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为什么丑化郑经,篡改历史?

历史一书生


不邀自答。

话说,历史剧从来没有完全按照历史背景去拍摄的,而且如果了解《康熙王朝》的时代背景以及其的出品公司的背景就知道关于康熙平台这段为什么这么演了。

《康熙王朝》的出品公司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属于央视全额投资的企业,换句话,公司是央视的分舵。而且电视剧出品以及上映的时间均为2001年,如果了解两岸政治斗争的话都会知道21世纪前后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这个分裂国家的谬论以及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推动的台独逆流。毫不客气的说,电视剧在借古讽今,通过历史上康熙平定台湾来警告对岸不要妄想分裂国家,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所以,到这里我想只要长脑子的都会知道这是一部政治意义很浓的电视剧,既然带了政治就不免会偏离历史,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看开就好。而且,我感觉这部电视剧总体上就是国家借助于康熙开创康乾盛世的角度来表达国家富民强国的目标。当然,这些政治上的表达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明白的,毕竟政治是一门艺术,不是屌丝能够理解的。同样套路的影视作品还有2006年上映的《施琅大将军》,其背后也有中央电视台的影子,只不过这部电视剧不同的是专注于康熙平台的历史,而非整个康熙朝。

另外郑经是什么人呢?那就需要从郑氏家族来说起,郑氏海盗集团的创始人是郑芝龙,他虽然接受了明朝的诏安并政治洗白,但是由于明末明军的衰落以及行政效率低下,郑芝龙就摇身一变成为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军阀,不受明朝的管控,而郑成功、郑经都是郑芝龙政策的继承者,他们都为了郑氏独立的经济利益而同追求大一统的清朝对抗。

郑成功曾经表示只要清朝承认郑氏独立的经济利益以及郑氏军阀的合法性,他会向清朝剃发称臣,并帮助清朝剿杀南明残部。郑经则更为直接,他直接表示郑氏要效仿朝鲜,向清朝称臣纳贡而拒绝招安。这都是清朝无法接受的,因为在清朝看来郑氏不过是中国之叛民,而历来大一统王朝只要国力足够都不会允许海外有中国人自立乾坤,虽然清朝对于中国人出海讨生活给予了极大的宽容,但是对于中国人自立乾坤则完全无法容忍。

所以电视剧《康熙王朝》关于这段的改编并非空穴来风,谁让郑氏历史上就不干净,还好历史上康熙平定了台湾,否则的话今天的台湾就是第二个李家坡。

另外题目不过是自己树靶子自己打而已。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因为《康熙王朝》是一部毫无历史感的历史剧,全剧充满了对清朝皇帝的意淫,可以说大清第一神剧,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剧中的清朝,“伟光正”得康熙如果能看到这部片子,他自己见了都会不好意思的。剧中康熙(陈道明演的)的形象,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是一个英明神武又道德高尚的正面人物,不但能力出众,还一心为国为民,郑经在剧里面是什么人设呢?是阻挠大清完成天下一统,专门给正面主角康熙对着干的反面角色,这样的人设能是好人吗?


郑经的人设不是好人,也就算了,可编剧的套路又是一般神剧的水平,即反面人物一定是“小丑”式的形象,就是飞蛾扑火式的一味跟主角对着干,不惜自我牲牺也要成就主角的伟大,所以反面人物大多是情绪激动,智商捉急之辈,剧里面的郑经的形象基本上就是按这个套路来弄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物根本不配当康熙的对手嘛!

