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姬为何最终和儿子葬在了一起?

用户65146089


薄姬为何最终和儿子葬在一起?这个问题怎么说呢?薄太后和汉文帝算是葬在一起,也不算!说葬在一起,是因为薄太后的南陵和汉文帝的霸陵距离很近。说不算葬在一起,是因为薄太后的南陵虽然与汉文帝的霸陵距离很近,却不从属于霸陵系统,而是一座独立的陵寝系统。南陵的地面建筑和封土都是独立的,并不与霸陵共用。从这个方面来看,薄太后并不能算是与儿子汉文帝葬在了一起。



那么,作为汉高祖刘邦的女人,薄太后为什么去世之后不入葬汉高祖的长陵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长陵已经有女主人了!长陵内除了汉高祖之外,还葬着汉高祖的原配嫡妻——吕后。两座高大的封土位于长陵之内,这是典型的夫妻同茔异穴墓葬形制。汉王朝源自秦王朝,秦王朝两位皇帝——秦始皇和秦二世(子婴未称皇帝,且为亡国之君,根本没有皇陵;实际上秦二世是被赵高以黔首礼下葬的,他的陵墓也不能完全算作皇陵)都没有册立皇后,自然也就不存在帝后合葬的问题。因此,汉长陵是中国两千余年皇朝史上第一座帝后合葬陵。



在长陵规划、建设之时,汉王朝根本没有考虑到侧室扶正的皇太后去世后该如何下葬的问题,因为彼时根本没有侧室扶正的皇太后!长陵当初的规划就是汉高祖刘邦与嫡妻吕后合葬的规制,并没有给后来的薄太后留下位置。而且,汉初也并没有后来那些侧室扶正皇太后的相关丧葬制度。但是,在汉文帝成为皇帝之后,汉王朝出现了第一位侧室扶正的皇太后,也就是薄太后。薄太后去世之后,汉文帝很明显已经绕不开这个问题了。那么,如何安葬生母薄太后成为了一个让汉文帝头疼的大问题。



薄太后虽然贵为皇太后,是汉文帝的生母。但是,在宗法地位上,她的身份仅仅是汉高祖的侧室,是妾!即便把皇太后的地位算作扶正,薄太后也勉强只能算作是续弦继妻。如果葬入长陵,按照宗法制度,她的陵寝规制不可能超越吕后,同等规制也不行!必须比吕后低一个档次。汉文帝虽然是皇帝,但是宗法制度也是不敢轻易违背的。且不说长陵当初规划、建设时没有留下薄太后的位置,作为亲儿子,汉文帝很显然也不想让生母去世之后还憋屈低以妾的身份入土。同时,很可能薄太后生前也像汉文帝表达了同样的意愿,当惯了“天下唯我独尊、皇帝也得管我叫妈”的皇太后,谁愿意死后屈居人下、回过头再当“小老婆”呢?实际上,后来清王朝的孝庄皇太后临终前不愿归葬关外的昭陵,多少也有这个小心思。



最终汉文帝选择了另建后陵的方式,为生母薄太后在自己的霸陵附近选址,新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后陵、即南陵,成功地解决了皇帝生母去世后不能、也不愿再做小的问题。可能是薄太后和汉文帝母子情深,汉文帝为了将来去世后能够与母亲靠得更近,没有选择在父亲的长陵附近为母亲兴建后陵,而是选择了在自己的霸陵附近。但是,用后来人的说法,实际上南陵还是应当归于长陵体系,而不是霸陵。而汉文帝为生母薄太后另建陵寝的做法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后来的许多朝代,对侧室扶正的皇太后去世之后的丧葬方式,基本上都沿袭了汉文帝的做法,那就是另建后陵,此举一直延续到了清王朝灭亡。清朝最后一座侧室扶正的皇太后陵——菩陀峪定东陵,也就是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的陵寝,同样采取了另建后陵的做法。



当然,有一些朝代也采取了打开帝陵地宫葬入皇太后的方式。但大多数朝代出于卑不扰尊的考虑,皇帝入葬帝陵地宫、地宫封闭之后,还是选择了为皇太后另建后陵的做法。不仅侧室扶正的皇太后如此,原本就是正室的皇太后亦然。但总体上,侧室扶正的皇太后陵寝规制都不会超越原本就是正室的皇太后,最多也就是规制相当。即便是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也只敢在陵寝的细节上做文章,企图压过慈安太后一头。但是,在陵寝的规制上,慈禧太后依然不敢公开僭越。而那些葬入帝陵地宫的皇后(包括皇太后)们,侧室梓宫的位置同样要低于正室、起码不能高于正室,这就是宗法制度!皇帝、皇太后也不便公开违背。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简单来说,是因为薄姬不能跟刘邦合葬。

薄姬是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她出身不算高贵,也不受刘邦宠爱,只得宠幸一次,之后剩下儿子,就很难再见到刘邦了。

也是因为薄姬不得宠且低调,所以刘邦去世后,薄姬母子躲过了吕后的清算,眼看着刘邦生前的宠妃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薄姬心中焉能没有庆幸?

