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會有共產黨

有人問,中國為什麼會有共產黨?共產黨是怎麼產生的?也就是說,有沒有產生其他黨的可能,是不是其他的黨也可以領導中國,同樣使中華民族崛起?實事求是地講,這是不可能的。簡單地說,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呼喚。

中國為什麼會有共產黨

馮旭東 攝於江西省萍鄉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

歷史走到這裡,註定有一個共產黨,來領導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為什麼這麼說?

長期以來,中華文明以其獨有的特色和輝煌,走在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為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資料反映,從公元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佔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不僅在科技創新上,在經濟上也一樣,康乾盛世,中國的經濟水平在世界上領先。乾隆末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還居世界第一位。

曾經是多麼繁榮富強的中國,到了近代卻衰落了。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和近代工業發展,西方國家迅速崛起,殖民主義勢力擴張到東方,中華民族遭受世所罕見的屈辱。從1840年到1905年的65年中,中國人民一直被籠罩在列強侵華戰爭的硝煙之中,幾乎所有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強國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到20世紀初,中國雖然在形式上仍保持獨立,但實際上已淪為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下的半殖民地,面臨著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是不是中國人民沒有做出過努力?不是的,中國人民還是很努力的,曾經努力過、抗爭過、拼搏過,可是都失敗了。比如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也就是兩次鴉片戰爭之後,中國人痛定思痛,決定“師夷之長,中體洋用”。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以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的洋務派,在“自強”和“求富”的旗號下,掀起了洋務運動。提倡興“西學”、提倡“洋務”、辦軍工廠,生產新式武器、建立新式軍隊,達到“自強”目的。一時之間,中國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一個甲午海戰,就把中國拖入了戰爭泥潭之中。

這時候,一些仁人志士認為日本的經驗很好,日本的明治維新,把日本搞得那麼強大,很值得我們學習,鼓動皇帝搞維新,所以才有戊戌變法。戊戌變法是1898年6月至9月21日,也就是甲午海戰之後4年,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是,戊戌變法只搞了一百天,就失敗了,所以又稱百日維新。因為它觸碰了腐朽制度、權貴利益,立馬遭到血腥鎮壓。

戊戌變法失敗後兩年左右,也就是1900年,在中國又爆發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是甲午戰敗後西方列強劃分在華勢力範圍導致華北農村頻繁發生教案、天災頻仍及宮廷權力爭鬥激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外族侵略、上層官僚、底層民眾之間矛盾激化,發生了武裝衝突。農民以為清朝政府靠得住,結果被清朝政府賣了。義和團運動確切地講,是一種發生在底層的民眾的自然的抗爭,但又不乏愚昧和殘暴。結果可想而知,在清廷與外國聯軍的聯合絞殺下,最後失敗了。

義和團運動失敗後,來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實事求是地講,辛亥革命對中國是有貢獻的,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但是,它既未能剷除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中國統治的根基,也沒有改變中國深層的社會結構,更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所以,等待它的只能是失敗。

從總體來看,19世紀後半葉以後,為了挽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仁人志士為此獻出了鮮血和生命。但是,每一次抗爭,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且都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誕生在20世紀20年代初,絕不是偶然的。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近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結果。一句話,就是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節選自《黨史可以這樣講:初心·使命》

中國為什麼會有共產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