事实上,就算是“大清电视台”,也拍不出这样的片子,因为清朝官方对郑经的评价,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清史稿》是清朝遗老们编修的清朝正史,虽然清朝亡了国,但这部书基本上代表着清朝官方的主流观点,因此也遭到后人的诟病,书里面有郑经的传,附在郑成功传的后面,《清史稿》里郑经叫“郑锦”。


在《清史稿》里,郑经的形象就厉害了,他是一个聪明果断的人,郑成功刚死的时候,大将们不服郑经,郑经果断地用陈永华、冯锡范主持大局,将不服的人一一消灭。可不是什么无能之辈。

在军事上,郑经也有两手的,三藩之乱开始后,郑经是主动进攻福建沿海,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战绩,搞得清朝很头疼。而郑经最厉害的是内政搞得好,把经济军事实力本来很差的一个小岛,搞得可以和清朝对着干,想想南明那帮人,有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人口和军队,结果被清朝吊打,就知道郑经的水平不一般。

《清史稿》都承认,郑经在台湾,更定军制,任用冯锡范、陈永华主持政务,任用刘国轩等大将主持军事,改革税制,特别是发展海外贸易,“復開互市,英圭黎、暹羅、安南諸國市舶並至”,把一个弹丸之地,一直在打仗的乱世小岛,搞得有声有色,有如“承平时”。就是把乱世做成了太平盛世,而且还一直在打仗,这水平绝对不比他老爹差。

《康熙王朝》的总制片人、总导演不惜亲自上阵演郑经也是绝了!


而剧里面的郑经,完全是个政治白痴和跳梁小丑,而且也确实长得丑,和陈道明的高大伟岸一比,更是落了下风,更关键的是,剧里的郑经,英明果决,治军理政的水平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反倒是给郑经加了很多黑点的戏,如猜忌施琅,搞得施琅叛投了清朝,这完全是让郑经去背他老爹的锅,编剧为了黑郑经,不惜窜改历史。人家郑经明明搞得很好,清朝差点就同意按朝鲜的待遇来对待郑经了,而剧里面却大肆渲染郑经晚年朝不保夕,最后被清朝大军击败自杀,人家明明寿终正寝好不好!编剧为了黑郑经,又窜改历史让郑经给自己的儿子背锅。


只爱潘多拉


写过一篇关于郑经的文章,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诗

悲中原未复

胡虏腥尘遍九州,忠臣义士怀悲愁.

既无博浪子房击,须效中流祖逖舟.

故国山河尽变色,旧京宫阙化成丘.

复仇雪耻知何日,不斩楼兰誓不休

——郑经

郑经何人?

很难想象,这首充满了对家园被霸占,国家被侵略者侵占充满了愤恨,发誓要赶走侵略者,报仇雪耻的诗是郑经写的,郑经是谁?就是央视正剧《康熙王朝》中那个猥琐的丑陋的小人,郑经。

郑经何人?在大家看这部剧的时候可能还不了解,但我们要说他的父亲,大家就知道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延平郡王,郑成功。

这个时候大家要问了,郑成功不是民族英雄么?他的儿子怎么就成了小丑?反动派了?

康熙王朝出现的背景

其实作为一部所谓的历史正剧《康熙王朝》实际上是有着一定的目的的。

当时的环境是要针对叫嚷着独立的台湾,于是各部门的老爷们瞬间找到了感觉,他们认为自己就是一统天下的大清朝,而台湾就是负隅顽抗的跳梁小丑,自然而然就抬出了这部剧。而郑经,不幸也就成了剧中小丑的形象。

最少,当时的我是这样认为的。

而事实上,这部所谓的央视正剧,却是某些人毫无历史观的一部胡说八道的历史剧,剧中充满了意淫,将一个暴虐,贪功,嗜杀,搞种族歧视的皇帝吹捧成了伟光正的人物,真不知道拍片的这些人死后如何面对自己的列祖列宗。

不过这和近年来所谓对大清朝的吹捧也是一脉相承的。

真实的康熙

比如吹嘘康熙的,八岁就登基当皇帝了(废话,我爹要是皇帝我也能,四十年的太子有几个?)除掉权臣鳌拜,不过是政治斗争,人家鳌拜从来也没想过造反,甚至是忠于康熙祖宗三代,这也成了功绩,真是可笑。

三藩之乱一样是满清上层的政治斗争,满洲统治集团为了“狡兔死,走狗烹”不再让汉人掌握兵权,楞是把吴三桂等人逼反,造成了大半个中国重燃战火。三藩差不多打下了半个中国,只是一盘散沙的反清力量各自为战,吴三桂信心不足,最后病死,才让康熙侥幸胜利,他差不多就打算搬家回东北了。