而在薄姬的影响下,刘恒也很低调,即便不受宠,他也是刘邦八个儿子中的一个,也可能成为吕后为儿子扫除障碍的目标。

事实上刘邦的八个儿子有五个的死因都跟吕后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长子刘肥认妹妹为母才得以活命,最后郁郁而终;次子刘盈也就是吕后的亲子,据说他是看到戚夫人惨死受到了惊吓;三子刘如意直接被毒死;五子刘恢和六子刘友皆因吕后而死;七子刘建死于意外,独子被吕后所杀,绝后。

安然无恙的只有吕吕后养子刘长和刘恒,而刘恒的封地在兄弟之中算是最差的一列,濒临边境,要抵御外患,同时还要防范朝中的威胁,这可是块锻炼能力的封地。

吕后去世后,周勃等人诛杀诸吕,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作为外地封王入京,刘恒在京城毫无根基,但他却凭借自己的手腕,迅速让自己从代国带来的亲信掌握了中央许多权力,并且轻松将周勃等功臣解除了权力,进而开始了他文景之治的治理大业。

刘恒是明君,也是孝子,他称帝后,薄姬由王太后改称皇太后,而太后生病之事,刘恒每天都会去看望母亲,薄姬喝的汤药,他都要先尝过后再喂母亲喝下,这就是亲尝汤药。

薄姬信奉道家思想,一生都很低调,一般来说,这种性格的人寿命都比较长,薄姬也是这样,他一直活到孙子汉景帝在位时期,也就是说,刘恒先于她去世,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

汉景帝尊祖母为太皇太后,他继位两年后,薄姬去世,葬于南陵。

南陵既不是刘邦的陵墓,也不是刘恒的陵墓,即薄姬既没有跟丈夫合葬,也没有跟儿子合葬,原因很简单,因为礼制。

汉初的礼制跟后来有些不一样,之后因为追封皇后的存在,一个皇帝可以与多位皇后合葬,但在汉初,皇帝只与一位皇后合葬,妃嫔侍妾无法跟皇帝合葬。刘邦有皇后,那就是吕后,她的地位是无可撼动的,跟刘邦合葬在长陵。

薄姬只是刘邦的侍妾,汉初礼制又不允许追封其为皇后,只得称其为文帝太后,独自起一陵墓,即南陵,考虑到母子情深,南陵靠近刘恒的霸陵,但并不是母子合葬,这更不合礼制。

到了东汉建立,东汉光武帝刘秀追尊薄太后为高皇后,但学者们公认的刘邦皇后还是吕后,东汉成书的《汉书》中仍称薄太后为薄姬,而不是高皇后。


平沙趣说历史


薄姬原本是战国时期魏媪的私生女,长大之后被送入魏豹宫中,也就成了魏豹的姬妾。

相传,神算子预言薄姬日后将成为世界第一贵妇,因为她会生下真龙天子。因此魏豹与刘邦决裂,梦想要做皇帝,结果刘邦恼羞成怒,发兵攻打魏豹,将魏豹斩杀,还将其宫中所有宫女妃子纳入自己得后宫。


△薄姬剧照

而这个薄姬自然也身在其中,薄姬在刘邦的后宫一直沉默寡言,并没有因为预言称自己要生下龙子而兴奋。

因为薄姬姿色算不上倾国倾城,刘邦转眼就将她忽视,然而跟着薄姬一同进宫的另外两个妃子看薄姬始终不得宠,三人早在魏豹宫中就曾发誓,如有一人得宠,便要帮助其他两位,于是这两个妃子就跟刘邦提起薄姬,刘邦这才想起来,当天晚上便来到薄姬寝宫,也正是这一次的临幸,薄姬就怀下龙子。


△刘邦临幸薄姬

这个龙子自然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当因为当时太子是刘盈,吕后执政,而深得刘邦宠爱的戚姬,欲将儿子刘如意推上太子之位,一场后宫争斗即将开始。

