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该如何调理?

心不碎何以面对


脾胃虚弱是中医术语,含义较为笼统, 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

人类进食胳膊和手上的餐具

脾胃失衡的辨别:

1、脾气虚时唇偏白,重则无血色;胃火上行,唇干,重则有裂纹。

2、脾气虚得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久,下牙龈萎缩。

3、脾气虚弱便溏稀,重则泻肚;胃火上行,大便干硬。

4、脾气虚时四肢不温;胃火旺时人躁且热。

5、胃阳不足,胃脘凉而胀痛,呕吐清涎。

脾虚会导致肥胖,皮肤变差,怕冷又怕热,拉肚子,经量大等症状,所以如果您出现了脾胃虚弱的症状一定要从运动跟饮食两方面来调理脾胃,建议可以尝试艾灸调理好。艾灸足三里、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可以很好的调理脾胃。

在进行艾灸的时候可以选择艾灸床全身灸也可以选择艾灸仪局部灸,具体使用哪种方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如果经济允许,小编建议大家用艾灸床做全身灸,效果要比局部艾灸好很多,毕竟是由内而外全方位的调理身体。


大唐艾神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什么是脾虚证,脾虚证有什么症状?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如何调理呢?

健脾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配合饮食疗法,按摩,才能使身体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1.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增加消耗,使身体整个运转起来。生活中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食物,最最重要是忌食生冷!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我们可以每天餐后或睡前,进行摩腹,也就是把手掌搓热,顺时针揉肚子,促进消化吸收。

3.配合食疗,首先推荐传统祛湿健脾老配方—薏苡赤小豆粥。如果有条件可以把薏苡仁炒后再煮粥。其次推荐健脾益气配方——山药薏米粥(薏米:山药:糯米=1:3:7)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每日在家可以进行按摩,比如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白、地机等穴位。用指腹按摩,最好感受到酸麻胀痛。坚持按摩,一定有效果。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虎口围住膝盖,四指并拢,食指放于胫骨前缘,中指指尖所指位置就是此穴。)

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孕妇禁针。

地机: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太白: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脾健康的状态,告别脾虚。“脾主肌肉四肢,荣唇”,所以我们就定个小目标以肌肉温暖四肢有力,口唇红润有光泽,整个人生机蓬勃,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拥有passion为我们的步入脾健康的第一阶段。


百科名医


在中医的角度,脾为“后天之本”,有“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肢”、“脾为之卫”以及“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功能,以上不仅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而且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生殖、运动系统功能也密切相关。

脾虚,多因饥饱失常或过食肥甘厚味生冷,或劳倦过度,或思虑过度、情志失调,或吐泻日久、损伤脾土,或湿邪侵袭、内困脾土,或禀赋不足、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调养失慎,或他脏病变及脾,或过服苦寒及攻伐药物等致脾胃气、血、阴、阳受到损伤所致。

脾虚证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脾气虚证(包括脾虚湿蕴、脾不统血、中气下陷3项兼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3种证型。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1.脾气虚证:神疲懒言,倦怠乏力,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排便无力,面色萎黄。

在脾气虚诊断基础上,兼见以下症状:

1.1大便溏滞,口腻不渴,舌苔白厚腻者为脾虚湿蕴证。

1.2便血或呕血,或月经量多,或牙龈出血等慢性出血症状之一者,为脾不统血证。

1.3胃脘坠胀不适,食后、站立或劳累后加重;肛周或下腹或腰部坠胀不适,站立或劳累后加重;久泻久痢;兼具上述症状之一者为中气下陷证。

2.脾阳虚证:大便清稀甚则完谷不化,畏寒肢冷,肠鸣辘辘,口泛清涎,面色恍白,带下清稀量多。

3.脾阴虚证:饥不欲食,肌瘦肤热,唇干少饮,大便偏干、排出无力,手足烦热。

舌象变化是另一重要体征,临床中需结合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脾虚证舌象体征分级表

辨证论治:

1.脾气虚:治宜健脾益气。主方: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脾虚湿蕴: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2脾不统血:治宜益气补血、健脾摄血。主方:归脾汤:党参12g,白术12 g,黄芪15 g,当归12 g,茯苓12 g,远志10 g,酸枣仁12 g,龙眼肉10 g,木香9 g,生姜4片,红枣4枚《济生方》

1.3中气下陷: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方:补中益气汤: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脾胃论》

2.脾阳虚:治宜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主方:理中汤: 人参 15g、干姜15g、炙甘草15g、白朮15g《伤寒论》

3.脾阴虚:治宜甘淡扶脾。主方:慎柔养真汤:党参、白术、白芍、茯苓、山药、莲子肉、黄芪、麦冬各10g,炙甘草、五味子各5g《慎柔五书》

常用中成药:

1.四君子丸:益气健脾。用于治疗脾胃气虚,食少便溏。

2.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所致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参苓白术颗粒:健脾、益气。用于治疗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4.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5.补脾益肠丸: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所致的腹胀疼痛、肠鸣泄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肠炎等。

6.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手足不温、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7.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治疗心脾气虚所致心悸、失眠多梦、健忘、体倦食少、面色萎黄以及妇女月经量多色淡、淋漓不止。

预防保健:

1.饮食规律,饮食有度,拒绝暴饮暴食。食物选择上尽量避免生冷、寒凉以及难消化之物,防止损伤脾胃;同时少吃煎炸辛辣、油腻的食物,少饮酒以防蕴湿生热。可多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粳米、锅巴、山药、莲子、芡实、扁豆、薏米、豇豆、粟子等。

2.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如饭后散步可助消化。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御外邪能力,运动方式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

3.思虑伤脾,勿忧思过度及急躁易怒。注意调畅情志,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参考:《脾虚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欢迎关注“逸仙药师”,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


逸仙药师


您好,一个热爱中医的姑娘来就自己的亲生体验来谈谈如何调理,也是希望这个问答能让人们认识到脾胃虚弱并不可怕,还是要乐观地去改善。


在我看来,脾虚是最慢调理的疾病,因为得靠“养”!不要指望吃一些名贵补药来调理好,相反可能吃一些不值钱的食物反而对脾胃好。


脾虚虽说不像疼痛那样有定处,但是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去医院检查也无从下手检查,但是就是不舒服。明显的一点,就是很乏力,乏力的同时伴有无名火,总是易怒,甚至发怒了都懒得发出来,有这些情况都可能是脾虚的原因。

我当时的脾虚,最严重的症状出现在夏天,脸上长痘,不停地出油,是真的很厚的油,擦了还会有,没胃口,没食欲,吃一点就撑肚子,早上起床严重困难,就算起来了,也是“早起困一天”“晚起困一上午”




对于学生来说,真的很影响我的生活和学习,后来就去看中医,我看了那些药物,全是泄火药,三黄“黄连,黄芩,黄柏” 苦到崩溃,没办法咬着牙吞。


吃完只能说稍微改善了食欲,但是想要立马见效,很难!

说说我自己怎么改善的吧!

  1. 心情一定要舒畅,要懂得释放压力,木克土,肝脏不好,抑制脾胃。所以为什么有些人生完气没食欲,就是脾胃被抑制!

  2. 饮食清淡,吃饭七分饱,我每天晚上喝粥,一些小米粥,山药粥等等。
  3. 一定要运动,脾胃需要靠运动来提升脾气,但是运动绝对不能大出汗,否则得不偿失了!每天微微出汗即可!
  4. 坚持,脾胃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那么慢慢每天调整良好的生活习惯,会慢慢好转的。



愿所有脾胃虚弱的朋友们都能慢慢好起来,希望你们和我一样坚持下去,我很庆幸我在这么年轻的年纪就重视了中医,而且也带动家人一起养生,我希望我能和更多的人一起努力!喜欢养生的,请你们关注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兽医新同学


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

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

脾阳虚主要表现: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



胃气虚主要表现: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

胃阴虚主要表现: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脾胃不和影响食欲使得身体没有足够的精力应付一天的工作或是学习,我们在了解脾胃虚弱的原因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进行有效调理,让脾胃恢复正常的功能,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

下面介绍几种调整脾胃虚弱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非常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宜吃健脾促进消化的蔬菜粥;

宜吃含有维生素c的水果;

宜吃养气血的杂粮粥。

苹果中含有大量的镁、硫、铁,铜、碘、锰、锌等微量元素。


薏米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功能。用于脾虚泄泻水肿脚气。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


生菜中含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



忌吃辛辣的蔬菜;

忌吃生冷的水果;

忌吃肥腻,发性的肉食。



梨属于寒性水果。

狗肉属于发物。

猪肉(肥)含有大量脂肪。

坚持运动

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有所改进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蔡笑英


脾虚的人一般是由过度劳累,营养不均、饮食不规律,病后体虚所致。脾在身体内的作用是运化营养物质的,脾虚会导致营养物质的运化出现障碍,身体脏腑都需要靠脾运化的营养物质滋养,脾虚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那脾虚如何调理?

