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有一屋子财产为何还吃不起一两燕窝?因为她的财产与众不同

全文约1600字/通读约5分钟/精读约10分钟

红楼梦里林黛玉在贾府里生活是幸福和痛苦并存,欢笑和泪水相伴的。而这一切除了因为她的性格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她没有钱。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贾母在做后台,但是一个老太太的力量与王夫人的力量抵消之后,她想拥有一份真感情,想追求的幸福生活,只能处于生活的夹缝之中。

林黛玉有一屋子财产为何还吃不起一两燕窝?因为她的财产与众不同

诗书大家林黛玉

林黛玉应该很有钱。林家之祖曾袭过列侯的,到林如海,业经五世。但林家人丁不旺,应该大部分财产都到了她的父亲林如海手里;就算祖上没有太多钱的,林如海的巡盐御史也不是白给的,就算他是一个清官,不贪不占,但各路拜访他的正常的节礼,积攒下来钱财也不会太少。俗话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林如海死后,所有的财产必然全部给林黛玉。另外贾敏出嫁之时,贾家还是兴旺之时,她又是贾母最心疼之人,过着娇生惯养、金尊玉贵的生活,陪嫁的嫁妆必定丰厚。林家最终只剩下林黛玉一人,钱财必定要留给她。

但是林黛玉却没有钱。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推心置腹地谈心,薛宝钗劝林黛玉每日早起拿一两燕窝熬出粥滋补时,林黛玉曾说起自己的难处: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林黛玉有一屋子财产为何还吃不起一两燕窝?因为她的财产与众不同

林黛玉和薛宝钗

这是林黛玉自己的心里话,想来自然不假,但也有可能是自谦之言。但是她最贴心,也是最知根知底的紫鹃却说明她说的是真心话。红楼梦五十七回,紫鹃想着黛玉无父无母,婚姻大事不趁着老太太还明白硬朗时做定了,只怕以后就难了。为了摸清宝玉的心思,便使着法子试他,当时说到黛玉吃的燕窝,宝玉说了句:“这要天天吃惯了,吃上三二年就好了。” 紫鹃道:“在这里吃惯了,明年家去,那里有这闲钱吃这个?”

一主一仆两个人都明说了林黛玉没有钱,她吃不起燕窝。

一面是林家留下了大把的财产,一面是林黛玉和丫鬟都说没有钱,究竟是怎么回事?答案隐藏在四十回。

林黛玉有一屋子财产为何还吃不起一两燕窝?因为她的财产与众不同

读书人林黛玉

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贾母带她到林黛玉的房间后。刘姥姥看见窗下案上没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以为是哪一位公子哥的房间,得知是林黛玉的房间后,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笑道:“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刘姥姥的话是恭维,但也说出了一个基本事实,林黛玉的房间里有大量的书。这些书从何而来,自然是林如海留给她的。林黛玉第二次进贾府写的很清楚:“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这些其实就是林黛玉的财产。

林黛玉潇湘馆里一屋子的财产,既是有形的财富,更是无形的财富。它价值不菲,对于滋养林黛玉的精神世界,是无尽的营养,一生的财富,它既可以使林黛玉永远保持着书香之气的精神,又可以帮助香菱那样的人,摆脱世俗的羁绊,从而走上精神的富足。但是精神上的追求离不开世俗生活的支撑,无数的藏书也换不了一日三餐。林黛玉用书籍充盈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物质生活上却不得不依靠贾府供给。这其实更像是无数硬骨头的中国文人,他们一心向书,一心追求精神的丰足,甚至可以向世俗低头,但始终不改文人的风骨。

林黛玉有一屋子财产为何还吃不起一两燕窝?因为她的财产与众不同

有风骨读书人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林黛玉无疑是一个文人,守着一屋子的财富却需要靠别人来供给。林黛玉的这种生活状态让我想起贾雨村说起的那些纯正的文人: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一温一 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紧随他们的背后则是一个曹雪芹。红楼梦诗词中出现的那些词和曲,长句或短语,都曾经安放过他的心,丰盈着他的人生,他的世界,虽然最终落了个茅椽蓬牖,瓦灶绳床,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但并没有妨碍他的襟怀,他的笔墨,他的风骨。在十年岁月里,他凭着对往事追忆,凭着自己文人的一脉风骨,写下了传世之作,完成了一个文人的人生使命,让我们无数后人景仰、缅怀。他追求的这种生活,使林黛玉的形象更加美好,使他的笔墨更加酣畅淋漓,虽然百年之后,仍让一代代文人心怀激荡,心神驰往。

若有可能,我宁愿作黛玉!

本文由大愚原创,一家之言,仅供闲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