面对这样的情景,薄姬和儿子刘恒退出幕后,安心过日子,并悉心教导儿子,最后吕后和太子刘盈胜出,其他妃子和皇子均遭到清算。唯独薄姬和儿子刘恒幸免于难,吕后下诏将薄姬送到儿子刘恒代王的封地,母子两在这里度过了七年的岁月。



汉惠帝刘盈和吕后先后去世,此时因为傀儡小皇帝被废,需要立新的皇帝,这时才想起了薄姬的儿子刘恒,刘恒上位,史称汉文帝。

薄姬自然也就成了皇太后,薄姬的一生并没有太多的磨难,用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最后成了人生太大的赢家,自己得儿子刘恒在自己的教育下也成了一代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不仅如此,汉文帝刘恒还是出了名的孝子。


薄姬也成了预言中的那样,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去世,年仅45岁,之后葬在霸陵,因其外形酷似埃及金字塔,被国外汉学家称为“东方金字塔”。

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享年61岁,而薄姬去世之后,要求与儿子汉文帝葬在一起。

因为薄姬从来没有将自己当作是刘邦的配偶,薄姬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和自己的爱子相依为命,死后她被葬在文帝霸陵的南塬。



汉文帝生前曾说要永远背负着母亲,死后继续对这个为了他奉献一生的母亲尽孝,而薄姬也如愿以偿的安葬在儿子刘恒的附近,并没有葬在一起,因为自古以来帝王之家没有母亲和儿子葬在一处的道理。

薄太后陵因在汉文帝霸陵之南,故称“南陵”。之所以没有和刘邦葬在一起,按照《汉书·外戚传》记载:文帝母薄太后“孝景前元二年葬南陵”,主要理由就是“以吕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薄姬这个人,薄姬被刘邦宠幸怀上了之后的汉文帝刘恒。如此便踏上了风雨之路。在勾心斗角的朝堂之上,始终保持着洁身自好的初衷。

薄姬生了一个好儿子,汉文帝,薄姬成为皇太后之后,汉文帝以皇帝之尊仍然对母亲孝顺如初。薄太后曾经生了一场重病,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三年中,文帝每天都要看望母亲,常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地陪伴在旁边。凡是御医送来的汤药,刘恒都要亲自尝过才会给母亲喂下。为此他也成为让中国人传颂至今的24孝中的第二孝。



薄姬崇尚道学,崇尚无为之境,顺其自然的思想,一生与世无争,凡事包容,为人忠厚,母仪具足,这也是薄姬后来能在吕后专政期间得以保全性命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吕后专政期间先后谋杀掉刘邦八个儿子中的六个,虽然薄姬远在其子代王的封地。但其心性淡泊,是逃离这场劫难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157年,文帝先于薄太后离开人世,他对于让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孝深为抱憾,为了弥补这一个遗憾,刘恒要求将自己的墓葬照,顶妻背母,的方式安放。汉景帝继位后两年,薄姬安然离世。大汉王朝举国哀痛。汉景帝深知他这位祖母的心里没有把她和刘邦和葬,而是临近汉文帝的陵寝旁边安放!!薄姬的心里全部都是汉文帝刘恒。死后与儿子合葬,也算是圆了薄姬薄太后生前的愿望,我们可以看到薄姬满满的母爱!!!



了解历史看这里


“薄姬”二字,在历史上特指“刘邦的小妾,汉文帝刘恒之母”。说薄姬和刘恒葬在一起,一定注意是“同地不同陵”。

西汉陵寝一般都是“同陵异穴,合葬不同合陵”,说白了,皇帝和皇后在同一个地方,分别拥有一座陵寝。比如长陵东西两座陵,东是吕雉,西是刘邦。而后世则是“同陵同穴”。


薄姬在刘邦的后宫佳丽之中地位非常地尴尬,首先,她是叛军首领魏王魏豹的小妾,在刘邦攻杀魏豹后,被拉进纺织厂打工,无论是背景还是地位,比不过其余女人。

其次,她姿色不行。某一天,刘邦驾临纺织厂,不经意瞥到薄姬,把她带进宫,然后一年多没想起她。要不是早年姐妹,苟富贵,勿相忘,估计她孤老一生。这点上,她比不过戚夫人。

