。正向激励的机制,一般会激发正向的积极性。但总有一些员工仍然负能量爆表,不出力却抱怨收入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员工嫉妒心理和不平衡心理过重,二是所谓多劳多得并非等价的多劳多得,制度依然不合理,让员工感到吃亏。

第一种,任何企业单位,总有一部分人是负能量满满。你认为他们干的少,就应该拿的少。要想拿的多,他们就应该多干活啊。但他们不这么想,因为他们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干的比别人还多呢。一些工作很难衡量谁干的多谁干的少,比如,一些机关事务性工作, 很难量化的。你给他们讲量化,他们给你讲数量与质量。即使是计件工作制度,他们也有理由,说他们的硬件条件不公平。他们不会和其他企业比,只会攀比身边的同事。平时想偷懒耍滑,发工资时又抱怨收入低。这是他们的本性,永远不知足。

第二种,多劳多得制度没有问题,那是在你们企业内部循环没有问题,但与市场机制相比,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未必就合理。比如说,这家企业做一个零件1元钱,你多劳多得。但别的企业做一个零件2元钱。你多劳多得吗?你还觉得你亏了1元钱。这样的薪酬机制,员工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不敢跳槽,害怕失去这个1元钱的工作。但积极性上肯定不高,因为他们与市场相比觉得自己吃亏了。

综上,应该怎么办呢?

对待那种永远不自知、不满足、始终抱怨的员工,就让他们抱怨吧。因为你无论怎么做,他们都会抱怨。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永远都是“别人家的老板好、别人家的公司好”。他们只比那些不如人家得,只比身边同事的,总觉得别人占便宜自己吃亏。这种心态,很难改变,要么让他们提高工作量获取高工资,要么让他们自然被淘汰。

对待多劳多得不合理的机制,有两个态度:有的老板说,要干就干,不干滚蛋。还有的老板着眼长远,尽量让企业的薪酬制度向行业高水平靠拢,以引起更多的人才。如果企业想做大做强,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多劳多得的机制,比如,按照行业较高水平来制定薪酬机制,如果企业就是家族小企业,就在一个小镇上,那么就坚持自己的薪酬机制吧,因为这些员工不会离职,因为跳槽到很远的企业里,各种成本也会增加。


职场火锅


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我觉得还是先找公司的原因吧。

你所认为的多劳多得,是真的多劳多得吗?

我见过有限公司,看着薪酬体系似乎挺科学的,正式带入后发现,难度非常大。

比如流水线,以往的数据,员工每天工作十小时,能完成的工作量是600件。倘若公司定的标准是“完成1200件可获得奖励”,员工再怎么加班也无法完成。

比如招聘工作,以往的数据,平均每个月能招聘30人。倘若公司定的奖励是“招聘60人获得奖励”,员工再玩命也完不成。

比如销售任务,以往的数据,员工的月销量是5万元。倘若公司定的是“每月销量超过10万可获得奖励”,员工跑断腿也难以完成。

所以,我们首先要衡量的是,公司制定的多劳多得是否真的合理。如果不合理,就是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二、倘若制定的标准合理,更多的就是激发员工的活力。

培训和影响很重要。应该弘扬正能量,放大赚钱的好处,放大荣誉的好处,放大成就感,让员工有一种“不赚钱就很痛苦”的心态。而不是弘扬佛系文化、知足心态。如果员工来到公司就谈养生,保温杯里泡枸杞,公司还如何提高效益?



希望能帮到你。


管理心得分享


石家庄劳务市场曾经流传着一句话:干起日工不要脸,干起包工不要命。

话糙理不糙!

日工是大锅饭,你的日工资是既定的,一天就那点钱,你努力干完,明天你就失业了,而且老板还会说你傻,但是下次有活儿还会找你,但是这个下次就不知到什么时候了。而且在市场上还受排挤。

包工是一个项目,就那点钱,早干完早拿钱。所以很多人干起来没白没夜的,好像不要命一样。

所以你的多劳多得,在本质上没有错。

美国哈佛大学的梅奥博士在霍桑工厂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叫霍桑实验,题主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里面有提到一个现象,大家也是计件工资。但是发现这个实验群体大家的产出比较平均,原来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默契:谁都不多产出,以免产量高了导致那些产量低的同事失去工作,也不能产出太少,这样影响整体的产出,会导致大家都丢饭碗的。这就是非正式群体的一个弊病。

你可以在自己公司内部静静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是不是有这么个小群体存在,有没有这种私下的协议。

