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實行多勞多得的薪酬制度,員工工作積極性不高,領工資時卻嫌工資低,這是什麼心理?

簡單144711575


按理說,實行多勞多得的薪酬制度,員工應該生產熱情高漲才對。可是為什麼員工沒有積極性,發工資的時候嫌工資低呢?這是一個需要管理者深思的問題。

作為企業管理者,你先不要妄下斷言“薪酬制度應該沒問題”。管理中有個“克里齊法則”: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好的領導。很好的薪酬制度,卻與公司的設計初衷背道而馳,這不能完全歸咎於員工懶惰自私、心態消極,我想應該與公司的管理和制度設計大有關係。

如你題中所言,你認為制度設計合理,而且還以“積極的工人收入還是可觀的”來佐證自己的判斷。那麼,我想問一問,你所謂的“收入可觀”是一個什麼概念?工作積極,效率很高的員工每月收入能達到多少?這份收入在行業處於什麼水平?還有,我需要提醒你的是,看一個公司的薪酬水平,並不能以技能水平最好的員工的工資來作為參考,必須以中等技能水平的員工收入來衡量。更為關鍵的是,公司設計計件單價時,也不能以熟練工或高技能員工的操作水平(速度)為依據,必須以中等操作水平的員工操作速度為準,這樣設計出來的計件單價才是合理的

還有一件事,你沒有說清楚,員工沒有積極性,嫌工資低,是少數人不滿意還是多數人不滿意?如果是少數人不滿意,那是他們工作態度和操作技能的問題,公司制度設計是沒問題的。如若是多數人不滿意,那就是公司制度設計的問題了。很可能就如我上述分析,你的計件單價設計有問題。比如,百分之七十的人,一個小時只能幹一千件,只有少數人能達到1800-2000件,如果計件單價一分錢,一般工人一個小時只能掙10塊錢,一天最多80塊錢,一個月收入2500左右。而極少數技能高的員工,他們月薪可以達到4500-5000元。所以說,積極性高的員工收入還是可觀的,沒有任何意義,恰恰掩蓋了公司的制度問題!

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如果是少數人不滿,那是他個人的問題,愛幹就幹,不幹拉倒。如果是多數人不滿意,就是公司制度問題,修改計件單價就行了,就是這麼簡單!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請閱讀我的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所謂“多勞多得”,其實基本就是舊生產模式的“計件工資”,已經被玩壞了!

原因很簡單:管理者總在不斷提高“單位工資計件數量”(比如,原來100元對應1000件產品,現在100元對應1500件產品),員工乾的多,暫時拿的多,等過段時間調整“單位工資計件數量”,必須加倍努力,付出更多。。。拿員工當傻子了!

這是典型粗放管理,靠價格戰生存的產物!

所以,員工的對策就是達標就好,這樣自己不會過於勞累,收入波動不大(你降工資,人家還走人不幹了!)

一種落後粗放的管理模式,窮途末路!


Sunny31081837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職場問題,多勞多得的薪酬分配製度,卻不能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少勞少得的人不反思自己付出少,只會抱怨收入低。正向激勵的機制,一般會激發正向的積極性。但總有一些員工仍然負能量爆表,不出力卻抱怨收入低。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少數員工嫉妒心理和不平衡心理過重,二是所謂多勞多得並非等價的多勞多得,制度依然不合理,讓員工感到吃虧。

第一種,任何企業單位,總有一部分人是負能量滿滿。你認為他們乾的少,就應該拿的少。要想拿的多,他們就應該多幹活啊。但他們不這麼想,因為他們不自知,他們認為自己乾的比別人還多呢。一些工作很難衡量誰幹的多誰幹的少,比如,一些機關事務性工作, 很難量化的。你給他們講量化,他們給你講數量與質量。即使是計件工作制度,他們也有理由,說他們的硬件條件不公平。他們不會和其他企業比,只會攀比身邊的同事。平時想偷懶耍滑,發工資時又抱怨收入低。這是他們的本性,永遠不知足。

第二種,多勞多得制度沒有問題,那是在你們企業內部循環沒有問題,但與市場機制相比,與行業內其他企業相比,未必就合理。比如說,這家企業做一個零件1元錢,你多勞多得。但別的企業做一個零件2元錢。你多勞多得嗎?你還覺得你虧了1元錢。這樣的薪酬機制,員工沒有辦法,因為他們不敢跳槽,害怕失去這個1元錢的工作。但積極性上肯定不高,因為他們與市場相比覺得自己吃虧了。

綜上,應該怎麼辦呢?