第三,她不受宠,在姐妹举荐下,薄姬被幸,但之后刘邦又把她忘了。

第四,她心计不行,比不上吕雉。

但她运气不错啊,一幸怀孕生刘恒,母贫子贵外加隐忍,最终后宫女人宫斗,她薄姬成了最后赢家,儿子刘恒继位,她如愿成“薄太后”,但即便如此,她也是妾室出生。所以说,薄姬地位尴尬。

吕后乃正室,早已合葬长陵,因此,文帝不得不另起陵,但也要陪葬长陵。或许薄姬心里思念儿子,所以她的陵寝位于霸陵之西南,所谓“南陵”,但又在长陵的西边。


如此又成“东望夫,西望子”“背夫向子”之势。

类似清东陵外的“昭西陵”,也就是清孝庄太后的陵寝。这又一桩争论,孝庄曾遗嘱“思儿念孙故不合葬皇太极。”加上,孝庄下嫁,所以议论纷纷。

如果问薄姬愿和谁葬?她估计会选择刘恒,毕竟阴冷而勾心斗角的宫廷之中,仅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感情最深。

正是这个原因,正是南陵的位置,所以,当地人又将南陵称作“望子冢”。


史小二记


首先要说的是你问的这个问题太模糊,你所说的这个薄姬是否是汉高祖的姬妾,是不是汉文帝的母亲。如果不是的话那你指的是哪一个朝代的薄姬,如果是的话我们再来答题。

再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证据证明薄姬和自己的儿子汉文帝葬在一起呢?

自古英雄爱美人,虽然刘邦算不得旷世英雄,与项羽的豪气差那么一些,但是他能够成为帝王就是不简单的,这个我们得服气,不管他以前有多么无赖,多么屌丝。

是男人都喜好女人,自然刘邦也不例外,不过刘邦跟别人貌似还不太一样,就是特喜好寡妇这一口,如曹夫人,戚夫人,还有就是薄姬。

薄姬原来是魏王豹的老婆,作为王后她跟着魏豹享了几天福,不过由于魏王豹在项羽和刘邦之间荡来荡去,最后靠向项羽,被刘邦所灭,魏王豹成为了俘虏,魏国国土也成为了刘邦管理的一个郡,薄姬被带进宫中的工房成为了织布女郎。

可能在薄姬的心里想,她这辈子自己就完了,终生将于这些布机为伴了。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上天眷顾了她,有一次刘邦闲来无事溜达到织布工房中,看见薄姬有些姿色,便把她纳入后宫,皇帝就是这么任性,想要谁那就是谁!

入到后宫中足足有一年多,她都没有见过刘邦的面,更不用说能够受到皇帝的临幸了,刘邦做为一个帝王,后宫佳丽那么多,自然早把薄姬给忘记了。

可是上天没有忘记她。那还是在魏宫时候,与管夫人、赵子儿三人因年龄相当,关系十分要好,就以姐妹相称,还相约“富贵莫相忘”。

有一次刘邦在花园中和管夫人、赵子儿赏花取乐。此时二位美人想到自己如此富贵,又想到当日她们三人的盟约,不禁将此事当作笑话讲给刘邦听。没想到的是刘邦听后反而对入宫一年多不曾被召幸的薄氏产生怜悯之情。于是当夜便临幸了薄氏,也就是仅此一幸,薄姬在第二年生下汉文帝刘恒。

可能薄姬是幸运的,有的妃子整天跟皇帝在一起,也没有给帝王生个一男半女的,人家薄姬就这么一晚上居然就怀上了,还是个男孩子,你说这得羡煞后宫多少妃子们。

刘邦去世后,那些受宠幸的爱姬遭到吕后的仇视,把他们都幽禁起来,不能出宫,戚姬还被做成了人彘。而薄姬因为极少被刘邦所喜爱,得以出宫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成为了代地的太后。

母亲是幸运的,儿子的运气也不差的,上天不仅眷顾她,也同样照顾她的儿子。

吕后去世后,吕家势力被剪除,刘恒被刘邦的旧臣们拥立为皇帝,就是汉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

汉文帝去世后,薄姬的孙子、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尊薄姬为太皇太后。两年后薄姬去世,葬于南陵。按照汉朝礼制,薄姬因是姬妾,无法追尊为皇后,就称为文帝太后,史书上多称薄姬或薄太后。