当然,不干活还在抱怨工资少的,就不该得到这份工作,直接谈离就好了。

还建议你设置阶梯性提成,不要用线性累加,100件的单价是1,200件的单价就是1·5了,这样也容易调动他的积极性。

没事儿选个标兵啥的,就给现金奖励,或者老板接送上下班等特殊待遇!形成示范效应。



职场专家


说下我自己的想法吧。你的制度,我相信确实做到了多劳多得,这个不难。但是,企业员工里面,大部分都是比较“懒”得那种人,你希望通过多劳多得激励大家努力干,但可能定出的目标,跟他所能得到的收益,与期望值相差太大。也就是说,我可能付出2倍的努力,能做出1.5倍的成绩,却只能得到1.1倍的收入。确实多劳多得了,但为了这多出的0.1,我付出了双倍,那么大部分人就会考虑,我的努力是否值得?员工看到的是我付出了2倍努力,老板看到的是你做出了1.5倍成绩,这里面大家就已经有了分歧。而且老板也没有按照1.5倍来奖励,这就是第二次分歧。所以大部分人就会做出结论:得不偿失!


卡拉291637


我觉得这个问题自己还是非常有发言权的。因为我曾经主导过几个企业的工资改革,最终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你现在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我个人觉得还是方法的问题,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和想法,仅供参考:

我才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的时候,确定了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待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


一、首先我会召集个车间负责人进行座谈和情况摸底,同时也要找一些员工代表进行座谈,倾听他们的 意见和想法;


二、然后开始收集相关的数据,开始制定计件制度和产品单价,发布试行通告;(产品单价的定制是非常重要的,做IE的都会,要懂得由低到高的道理,做的低往上加还好,做的高往下减说明你已经失败了)


三、开生产大会,跟员工宣导多劳多得的计件制度的好处;


四、选取积极勤快的人员作为精英小组开始试点计件工资制度(这个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决定了后期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每天公布其前一天的工资金额。


五、以点带面的铺开。当员工月底拿到的工资确实比计时要高,那么他们就更加有动力去做事情了。(你选的都是精英组成的小组,如果还做不出高工资,那么只能说你的管理能力真的有问题。需要自己去检讨了。)

总结,以上步骤每个都是有关键点要把控的,特别需要注意:

1、打消员工顾虑,是方案成功的第一步,前期与管理和员工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他们我们是试行,是双标准的,如果计件工资高按照计件来试行,计时工资高按照计时来试行。

2、一定要按照以点带面进行,先选择一组或者一个车间来进行试点,每天员工能够看到自己的收入,他们自然就会有动力了。

3、切记不是所有人都能满意一个方案的,一定要懂得优胜劣汰,留下真心想要赚钱的员工,末尾淘汰制度一定要有。


祥子


影楼老板如何利用薪酬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老王一个朋友自己开了一家影楼。影楼管理中,想要员工真心诚意为影楼服务,为影楼业绩而坚持不懈地奋斗,则必须重视员工的收入,要会巧妙运用薪酬制度激励员工,增加员工工作的动力。

核心薪酬是我们常说的货币薪酬,相应的,边缘薪酬则包括各种非货币薪酬,如补充保险、晋升机会、组织认同、带薪假期、工作多样化、免费定期体检等,边缘薪酬往往包含了浓厚的文化意蕴。

更有企业别出心裁,为员工庆祝生日、安排与高管共进晚餐、提供机会与偶像亲密接触、组织单身派对等,这些做法要么温暖人心,要么热情洋溢、人情味十足,令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大大增加。

说到底,就是要具象化薪酬,让员工能够设身处境地感受到真实的薪酬或福利。当员工肉眼可见的获得他们想要的,心理上是满足的。

---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的人愿意在国企拿着4k的工资长久地工作,而有的人在私企大厂拿着7、8k甚至更多都嫌少?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私企加班严重,甚至令员工失去双休,相比来说,时薪就少了,而且其他福利都不够“别人家公司”的时候,员工心理就会产生一种“人有我无”的落差感,从而嫌弃自家公司的一切。

而在国企,赚的比私企少。主要是底薪部分。不过国企福利方面还是不错,节假日都有,加班也少。这样算的话,国企时薪其实不比私企低,而且自己在国企赚个保底,又有时间考虑做副业,其实就收入来说,并不比在私企差。自然更有归属感。

---

综上,要满足员工两种心理:满足感和归属感。

比方说,“多劳多得”中的“得”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如销售人员能获得订单20%的提成、月销冠获得20k奖金等,只要员工想获得更多的财富,自然会调动自己的积极性。

至于归属感,就看公司是不是跟员工“走心”了。这里指的是要了解员工给的内心需求,例如成就感、虚荣心等马斯洛需求模型最顶端的“自我实现”。能有所成长、福利优越的公司,怎能不让人以公司员工为自豪的呢?归属感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了。


王锐旭


我是国家认证的管理咨询师,也管理过企业。我来谈谈我的建议。

题主提供的几个信息中,我追问几个问题:

1、薪酬制度应该没有问题---这个结论如何得出的?有没有来自一线员工的真实反馈?有没有同行的对比数据?