雅克萨之战中,康熙以五千精锐围攻八百名由小偷,罪犯,探险家组成的三流俄军和一个尚未建成的小城打了两年,最后签订了将贝加尔湖区域拱手让给沙俄的所谓平等条约

打葛尔丹就更有意思了,葛尔丹倾尽兵力有三万人,康熙用十万大军围剿,葛尔丹以弱势兵力和满清决战,还干死了满清的大学士,战争打了九年,最后耗到葛尔丹病死,这才使满清侥幸成功。

至于收复台湾的事实情况是,清军和被郑成功赶跑的荷兰殖民者,联合着海上挂着“帮助大清国”旗号的荷兰船,加上汉奸叛徒的帮助才打下了台湾,康熙打台湾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什么祖国的统一,他单纯的就是为了让天下被当作奴隶的汉人不再有一个可以相像的地方,天下不再有一片可以威胁满清统治的汉土而已。

从此以后,荷兰重新又获得了在当地以及东南亚海域的特权,康熙则闭关锁国,实施文字狱,玩弄权术和科学实验,他为了防范汉人,连发枪的发明者被他流放至死。他极度穷兵黩武,百姓苦不堪言流传出了康熙康熙吃糠喝稀的传言,他在位的时候国库空的能跑马,官员们贪污腐败横行,国家财政趋于崩溃,就这样的所谓皇帝,也好意思称为“圣祖”并拍了这种胡说八道的电视剧歌颂?

《康熙王朝》是特定时期的特定剧目,我们不能把小说改编的电视当成历史来看,对我们来说,真正的历史就是,明朝管辖下的满洲政权乘明朝农民起义而叛乱,并入关制造了无数的惨案,华夏就此灭亡,而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了抵抗满清的侵略,攻打台湾赶跑了荷兰殖民者作为反清的基地,为了赶跑侵略者,反抗侵略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屠杀,郑成功和他的后继者郑经(他虽然私德有亏)但发起了多次的收复失地的战役,他们一心为国,想要恢复华夏的大好河山,那是民族英雄,和现在的台湾独立势力完全是两回事,而某些人趁着台独嚣张之际,将为了抵抗满清侵略而困守孤岛依然一心为国的忠良之士们和台独划等号,这些人早晚是要上绞刑架的。


关河南望


胡虏腥尘遍九州,忠臣义士怀悲愁。

既无搏浪子房击,需效中流祖逖舟。

故国山河尽变色,旧京宫阙化成丘。

复仇雪耻知何时?不斩楼兰誓不休!

《悲中原未复》-----郑经

就冲着这么悲壮又大气的诗词,肯定是戳痛了满清余孽的内心,因此明郑政权他们肯定要不遗余力的抹黑了。不仅郑经被抹黑,连当初专门为他老爸郑成功量身定做的《向天再借五百年》也被厚颜无耻的用在了康麻子身上,导致现在大部分人都以为这首歌唱的就是康麻子


阴法渡冥河


先亮结论:《康熙王朝》其实并没有刻意去丑化郑经,但却肯定“篡改”了历史。

首先对于剧中郑经这个人物,本人是抱以同情的。虽说他因猜忌而中离间计,导致施琅彻底投靠清廷,并为最终兵败自杀埋下了苦果,但在剧中他既没投降,又没示弱,更没说他为一己之私虐待百姓,滥杀无辜,临死还自杀以殉国,总得说来在大节上是不亏的。

但说到底《康熙王朝》不过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为了文学的戏剧化,作者或编剧必然会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化。既然是康熙王朝,那肯定是侧重于写康熙,那对于郑经的事迹自然会有弱化,甚至为了突出主线剧情的简洁而不惜“篡改”历史。

