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怎麼沒有看到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

陳結華


康熙晚年,眾位皇子為了爭奪皇位,上演了一出空間激烈的奪嫡大戲,史稱“九子奪嫡”,即共有九位康熙的皇子參與其中,包括大阿哥胤禔,廢太子、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在康熙去世後,成功登基皇位,他也就成為後來的雍正皇帝。

在參與“九子奪嫡”的皇子中,按照順序排列我們發現,四阿哥之後,直接就是八阿哥,期間少了五阿哥胤祺、六阿哥胤祚和七阿哥胤祐。按理說,這三人年齡也較長,也應該參與其中,可是歷史上這三位皇子確實沒有參與到奪嫡的進程中,甚至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都沒有提到這三個人。


五阿哥胤祺,康熙皇子中出了名的“老好人”。

五阿哥胤祺,生於康熙十八年(1680年),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五阿哥“心性甚善,為人敦厚”,雍正都評價其曰:“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可見他確實是性格非常的好,人緣也是極佳的。

儘管五阿哥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但是他的同父同母的親弟弟,九阿哥胤禟卻是積極的參與者。作為八爺黨重要成員,又是八爺黨的財神爺,九阿哥胤禟成為雍正登基之路上的重要障礙,因而在雍正登基之後,九阿哥胤禟直接被雍正圈禁致死,就連他們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也被雍正攆出宮去。

可是即便這樣,雍正絲毫沒有遷怒與自己的這位弟弟,不僅保留了五阿哥和碩恆親王的爵位和稱號,並且在其死後為其上諡號“溫”,恆親王的爵位也予以保留,並由胤祺的兒子弘晊直接襲承了親王爵位。

在雍正的兄弟中獲得如此好的結局實屬難得,特別是自己的親兄弟還是雍正政敵的情況下,依然能有這樣的結局,想想雍正對待自己的親兄弟十四阿哥胤禵都是絲毫不手軟,更能證明五阿哥胤祺的人品和人緣,連雍正自己都欽佩不已,這才有了五阿哥的善終結局。

也正是因為五阿哥的謙和和不爭,讓他並沒有參與到“九子奪嫡”之中,儘管在康熙朝期間就獲封親王,並且參與了親征噶爾丹、徹查託合齊父子貪贓不法案等許多重要事件,但是始終沒有對皇位有覬覦之心,使其成為康雍兩朝非常受尊敬的康熙皇子。


六阿哥胤祚,雍正的親弟弟,可惜不行早殤。

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烏雅氏一共為康熙生了三個兒子,即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六阿哥胤祚,以及十四阿哥胤禵。因而六阿哥胤祚也是雍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

康熙十九年(1680年),胤祚出生的時候,烏雅氏已經冊封為德嬪,不同於雍正皇帝從小是送出去寄養在別的妃子下,胤祚是烏雅氏親自撫養的,並且在胤祚出生後,由於連續為康熙生了兩個皇子,烏雅氏也被康熙晉封為德妃,位列“惠宜德榮”四妃的第三位。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年僅六歲的胤祚不幸早殤,因而也就沒有機會參與“九子奪嫡”了。


七阿哥胤祐沒有參與奪嫡,與他身患殘疾有著密切關係。

七阿哥胤祐生於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是成妃戴佳氏。

戴佳氏的出身非常的卑微,父親卓奇只是一名從七品的司庫小吏,所以戴佳氏的出身實際上比辛者庫出身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衛氏好不到哪裡去,並且在戴佳氏生育胤祐的時候還只是庶妃,成妃都還是她50多歲的時候被冊封的。由此可見,七阿哥胤祐身份,相較於其他皇子來說,也是比較低的。

更為重要的是,七阿哥患有殘疾,用現在的話來說是個“跛子”。

儘管七阿哥得到了康熙的重用,並且是在與噶爾丹的戰爭中因功受封貝勒,後又被封為淳郡王,還被署理正藍旗事務,但是考慮到皇帝的威嚴,身患殘疾的七阿哥也是註定無法登基皇位的。

而這一點也為七阿哥深知,再加上他出身卑賤,也就沒有參與“九子奪嫡”,而是專心做好自己的本職事務,因而在雍正登基後,被加封為淳親王,也是以善終收場。


雍親王府


通常說的“九王奪嫡”,指的是康熙的九個兒子參與奪取皇位繼承人的鬥爭,這“九王”分別是:

大阿哥胤褆、二阿哥(即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其中,大阿哥和二阿哥各為一黨,即“皇長子黨”和“太子黨”;八阿哥為一黨,包括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後來老十四獨樹一幟);四阿哥和十三阿哥是一黨。

從以上簡單的排列就可以發現,相對年長的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還有十一阿哥和十二阿哥沒有出現,這是為何呢?