2、员工的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哪些事实?从经营结果来看,因为员工积极性不高产生了哪些差距?积极性不高的员工占总数的比例?

3、员工领工资时嫌工资低---公司有无作工资条说明?嫌工资低的员工占总数的比例?

4、积极工作的工人---收入和一般勤奋员工的收入对比,这些员工努力工作的理由是什么?

5、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公司以前做过哪些提高积极性的事?效果是否在经营数据有体现?

我之所以要问以上这些信息,是想和题主交流,管理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如何相对专业来解决?

接下来,我结合题主的案例,尝试用四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描述问题

恕我直言,题主所提的这几个问题,严格来说不是“问题”,而是现象和主观的猜测。为什么这么说?

描述一个问题,要具备三个要素:

1、目标(标准)是什么?---工人积极工作,要达到什么目标,标准?(经营目标,工作时长,积极员工的占比等)

2、现状是什么?---描述事实,案例 ,数据

3、差距是什么?---本来设定的目标和现状之间有哪些差距?

以上的三个要素,将会是接下来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和框架。

解决问题的第二步:提出假设

基于第一步的事实,我们在现状和标准之间,提出可能的假设。以本题为例:

1、我们认为员工不极积,但也许是我们的目标设的太高,员工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一定能达到标准;

2、我们认为员工不积极,但也许员工压根不清楚怎么做才叫积极,我们并没给他榜样或基本的要求;

3、我们认为员工不积极,但也许这部分员工占比不高,或者目前的现状并没有影响到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目前的现状是可控的,我们所担心的并不是问题;

4、我们认为员工不积极,但也许是部分员工无论怎么做,也无法达到积极员工那个标准。这部分员工也许有不可跨越的障碍,比如身体、心智等原因;

5、我们认为员工不积极,但也许是员工对目前的激励方式不满意,但没有一个渠道让他们反馈想法建议,他们感觉在“忍辱负重”。

有了假设,为接下来寻找关键问题提供了蓝本。

解决问题的第三步:找出关键问题

以上罗列的几种假设,或许都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因素,但我们清楚,管理中的种种问题,都是因为一个或少数几个关键问题导致的,我们如果解决了关键问题,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了。

相反的,如果没抓住关键问题,就极有可能变成救火队员,扑了这堆火,那堆又燃起来了。

那么,依本案例,关键问题是什么呢?

这里无法回答,因为目前我掌握的信息太少,我不能枉下判断。

解决问题的第四步:提出解决方案

在找出关键问题之后,就是给出“药方”了。结合本案例,解决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方案,可能有:

1、修正经营目标。

2、重新定义、修正工作积极工作的标准、流程和方法;

3、忽略法。无视少部分不积极的员工,重点激励榜样型员工;

4、转移工作重点。与其花费管理精力到不积极的工作的工人上,不如花时间在招聘上,招聘符合条件的合格工人,比去激励那批低效的工人来得更高效;

5、设计新的激励方式。

以上这“解决问题四步法”,是我结合相关管理理论,并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总结的一些心得,供题主参考,具体情况,题主要根据实际状况来针对性地改善。

管理问题错综复杂,同一个问题可能表现出很现状,同一个现状可能多个问题造成。但只要立足于事实,用专业的方法找到问题的根本,对对症下药,相信能改善现状,达成经营目标。



冷暖职场


按劳所得的工薪方式下必然存在着这种认为薪不及劳的工人。

按时间来算,1天全勤工作10h,有勤恳的工人10h都拼命工作,有的10h混时间,最后工资是一样的,认真工作的心理就不平衡了啊,积极性就降低了,是不是该给我加薪啊,这些想法自然就会冒出来。

按工作结果来算,一天时间,努力的任务完成100,不努力的只有50,前者拿100,后者拿50,后者心里肯定会嫉妒啊,不平衡啊。就越加积极性降低,嫌弃工资低了。

弄清楚具体的问题来源,再去加以改善。

改善不了就考虑他的去留问题。

注意提高员工的整体职场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