第一,在“弱化”方面,《康熙王朝》中对郑经这一历史人物的呈现并未突出其治台功绩。郑经自康熙三年(1664年)东渡台湾后,采纳陈永华的建议,鼓励垦田,劝课农桑,插蔗煮糖,修埕晒盐,兴办学校,建立孔庙,鼓励发展内外贸易,并与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关系。郑经主政期间,“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第二,在“篡改”方面,影视剧为了突出主线剧情,不得已对历史进行了再加工,将施琅投靠清廷这一事件放在了郑经主政时期,但施琅早在顺治九年(1652年)便归顺了清廷,而那一年郑经还没有到达台湾,此外杀害施琅一家老小的也不可能是郑经,而是郑成功。当然,历史上清廷统一台湾时郑经已去世,当时主政台湾的是郑克塽,所以也就不存在郑经自杀这一情节。

《康熙王朝》中还有明珠赴台湾招降郑经的情节,而在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次和谈,时间是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但清廷派去和谈的官员并不是明珠,而是康亲王杰书,和谈条件也不似影视剧中的那样苛刻,只是提出郑经应撤离大陆沿海岛屿,退守台湾,台湾则为大清藩属,双方“通商贸易,永无嫌猜”。


威廉一懒众衫小


先说说这个问题本身的问题吧!

1康熙王朝中的确是有点太过于夸张的演绎了康熙本人。首先说文字狱就大大的打击了当时的文化产业,导致间接的让中国拒绝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至于使中国走上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落后挨打的境遇。所以说康熙本人并没有像电视剧里演绎的那么完美!

2郑成功父子的确是因为反清复明被打到台湾的,只是因为逃到台湾后才发现荷兰人占领了台湾,才用带去的那些残余兵力打跑了荷兰人,拿到了台湾的统治权,与后来的蒋氏父子一样图谋反攻大陆,后来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眼看反攻无望,便休书于康熙,称其愿与琉球朝鲜一样,年年朝贡,奈何康熙认为台湾本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不接受其朝贡,后来又因大陆发生三藩之乱,郑经又觉着有机可乘,没成想起兵返回大陆后打的却是汉人忠良之后,直接的帮助了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如此蠢事都做了,还指望后人能给他留下个什么好名声!


我是小张啊亲


《康熙王朝》里康熙是主角,郑经等人是反角,在电视剧里从来都是主角自带音响光环,而反角是遗臭万年的。假如反过来拍《郑经王朝》分分钟可以让郑经霞光万丈,让康熙遗臭万年。这不得不说我们的电视剧三观有问题,虽然电视剧有虚构的成分,但是被篡改的历史却很容易混淆视听。

历史上的康熙既是雄主又是昏君。从雄主角度来看,他平三蕃收台湾,征讨葛尔丹,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清帝国。但是呢,反过来却也是个大昏君,康熙为了满族人的利益下令对关东地区进行封关处理,禁止非满族人进入东北,这使得东北地区开发缓慢,并在200年后与沙俄的战争中吃了大亏;康熙纵容九子夺嫡,导致朝廷腐化败坏,九子夺嫡耗尽了大清帝国最后的国力,使得西北叛乱持续了16年之久。

反过来郑经也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虽然郑经在私生活上比较混乱,上了父亲的妃子;不过呢,郑经在对待侨民方面还是可以的,郑经在外交上采取跟英国结盟的方式对抗荷兰西班牙,多次撤侨拯救华夏族人,也算起功不可没。