其實是這樣,在康熙末年,六阿哥和十一阿哥都已經夭折,所以也不可能參與奪嫡;而十二阿哥胤祹,其為人模稜,能力不突出,也沒有野心,年齡也不佔有時,因而沒有參與。

至於五阿哥和七阿哥,情況就有些特殊了。

先說五阿哥。五阿哥胤祺和九阿哥胤禟都是宜妃郭洛羅氏所生,但胤琪三歲後即由康熙的嫡母孝惠皇太后親自撫養,因後者沒有子嗣),以稍解其老年之寂寞。

孝惠皇太后是孝莊太后的侄女,其來自科爾沁大草原,她對胤祺倒是十分的寵愛,但在教育問題上卻固執己見。

在胤祺小時,孝惠皇太后堅持只讓胤祺學蒙古語和滿語,而她本人的文化程度又不高,結果胤祺的文化水平比其他皇子的要差了一大截,包括漢文水平,都不能讓人滿意。

正因為文化上的差距,五阿哥胤祺基本也就退出了皇位繼承人的競爭。



至於七阿哥,情況就更特殊一點。七阿哥胤祐比胤祺小一歲,他和他的母親成妃戴佳氏似乎從來就沒有得到過康熙的寵愛,不知道是因為胤祐生來即有殘疾還是其他的原因。

不過,七阿哥究竟何處殘疾,似乎也沒有明確記載,但據推測,胤祐喜愛學習,書法很好,康熙三十五年又能隨同出征噶爾丹,其智力應該不成問題,殘疾程度也應不是很嚴重。

總之,在人才濟濟的阿哥里面,七阿哥胤祐因為身體有殘,從一開始就被邊緣化了。也正因為如此,胤祐從來也沒什麼野心,也不加入任何黨派。

由此,不管是在康熙時期還是雍正時期,他始終是安分守己,盡心盡責,從來沒有出過亂子。雍正即位後,也沒有為難過這個弟弟。

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吧!(包括五阿哥也是如此。)

瞭解更多,可參考金滿樓:《奪位戰爭:康熙和他的兒子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坑爹史冊



雍正王朝是一部很經典的電視劇,僅僅四十四集就把康熙四十六年至雍正十三年驚心動魄的二十八年刻畫的淋漓盡致。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九子奪嫡二是雍正登基以後的推行新政,可見導演對於劇情的安排必然是好鋼用在刀刃上。

現實中老五、老臉、老七壓根沒有參加過九子奪嫡,所以雍正王朝中的導演本著務實精簡的精神就直接把三個人省略了。即使如此雍正王朝也是經典至極,說明有時候一些修剪還是正確的。

現在我們來說說為何現實中三位皇子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身為諸位皇子中排行靠前的三位皇子之所以沒有奪嫡,原因比較複雜,現在宋安之來一一分析。

一、沒有野心奪嫡的老五胤祺。

皇位雖好,但命更重要。同時擁有自知之明而明哲保身也是一種智慧。

五皇子胤祺就是這樣的人,他雖然沒什麼大的政治智慧,但自保之道還是有的。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同時沒多少野心就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老五胤祺是宜妃所生,由皇太后孝惠章皇后撫養長大。這一點與老四相似,老四胤禛是由德妃所生皇后撫養長大,老五是由宜妃所生皇太后所撫養,身份可以說同樣高貴。

老五還與老四胤禛同在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親王。


老五胤祺論資排輩來說並不比其他奪嫡的皇子差,甚至比其中的老八和老十四等人強。但他並沒有參與進去,就是因為有自知之明和沒多少野心。而且通過史料記載來看,胤祺的能力的確一般。他本身的性格也比較溫和,皇太后撫養他的時候也是以良性教育,所以就沒有參與九子奪嫡。

二、早夭的老六胤祚。

老六胤祚與老四和老十四都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但老六的命不好,他生於康熙十九年,死於康熙二十四年,年僅六歲。