對待那種永遠不自知、不滿足、始終抱怨的員工,就讓他們抱怨吧。因為你無論怎麼做,他們都會抱怨。因為在他們的心裡,永遠都是“別人家的老闆好、別人家的公司好”。他們只比那些不如人家得,只比身邊同事的,總覺得別人佔便宜自己吃虧。這種心態,很難改變,要麼讓他們提高工作量獲取高工資,要麼讓他們自然被淘汰。

對待多勞多得不合理的機制,有兩個態度:有的老闆說,要幹就幹,不幹滾蛋。還有的老闆著眼長遠,儘量讓企業的薪酬制度向行業高水平靠攏,以引起更多的人才。如果企業想做大做強,可以採取市場化的多勞多得的機制,比如,按照行業較高水平來制定薪酬機制,如果企業就是家族小企業,就在一個小鎮上,那麼就堅持自己的薪酬機制吧,因為這些員工不會離職,因為跳槽到很遠的企業裡,各種成本也會增加。


職場火鍋


僅代表個人觀點。

一、我覺得還是先找公司的原因吧。

你所認為的多勞多得,是真的多勞多得嗎?

我見過有限公司,看著薪酬體系似乎挺科學的,正式帶入後發現,難度非常大。

比如流水線,以往的數據,員工每天工作十小時,能完成的工作量是600件。倘若公司定的標準是“完成1200件可獲得獎勵”,員工再怎麼加班也無法完成。

比如招聘工作,以往的數據,平均每個月能招聘30人。倘若公司定的獎勵是“招聘60人獲得獎勵”,員工再玩命也完不成。

比如銷售任務,以往的數據,員工的月銷量是5萬元。倘若公司定的是“每月銷量超過10萬可獲得獎勵”,員工跑斷腿也難以完成。

所以,我們首先要衡量的是,公司制定的多勞多得是否真的合理。如果不合理,就是形同虛設,根本無法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二、倘若制定的標準合理,更多的就是激發員工的活力。

培訓和影響很重要。應該弘揚正能量,放大賺錢的好處,放大榮譽的好處,放大成就感,讓員工有一種“不賺錢就很痛苦”的心態。而不是弘揚佛系文化、知足心態。如果員工來到公司就談養生,保溫杯裡泡枸杞,公司還如何提高效益?



希望能幫到你。


管理心得分享


石家莊勞務市場曾經流傳著一句話:幹起日工不要臉,幹起包工不要命。

話糙理不糙!

日工是大鍋飯,你的日工資是既定的,一天就那點錢,你努力幹完,明天你就失業了,而且老闆還會說你傻,但是下次有活兒還會找你,但是這個下次就不知到什麼時候了。而且在市場上還受排擠。

包工是一個項目,就那點錢,早幹完早拿錢。所以很多人幹起來沒白沒夜的,好像不要命一樣。

所以你的多勞多得,在本質上沒有錯。

美國哈佛大學的梅奧博士在霍桑工廠曾經做過一系列實驗,叫霍桑實驗,題主可以詳細瞭解一下。

裡面有提到一個現象,大家也是計件工資。但是發現這個實驗群體大家的產出比較平均,原來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默契:誰都不多產出,以免產量高了導致那些產量低的同事失去工作,也不能產出太少,這樣影響整體的產出,會導致大家都丟飯碗的。這就是非正式群體的一個弊病。

你可以在自己公司內部靜靜觀察一段時間,看看是不是有這麼個小群體存在,有沒有這種私下的協議。

當然,不幹活還在抱怨工資少的,就不該得到這份工作,直接談離就好了。

還建議你設置階梯性提成,不要用線性累加,100件的單價是1,200件的單價就是1·5了,這樣也容易調動他的積極性。

沒事兒選個標兵啥的,就給現金獎勵,或者老闆接送上下班等特殊待遇!形成示範效應。



職場專家


說下我自己的想法吧。你的制度,我相信確實做到了多勞多得,這個不難。但是,企業員工裡面,大部分都是比較“懶”得那種人,你希望通過多勞多得激勵大家努力幹,但可能定出的目標,跟他所能得到的收益,與期望值相差太大。也就是說,我可能付出2倍的努力,能做出1.5倍的成績,卻只能得到1.1倍的收入。確實多勞多得了,但為了這多出的0.1,我付出了雙倍,那麼大部分人就會考慮,我的努力是否值得?員工看到的是我付出了2倍努力,老闆看到的是你做出了1.5倍成績,這裡面大家就已經有了分歧。而且老闆也沒有按照1.5倍來獎勵,這就是第二次分歧。所以大部分人就會做出結論:得不償失!


