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三國演義》中的黃忠?

飛狐自媒體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已經給出了評價的範圍,即是在演繹範圍內。

黃忠這個形象,貫穿演義始終的是“老”“勇”兩個字,描述黃忠老,是為了襯托黃忠的勇。

除了老和勇之外,黃忠的刀法和箭術也都是十分了得。


關於黃忠的形象,在黃忠和關羽的三場大戰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一場

當時關羽攻打長沙太守韓玄,老將黃忠出馬迎戰。

在黃忠之前,已經有一個不知名小將楊齡被關羽兩三個回合砍於馬下。

這一個開場白表現了關羽的強大,為後續二人的大戰作下了鋪墊。

只見關羽與黃忠大戰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要知道,關羽當時的心理活動:“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

要知道,黃忠當時已是老將,關羽與其大戰百多回合卻找不到破綻,若是黃忠年輕幾年,勝負幾何啊?

這第一場交戰,展現了黃忠高超的刀法,以及老當益壯的勇猛。


第二場

二人再戰第二場。

前一場戰完,關羽已經有心使用他的絕技“拖刀計”。

這次再戰,兩人鬥戰五十餘合,這裡不是關羽不能儘早使用拖刀計,而是關羽想再看看能不能找出黃忠的破綻,結果依然沒找到。

於是關羽決定使大招,千鈞一髮之際,黃忠的馬腳下不穩,摔倒了。

於是關羽收刀,不願勝之不武。

關羽的凜然正氣在此表露無遺,而這一場戰鬥也為下一場戰鬥埋下了伏筆。


第三場

第三場是最重要的一場。

上場前,黃忠已經換了一匹馬,是太守韓玄送的。

之前韓玄已經向黃忠施壓,要黃忠儘快殺掉關羽。

兩人這次大戰三十餘合,黃忠撥轉馬頭就走。關羽緊追,每次關羽追近,黃忠返身便是一箭,關羽始終近身不得。如此這般,等到關羽第三次接近,黃忠返身又是一箭,射中關羽頭盔纓根。

大戰到此結束。


這第三場,首先可以看出黃忠箭法了得,第三箭黃忠有意放關羽一馬,因此射其盔纓。

而黃忠不殺關羽,則是因為關羽前日放了黃忠一馬,今日儘管韓玄一再督促,倔強的黃忠依然堅持己見放過了關羽。這一幕,表現了黃忠的義氣。

而黃忠的勇猛在這三戰中表現無遺,若果黃忠年輕一些,關羽怎能敵黃忠呢?

此後黃忠跟隨劉備入川征戰,也是戰功累累,定軍山一役,黃忠陣斬夏侯淵,更是震驚曹魏!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黃忠,字漢升,在《三國演義》中,他是以老將的形象出現的,然他雖為老將卻勇力過人,他和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一起被稱為五虎上將。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在《三國演義》中,都可謂是有萬夫不當之勇。黃忠能和關、張、趙、馬並列,可見黃忠的武力。黃忠在未投劉備之時,亦曾和關羽交戰過。

而黃忠是員老將,卻勇猛,所以黃忠可謂是老當益壯。黃忠曾在定軍山揚威斬殺曹軍大將夏侯淵。

不過黃忠也因為自己年老,所以不願別人說他老,他自己也不服老。

在《三國演義》中,黃忠很勇猛,這是諸葛亮知道的,諸葛亮這個人很會用人,他知道黃忠不服老,但也知道需要激一下黃忠,才能讓黃忠更好的發揮。

諸葛亮本著遣將不如激將的方法,常常在用黃忠之前,會提下關羽、張飛等人,以此來激黃忠,黃忠不服老堅決要前去立功,而黃忠也多次能取勝立功。

然而在《三國演義》中,黃忠也因為不服老,導致了他的結局。在東吳襲取荊州後,關羽亦遭擒被殺,劉備因為和關羽的手足之情,決定大舉用兵征討東吳。

在征討東吳的時候,因為年輕的將領關興、張苞立功殺敵,劉備不僅讚揚這年輕的將領,而且還感嘆老將年老。

黃忠是老將,雖然劉備不是故意說給黃忠聽的,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黃忠聽後心裡不服老,於是黃忠去出戰,因為黃忠急於表現出自己沒有老,也急於為關羽報仇,結果中了埋伏,最終黃忠被箭射到,年老血衰而亡。當然這些是《三國演義》裡的黃忠。


中孚鑑


第一,黃忠的武藝那是沒得說,與關羽大戰一百多回合不分勝敗,而且,黃忠的箭法在三國裡是一流的,有百步穿楊之術,如果他想射殺關羽,可能關羽在攻佔長沙時就死了。黃忠後來在法正的佈局下,殺了曹操的大將夏侯淵,又一次證明了他的武藝。作為劉備的五虎大將之一,雖然關羽不服他,但他是名符其實的。

第二,黃忠這人實際上也是一個很講義氣的人,他馬失前蹄,關羽饒他一次,他就記著也饒關羽一次。韓玄雖然對他不仁,但他並沒有對韓玄不義,他是在韓玄已死,劉備、關羽的感化下才投降劉備的,並且從此一生忠於劉備。黃忠的表現,不愧一個忠字。