老六還沒有成年,才六歲時就早夭了。自然是參與不進去九子奪嫡。

三、無野心更無能力參與奪嫡的老七胤祐。

老七胤祐能力一般,更要命的是史書記載身有殘疾。

身有殘疾在古代可是個致命問題,畢竟常人都講究一個面子問題,更何況九五之尊呢,所以他這個殘疾問題就先讓他參與不進去九子奪嫡了。

康熙四十八年老七胤祐晉為淳郡王,而同時晉封的老四老五都是親王級別。

老七胤祐身有殘疾,加上康熙帝對他不是多麼重視,自然沒有什麼野心。(來自宋安之獨家原創)所以不管他到底有沒有野心,也沒有實力參與進去。

這三位皇子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加入九子奪嫡,所以雍正王朝的導演本著務實幹練的想法,自然是沒有安排他們的戲份了。

第69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下期再見!


宋安之


《雍正王朝》中,不只是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沒有出現;十一阿哥,十二阿哥也沒有出現:而且,勾搭嬛嬛給雍正帶綠帽子的老十七也只是露了一個鏡頭。

首先,先說說“九子奪嫡”的事。

“九子奪嫡”中的九個兒子指的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故事情節,主要是圍繞著九個人展開的。這就個人,又分為五個派別。

第一,大爺黨-- “大千歲黨”。也就是擁立大阿哥的一幫人,這些人以納蘭明珠和餘國柱為首。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納喇氏,是明珠的親妹妹。所以,明珠是鐵桿大爺黨!

第二,太子黨,以索額圖、格爾芬、凌普、託合齊等人為主。索額圖是皇太子胤礽的生母孝誠仁皇后的叔父。所以,索額圖支持太子。

第三,三爺黨:以陳夢雷、李紱等文人為主,支持三阿哥。

第四,四爺黨:十三阿哥胤祥、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年羹堯、戴鐸、田文鏡、李衛等人。當然,小說中還有一位鄔思道!

第五,八爺黨: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裕親王福全、佟國維、阿靈阿、揆敘等人。

這五個黨派,組成了奪嫡的主力軍。《雍正王朝》中,將老十四從八爺黨分化出來,老十四胤禵也獨自支撐一面。

然後,迴歸正題,我們說下沒有出現的幾位阿哥。

五阿哥:胤祺

胤祺在小說中出現過,但是電視劇中沒有介紹。他和老四胤禛一起被封為貝勒和親王。太子復立的時候,只有他和三哥胤祉、四哥胤禛被封賜親王。按理說他也是重要的奪嫡力量。可是,他“心性甚善,為人敦厚”,不參與奪嫡之爭。

六阿哥:胤祚。

他跟胤禛是一個生母。可惜,夭折,死的時候才六歲(康熙二十四年)。所以,奪嫡之爭沒有他。

七阿哥:胤祐。

胤祐的出身不好,他的母親是成妃戴佳氏,司庫卓奇之女。沒有強大的外戚支持,再加上他是“腳跛”。所以,很有自知之明,沒有參與奪嫡。

十一阿哥:胤禌。

康熙三十五年,11歲的胤禌病死,沒有機會參與奪嫡。

十二阿哥:胤祹。

允祹在康熙四十八年,封為貝子。之後,一直到雍正繼位,才封為郡王。跟其他幾個阿哥比,他也沒有爵位優勢。而且,他的母親定妃,是正五品郎中拖爾弼之女,沒有顯赫家世。

十五子胤禑、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等,母親都是漢人。(老十五之後的阿哥們,除了康熙第22子的母親是滿人,其他阿哥母親都是漢人)不用考慮奪位的事。。。而且,老十六和老十七還是四爺黨,肯定是支持胤禛登基的。

尤其是老十七,必須讓胤禛登基,因為只有胤禛登基,他才有機會遇到甄嬛!甄嬛還給他生了一對雙胞胎!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雍正王朝》是根據已故凌解放(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雍正皇帝》改編而成的一部電視劇。既然是藝術作品,自然是選擇與主題有關的人物進行藝術加工,電視劇《雍正王朝》前半部分著重描述的是康熙末年皇子之間的爭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九子奪嫡”。“九子奪嫡”,顧名思義,就是九個兒子參與了皇位爭奪戰。因此,電視劇《雍正王朝》著重描述的是皇長子胤禔、皇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禎(允禵)這九個兒子之間的爭鬥,而清聖祖(康熙帝)二十四個序齒的兒子中沒有參與奪嫡之爭的兒子們,基本上都沒有提及。



