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黄忠?

飞狐自媒体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已经给出了评价的范围,即是在演绎范围内。

黄忠这个形象,贯穿演义始终的是“老”“勇”两个字,描述黄忠老,是为了衬托黄忠的勇。

除了老和勇之外,黄忠的刀法和箭术也都是十分了得。


关于黄忠的形象,在黄忠和关羽的三场大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场

当时关羽攻打长沙太守韩玄,老将黄忠出马迎战。

在黄忠之前,已经有一个不知名小将杨龄被关羽两三个回合砍于马下。

这一个开场白表现了关羽的强大,为后续二人的大战作下了铺垫。

只见关羽与黄忠大战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要知道,关羽当时的心理活动:“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

要知道,黄忠当时已是老将,关羽与其大战百多回合却找不到破绽,若是黄忠年轻几年,胜负几何啊?

这第一场交战,展现了黄忠高超的刀法,以及老当益壮的勇猛。


第二场

二人再战第二场。

前一场战完,关羽已经有心使用他的绝技“拖刀计”。

这次再战,两人斗战五十余合,这里不是关羽不能尽早使用拖刀计,而是关羽想再看看能不能找出黄忠的破绽,结果依然没找到。

于是关羽决定使大招,千钧一发之际,黄忠的马脚下不稳,摔倒了。

于是关羽收刀,不愿胜之不武。

关羽的凛然正气在此表露无遗,而这一场战斗也为下一场战斗埋下了伏笔。


第三场

第三场是最重要的一场。

上场前,黄忠已经换了一匹马,是太守韩玄送的。

之前韩玄已经向黄忠施压,要黄忠尽快杀掉关羽。

两人这次大战三十余合,黄忠拨转马头就走。关羽紧追,每次关羽追近,黄忠返身便是一箭,关羽始终近身不得。如此这般,等到关羽第三次接近,黄忠返身又是一箭,射中关羽头盔缨根。

大战到此结束。


这第三场,首先可以看出黄忠箭法了得,第三箭黄忠有意放关羽一马,因此射其盔缨。

而黄忠不杀关羽,则是因为关羽前日放了黄忠一马,今日尽管韩玄一再督促,倔强的黄忠依然坚持己见放过了关羽。这一幕,表现了黄忠的义气。

而黄忠的勇猛在这三战中表现无遗,若果黄忠年轻一些,关羽怎能敌黄忠呢?

此后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也是战功累累,定军山一役,黄忠阵斩夏侯渊,更是震惊曹魏!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黄忠,字汉升,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以老将的形象出现的,然他虽为老将却勇力过人,他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一起被称为五虎上将。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在《三国演义》中,都可谓是有万夫不当之勇。黄忠能和关、张、赵、马并列,可见黄忠的武力。黄忠在未投刘备之时,亦曾和关羽交战过。

而黄忠是员老将,却勇猛,所以黄忠可谓是老当益壮。黄忠曾在定军山扬威斩杀曹军大将夏侯渊。

不过黄忠也因为自己年老,所以不愿别人说他老,他自己也不服老。

在《三国演义》中,黄忠很勇猛,这是诸葛亮知道的,诸葛亮这个人很会用人,他知道黄忠不服老,但也知道需要激一下黄忠,才能让黄忠更好的发挥。

诸葛亮本着遣将不如激将的方法,常常在用黄忠之前,会提下关羽、张飞等人,以此来激黄忠,黄忠不服老坚决要前去立功,而黄忠也多次能取胜立功。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黄忠也因为不服老,导致了他的结局。在东吴袭取荆州后,关羽亦遭擒被杀,刘备因为和关羽的手足之情,决定大举用兵征讨东吴。

在征讨东吴的时候,因为年轻的将领关兴、张苞立功杀敌,刘备不仅赞扬这年轻的将领,而且还感叹老将年老。

黄忠是老将,虽然刘备不是故意说给黄忠听的,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忠听后心里不服老,于是黄忠去出战,因为黄忠急于表现出自己没有老,也急于为关羽报仇,结果中了埋伏,最终黄忠被箭射到,年老血衰而亡。当然这些是《三国演义》里的黄忠。


中孚鉴


第一,黄忠的武艺那是没得说,与关羽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败,而且,黄忠的箭法在三国里是一流的,有百步穿杨之术,如果他想射杀关羽,可能关羽在攻占长沙时就死了。黄忠后来在法正的布局下,杀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武艺。作为刘备的五虎大将之一,虽然关羽不服他,但他是名符其实的。

第二,黄忠这人实际上也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他马失前蹄,关羽饶他一次,他就记着也饶关羽一次。韩玄虽然对他不仁,但他并没有对韩玄不义,他是在韩玄已死,刘备、关羽的感化下才投降刘备的,并且从此一生忠于刘备。黄忠的表现,不愧一个忠字。

