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兒子,謝安的侄女,晉朝兩大家族的聯姻,卻成為一場悲劇

王羲之的兒子,謝安的侄女,晉朝兩大家族的聯姻,卻成為一場悲劇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一詩中寫下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其中所說的"王謝"就是晉朝歷史上有名的兩大貴族王家和謝家,兩家的代表人物分別是王羲之、謝安。不誇張地說,如果晉代只能留下兩個名字,那麼就是謝安與王羲之。王謝二家幾乎統領晉朝的文壇與仕途,卻仍不滿足,更想強強聯手以締造時代的輝煌,因此有了這一次著名的聯姻。

王羲之的大兒子是王獻之,次子叫王凝之。在父兄的光輝照耀下,王凝之從小就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星路十分坦蕩,雖然他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大,但在當時的身份和地位卻是無比尊貴的,因此他的婚姻充滿了高貴的基因。

王羲之的兒子,謝安的侄女,晉朝兩大家族的聯姻,卻成為一場悲劇

謝安的侄女名為謝道韞,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一句比喻雪的精妙詩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而被人稱道不已,後世因此用"詠絮之才"來形容有才學的女子。諸如謝道韞這樣德才兼備的女子,在古代是不容易找對象的,因此謝安早就找準了方向——王羲之的兒子。

一個是"書聖"之後,一個是宰相侄女,門當戶對的天作之合,理應成為惹人羨慕的鴛鴦之對,可惜這場結合卻淪為了一場悲劇。其原因就是王凝之與謝道韞的智慧不匹配。謝道韞才高八斗,喜歡侍弄詩詞歌賦,如果生為男兒身,那必定也是魏晉風流的中流砥柱;而王凝之雖有光芒萬丈的父兄,自己卻是個平庸之輩,活得稀裡糊塗,而且思想無比迂腐。

王羲之的兒子,謝安的侄女,晉朝兩大家族的聯姻,卻成為一場悲劇

面對沒有共同語言的丈夫,縱然自己的靈魂再有趣也無濟於事,謝道韞對期盼已久的婚後生活非常不滿,整日鬱鬱寡歡。一日謝安詢問她說:"凝之是逸少的兒子,總不會很差,你為什麼悶悶不樂?"

謝道韞回答說:"王氏一門人才輩出,且不說長輩,就是平輩之中哪一個不比他強?鄙陋無知,語言無味,這樣的日子很難受,我不明白天底下為什麼會有王凝之這樣的人!"謝道韞積鬱已久的怨憤無法爆發,只能對叔叔謝安傾吐苦水。

然而二者之間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我們通過一個故事來了解。王凝之任會稽太守時,不學無術,痴迷上了"五斗米道",每天練習踏星步鬥,幻想日後可以得道成仙。與他一起習道的有一個叫孫恩的傢伙,他帶頭引發叛亂,叛軍兵臨會稽城下準備強攻。

王羲之的兒子,謝安的侄女,晉朝兩大家族的聯姻,卻成為一場悲劇

可是王凝之怎麼也不相信仙友會謀亂,甚至當孫恩帶軍攻入了府衙後,王凝之也堅信孫恩不會殺他,不僅不組織軍隊抵禦,反而拜起了神靈,請求鬼兵拒敵。結果王凝之被昔日好友斬於刀下。謝道韞聽聞丈夫死訊,沒有坐以待斃,她拿起武器,鎮定自若與孫恩展開對峙。面對凜然的忠貞烈女,孫恩也不由得為之折服,遂下令放走了她與小外孫。

最終這場著名的婚姻留給歷史的印記,是書法家王羲之那不怎麼成器的兒子,和文豪謝安那堅貞不屈的侄女。看到這裡我不禁陡生疑問:是門當戶對的面子重要呢,還是兩情相悅的幸福更重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