事實上,真正參與奪嫡之爭的不僅僅是這九位皇子,從清世宗(雍正帝)即位伊始便違背爵位承襲常規、硬生生從承澤裕親王碩塞系的小宗旁支手中給十六弟胤祿搶了一頂莊親王的鐵帽子來看,胤祿應當早已是“雍黨”或者叫“四爺黨”的人了。此外,雍正元年被清世宗跨過諸多尚未封王的兄長、冊封為果郡王的胤禮應當也早已加盟了“雍黨”陣營。或許其他皇子中也有暗中站隊的,只不過和胤祿、胤禮一樣,在康熙年間並沒有公開站出來而已。



那麼,皇五子、皇六子和皇七子在幹什麼呢?先說皇六子胤祚,他和胤禎(允禵)一樣,是清世宗的胞弟,都是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所生。按說他應該會在胞兄、胞弟之間站隊或者自己攪和其中才對,為什麼不見他的身影呢?原因很簡單,胤祚早在康熙二十四年就夭折了,時年只有虛六歲,壓根兒沒趕上“九子奪嫡”。這位爺要是沒死,還指不定後來會怎麼樣呢。



再說皇五子胤祺,他和“廉黨”或者叫“八爺黨”的骨幹分子胤禟是一母同胞,都是宜妃郭絡羅氏所生,就是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裡張夫人飾演的那位。按理說,一母同胞,他和胤禟關係應該比較親近才對。但是,這位爺與胞弟胤禟的關係和清世宗與胞弟胤禎(允禵)的關係差不多,並不怎麼親近。整個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胤祺都沒有摻和。父親清聖祖評價他“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四哥清世宗對他的評價是“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可見,在父親和四哥眼中,這位兒子、弟弟是一個淡泊、善良之人,也正因為如此,胤祺最終以恆親王之尊得以善終,死後諡“溫”。從這個諡號也能看得出,“德性寬柔曰溫;和順可即曰溫;仁良好禮曰溫;樂育群生曰溫;寬仁惠下曰溫”,可見清世宗對這位弟弟的表現還是非常滿意的。



最後說一說皇七子胤祐,這位爺和他五哥胤祺差不多,也沒用摻和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從清世宗對他的評價“敬謹小心,安分守己”來看,這位爺似乎並沒有他五哥那麼淡泊名利,但是很能擺得正自己的位置、看得清形勢,知道自己不是“奪嫡”的料,索性“謹慎小心、安分守己”,不摻和、不攪和,做好自己的本分。而這種本分也最終得到了四哥清世宗的認可。雍正元年,清世宗即位伊始便將胤祐的淳郡王爵位晉封為淳親王,也算是一種公開的肯定了!胤祐在雍正年間也是得以善終、全身而退,死後諡“度”。“心能制義曰度”,可見清世宗對這位七弟的“謹慎小心、安分守己”也是相當滿意的。



除此之外,康熙末年在世的、清聖祖較為年長的皇子當中,皇十二子胤裪也是一位比較淡泊之人。這位爺和其他皇子還有些不同,他並不是生母或者其他嫡母、庶母養大的,而是著名的“蘇麻喇姑”養大的。因此,從小養成了與世無爭的性格,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中,胤裪也置身事外了,沒有涉足其中。雍正元年,胤裪被四哥清世宗封為了履郡王,也算是對他沒有野心的一種肯定和褒獎吧。但是,這位爺的能力似乎比較有限,做事也比較隨性。雍正二年,剛當上郡王不久,便被宗人府彈劾“治事不能敬謹,請奪爵”,從郡王降為了貝子。不久,又因為“將聖祖仁皇帝配亨儀注及封妃金冊遺漏舛錯”再次被降爵,降為了入八分鎮國公。不過,這一切應該與權力鬥爭無關,因為雍正八年清世宗又將胤裪由入八分鎮國公晉封為了履郡王,並仍然予以任用。可見,清世宗給這位弟弟降爵,主要還是因為他做事浮躁、不用心,小懲大誡而已。雍正十三年,胤裪被初即位、尚未改元侄子清高宗(乾隆帝)晉封為履親王,並最終得以善終,諡“懿”。“溫柔賢善曰懿”,想必清高宗對這位十二叔還是比較有好感的。



