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能倒流,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学习文言文古文?

惠民海哥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一去不复返,岂能倒流?

有人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也有人说:“过去的,我们要想方设法留住它。”

穆老师认为,是精华,就得留住!是糟粕,必须去掉!

文言文,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眼睁睁地让时间蚕食它,我们要保护它,继承和发扬它。

五四爱国运动之前,我们学生的教材以文言文为主,课程叫“国文课”。


但五四运动之后,大家开始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严重冲击,小学课程,将“国文课(文言文)”改成了“国语课(白话文)”,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课文大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

待到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提议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就有了现在的语文课。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穆老师给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如下:

🏮〖1〗了解过去

学习文言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知道古代人的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制度、民俗风情、传统孝道、教育水平……

例如:《孙权劝学》,学习它,可以了解古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

再如:我们学习《与子俨等疏》,可以了解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



🏮〖2〗提升自我

学习文言文,能够启迪人生、获得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与文学境界

🏮〖3〗升学考试

认真学习文言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考试,获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4〗工作需要

钻研文言文,可以让古文工作者获得成就,幸福的生活……

🏮〖5〗智慧交流

学习文言文,可以让我们与智者对话时,更添一份信心与把握哦。

比如你与某智者聊天时,他突然引用这样一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倘若你没有学文言文,不明其意,岂不尴尬?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我们的北大、清华的留学生不是都是社会的佼佼者吗?但是我们的留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吗,有一个美国学生看到中国人就很高兴:“啊,你从中国来,“中国”这两个字是怎么来的?出自哪里?你是中国人,最好是告诉我了!”我们的留学生说些什么? “I am sorry,我不了解……”。“那你们中国有一本《老子》……?” “I am sorry,我也没有读过……”,“我们这儿有一种啤酒叫“贾湖城”,好像贾湖是你们中国的地名,9000年前那儿有了酿酒技术,哎,它在什么地方,你知道吗?”“I am sorry,我不知道……”,“你们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美在哪里?”, “I am sorry, 我不知道……”,“你们是历史的民族,你们第一本书叫《春秋》,有《左传》,再有《史记》也很有名,什么叫《春秋》、《左传》,关公为什么要看《春秋》?”“我不知道。”“《离骚》文学价值很高,那个作者还去跳河,请问他为什么去跳河?”“我不知道……”,“《世说新语》?”“不知道”“程朱理学、心学是什么?”“不知道……”“那么你们有一本书叫作《唐诗三百首》……”“噢,我读过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我们看这样的留学生,别人家的东西没人家精通,自家的东西又都不知道,是不是文化的侏儒,没有长大的心灵。

生长在像中国这样一个有五千年高度文化的地方,如果我们的国民或是我们的孩子居然没有对于自己国家,自己本土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成长,可怕吗?!作为中国人如果忘了中国历史文化,可怕吗?!连祖先的文字都不明白,连脚下的这片土地都不了解,可怕吗?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而想要去吸收别人的文化,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眼光短浅,心胸狭隘。

有时候我们发现年轻一代学习西方,学的什么?学西方的好莱坞大片,学西方的迈克杰克逊、rap;学日本我们不是学日本的企业家精神,孩子们关注的是日本的卡通,日本的漫画。舍本逐末。

钱学森,我们都知道,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之问”很多家长老师应该也都听说过,2005年总理去探望钱老,钱老问了一个问题,“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总理陷入了思考,杰出人才也有,但真正在世界意义上产生广泛影响的并不多,社会各界上给出了很多答案,但最根本的是我们的方方面面过于功利化,忽视了很多传统的东西,忽视了我们民族基因里的精神和文化的传承,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失去了对自己文化的自信。有人说我自信,我为中国骄傲,可以,但这种自信是没有根的,你心里面压根不了解,你自信个什么?而只有带着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自信,心里有了定海神针,再去向西方学习,才能真正学而为我所用。

现在到我们国家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外国人尚且要学习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那我们自己呢?我们的心灵是不是也要成长,我们的文化是不是在我们身上也要再度地放光芒,西方盛传中国崛起的可怕,恐怖,我们认同吗?我们不是野蛮人,我们除了让人畏惧之外,我们要让人尊敬,我们要让人喜爱,我们的下一代要有文化自信、人格自信,要有宽阔的心胸,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从哪里做起?从本国本土文化的教养做起。这样来说,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载体,不去学,行吗?