避免长时间劳累:无论是做那种类型的工作,机体都不可以过度劳累,劳逸结合是身体运作的基本,很多年轻人每天工作加班到深夜,身体和大脑经常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对脾脏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有脾虚症状的人不可以过度劳累。

避免熬夜:熬夜是现代人的一大杀手,经常熬夜不仅会引起睡眠障碍,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同时对脾脏的伤害是很大的,身体得不到休息,会加重脾脏的工作量,引起脾虚。

加强锻炼: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机体功能,增强体魄,对身体有很多的好处,弓箭步的动作会对脾胃有很多好处。

饮食调理:首先做到饮食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食物上应选择易消化,如面条、粥类、避免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粘性、干硬、油炸类。

多吃利脾的食物:山药、红枣、扁豆、胡萝卜、香菇、鸡肉、牛肉等,这些食物都可以补气养脾。

去湿气:身体湿气重也是引起脾虚的一大原因,去除湿气可以选用红豆薏米粥,也可以选择用生姜和红糖泡水喝。


养娃视频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aeb0001ca86b2de6b9c\

大医本草堂


脾虚的人如此多,到底该如何养脾?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养脾是养生的关键,到底应该如何养脾?现在小编分享一下对养脾的几种好建议。

情绪控制对于养脾很重要

养脾,先要养好情绪。想想天地万物,各有规律,各行其道,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该开心才是。感恩天地,给了我们生命;感恩万物,为我们提供生活的必需,并且给我们以快乐。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多存感恩的心、向善的心、快乐的心,这样心境自然就开了,自然肝气顺畅,脾土得以安康。这也是养脾的方法。

养脾的四个要点要牢记

其一,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其二,健脾养胃茶疗

平时空闲的时候喝杯 随草记埤泰茶,属于内调养生茶饮,内含白扁豆花,肉桂,生姜,大枣,茯苓等天然草本成分,能够给深度滋养脾脏,修复因感受湿热之邪或脾虚水湿内生,日久化热,或长期过食甘肥厚味生湿助热的脾胃。

其三,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其四,养脾的中药及汤方

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萌萌麻麻永远爱你


脾虚类型及健脾方法大总结(转需)

湿气总是在夏季盛行,

刚刚立秋,是否依然感觉湿气沉沉?

总感觉浑身倦怠、乏力、动不动就闹肚子,肠胃差

天没那么热,虚寒还是止不住的冒!

经常无故水肿,小腹肥肉堆积……

这些都是脾虚、湿气重的外在表现!

说到湿气,一定会说脾虚,这是中医上常讲到的,它不是简单的指脾脏,而是说我们人体整个的运化系统,是人体五个重要的脏器之一,且一般脾虚的人,肠胃很差,因此常说脾胃虚弱,两者相辅相成。

脾虚分类: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常表现为:病程长,经常泄泻,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容易腹胀,尤其是食入过度,大便多,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疲惫倦怠,瘦弱亦或虚胖,舌苔白。

【脾气虚】

脾气虚常表现为: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

【脾阳虚】

脾阳虚常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

【胃气虚】

脾阳虚常表现为: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

【胃阴虚】

脾阳虚常表现为: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其实,脾胃虚弱除了自己吃中药熬制中药,还可以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来健脾养胃,比如中药健脾去湿茶沁元茶

它对去湿热有很好的效果,是市场上比较认可的一种中药祛湿茶。比如一些食疗方法,也一定程度上健脾去湿,不要小看这些简单的日常饮食哦。

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去湿粥:

1、莲子山药粥

材料: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心,加山药、粳米及水煮粥食用。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者。

2、红枣小米粥

材料: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上锅用小火炒成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者。

3、沙参麦冬扁豆粥

材料:取沙参10克,麦冬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将汁加粳米、扁豆煮成粥食用。适用于手足心热、便干的脾阴虚者。


果蔬食健康


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脾虚严重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水肿、出血等症状,脾虚吃什么食物补最快?七种食物补脾益胃!

粳米

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山药

中医认为山药味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补气、补肾固精、养阴养肺的功效,适合慢性腹泻、便溏、脾虚等症患者食用,但是气滞胀满者和湿重者不宜食用。

糯米

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出、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糯米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如果患有胃炎、十二指肠炎等消化道炎症者,应该少食。老人、小孩或病人也宜慎用。



鲫鱼

鲫鱼有很好的健脾利湿作用,身体浮肿、容易口渴、食欲差、容易困倦的人吃鲫鱼可以健脾,缓解这些症状。


地瓜

地瓜是补脾胃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补脾、宽肠胃、益气力的功效,很适合身体瘦弱、容易乏力、脾虚的人吃,但是吃地瓜要注意适量,如果吃多了容易导致胃肠道胀气,还会有反酸烧心的现象。

牛肉

牛肉也是健脾胃的食物,它蛋白质含量高,但是脂肪的含量却比较少,除了能益脾胃,还能强筋骨、补气血,身体虚弱的人可以多吃。


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