在清聖祖二十四個序齒的兒子中,康熙末年前十七個兒子已經成年或者未成年便夭折了,除了參與“九子奪嫡”的那九位,基本上就上面提到的這幾位了。剩下的兒子要麼夭折了,要麼還是個孩子,自然也就不可能參與奪嫡之爭了。清世宗對這些弟弟既沒有過分拔高,也沒有過分貶低,基本上就是正常的“皇子待遇”。當然,有一位例外,他就是清聖祖序齒的老么、皇二十四子胤袐,清世宗對這個位幼弟比較中意,幾乎就是當兒子養大的,從小跟著比自己年紀大幾歲的侄子清高宗和和恭親王弘晝讀書、玩耍。雍正十一年,胤袐跨過許多比自己年長的哥哥,和兩個比自己年長的侄子清高宗、弘晝一道被四哥清世宗封為了親王。乾隆年間,胤袐雖然受到過侄子清高宗的“批評教育”,但總體上順風順水,活到了乾隆三十八年,諡“恪”,結局也還是非常不錯的。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問的好,雍正王朝裡所謂“奪嫡九王”是指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以及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等捲入了奪位之爭的皇子阿哥,一共九位。

很明顯可以發現,五、六、七阿哥在此事件中缺位,比他們老的、比他們小的都有覬覦皇位之心,他們這哥仨難道是佛系青年不成?

五阿哥胤祺,當然不是與小燕子廝守的那個五阿哥永琪,胤祺是永琪的爺爺輩

五阿哥胤祺與參與奪嫡的九阿哥胤禟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自幼由孝莊皇太后親自帶大,也深受康熙喜愛。胤祺心性善良,為人淳厚,還能文能武,不出意外的話絕對是康熙接班人的重要人選之一。

胤祺在隨康熙第一次親征噶爾丹時,不幸在戰鬥中破了相,因此半主動半被動退出了皇儲之爭。但依然被康熙看重,在康熙四十八年與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一起被冊封為親王。雍正十年善終。

六阿哥胤祚,沒能成人,在康熙二十六年夭殤,時年六歲

胤祚與老四、老十四為一母同胞,生母為德妃。假如他不是早殤,奪嫡大戰時不知道他是依附於四哥胤禛呢,還是向十四哥一樣投向八爺黨?

七阿哥胤祐,據說天生殘疾,加之生母地位低下,自己也為人低調,沒捲入皇位之爭

老七的生母在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冊封為妃,當時胤祐已經是和碩淳郡王了。七阿哥生性老實,安分守己,不群不黨,也不太受康熙關注,不像其他皇子一樣要麼獲得康熙多次褒獎,也不像有些皇子一樣屢被康熙責罵痛斥,總之就是一個"透明人",也沒參與奪嫡。

老七的忠厚也收到了回報,於雍正元年晉為和碩淳親王,雍正八年善終。

看到沒,五阿哥、七阿哥的經歷告訴我們,捨得捨得,有時候舍就是得,不參與奪位安安靜靜地做一名親王,也是極好的。



司馬砸光


《雍正王朝》前半部分講的是九子奪嫡的故事,五、六、七三個阿哥沒有出場是很正常的,因為他們確實幾乎沒有參與奪嫡鬥爭,把這三個人的情況介紹一下吧。

(九子奪嫡,不包括五六七三個阿哥)

五阿哥胤祺

在《雍正王朝》的原著小說中其實出現過胤祺,就是康熙在朝堂上怒斥十四阿哥胤禵,並且憤怒地拔劍要殺他時,五阿哥胤祺跪著抱住康熙的腿。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胤祺的性格。

五阿哥胤祺,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就是《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那個宜妃。那部電視劇雖然虛構,但宜妃的受寵卻絕非虛構。宜妃是康熙最早的惠、宜、德、榮四大宮妃之一。此四妃地位僅次於皇后,之後的後宮女子也遠不及她們。宜妃排第二位,僅次於生下大阿哥胤禔的惠妃納喇氏,高於雍正的生母德妃烏雅氏。更是在惠妃因為大阿哥悖逆爭儲位失寵後,榮寵冠絕後宮。她為康熙生下三個兒子,分別是五阿哥胤祺、九阿哥胤禟、十一阿哥胤禌(十一歲就早逝,沒有參與爭儲位)。

(胤祺生母為宜妃郭絡羅氏)