学习文言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古圣先贤的了解,对文学巨匠、历史事件的了解,才能培养孩子对历史、语文的兴趣,在提高成绩的同时,增强孩子的文化自信,进而才会有人格自信,腹有诗书,心有历史,才能够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从容镇定,平和中正,以致有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我们读书时期的常见格言,这样,民族才有希望,为光耀门庭,担当责任,为更好地生活,为成绩、成功而读书,更无可厚非,现实如此,但更现实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功成名就,物质丰富,而精神却无所适从,常常空虚,所以才有那么多企业家们常上的动辄几万十几万的灵修课,心灵修养的课,辟谷课程等等,以求心有所安,刚才我们提到心有静气,静气从何而来,静气从文化自信中来。


闻语书声


一、为了考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考试大纲,文言文阅读都是不可或缺的考察内容,无论是否有意见,这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不依赖你的意志的客观存在,你都可以保留你的意见,但你只能直面人生,面对现实。

二、为了文化传承,不能不去学习。

中华民族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良好的文化传承,无论是《三字经》《千字文》,还是《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甚至还有人痴迷的《周易》,里面包含着极大的文化内涵,包含生活的情趣和品位,也许能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到台北故宫博物院你看不懂文物表述,到西安碑林看不懂书法作品,如果文言文阅读能力强,在旅游中也能得到一些知识增添一些快乐。

“毕竟中华文化五千年,总有四千九百五十年它的载体都是古文,除非你不要这四千九百五十年,否则你要继承这个历史文化,就得非学不可。”

“传统文化是融化在你的血液里面、渗透在你的骨髓里边的,这是你天然的优势所在,所以一定要学好。”

——何兆武《上学记》

三、为了职业需要,为了理想的追求。

朋友的孩子高考结束考到了中山大学医学专业,发来通知和暑假作业,作业中要求阅读《黄帝内经》,重点语句要求翻译。这就是职业要求。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专业如中文、哲学、历史、考古、中医,如果你文言功底太差,那个行业的饭碗也许你都端不稳。

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在演讲中提及:“ 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面对世界性的疟疾难题,流传千载的中国古代医书,给了现代科研人员以关键的启示。

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目前获得的唯一诺贝尔奖,从这件事依然可以看到文言文阅读的作用,假如屠呦呦没有良好的文言文功底,怎么能从文言古籍中汲取营养,怎么能登上诺贝尔的奖台呢?

四、为了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养。

孔子的《论语》中许多做人的道理,也值得我们学习和领会。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尼采评论《道德经》一书说:“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老子与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将老子“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的字句挂于墙,悬于壁,一派老子忠实信徒的模样。

《道德经》被海外学者视为至宝。不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著名科学家把自己的科学发现归功于老子这个东方圣人的启示。日本学者汤川秀树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达到的状况。”美国学者卡普拉惊奇地发现了道家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的吻合,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说:“1943年,我在美国认识爱因斯坦。他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但有一本很吸引我,是老子的《道德经》德文译本。西方有思想的科学家,大多喜欢老庄哲学,崇尚道法自然。”

有一位美国人身患抑郁症,采用心理、服药多种方式治疗无效,当阅读《道德经》译本后,许多事情也看开了,逐渐减缓了患病症状,直至痊愈,他还把这段经历在报纸上写了出来。

诸如《诗经》《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等很多传统经典,认真阅读,读书破万卷,必定收获满满,不仅修养提升,可能相貌也有所改变,显得与众不同,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之,身为中国人,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完善自我,学习文言文是必经之路。

高考语文加油站:终身学习语文的加油站,思考生活真谛,寻找自然之美,挖掘语文魅力,分享应试经验,探究解题规律。欢迎关注,欢迎分享。


高中语文加油站


一、我们学习外语是为了交流与发展,避免固步自封,以取长补短。学习古文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人要熟知历史才能走向未来。祖先的智慧我们要学习,谁也不能说今人智商一定高于古人,时代不同,基础不同而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继承,如果连四大名著也读不懂,岂不悲哉!