因吕后和汉高祖合葬在长陵,所以薄姬被特地的独自起一陵墓,靠近汉文帝的霸陵,所以我认为薄姬并没有跟他的儿子合葬。

再说了,哪里有母亲跟儿子合葬的,这也不符合古代的礼制,而与汉文帝刘恒合葬的是他的皇后窦漪房。


阿金大哥,一个爱好文史的油腻大叔。


阿金大哥


项羽分了十八路诸侯之后,就衣锦还乡了。


他前脚走,诸侯后脚就起来造反。田荣在齐国首先反对项羽。项羽大怒,就去镇压。刘邦联合了赵王和魏王等人合计五十二万,趁项羽不及西顾,跑到彭城置酒高会。项羽暗中带三万人马杀回彭城。痛杀联军。刘邦大败。联军不联,各自回家。魏王豹回去误信"八婆"胡言,说他王宫薄小妹要生天子。绝无假的。魏豹惊奇,日夜宠幸这薄小妹。


刘邦又想重振旗鼓,去招呼魏王一块儿干,魏王不听招呼。刘邦派韩信去教训魏王。韩信一战灭了魏国。刘邦就收了魏王后宫诸姬,创建纺织工厂。薄小妹就成了纺织女工。

某日,刘邦左抱管夫人,右揽卫少儿,笑薄姬痴Y头,还在等大王去临幸她,守了这么多年,都变老了。刘邦一听,先惊后愧,扔下两女立马去了纺织车间,当夜临幸了一晚。那女人对刘邦说,昨夜梦见真龙趴在妾肚子上,不想今日大王来。刘邦大喜,说我一定让你美梦成真。于是,薄小妹升为薄姬,因龙种在身,每天头不梳,脸不洗,一身穿得破破烂烂,连吕后见了也摇头叹气,可知汉王不是东西,这样的女人也要睡。吕后就忽略了这女人存在。


吕后与戚夫人争宠争储,把个后宫闹待乌烟瘴气。薄姬抱了儿子每日闭门不出。

不久,刘邦的哥刘仲,代王不当了,偷着跑了回来,气得刘邦跺脚。刘仲种田可以,做王不行,就废了他的王位。这代王位出缺,没人想去那荒凉寒泠,靠近匈奴的代地做王。


薄姬梳洗一净,穿戴整齐到未央宫朝见皇帝皇后。刘邦吕后接见她们母子。刘邦想起四儿子刘恒这么大了。吕后也见薄姬端庄周正,也无话可说。刘邦就封刘恒为代王,薄姬马上表示,愿意跟随儿子去代地,为皇帝为国家守边。吕后立即赞成,并要求马上动身。大家都明白这件事宜早不宜迟。于是刘恒母子和舅舅薄昭去了代地。远离是非中心。

吕后在长安权倾一时,整治了刘邦好几个儿子,惟独刘恒,刘长逃过了劫难。这与薄姬有极大的关系。当然,刘长另说。


刘邦死后,葬长陵,吕后死后,合葬长陵。此后刘恒胜出为汉文帝,薄姬为皇太后。但毕竟是侧室升为皇太后,与嫡后还是有区别的。于是,汉文帝"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这陵在霸陵靠南,又称南陵。

南陵因其独特的位置,薄太后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的最佳视角,想来是不会寂寞的。

然而,南陵仅仅是靠近霸陵,并非葬在一起。


劉一千五


位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渭河北部的一片的黄土台塬名叫咸阳原。现在,这里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所在地;历史上,这里不仅是大秦帝国都城所之处,更是整个西汉王朝的皇家墓葬区。西汉的11位皇帝,九位均安葬于咸阳塬上。而没有葬于这个皇家墓葬区的就是那两位继位比较曲折、但成绩很不错的汉文帝刘恒以及汉宣帝刘洵。

刘恒是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母亲薄姬,初被封为代王。刘邦后宫那点事再次印证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受宠的薄姬和不受重视的儿子,得以躲过残酷的争斗而保全,终得富贵。

薄太后从来没做过皇后,当时长陵已经建成,刘邦和吕后都以入葬。如果薄太后入葬长陵,势必无法与吕后的后陵比肩。

薄姬生刘恒不过是与刘邦的“一夜情”罢了。而母子相依为命多年,刘恒是进入二十四孝故事的好儿子——薄姬病重,刘恒每次下朝都为母亲亲自尝药。想来,刘恒不希望母亲在长陵里受欺负,也不希望离母亲太远,所以,把薄太后葬于霸陵附近。

薄太后的陵寝因其在霸陵西南称为南陵。又因南陵西隔渭水遥望汉高祖长陵,故史书有“东望吾子,西望吾夫”的说法,当地人称为“望子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