卡拉291637


我覺得這個問題自己還是非常有發言權的。因為我曾經主導過幾個企業的工資改革,最終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你現在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我個人覺得還是方法的問題,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僅供參考:

我才進行薪酬制度改革的時候,確定了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提高員工的待遇,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最終達到雙贏的局面;


一、首先我會召集個車間負責人進行座談和情況摸底,同時也要找一些員工代表進行座談,傾聽他們的 意見和想法;


二、然後開始收集相關的數據,開始制定計件制度和產品單價,發佈試行通告;(產品單價的定製是非常重要的,做IE的都會,要懂得由低到高的道理,做的低往上加還好,做的高往下減說明你已經失敗了)


三、開生產大會,跟員工宣導多勞多得的計件制度的好處;


四、選取積極勤快的人員作為精英小組開始試點計件工資制度(這個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決定了後期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點。)每天公佈其前一天的工資金額。


五、以點帶面的鋪開。當員工月底拿到的工資確實比計時要高,那麼他們就更加有動力去做事情了。(你選的都是精英組成的小組,如果還做不出高工資,那麼只能說你的管理能力真的有問題。需要自己去檢討了。)

總結,以上步驟每個都是有關鍵點要把控的,特別需要注意:

1、打消員工顧慮,是方案成功的第一步,前期與管理和員工溝通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們我們是試行,是雙標準的,如果計件工資高按照計件來試行,計時工資高按照計時來試行。

2、一定要按照以點帶面進行,先選擇一組或者一個車間來進行試點,每天員工能夠看到自己的收入,他們自然就會有動力了。

3、切記不是所有人都能滿意一個方案的,一定要懂得優勝劣汰,留下真心想要賺錢的員工,末尾淘汰制度一定要有。


祥子


影樓老闆如何利用薪酬制度調動員工積極性?

老王一個朋友自己開了一家影樓。影樓管理中,想要員工真心誠意為影樓服務,為影樓業績而堅持不懈地奮鬥,則必須重視員工的收入,要會巧妙運用薪酬制度激勵員工,增加員工工作的動力。

核心薪酬是我們常說的貨幣薪酬,相應的,邊緣薪酬則包括各種非貨幣薪酬,如補充保險、晉升機會、組織認同、帶薪假期、工作多樣化、免費定期體檢等,邊緣薪酬往往包含了濃厚的文化意蘊。

更有企業別出心裁,為員工慶祝生日、安排與高管共進晚餐、提供機會與偶像親密接觸、組織單身派對等,這些做法要麼溫暖人心,要麼熱情洋溢、人情味十足,令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大大增加。

說到底,就是要具象化薪酬,讓員工能夠設身處境地感受到真實的薪酬或福利。當員工肉眼可見的獲得他們想要的,心理上是滿足的。

---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有的人願意在國企拿著4k的工資長久地工作,而有的人在私企大廠拿著7、8k甚至更多都嫌少?

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私企加班嚴重,甚至令員工失去雙休,相比來說,時薪就少了,而且其他福利都不夠“別人家公司”的時候,員工心理就會產生一種“人有我無”的落差感,從而嫌棄自家公司的一切。

而在國企,賺的比私企少。主要是底薪部分。不過國企福利方面還是不錯,節假日都有,加班也少。這樣算的話,國企時薪其實不比私企低,而且自己在國企賺個保底,又有時間考慮做副業,其實就收入來說,並不比在私企差。自然更有歸屬感。

---

綜上,要滿足員工兩種心理:滿足感和歸屬感。

比方說,“多勞多得”中的“得”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如銷售人員能獲得訂單20%的提成、月銷冠獲得20k獎金等,只要員工想獲得更多的財富,自然會調動自己的積極性。

至於歸屬感,就看公司是不是跟員工“走心”了。這裡指的是要了解員工給的內心需求,例如成就感、虛榮心等馬斯洛需求模型最頂端的“自我實現”。能有所成長、福利優越的公司,怎能不讓人以公司員工為自豪的呢?歸屬感自然而然的就養成了。


王銳旭


我是國家認證的管理諮詢師,也管理過企業。我來談談我的建議。

題主提供的幾個信息中,我追問幾個問題:

1、薪酬制度應該沒有問題---這個結論如何得出的?有沒有來自一線員工的真實反饋?有沒有同行的對比數據?