如果有人反驳说,集现在熟悉古汉语的人才穷其智慧将所有现存古文献统统翻译过来不就行了么,历时虽长,功终可成,这样不就可以为后人读了么?且不说每个人读同一个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我们不能剥夺子孙阅读原著的权力,光就现存文献来说,你能翻译完么?明天忽然再发掘出土一些新的古文献呢?试想未来某个时刻人们面对出土的文物墓碑一脸无奈的时候,是何等的悲催。

二、从语言文化方面来看。《诗经》,唐诗宋词元曲,语言是何等的凝练和优美,给我们留下多少的想象,这是用今天白话文无法表达清楚的,或者说我们水平不高,达不到哪种具象也有可能。古语的美这里不举例子了,网上有大量资源可参考。

三、语言的发展应该具有连续性,不能间断。谁知道我们身后几百年抑或几千年现代文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我这里根据连续性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想:也许我们以后根本不需要语言,所有的交流都只通过意会。



万物皆数赖以修文


诗书继世长!

以管仲为例:

比如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他的一生志立改革,并迅速使齐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了解学习管仲,就不能不看《管子》。

《管子》一书陈述了管仲许多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等治国理念与主张,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货币等均有论述,熟读《管子》的人肯定会感到受益匪浅。管仲的很多治国智慧得到了后人的认可与沿用,他有些先进的治国理念,即便放在如今也一点不落伍,甚至现代人未必具备这些治国理政的谋略。

所以,多读古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古人先贤要智慧,绝对是现代人的聪明之举。


吞云吐雾jtj


根本上是为了保持民族性,一个民族的群体认同感,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文字、文学、典籍、节日、相貌、服饰、传统工艺、传统艺术、传统建筑、神话传说等等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必要让国人学习了解,文化独特性是民族性的根本。尤以汉族明显,汉族是以文化划分的,历史上,其他血统的人,只要接受汉民族文化,就会得到汉民族认同。学习古代文学是保持民族性的最佳途径,因为古代文学集民族文化之大成,通过学习古文,不但能了解民族独特的社会生活文化,还能了解古人的思想哲学,内容丰富全面。披发左衽、剃发易服、平坟火葬、禁燃鞭炮难以得到认同,是因为有悖民族文化认同;传统艺术得到大力弘扬和支持,是因为符合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软实力,必须从娃娃抓起。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赐九锡假节钺


传统经典中浓缩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是往圣先贤为后人留下的巨大宝藏。对于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理解宇宙人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选择正确的处事方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如果不懂文言文,就读不懂这些经典,就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古人的智慧成果。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直接读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经典,不是同样可以吸收古人的智慧成果吗?只能说,很遗憾,华夏经典在传承过程中是出现过断层的,历代后人的解读统统都不是完全准确的,甚至有许多内容是完全歪曲或违背经典本意的,所以是不可靠的。秦汉以降,历代读书人对传统经典的解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一部解读作品被共同认可的。所以,对传统经典的阐释解读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不言而喻的。





淡漠千里1


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是先给教你看懂的
方法,再是里面说的故事,学这个就是让你看起来方便,里面有很多智慧经验思想,,,,另外假如都不学了,中国文化也就断层了


用户268164831


什么叫温故而知新 ? 就你们那样的思想还在这出问题…骄傲 自大 鄙视 狭隘 我建议你们改掉这些毛病.国家都是你们这样的人那以后你们就等着喝西北风吧…不要把你们的财富当做国家的资本…距离还有很远。一点思想都没有就把祖国当成自己的家啦!想干嘛就干嘛反了你了……


秋海8866


古文、文言文就现代白话文是文化史纽带,好多历史典籍是古文或文言表达,为了了解历史必须要有古文、文言文知识才行,否则对历史典籍象面对天书一样无从着手。现代白话文基础以字词、成语组成。成语必须搞懂出处故事典故等,成语用不恰当则会贻笑大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