优己


我认为,没必要过分在意郑经是否被丑化了。实际上,《康熙王朝》中与历史不符的地方很多,比如在剧中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都是逆臣贼子,但实际上三番中的尚可喜是清王朝的忠臣,他在吴三桂、耿精忠起事之初,牵制了二藩大量兵力,不能消除广东隐患是吴三桂不能迅速北伐京师的原因之一,他的儿子尚置信为了响应吴三桂而发动兵变 ,而尚可喜为了表示对清王朝的忠诚居然自缢。但是在电视剧中,为了增加康熙皇帝平三藩的难度,故意把尚可喜变成逆臣贼子。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而有关于郑经来的历史被改了不少,不过对于郑经来说最冤枉的就是郑经勾结荷兰人,在剧中郑经说“我宁可把台湾送给红毛人也不给康熙大辫子。”在历史上,郑经是为抗荷做出过很多努力的,倒是康熙皇帝为了打击郑经与荷兰人有过一定程度的合作。为什么要独说尚可喜和郑经?因为经过这样的改编,尚可喜和郑经的的人格与气节被贬低了。《康熙王朝》拍摄的背景之一就是赶上为满清的翻案风,正是在那几年,清王朝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从罪恶变成光芒万丈,当然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一切为了民族团结,毕竟某种程度上说,汉人崇拜满清有利于消融民族矛盾。《康熙王朝》为清王朝圈粉无数,达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目的。康乾三部曲的《雍正王朝》也是这样,在剧中雍正皇帝是反腐倡廉的急先锋、是操劳过度而死的好皇帝。剧本改编自二月河的小说,小说嘛,当然是有艺术加工的,其实在二月河的小说中有对清王朝的粉饰也有对清王朝泼脏水,只不过电视剧在对小说进行二次改编的过程中加强了粉饰,完全抹掉了脏水。比如《雍正王朝》小说中,雍正皇帝年轻的时候在外面有个私生女,后来雍正皇帝对这对母女始乱终弃(抄袭琼瑶阿姨的夏雨荷有没有),雍正皇帝的情人因为未婚先孕,被家族赶出家门,这对母女开始了流浪生涯。雍正皇帝的私生女名叫乔引娣。引娣几经辗转,到了康熙皇帝第十四子的身边,俩人有了感情并且嘿咻了,请注意这可是亲叔叔和亲侄女。小说中的雍正皇帝不知道事实的真相,抢了自己兄弟的女人在自己身边,慢慢的乔引娣为雍正皇帝折服,与雍正皇帝睡觉了,注意,这是亲父女。雍正皇帝封引娣妃位,她请求把自己的母亲接到京城享福。雍正皇帝同意了,当乔引娣的母亲与雍正皇帝见面后,二人发现了乱伦的事实,乔引娣的母亲悲愤自缢,而乔引娣把母亲的死归咎于雍正皇帝,对雍正皇帝下毒。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暴毙于圆明园,死因不明,有谜团就会有戏说,史学家猜测喜欢养道士的雍正皇帝是铅中毒,民间说雍正皇帝是被吕四娘的飞剑所斩,香港电视剧说雍正皇帝穿越了,而在二月河笔下,雍正皇帝被自己姑娘毒死了。这个情节当然不能体现在电视剧里,所以在电视剧里乔引娣和雍正皇帝无血缘关系。我想通过乔引娣的小说情节与电视剧情节的差别告诉大家,真正把握电视剧与历史差别的不是二月河而是导演。


武泓序1


满清打台湾,不是为统一,而是台湾是明朝的延续,一日不打下,一日睡不着,台湾一日不打下,民心就无法稳定。电视剧里有一句话是对的,但凡台湾有任何异动,大陆立刻响应,台湾攻打漳州泉州,民众非但不帮满清朝廷,反助台湾。满清曾经一度考虑过放弃台湾,就因为台湾在心理的影响实在太严重,台湾虽小却是大明遗脉,中华正统,清朝虽大追根溯源是北胡女真蛮夷,这句话对于清朝的合法性是致命的,所以才要打,打下台湾,斩草除根,我就是正统。所以,没那么高大上,什么为中华统一,没有。


Silence48324597


《康熙王朝》导演是满遗,所以篡改历史,抬举康熙,贬低郑成功后人,把康熙拍的跟毛爷爷一样“伟大”。其实康熙就是个阴险小人,表面好像很宽容,其实特别阴损毒辣。一个教书先生60几岁姓朱,被人诬告为前明皇家后裔,被康熙直接判凌迟处死。而且康熙朝是满清最早搞“文字狱”的朝代,到了乾隆朝则更加变本加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