胤祺有這樣一個母親,其實是擁有了爭儲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一生也是順風順水,康熙在位期間,他幾乎一次也沒落後哥哥胤禛的步伐,每次都一起封爵。康熙三十七年,胤祺和四阿哥胤禛、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一起獲封多羅貝勒,康熙四十八年又與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一同獲封和碩親王,為和碩恆親王。三人同時成為地位僅次於剛剛復立的太子。如果胤祺參與奪嫡,一定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但是他偏偏寬厚不爭,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所以說可以基本清楚,在九子奪嫡的白熱化階段,恆親王胤祺獨善其身,並未參與。

但是,他不參與不代表別人不參與。他的同母弟弟九阿哥胤禟就依附八阿哥胤禩參與奪嫡,最後被雍正嚴懲,改名賽思黑圈禁慘死。他的母親宜妃也過得很不如意。因為在康熙在位時地位尊貴,雍正即位後多次下旨斥責她不懂禮數,竟敢位居太后(原德妃)之前,並且降低她的待遇,禁止她在宮中隨意乘坐矯輦(宜妃腿腳不便)。唯獨胤祺,雍正始終沒有虧待,在雍正十年胤祺死後,雍正還給他立碑,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評價頗高,可見雍正對這個寬厚的弟弟並不反感。

六阿哥胤祚
(胤祚的生母就是雍正和十四阿哥的生母德妃烏雅氏)

六阿哥胤祚沒有出現是最正常的,因為他活得很短,年僅六歲就早夭了,雍正王朝的故事開始時他早就不在了。但是胤祚還是有些值得玩味的點。首先,他的生母是德妃烏雅氏,也就是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其次是他的名字,因為“祚”有皇位的意思,康熙居然給這個兒子起這個名字,是否有些特殊的理由對這個兒子特別偏愛?再有,胤祚也和母親的晉升緊密聯繫在一起。康熙十八年十月,烏雅氏晉封德嬪,那時胤禛剛好一週歲,而胤祚也在母親腹中六個月大。所以,康熙或許因為烏雅氏的接連懷孕而對她特別恩寵。隨後,康熙二十年,胤祚一週歲時,烏雅氏又晉升德妃,是否又與胤祚有關?不過,此子福薄,年僅六歲夭折,否則也不知在奪嫡鬥爭中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七阿哥胤祐

七阿哥胤祐沒有參與奪嫡鬥爭,可能跟自己的出身和身體條件有關。胤祐的生母是成妃戴佳氏,戴佳氏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司庫,清朝司庫僅為從七品,與其他後宮嬪妃的出身地位相比顯然低了一頭。她也應該不怎麼得寵,因為她在康熙五十七年才冊封為妃,是康熙年長的皇子生母中受封最晚的,連八阿哥胤禩那個出身辛者庫並不高貴的母親良妃衛氏都在康熙三十九年就受封了,足見成妃不受待見。沒有一個強大母親的支持,奪嫡自然不會順利。

胤祐不參與奪嫡另一個原因就是他身有殘疾,據說是跛腳。古代皇帝要有尊貴之相,跛腳是會嚴重扣分的,何況兄弟們個個這麼能幹,使得胤祐完全沒有機會。做太子沒機會,其他阿哥也不太待見這個出身低微的兄弟,他本身沒錢沒勢力,也並沒哪個阿哥需要他的支持,所以,胤祐也就跟奪嫡之爭擦肩而過了。不過恰恰是這個原因,也讓他因禍得福,沒有捲入奪嫡大戰落個悲慘下場。胤祐一生波瀾不驚,算個太平王爺。康熙三十七年封多羅貝勒,康熙四十八年晉封多羅淳郡王,雍正即位後晉升和碩淳親王。一直到雍正八年去世,雍正給他立碑“敬謹小心,安分守己”,從這評語來看,也不是很高的評價,大體就是“你很聽話”的意思。

這就是五六七三個阿哥的情況,其他幾個排名靠前的但不屬於九子奪嫡的還有十一阿哥胤禌,前面說了十一歲就死了,十二阿哥胤祹,我之前有專門寫過他的一篇,混的不太好,雍正即位後被找藉口貶了爵位,但所幸活得長,乾隆即位後也給了極高的禮遇,晉封履親王。十五阿哥胤禑,雍正即位後命守景陵,封愉郡王,雍正九年死。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雍正朝很受重用,分別晉封莊親王、禮親王,享受親王雙俸,成為乾隆即位後的顧命大臣。其他的阿哥太小,沒什麼可多說了。