2、員工的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在什麼方面?有哪些事實?從經營結果來看,因為員工積極性不高產生了哪些差距?積極性不高的員工佔總數的比例?

3、員工領工資時嫌工資低---公司有無作工資條說明?嫌工資低的員工佔總數的比例?

4、積極工作的工人---收入和一般勤奮員工的收入對比,這些員工努力工作的理由是什麼?

5、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公司以前做過哪些提高積極性的事?效果是否在經營數據有體現?

我之所以要問以上這些信息,是想和題主交流,管理中的問題,我們可以如何相對專業來解決?

接下來,我結合題主的案例,嘗試用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描述問題

恕我直言,題主所提的這幾個問題,嚴格來說不是“問題”,而是現象和主觀的猜測。為什麼這麼說?

描述一個問題,要具備三個要素:

1、目標(標準)是什麼?---工人積極工作,要達到什麼目標,標準?(經營目標,工作時長,積極員工的佔比等)

2、現狀是什麼?---描述事實,案例 ,數據

3、差距是什麼?---本來設定的目標和現狀之間有哪些差距?

以上的三個要素,將會是接下來我們解決問題的基礎和框架。

解決問題的第二步:提出假設

基於第一步的事實,我們在現狀和標準之間,提出可能的假設。以本題為例:

1、我們認為員工不極積,但也許是我們的目標設的太高,員工無論如何努力,也不一定能達到標準;

2、我們認為員工不積極,但也許員工壓根不清楚怎麼做才叫積極,我們並沒給他榜樣或基本的要求;

3、我們認為員工不積極,但也許這部分員工佔比不高,或者目前的現狀並沒有影響到目標的達成,也就是說,目前的現狀是可控的,我們所擔心的並不是問題;

4、我們認為員工不積極,但也許是部分員工無論怎麼做,也無法達到積極員工那個標準。這部分員工也許有不可跨越的障礙,比如身體、心智等原因;

5、我們認為員工不積極,但也許是員工對目前的激勵方式不滿意,但沒有一個渠道讓他們反饋想法建議,他們感覺在“忍辱負重”。

有了假設,為接下來尋找關鍵問題提供了藍本。

解決問題的第三步:找出關鍵問題

以上羅列的幾種假設,或許都是影響工人積極性的因素,但我們清楚,管理中的種種問題,都是因為一個或少數幾個關鍵問題導致的,我們如果解決了關鍵問題,很多問題也就解決了。

相反的,如果沒抓住關鍵問題,就極有可能變成救火隊員,撲了這堆火,那堆又燃起來了。

那麼,依本案例,關鍵問題是什麼呢?

這裡無法回答,因為目前我掌握的信息太少,我不能枉下判斷。

解決問題的第四步:提出解決方案

在找出關鍵問題之後,就是給出“藥方”了。結合本案例,解決工作積極性不高的方案,可能有:

1、修正經營目標。

2、重新定義、修正工作積極工作的標準、流程和方法;

3、忽略法。無視少部分不積極的員工,重點激勵榜樣型員工;

4、轉移工作重點。與其花費管理精力到不積極的工作的工人上,不如花時間在招聘上,招聘符合條件的合格工人,比去激勵那批低效的工人來得更高效;

5、設計新的激勵方式。

以上這“解決問題四步法”,是我結合相關管理理論,並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總結的一些心得,供題主參考,具體情況,題主要根據實際狀況來針對性地改善。

管理問題錯綜複雜,同一個問題可能表現出很現狀,同一個現狀可能多個問題造成。但只要立足於事實,用專業的方法找到問題的根本,對對症下藥,相信能改善現狀,達成經營目標。



冷暖職場


按勞所得的工薪方式下必然存在著這種認為薪不及勞的工人。

按時間來算,1天全勤工作10h,有勤懇的工人10h都拼命工作,有的10h混時間,最後工資是一樣的,認真工作的心理就不平衡了啊,積極性就降低了,是不是該給我加薪啊,這些想法自然就會冒出來。

按工作結果來算,一天時間,努力的任務完成100,不努力的只有50,前者拿100,後者拿50,後者心裡肯定會嫉妒啊,不平衡啊。就越加積極性降低,嫌棄工資低了。

弄清楚具體的問題來源,再去加以改善。

改善不了就考慮他的去留問題。

注意提高員工的整體職場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