第三,黃忠是一個不服老的典型。黃忠雖然滿身的武藝,但到了老年才遇到明主。在遇到劉備之前,黃忠默默無聞,深藏不露。遇到劉備這個明主之後,劉備已經年老,但他一直在戰場上表現自己,爭取立功,彌補年輕時上天沒有給他的機會,直到最後為劉備的事業犧牲於疆場。


陸棄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老話大家應該是耳熟能詳了吧。人年少時候,年輕氣盛,火氣大,容易上火,看了熱血的水滸後,對其後天成長過程中的性格不利。而老人呢,本就是到了頤養天年的年齡,再去看爾虞我詐的《三國》,有時候也容易激動,對身體健康方面可能造成不良的影響。好了,我們暫且拋開這倆句老話不說,我們來看看《三國》裡的黃忠。


(圖:《三國演義》劇照)

在《三國》裡,關於黃忠的介紹也是挺多的。我們都知道,黃忠是皇叔劉備手下五虎大將之一。他的射箭技術可不是吹的,堪稱當時一流啊!說他的射箭技術有百步穿楊也不為過!

(圖:黃忠劇照)


(圖:黃忠劇照)

黃忠,本來他是劉表的部下,後來投靠了劉備,成了皇叔的“打手”。在跟隨劉備的過程中,他在打仗中,勇猛精進,不斷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深得皇叔器重,後被皇叔拜封為“五虎上將之一”。

後來,在關羽死後,他在給關羽報仇的過程中,中了敵人的計,被敵方將領馬忠射殺。就這樣,黃忠老將軍走完了他精彩的一生!


說歷史的小子


黃忠字漢升,東漢末年蜀國名將,原屬劉表部下,後歸降劉備。劉備入川期間,黃忠作為先鋒身先士卒,勇冠三軍,從此脫穎而出。而後又在定軍山一馬當先,陣斬夏侯淵,一戰成名,因功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


黃忠年近七旬,有萬夫不擋之勇,他百步穿楊,寶刀未老,一路跟隨劉備建功立業,威名赫赫。老將黃忠也就成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但是他性格孤傲,最怕別人說自己老邁,因而易中激將法,曾被諸葛亮兩次言語相激,卻仍能奮勇殺敵所向披靡。同時也因為黃忠的不服老,在劉備徵吳期間,他獨戰吳軍過分輕敵,被吳軍包圍,一支流箭射中肩窩,當晚血流不止死於軍中。可以說黃忠不服老的性格成就其一世英名,也註定了他敗亡的結局。


劍膽琴心01


後漢書申屠蟠傳:申屠蟠字子龍,陳留外黃人也......大將軍何進連徵不詣,進必欲致之,使蟠同郡黃忠書勸曰:"前莫府初開,至如先生,特加殊禮,優而不名,申以手筆,設几杖之坐...... 孔氏可師,何必首陽。蟠不答。

三國志黃忠傳: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

在《後漢書申屠蟠傳》裡,黃忠受大將軍何進指派,勸說同郡的申屠蟠為幕府效力,結果是申屠蟠沒有回應。申屠蟠是兗州陳留人,因此這個與申屠蟠同郡的黃忠也是陳留人。而漢末為劉備效力的那個黃忠是荊州南陽人,這兩個同名同姓的黃忠自然不可能是同一個人。而這個陳留黃忠在漢末短短地露了一把臉後,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三國志黃忠傳: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

三國志太史慈傳: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慈長七尺七寸,美鬚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

黃忠早年事蹟不可考了。有史料記載的黃忠生涯開端,是被劉表任命為中郎將,跟隨劉表侄子劉磐駐守在長沙郡的攸縣。劉磐據說十分驍勇,經常跑到孫策治下的豫章郡艾、西安等縣來騷擾。於是孫策把艾、西安等縣分割成海昬、建昌等6縣,並任命太史慈駐守在那裡,於是劉磐便逐漸不在騷擾那裡。

黃忠作為劉磐的部下,極有可能與太史慈交手,只可惜太史慈在歷史上就是騎射達人,而黃忠只是三國演義裡的射箭達人。


三國志黃忠傳: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

三國志夏侯淵傳:二十四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

黃忠在劉備南征荊州南四郡時,便跟隨劉備了。其中《黃忠傳》裡【委質】一詞,極有可能表明劉備徵辟黃忠,成為其左將軍府下的武官。劉備入蜀,在與劉璋決裂後,黃忠經常作為先登陷陣而【勇毅冠三軍】。219年,黃忠在跟隨劉備在漢中與夏侯淵交戰時 ,乘夏侯淵分兵援救張郃而親自維護鹿角時,率軍斬殺夏侯淵。

這也是眾多人調侃張郃計除夏侯淵的來源。戰後,劉備並沒有經過關羽的同意,就欽定黃忠為【後將軍】,當時黃忠就唸了兩句漢賦:

苟季漢生死兮,豈後將軍避兮。

就這樣,黃忠就被決定,得以與關羽等人並列。但隔年220年黃忠就病死了,兒子黃敘早死,因此黃忠無後。由於在歷史上,黃忠的史料非常少,所以從現有的史料只能得出黃忠是一位先登陷陣的勇將。


知秋樟目


每次黃忠出戰前諸葛亮的那句“容亮激之”就能說明很多。


秋楓52545566


老當益壯國之棟樑


神龍208554323


一句話概括:老當益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