伊耆角木


六阿哥胤祚康熙十九年(1680)出生,康熙二十四年(1685)去世,時年6歲,自然和後來的九王奪嫡沒有什麼關係。

五阿哥胤祺和七阿哥胤祐的情況各有不同。

五阿哥胤祺一身平平安安,在雍正朝去世之後諡號為『溫』,立碑勒銘時候又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胤祺的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其同母弟九阿哥胤禟是雍正帝最重要的政敵之一,後來死於獄中,因為九阿哥的緣故,雍正乾隆兩朝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生母和親弟弟這樣的待遇,胤祺卻能不受株連,還得到較好的評價,可見其性格確實平和謹慎,與人為善。

這當中可能有這麼一個原因,那就是胤祺從小被仁憲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撫育,說起來撫育胤祺的時候,皇太后只有39歲,可是已經當了18年皇太后,心態或許已經很老太太了,再加上她是來自科爾沁的蒙古族人,所以教養胤祺的方式相對有些另類,胤祺9歲前還沒有讀過漢文。胤祺後來的性情狀態除了他本人的性格之外,可能語言上的侷限也是一個原因,漢文在清廷中本身也很重要,而對胤祺卻並非幼年習得的第一語言,他的『秉性和平』或許和『訥於言』的遲鈍感有關,但不管怎樣,這個秉性使得他避開了康熙帝末年的奪嫡之爭,也使得他不遭受雍正帝的猜忌。

七阿哥胤祐比五阿哥小一歲,他的情況相對簡單,因為有殘疾——他的腳是跛的,不可能成為皇帝,七阿哥早早就沒有什麼非分之想,所以一輩子按部就班、平安遂順。

《雍正王朝》雖然是文藝作品,但是裡面沒有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是和史實相符合的。


談古論金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會發現,裡面有大阿哥,二阿哥也就是太子,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那麼怎麼會沒有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雍正王朝》前半部講的就是康熙晚期,九子奪嫡的事情,而這裡面的九子,就是剛剛說的那九個,其實康熙共有三十五個兒子,有序齒的也就是有入皇家族譜玉牒的共有二十四個,沒有入序齒的共有十一個,另外還有二十個女兒。

也就是說,其實不僅這三個阿哥沒有出現,另外還有十二個阿哥也同樣沒有出現,比如在《甄嬛傳》裡面出現的十七阿哥果親王胤禮,正因為沒有這三個阿哥什麼事情,所以自然就不會安排出場了。

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瞭解一下這三個阿哥的一些生平。我們先來說下六阿哥胤祚,他只活了一歲三個月就夭折了,另外他還是四阿哥雍正帝的親弟弟,其生母是德妃烏雅氏,我們也都知道十四阿哥也是德妃的兒子。

五阿哥叫胤祺,也叫允祺,生於康熙十八年,公元1680年,卒於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他的生母是宜妃。允祺為人比較隨和,心地善良,康熙三十七年,被封為貝勒。康熙四十八年被立為恆親王。康熙五十七年,允祺奉命去祭已故的大學士李光地。

七阿哥叫胤祐,也叫允祐,生於康熙十九年,公元1681年,卒於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他的生母是成妃。康熙三十五年,率鑲黃旗大營隨康熙徵葛爾丹,康熙三十七年被封為貝勒。

康熙四十八年,被封為淳郡王。康熙五十七年,管理滿蒙漢正藍三旗事務。雍正元年,被封為淳親王。允祐為人謹慎小心,安分守已。

從五阿哥恆親王允祺和七阿哥淳親王允祐的經歷來看,就知道這兩人為人比較隨和謹慎,並不參與九子奪嫡當中去,所以在雍正時期,都受到雍正帝的厚待,他們的處事方式與選擇才是明智的呀。


歷史簡單說


是啊,《雍正王朝》中怎麼沒提到五、六、七爺啊?

這個問題,追劇群眾可能都發現了,於是便出現了多種猜測,比如:

一、皇室大多是近親結婚,皇帝生那麼兒子,而沒有老五老六老七,那一定是夭折了

二、導演為了節約演員經費,就沒有拍這三個人的戲份

三、《雍正王朝》作者二月河,不喜歡五爺六爺和七人爺,所以就在作品將他們抹殺了

四、在《雍正王朝》原著中五爺露了一鼻子的戲份,看著人長得不咋地,可能六爺與七爺長的更醜吧……等一些五花八門的猜測!

其實呢?