第三,黄忠是一个不服老的典型。黄忠虽然满身的武艺,但到了老年才遇到明主。在遇到刘备之前,黄忠默默无闻,深藏不露。遇到刘备这个明主之后,刘备已经年老,但他一直在战场上表现自己,争取立功,弥补年轻时上天没有给他的机会,直到最后为刘备的事业牺牲于疆场。


陆弃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老话大家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吧。人年少时候,年轻气盛,火气大,容易上火,看了热血的水浒后,对其后天成长过程中的性格不利。而老人呢,本就是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再去看尔虞我诈的《三国》,有时候也容易激动,对身体健康方面可能造成不良的影响。好了,我们暂且抛开这俩句老话不说,我们来看看《三国》里的黄忠。


(图:《三国演义》剧照)

在《三国》里,关于黄忠的介绍也是挺多的。我们都知道,黄忠是皇叔刘备手下五虎大将之一。他的射箭技术可不是吹的,堪称当时一流啊!说他的射箭技术有百步穿杨也不为过!

(图:黄忠剧照)


(图:黄忠剧照)

黄忠,本来他是刘表的部下,后来投靠了刘备,成了皇叔的“打手”。在跟随刘备的过程中,他在打仗中,勇猛精进,不断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深得皇叔器重,后被皇叔拜封为“五虎上将之一”。

后来,在关羽死后,他在给关羽报仇的过程中,中了敌人的计,被敌方将领马忠射杀。就这样,黄忠老将军走完了他精彩的一生!


说历史的小子


黄忠字汉升,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原属刘表部下,后归降刘备。刘备入川期间,黄忠作为先锋身先士卒,勇冠三军,从此脱颖而出。而后又在定军山一马当先,阵斩夏侯渊,一战成名,因功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


黄忠年近七旬,有万夫不挡之勇,他百步穿杨,宝刀未老,一路跟随刘备建功立业,威名赫赫。老将黄忠也就成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但是他性格孤傲,最怕别人说自己老迈,因而易中激将法,曾被诸葛亮两次言语相激,却仍能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同时也因为黄忠的不服老,在刘备征吴期间,他独战吴军过分轻敌,被吴军包围,一支流箭射中肩窝,当晚血流不止死于军中。可以说黄忠不服老的性格成就其一世英名,也注定了他败亡的结局。


剑胆琴心01


后汉书申屠蟠传: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大将军何进连征不诣,进必欲致之,使蟠同郡黄忠书劝曰:"前莫府初开,至如先生,特加殊礼,优而不名,申以手笔,设几杖之坐...... 孔氏可师,何必首阳。蟠不答。

三国志黄忠传: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

在《后汉书申屠蟠传》里,黄忠受大将军何进指派,劝说同郡的申屠蟠为幕府效力,结果是申屠蟠没有回应。申屠蟠是兖州陈留人,因此这个与申屠蟠同郡的黄忠也是陈留人。而汉末为刘备效力的那个黄忠是荆州南阳人,这两个同名同姓的黄忠自然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而这个陈留黄忠在汉末短短地露了一把脸后,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三国志黄忠传: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三国志太史慈传: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黄忠早年事迹不可考了。有史料记载的黄忠生涯开端,是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跟随刘表侄子刘磐驻守在长沙郡的攸县。刘磐据说十分骁勇,经常跑到孙策治下的豫章郡艾、西安等县来骚扰。于是孙策把艾、西安等县分割成海昬、建昌等6县,并任命太史慈驻守在那里,于是刘磐便逐渐不在骚扰那里。

黄忠作为刘磐的部下,极有可能与太史慈交手,只可惜太史慈在历史上就是骑射达人,而黄忠只是三国演义里的射箭达人。


三国志黄忠传: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随从入蜀。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三国志夏侯渊传: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黄忠在刘备南征荆州南四郡时,便跟随刘备了。其中《黄忠传》里【委质】一词,极有可能表明刘备征辟黄忠,成为其左将军府下的武官。刘备入蜀,在与刘璋决裂后,黄忠经常作为先登陷阵而【勇毅冠三军】。219年,黄忠在跟随刘备在汉中与夏侯渊交战时 ,乘夏侯渊分兵援救张郃而亲自维护鹿角时,率军斩杀夏侯渊。

这也是众多人调侃张郃计除夏侯渊的来源。战后,刘备并没有经过关羽的同意,就钦定黄忠为【后将军】,当时黄忠就念了两句汉赋:

苟季汉生死兮,岂后将军避兮。

就这样,黄忠就被决定,得以与关羽等人并列。但隔年220年黄忠就病死了,儿子黄叙早死,因此黄忠无后。由于在历史上,黄忠的史料非常少,所以从现有的史料只能得出黄忠是一位先登陷阵的勇将。


知秋樟目


每次黄忠出战前诸葛亮的那句“容亮激之”就能说明很多。


秋枫52545566


老当益壮国之栋梁


神龙208554323


一句话概括:老当益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