真相應該是:五阿哥和七阿何,都是性格溫和之人,所以這位皇子都沒有參與過”九王奪嫡”事件,所以他們兩個對電視劇影響不大,而沒有提起。那麼,六阿哥,由於很早就死了,所以電視劇更沒有必要提他了。

那麼,五阿哥、六阿哥和七阿哥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呢?



一、五阿哥胤祺

五阿哥哥胤祺與九阿哥胤瑭是同母所生,母親都是宜妃,就是傳說中經常跟康熙微服私訪的宜妃,她性格開朗,為人直爽,頗得康熙的寵愛,但卻不是專寵。但五阿哥出生後並沒有其母養大,而是從小為孝惠章皇后--康熙嫡母所撫養。作為祖母的老人家,行動一般都比較慢些,性格也越來越溫和,於是五阿哥從小就養情了,溫和與世無爭的性格,有記載說五阿哥“心性甚善,為人淳厚”,連康熙都誇過他性情溫和。所以他雖然和皇九子胤禟是同母兄弟,但是沒有參與九王奪嫡。雖然他也是一個很有才幹的人,也被康熙封為親王,也曾隨康熙親征。但他可能真的沒有摻入皇位之爭,原因,可能還有別的。



比如:

有人說,五哥本來是長相俊美的大帥哥,但是在一次打仗的時候,臉上出受了重傷。這就屬於破相,而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 能當皇帝了,所以沒有參與奪嫡。

實際上五阿哥,多次帶軍出征。在康熙三十五年,率領正黃旗大營隨康熙出征葛爾丹;在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康熙又命胤祺、胤裪前往迎作戰陣亡的湖廣總督、西安將軍額倫特靈柩回京。雍正四年五月,雍正令胤祉、胤祺為已獲罪的胤禟改名。到了雍正十年五月到時候,五哥去世了,當年五十四歲。兩年後,後人曾為他立碑勒銘,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據說,現在的熱河避暑山莊曾有“老五爺府邸”一座。




二、六阿哥胤祚

六阿哥胤祚,也是烏雅氏德妃所生,為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和皇十四子胤禵同母兄弟,據說其母之所以被陳封為德妃,就是腹中還有六阿的時候。其母德妃雖然出身不高,宮女而已 。但是她卻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還有十四子胤禎,而且她還生了兩個公主 。但是,在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年僅六歲的六阿哥變成早死了,其原因不詳。所以在雍正王朝劇中沒有提到他。



三、七阿哥胤祐

七阿哥胤祐,史書所載的也不多,他是康熙皇帝的第七個兒子,曾被封為“淳親王”,據說他也是個性子十分溫和的皇子。七阿哥的母親是成妃戴佳氏,滿洲司庫卓奇之女,成為康熙的妃子之後,在康熙十九年生了七阿哥,但胤佑天生殘疾,一隻腳也些跛。他也沒有親母所養大,而由惠妃撫養。康熙三十七年封貝勒,雍正元年晉淳親王,雍正八年四月去世,年齡五十一歲,他有7個兒子,六子弘暻襲爵。

如果說,老五與老七之所以沒有參加皇位之爭,與其說是兩人都性子溫和,與世無爭,不如說兩人都身有殘疾,爭了也無法繼承大位。

其實,《雍正王朝》不但沒有提到五阿哥、六阿哥與七阿哥,也沒有提到十一阿哥與十二阿哥呢,這可能是因為:

1十一阿哥是五阿哥,九阿哥的同母親兄弟,十二歲就早夭了。

2十二阿哥從小跟著善良溫和與世無爭的蘇摩拉姑長的的,更是心性涼薄,從小就不會爭強好勝,自然沒有什麼政治抱負。


我們知道,《雍正王朝》電視劇就講的是九龍奪嫡

分別就是太子,大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

這幾個人政治野心,明眼人都心知肚明。電視劇上演的十三阿哥雖然只是四阿哥的賢助手,其實他早年也有奪嫡之心,想想誰不想大權在握啊?而九阿哥和十阿哥也是,他們的生母天生尊貴,所以他們的野心也不少。

至於大阿哥就更不用說了,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立下了戰功,康熙自然對他青昧有加。


那麼,太子就更不用說了,他從小就認為自己是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因為他在一歲的時候,就被昭告天下做皇太子。

三阿哥,表面上看他天天和一幫子清流待在一起,其實在暗地裡籌謀;

至於八阿哥,他總是拉攏九阿哥,其實是在找錢,還以為他自己沒錢,所以他還拉攏母親家地位很高的十阿哥,做自己的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